为什么李政道,丘成桐,王贻芳主张建造大型对撞机,而杨振宁极力反对?

科教发达地区


我未必同意杨的看法,但论政不诛心,学术讨论亦然,杨无论说的对不对,他是从学术层面说的,反驳也应当从学术层面反驳,更何况,杨绝对有从学术层面评论这事的资格,国人喜欢讨好卖乖,好大喜功,极端民族主义的劣根性不应当带入学术圈。网友的所谓劣评多半只会从道听途说的个人为人,花边新闻等来评论,其实毫无任何意义,也从学术上驳不到杨。最后我想说,我个人相信杨的判断,出成果的可能微乎其微,性价比极低,而中国人好大喜功的特点决定了,不吃这几百亿美金的亏是不会吸取教训的,看看网友的态度就知道,他们赞同的原因其实是杨反对,而大家不喜欢杨,根本不懂,也不关心里面的学术问题。如果不信,大家想一下,如果反过来,邱反对,而杨支持,同样一个问题,面对巨额的几百亿美金,大家会不会觉得杨在给垃百姓的血汗钱税收挖了个大坑?几百亿美刀,还不如拿出来搞免费医疗。。。所以,问题的内容,网友不关心,他们只是讨厌杨而已。。。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决策,少参言,至少在物理学上,杨比邱专业。而且对杨来说,早就不缺名也不缺利了。


程序锐


杨老曾经撰文讲述过自己反对的理由。

实际上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杨振宁就反对造大型对撞机,当时是在美国,而结果就是美国的大型对撞机项目烂尾,当然烂尾不是因为杨振宁的反对,而是因为预算越来越大,最终美国国会终止了建造,代价高昂。而在2016年,杨老专门撰文给中国大众解释过为什么他反对中国自己造大型对撞机。

图示:大型对撞机的确是人类工程的杰作


主要理由有七条,我把和大众关系比较密切的几条,稍加阐释,若有不当,是我个人理解失误,与杨老无关。

1、杨老认为应该把钱更多地投入到环保问题,教育问题,医药健康问题,毕竟中国还不是发达国家。建造大型对撞机这样的奢侈项目,性价比太低。

2、大型对撞机的花费绝不止三百亿人民币,据杨老的估算,起码要花上千亿人民币,简单说就是把三百亿人民币换成两百亿美元可能才是真实造价,这方面美国已经有过教训,匆匆上马的对撞机项目因预算不断膨胀,最后被取消了,但前期投入都白费了。

1989年美国想建当时世界最大对撞机,最初预算为30亿美元,但后来达到80亿美元,1992 年国会终止了此计划,白白花了约30亿美元,得到一个烂尾工程,这说明一件事,造大型对撞机就是个无底洞,不是小钱能搞定的,300亿人民币根本不可能搞定世界最大对撞机项目。


虽然这个项目号称是国际合作,但中国必然会占大头,会出最多的钱。那么中国现在有这么多钱,来投入这样一个大型科研项目吗,此外,建成以后的维护和使用费用也将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3、建造大型对撞机项目必然挤压其它科研项目的拨款,毕竟科研经费的总额是有限的,用来建大型对撞机了,其它项目经费必然被压缩甚至取消,比如中国天眼花销2亿美元,中国航天工程迄今累积花销也才40亿美元,和这类项目对比,您就会发现花两百亿美元造大型对撞机实在太奢侈了,我个人更支持航空航天相关的大项目

4、大型对撞机是否能真的推动基础物理学大突破?杨老个人认为,盛宴已过——The party is over。即能用对撞机做出的重大成就,已经被前人做出来了,再继续建造一个更大的对撞机,意思不大,不会有什么重大突破。(当然,要是能造一个太阳系那么大的对撞机,可能真会有重大突破,这是我说的,不是杨老说的,因为要有这么大的对撞机,那物理学家真可以模拟下宇宙创生了)。


此外,有人还说,中国缺乏大型对撞机制造和研究粒子大型对撞实验的技术、工程人员和科学家,所以该大型项目,很可能就是一个为他人作嫁衣的大型项目,无法拉动国内产业链,也无法促进国内科学发展,九成都得承包给外国人,连最终的实验和数据分析也同样如此。从循序渐进的角度看,应该先参与此类项目的国际合作,把从基建到设备到科学家都培养一批之后,再来说这事儿不迟。当然,这个观点是对是错,这就不是那么好判断了。


总之,这事儿吧,吃瓜群众还是继续吃瓜就好,这事儿太专业了,不是一般人能判断的。

我赞同一个说法,有大科学家反对,有大科学家支持,对于一个大型科学项目来说,永远都是一件好事不是一件坏事。


欢迎关注裸猿的故事,谢谢点赞,追踪前沿热点科学新闻,专注于健康和人类行为心理相关科学问题


裸猿的故事


杨年纪大了,该退休了,虽然他取得过很辉煌的成绩,但他只代表过去式。杨的说法缺乏大格局,还停留在上个世纪,他的主张里面有两大漏洞。第一,认为中国仍然是那个穷国家,其实,中国只要拿出一个城市修地铁的钱,就200亿美元了,这点钱对于中国来说是没问题的,我们援助非洲的钱都比这多多了。第二,说西方国家没搞出什么成果,就认为中国也搞不成,其实不然,不试试怎么知道呢?难到凡事都要让西方人抢先吗?何况高能物理与一个国家的军事,能源,科技,政治都是有关系的,试试又何妨?就算是没能在物理学上有突破,至少是在工程学上有了突破,我就不信了,几个院士认可的项目,做完会没有成果?没准西方不亮东方亮呢。物理学本来就是实验科学,做做实验设备怎么了,没实验设备,谈什么物理学的发现。平摊到每个中国人头上,还不到15美元,不到100人民币,如果需要社会筹款的,我捐1000!打王者荣耀花的钱都不止这些。烟民们一年交的税钱都够修好几次了。搞!一定要搞!21世纪是中国世纪,杨老了,看不到这点。


DC9395


为什么李政道,丘成桐,王贻芳主张建造大型对撞机,而杨振宁极力反对?

在讨论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简单了解下中国计划建造的CEPC(高能环形电子对撞机),CEPC计划是中国科学家在2012年提出的,旨在高能粒子物理领域发现未知粒子以及探索宇宙早期演化与寻找暗物质和反物质丢失的真正原因,另外研究真空稳定性等多项未解的科学问题和寻找新的粒子物理规律!

CEPC分两个阶段,分别是CEPC和SPPC,如下图:

上图是高能环形电子对撞机(CEPC)和雄心勃勃的升级版超级质子对撞机(SPPC)示意图!CEPC建成后的周长将达到史无前例的100千米,远超欧洲强子对撞机LHC的规模27千米,将取代LHC成为有史以来最强大的科学装置!按照项目规划,CEPC工程将耗资约360亿元人民,建设与运行周期约15-20年!预计将在2030年左右建设完成!

在刚过去的4月29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杨振宁与国科大学生的交流会中,他又一次坚定且毫不迟疑的就一位同学提出求证是否反对CEPC计划时,给予了非常肯定的答案!他持有2016年时的反对立场并没有改变!理由有如下几点:

一、认为CEPC耗资太过庞大,可能超过200亿美元,这将挤占其他项目的费用;

二、未来主导大概率并不是中国人,非常有可能为人作嫁衣;

三、粒子物理的黄金时间已过,剩下的深度挖掘空间已经缺乏;

四、高能物理的方向不能仅局限于粒子物理,比如弦理论等;

......

这里有完全站得住脚,但杨振宁总结的那句话颇具争议:“The party is over”!盛宴已经结束,剩下残羹冷炙不值得花如此大价钱去挖掘!但丘成桐,王贻芳认为粒子物理并没有走到尽头,而是认为此时上CEPC是正当时!理由如下:

一、CEPC的造价并不如杨振宁预计的那样超过200亿美元 一期会先执行CEPC,如果CEPC有发现新的物理现象,那么接下来会将升级版的SPPC(质子对撞机)提上日程,后者造价约1000亿人民币,两者合计确实会接近200亿美元,但这是两个阶段!

并且这个计划可大大提升中国在超导材料领域的制造技术,也将极大的促进基础科学领域人才的培养,并且部分资金也可以来自国际合作等,因此这个资金问题并没有想像的那么严重!

二、另一个理由是挤占其他项目的费用 目前中国基础研究费用占研发费用比重约5%,而发达国家一般是15%,增长空间巨大,另外这个建造费用90%会在国内采购与制造,基本就是用来拉动内需了!

三、目前已知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大都与希格斯粒子有关,因此解开粒子物理更深层次的秘密必定隐藏在希格斯粒子中 CEPC的理论测量精度能达到1%左右,比LHC高出10倍,因此确认希格斯粒子的性质成为打开新的粒子物理世界的大门!如果能确定希格斯粒子与真空相变的关系,那么宇宙大爆炸的秘密也许可以揭开!

......

因此王贻芳院士认为CEPC“正当时”也是有相当理由的,在这个加速器工程中,确实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CEPC已经进入实质性的建造阶段,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在2030年我们就能见到超过大家想像的、直径超过100KM的巨型环形加速器,当然距离《三体》中环太阳轨道加速器也许还非常遥远,但这已经是我们能人类有能力做到的最庞大的加速器了!


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


超级对撞机是发达国家玩剩下的馊饭?王怡芳等人炒馊饭,主要还是为了私利!他们是最大的获益者!超级对撞机不是什么创新!不过是堆砌能量而已!典型的花大钱撞大运!而且人家撞了几十年了,也没撞出突破性的东西!人家不傻,如果真能撞出啥,早就上了,发达国家的科研经费可比我们多。就算万一撞出啥,那也是全人类共享,但我们承担全部成本!所以全世界都希望我们去当这个冤大头!当年搞两弹一星,那是有谱的事,理论上的创新导致人家已搞出来了!而且我们投巨资搞出两弹一星后,成果基本上我们独享!不需要为人作嫁。而且超级对撞机的建造和运行维护费用,远超两弹一星!简直就是无底洞!不是我们的国力所能承受的!这些钱如果用于民生和国防,富国强兵,意义要大的多!我们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而且我们没有问责机制,几千亿甚至上万亿打了水漂,一句交了学费就完事了!老百姓勒紧裤带,他们的腰包鼓鼓!


梦幻55637100


配图为麦克斯韦试险装置

4月29日,杨振宁在国科大明德礼堂,再一次明确表示:不支持中国建超级对撞机!

支持建的,最能打动人心的一个理由是高能所长王贻芳讲的"建超级对撞机就是搞基础科学,而科技的发展不能没有基础科学!",(其原话如下:一,急功近利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想法,短时间改不了,所以我才愿意拿出更多时间做科普,号召国家将更多的资金投资到基础科学研究当中;二,中国不能永远只享受别人的文明成果,否则中国永远是一个二流国家。)这话咋一听上去确实有道理,但仔细一推敲就会发现问题,如果说超级对撞机"撞"出来的才是基础科学的话,那么在没建超级对撞机的今天,也即现在就等于是没有基础科学了,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大家知道楼房没有地基就建不起来,科技没有基础科学也发展不了,但是在没有建超级对撞机的今天,中国的神舟上天了丶北斗导航卫星组网成功了丶领先世界的5G通信成功商用了丶隐形战机歼20成功试飞并批量装备部队了……所以基础科学不但有,而且相当完备!

把建超级对撞机项目说成是搞基础科学,实在是难以自圆其说,他不过是某些人的一厢情愿罢了,超级对撞机项目顶多算是科学探索路上的一个小实验罢了,在科学探索的路上各种试验成千上万,而有巨大价值的科学发现的,却微乎其微,正因如此,科学探索实验装置一般都是极其简陋的!如引发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的发现,就是法拉第丶麦克斯韦、赫丝在1846至1864年间用简陋的实验装置发现的,又如引发核工业革命的放射性物质一一铀的发现,也是居里夫人用简陋设备炼制沥青时发现的等!

真正值得巨额投资的,是科技开发!!比如航空发动机的研发、芯片的研发丶隐形飞机的研发、人工智能、生物制药,基因编辑等科技开发,这些科技项目实用性强,成功率高!

把科学探索当成科学技术开发来做,是完全违背科研规律的错误之举!如果任由这种错误发展下去而不纠正,一个试验项目浪费几十亿甚至上千亿人民币,十个项目就是上万亿,100个就是十万亿……而科学探索路上,各种没有价值(也即失败)的试验将会有成千上万个!

如此错误之举,纵有雄厚的家底也会被拖垮,超级对撞机该不该建,相信大家也会有自已正确的选择!

最后补充一点,王贻芳之所以会错误地认为"建超级对撞机就是搞基础科学研究",这缘于他及整个科学界犯的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即认为物质可无限细分,但物质属性却能保持不变!这也就是他们一直执着地寻找最小的所谓"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的原因,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完全违背了基本常识!当然,之所以会犯这样常识性错误,又在于对"物质的宏丶微观分界"认识不清!



元琴1998


我以小人之心分析下。

为什么在位的科学家支持。大项目呀大项目。1000亿呀1000亿。这么大的项目想想都激动,能在我的引领下建设,(ಡωಡ) 意思就是那个意思。

领先全球的科学项目,肯定能出N篇论文。

名与利双收。所以大声呼吁,国家需要,赶超,发展,领先,等等,不上就对不起全国人民对不起党是对科学进步的压制。

为什么有人反对?因为没有利益相关,所以可以找出事物的反对面比较得失。

当年黄万里反对建三峡水库。有人极力赞成建,功劳大,政绩高,并且,利已子女。

当然,嘛都不懂的吃瓜群众该干嘛干嘛。拍桌子一签字说上,肯定有上的道理,证明高瞻远瞩雄心伟大;事情重大再缓缓再仔细论证论证,说明谨慎简省节约不劳民伤财千古圣明。


临风2018


很多人觉得杨振宁到老年了才回来是回来养老占便宜的,其实这种想法真的是无知的一种表现,杨振宁的成果和地位就不用多说了,杨振宁跟钱学森是同一个时期的人,一起出国深造留学,这是1945年的事情了,当时的国民党蒋介石在那个时候已经在计划让国内的一些人才出去学习一些科学技术,用于回来发展自己的原子弹,但是由于美国对先进技术的封锁,国内留学生没有能接触到核心的领域。

最后杨振宁改学理论性物理学领域,而钱学森选择了实用性物理方面,在后来发生的解放战争国民党败退台湾,身为国民党高级将领女婿的杨振宁由于政治方面的原因没有回国,在那个年代的政治身份可是非常敏感的,因为杨振宁的国内老师一个无党派学者被划定为反动派,在晚年的时候流落街头,而在这种背景下杨振宁曾经在回国的条件上提过要见自己导师一面被拒绝,这种背景下他没有选择回国也不奇怪。

再者钱学森学的是实用性物理方面的知识,对发展原子弹和火箭很有帮助,而杨振宁学的是理论性物理,在1957年的时候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国家的确是邀请他回国,由于自己的政治身份不一样,加上那个时候美国方面对他没有一丝放行所以没有回来,而钱学森的回来其实已经大费周章了,美国方面也是很无奈,而对于杨振宁我们没有多余拿得出手的条件跟美国人谈,这是历史方面的原因,并不是说你想回来就可以回来的,政治身份影响很大,加上成就和影响力的对方不放手。

当然杨振宁并不是到80岁才回国的,而是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时候他就已经多次回国了,而且还跟我们的一些领导人有过会面和交谈,而且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就已经开始为我们国内物理知识方面做一些贡献了,陆陆续续直到2002年的时候才正式定居北京,在清华北大这些学府挂职受教,只是这些事情现在的许多人根本不知道,因为不了解历史所以不知道这些,就认为杨振宁没有为国家做任何贡献。

而在杨振宁改回中国国籍以后就说明了国家认可杨振宁的贡献,这些贡献一般人根本不会知道,毕竟他这种身份其实就算不回国在美国也一样获得非常好的待遇,而国家为什么会接受他还给他这样的待遇和身份地位,就说明了他其实并不是一般人说的没有一点贡献,毕竟他曾经的历史政治背景,想要改变其实并不容易,没有突出的贡献想要获得认可而不被一大群人反对那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国内学术界没有人反对,足以说明了他在国内并非一无是处并非没有一点贡献,只是这种贡献是隐形的而已,从国家对他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了问题,根本不用怀疑。

回归到这个问题的本身,首先杨振宁在物理方面的成就那是没话说,是国内无人能及的,对于大型对撞机这种用于研究新型物质的机器设备,其实本身跟杨振宁的专业方向是类似的,属于理论物理方向,而这个东西在几十年前欧美国家都已经在玩了,在上个世纪美国对对撞机的实验非常多,到后来由于投入巨大也没有获得太突出的成果而选择了废弃。

现在美国的对撞机基本上都早已经废弃不用,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对撞机是德国西门子公司制造的,而我国并不是没有对撞机,在北京就有投入建造了一台小型的对撞机,投入巨大但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获得什么实验成果出来,而现在一些科学家又想花大量的财力去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对撞机,这个做法有点跨大步了,小的都没有研究出来一点成果就急于投入几百亿美元去建造一个最大的,这种做法本来就非常的冲动,毕竟你要有拿的出有说服力的东西来再说投入建造啊,但是什么也拿不出就靠一张嘴巴。

毕竟这么大的投入是需要一些实际的成果来做说服力的,问题是我们的科学家什么也拿不出,北京的那台小型对撞机使用了那么久,研究出什么来了吗?而杨振宁的意思反对那么大的投入去建造一个他国研究多年都没有什么实际效果的东西,还不如把这些钱用在一些新的领域去研究和发现,对于这种说法他是从科学专业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的,而我们国内的专家是从集体利益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的。

立场不一样所以观点不一样,国内的专家想要的是国内建造出来比别人更好的,就像现在的世界上最大的天眼贵州天眼,投入那么多但是现在却成为了旅游景点了,而且现在好像也没有发现什么宇宙中新的东西,这个天眼到现在为止并没有起到当初要求建造时说的那样的成果,其实为什么那么多人反对其实就是害怕变成阑尾工程,一些人只是在意建造的过程而不去注重结果,最终导致劳民伤财,其实建设科学用的东西我们不反对,我们担心的是一些人利用科研的名义中饱私囊,因为这种事情有非常多的现实例子,而现在的一些科学乱像也让很多人看清了现实。


无法超越的足迹


相信国家相信党,相信中央相信政府,有能力辨别是建还是还建的主张,我等不了解不懂行的屁民,不要人云亦云,千万不要上了那些牛鬼蛇神的当,扰乱国家决策方向。

对于杨本人,说真心话,我很尊重,但不敬重,虽然我或家族都做不到他对世界那么大的贡献,但我可以做到绝对的中国心,只要我行,国家要求我做的,不会提任何要求,一定会向邓老那样舍己贡献。

有些人能力很强,但眼局太小,成些事,但成不了大事(同比)。总是考虑眼前的得失,想着自己的小九九,根本没有格局观。为什么新中国能这么伟大?因为毛主席带出一批又一批伟大的格局观人民,没有先辈的付出,那有你今天安生探讨此问题。


Leif16


4月29日杨振宁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做讲座,现场一位来自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一学生提问:“我想代表我所有的同学再问您一次,您现在对我们建造CEPC的想法有没有改变?”



这位学生未来要从事CEPC(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的预研工作,很可惜杨老给他泼了一盆冷水。杨老明确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不建议中国建造CEPC。

杨老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就曾明确表达过自己的观点,在一次国际性的研讨会上谈高能物理、谈大型对撞机的时候杨老只给了一句话:“The party is over.”也就是“盛宴已过”。在2016年的时候也公开发表文章,叙述了反对建造CEPC的七大理由。


这七大理由的核心观点就是:建造CEPC投入巨大,会压缩其他领域的科研资金。即使建造成功后很可能运行及分析都会由90%的非中国人来主导,这就是为他人做嫁衣。我国建造的天眼投入大约2亿美元,这么多年的载人航天总投入大约40亿美元左右。而建造一个CEPC投入将近200亿美元,值得吗?

而坚持建造CEPC的是中科院高能所所长王贻芳院士,在5月2日王贻芳院士就在媒体上回应:高能物理研究:盛宴正酣。粒子物理标准模型随着希格斯粒子的发现粒子普已经完备,接下来对希格斯粒子性质的研究及对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重新认识都将加深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这些工作中大型对撞机是核心设备。如果现在不去建造CEPC,那就是一步慢步步慢,最终在此领域被拉开距离。


作为吃瓜群众,你们站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