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滦煤矿被日军掠走的2260多万吨煤

开滦煤矿是中国最早的大型煤矿,享有“中国煤炭工业源头”“北方民族工业的摇篮”等盛誉,百年来,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煤炭作为重要战略物资,因能炼钢、制造枪炮、启动火车,是战时被疯狂抢夺的资源。抗日战争时期,开滦煤矿因储量大、煤质好而被日寇窥视,并遭到了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不断向长城以南进犯。1933年,日本把开滦矿区置于自己的势力范围。从1937年起,开滦矿务局开始按一定比例向“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缴纳矿产税。当时,南满铁路株式会社、日本产业公司、三井洋行等许多日本企业都试图侵吞开滦,他们运用收买开滦股票、产品倾销、政治胁迫等手段逼其就范,迫使开滦的经营顺从日本的政策。

“七七”事变后,日本侵华战争全面展开,日本的军事工业急需大量的煤炭,使其不断以逼迫要挟的手段侵入开滦的管理,造成了开滦煤炭销售、物资供应与外界隔绝。日本控制了一切物资流通,开滦产煤的分配权也失去了自由。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日本为使开滦在战时的煤炭生产不受影响,对全部占领开滦已经做了充分准备。1941年12月,日本天津特务机关长山下中佐与开滦总经理那森爱德举行了会谈,诱迫开滦矿务总局承诺“如果日本和英国之间不幸发生战争,开滦矿务总局将把它的整个管理机构和平移交给日本军方”,希望那森爱德自愿提出再为开滦矿务总局派一名最高日籍顾问和几名助理,天津特务机关长根据这项提议,将和他的上级做出安排。日本还希望那森爱德向天津特务机关长提出技术员司如有空额时,将任用一名日籍技术人员。同时,日本军方为防止接收开滦后产煤下降,对如何接收开滦的各个细节都做了具体部署。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向英、美宣战。当日上午,日本驻华派遣军司令部参谋长安达立即通知开滦矿务总局经理那森爱德对开滦实行军管理,并要求他遵守下列建议:将开滦矿务总局之现有资产,连同截至1941年12月8日现有资产清册,向日本军事当局交割清楚,并派遣接收人员进驻开滦总局以及各矿区、铁路、秦皇岛码头等其他必要处所。还希望那森爱德负责维持现有开滦之组织机构。对于这些建议日军要求两小时之内见复。

日军接管后,开滦矿务总局改名为“日本军管理开滦矿务总局”,日本军事当局指派白川一雄任开滦最高监督官。在天津开滦矿务总局被接管的同时,开滦秦皇岛码头及上海经理处、浦东码头等相继被日军占领,并封锁仓库,日军设置岗哨日夜驻守码头。12月12日,由日本人吉井率领的第一个监督委员会来到唐山,将日军驻扎唐山总处并将各矿成员名单交给矿务局。至此,开滦煤矿完全落入日本帝国主义手中。

开滦在日本人把持期间,其重要部门都由日本人掌握,中国员司处于劣等地位。仅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某期《军管理开滦矿务局公报》内容上可见一斑:“福祉部部长通知第三十号关于唐山高级职员俱乐部游泳池有资格参加的人员有:凡日籍高级及高中级职员暨日籍高级职员之家属均有参加本季游泳之资格,中级职员福祉部特许者亦得参加;日籍高级职员之宾朋经上述职员二人之介绍亦得照缴下开会费参加本季游泳。”

日军在占领的3年零9个月期间,对开滦煤矿实行了掠夺性开采,掠走煤炭2260多万吨,使国家和员工蒙受了巨大损失。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经济部派冀热察绥区特派员王翼臣率部于1945年11月19日从日本人手中接收了开滦,发还给原开滦总局。

开滦煤矿被日军掠走的2260多万吨煤

国民政府经济部接收军管理开滦矿务总局 唐山市档案馆馆藏

开滦总局就中国职员在战争中遭受的损失,制定了赔偿标准。唐山市档案馆馆藏原开滦档案中,记载所受损失补费视情节轻重不同分为5个等次,分别为60元、40元、20元、10元、无补助。

开滦煤矿被日军掠走的2260多万吨煤

中国职员受损失赔偿标准 唐山市档案馆馆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