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李鸿章的社会关系:半个政坛是他的朋友

晚清名臣李鸿章活了78岁,在政坛活跃了半个多世纪,拥有复杂的社会关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清朝半个政坛是他的朋友,另外半个政坛是他的敌人对手。

李鸿章一生经历过道光、咸丰、同治、光绪4朝。道光皇帝、咸丰皇帝、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再加上慈安太后、慈禧太后是他的上司。


一文看懂李鸿章的社会关系:半个政坛是他的朋友


同时,在朝廷里掌握大权的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是李鸿章的垂直领导。李鸿章与这3个铁帽子王的关系都极为密切。李鸿章兴办洋务运动,创建北洋水师,离不开恭亲王和醇亲王的支持。否则的话,他注定将一事无成。

号称中兴名臣第一人的曾国藩,是李鸿章的老师、恩人。曾国藩对李鸿章的帮助是全方位的。首先,帮助李鸿章改变了许多不良生活习惯。其次,给了他一个带兵作战、独立发展的机会。第三,送了他10营的士兵,包括“赠嫁之资”的亲兵两营。


一文看懂李鸿章的社会关系:半个政坛是他的朋友


与李鸿章齐名的左宗棠,是他一生最大的政敌。左宗棠与李鸿章缠斗了大半辈子,你不服我,我不服你,让人顿生“既生亮何生瑜”之感。1885年,左宗棠病逝于福州。李鸿章敬献挽联:“周旋三十年,和而不同,矜而不争,唯先生知我;焜耀九重诏,文以治内,武以治外,为天下惜公。”“周旋三十年”,是真的;“和而不同”,却未必。

除了左宗棠,李鸿章还有两大劲敌。

一是李鸿藻。李鸿藻与李鸿章虽然只相差一个字,他们却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相反,李鸿藻还是李鸿章在政坛上的死对头,多次弹劾李鸿章。中日甲午战争中,由于李鸿章一味避战,导致北洋水师一败涂地。李鸿藻言辞激烈地主张杀掉李鸿章谢罪,并迁都与日本再战!


一文看懂李鸿章的社会关系:半个政坛是他的朋友


二是翁同龢。翁同龢是两朝帝师翁心存的儿子,他自己状元出身,又做过同治、光绪两朝帝师。翁同龢与李鸿章不对付,在朝廷里也是众人皆知的事实。不过,翁同龢与李鸿章属于政见不合,并非私人恩怨。有人将政见不同归为私人恩怨,并指责翁同龢出于发泄私愤,克扣北洋水师军费,导致甲午战争失利,实属无端臆测。

香帅张之洞与李鸿章的关系很微妙。他们都做过两广总督和湖广总督。1900年,李鸿章入京签订《辛丑条约》。张之洞经常给李鸿章发电报,要他斟酌再三,不可轻易满足11国代表的要求。实在不行了,宁可不签订和约。李鸿章嗤之以鼻,讥笑说张之洞是“书生之习”。张之洞毫不客气怼回去,说李鸿章是“中堂习气”。


一文看懂李鸿章的社会关系:半个政坛是他的朋友


在封疆大吏中,沈葆桢与李鸿章关系很好。沈葆桢是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1874年,他以钦差大臣身份赴台办理海防,急需用兵,李鸿章很大方地给了6500淮军。后来,沈葆桢投桃报李。李鸿章与沈葆桢分别训练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沈葆桢将朝廷划拨的200万两银子给了李鸿章,让他先训练北洋水师。这才有了排名世界第九、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

沈葆桢病逝于两江总督任上,他的继任者刘坤一,却与李鸿章水火不容。刘坤一是湘军名将,资格比李鸿章还老。刘坤一继任两江总督后,先是在轮船招商局的问题上与李鸿章发生矛盾,继而在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的问题上再生龌龊,以至于形成了北洋和南洋互相对抗的局面。


一文看懂李鸿章的社会关系:半个政坛是他的朋友


此外,在山东巡抚任上斩杀慈禧太后大红人安德海的四川总督丁宝桢,与李鸿章、李瀚章关系都不错。有一次,丁宝桢回贵州老家省亲,经过汉口时,湖广总督李瀚章按照官场惯例,送了3000两银子。丁宝桢原封不动地送回来了。后来,李鸿章在京城遇到丁宝桢时,再次送了1万两银子,这次丁宝桢收下了,给足了李鸿章面子,让李鸿章高兴了很久。

李鸿章长期兴办洋务,有一帮外国人朋友。

清朝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与李鸿章来往密切。李鸿章正是借助赫德的力量,在攻灭太平天国后第一时间解散了“洋枪队”。后来,李鸿章又受赫德《局外旁观论》的启发,启动了“求富强”的洋务运动。


一文看懂李鸿章的社会关系:半个政坛是他的朋友


美国总统格兰特、日本首相伊藤博文,都与李鸿章打过交道。特别是伊藤博文,用一场甲午战争和一次马关谈判,给李鸿章留下很深的印象

​【参考资料:《清史稿》《中国近代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