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王朝》里雍正杀了自己的儿子,在历史上是真的吗?有依据吗?

万品良


在历史上,确实有一位雍正的皇子,在他还在位的时候就离奇死亡。但是不是雍正杀的,尚不可考,这就是皇三子弘时。

弘时是雍正和齐妃的儿子,由于皇长子和皇次子早在雍正登基前就夭折了,所以他是事实上的皇长子。有关他的记录,在史书中记载非常少:“弘时雍正五年以放纵不谨,削宗籍,无封。”“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刻,以年少放纵,行事不谨削宗籍死,年二十四。

在《甄嬛传》里面,这位三阿哥由于同情叔父,被送去当了允禩的儿子。这件事史无所载,不好下定论。但是有一点是没有问题的,弘时是不受雍正喜欢的,而且原因似乎不能说。

《清史稿》里头,大凡不是英年早逝甚至夭折的皇子,总要提几句。但对于弘时,记载的只有他的母亲、他的被削爵。连死亡日期都没写,这就非常耐人寻味了。

到底是因为什么?真的是放纵不羁吗?似乎还是被赐死的?这都无可考证了。但是联想到弘历的被“康熙指定”,也许正是因为扶正弘历,才被迫让弘时死吧。天家父子,哪里有那么多感情呢?



青言论史


在《雍正王朝》电视剧中,雍正的第三个皇子弘时个心思深沉,心肠歹毒的人,他在八叔胤禩的鼓动下,意图恢复“八王议政“;为了能做皇太子,不择手段,和旗主王爷控制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防务,并派兵暗杀弘历。雍正皇帝发现后,为了防止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夺嫡悲剧重演,果断的处置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弘时。使爱新觉罗·弘时,年纪轻轻,二十四岁就毙命了!而且,这段故事情况节影响很大,使很多观众都认为历史上的弘时,真的是雍正亲手杀死的。


那么,历史上雍正到底有没有亲手赐死自己的亲生儿子弘时呢?弘时年轻去世到底是怎么死的?真实的历史又是怎么样的,看我们能不能扒出个究竟来?

据记载,爱新觉罗·弘时,雍正皇帝第三子,出生于康熙四十三年,是乾隆皇帝的异母哥哥,母齐妃李氏。并且,还记载他年少放纵,行事不慎,也因此在雍正五年,被削除宗籍;在雍正五年卒,年二十四岁。清高宗乾隆皇帝即位后,追复弘时的宗籍。



但是,按上面这一段记载,弘时的存在是一个充满疑惑的角色。他是皇帝的儿子,并且就当时在世的皇子来说,他几乎就是嫡长子,应该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但他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却寥寥无几。而在雍正五年,24岁的弘时就从史书中消失了。这是为何?

而且,更不可思议的是,在《清史稿》的皇子世表中,对弘时的记载只有九个字——世宗第三子,早薨,无嗣。

而在“诸王传”中,关于弘时的记载是这样:弘时,雍正五年,以放纵不谨,削宗籍,无封。


尤其令人疑惑不解的是,记载皇帝日常言行和皇家大事的《清世宗实录》里,居然没有关于弘时的任何事情!

那么,在雍正五年时,一个二十四岁死了再“试宗记录”里却只字未提,这顺明了什么?

那鉴于以上种种可疑之处,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凡事于弘时的事迹,都被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两个人,有意的抹去了!

实际上,在雍正登基的时候,已经十九岁的弘时,是最年长的皇子,也就是事实上的大阿哥,安理说这时的他应该成家分府了。为何历史上一点事迹都没有?



其实,在乾隆登基一个月时,颁布的一道谕旨,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一些端倪,其圣旨是这样说的:“从前,三阿哥年少无知,性情放纵,行事不谨,皇考特加严惩,以教导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谊,似应收入谱牒之内。”

从其中让我们可以得知:弘时的死是与皇考特加严惩造成的。

那么,雍正为什么要严惩弘时?而且下手之狠令弘时身亡呢?吗雍正五年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时再查看当时的历史记录,就一目了然:从雍正三年到雍正六年,在这三四年底时间里,雍正皇帝兴起了连番大狱,像年羹尧、隆科多、阿尔阿松、鄂伦岱、苏努、吴尔占、允祀、允禟等等,很多王公大臣,都身陷囹圄或因此殒命,那么弘时的死,与这些案子肯定有有莫大的关联,并且“弘时之案”,其中最大的,以至于连史书都无法记载。

到了后来,乾隆准备把三哥弘时收回谱牒之后,大臣们才开始向乾隆汇报有关弘时的情况了。在汇报中,引用了雍正皇帝的一道实录所不载的上谕:


“弘时为人断不可留于宫庭,是以令为允祀之子。”

意思就是,雍正将弘时强行出嗣为“允祀”之子。然后,他就对允祀进行了残酷的打击,于是在这次无情的“政治清算”个中,弘时深受其害,被撤去了皇子的身份。最后,弘时抑郁困苦而死。

其实,在雍正元年时,雍正就秘密确立了弘历为接班人,让他去祭景陵。而弘时,身为长子,生母地位远高于弘历生母,却与继承人无缘,这使得他肯定队雍正怀有怨愤之情。于是后来,弘时刘非议过父亲雍正之得位不正之事。


到了雍正三年的时候,雍正便下令:让弘时做允禩之子,并表示两人断绝父子之情。

在雍正四年的时候,雍正又将允禩从玉牒除名;接着,就下旨撤去弘时的黄带,而后就将弘时长期圈禁起来。不久后,弘时年纪轻轻,就郁郁而终。在雍正五年去世,时年二十四岁。

由此可见,弘时虽不是雍正亲手赐死,但弘时年纪轻轻就去世,却是他一手造成的。

那么,从雍正与弘时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出清朝帝王家庭皇权传承嗯的问题,是多么的激烈冲突。弘时的早死,肯定与皇位的继承有着必然的联系,也就是皇储之争造成了弘时不幸的命运。


超能古博士


这个问题我昨天刚刚回答过,这个事情应该不是真的,只是影视剧中的一个桥段罢了。这个问题杨珍女士在《清朝皇位继承制度》第五章第一节“雍正帝杀子辨疑”中进行了深入分析,我认为还是比较客观的。

雍正杀子出处

首先提出雍正杀子说的是曾任清史官协修的唐邦治先生,他在1923年出版的《清皇室四谱》中写道,“皇三子弘时,……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二月十三日子时生,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刻,以年少放纵,行事不谨削宗籍死,年二十四。十三年十月,高宗即位,追复宗籍。”

之后,近代清史学家孟森先生在《海宁家书》一文中引用了《清皇室四谱》的说法,但孟森先生认为弘时的死因与“世宗大戮其弟”有关。

金承艺先生同样根据《清皇室四谱》中的记载认为,弘时是在雍正五年(1727年)八月初六因罪除宗,并于当天死去。同时,他认为弘时之死“不是被诛戮,就是被世宗赐令自尽了。”

近些年来,由于影视剧的兴起,雍正杀子这一剧情屡屡登上荧幕,致使这种说法逐渐被人所熟知。

弘时的真正死因

关于弘时的死因,杨珍女士在《清朝皇位继承制度》中进行了论证。杨珍女士分析认为,弘时并没有被雍正处死,但却受到了极为严厉的惩治。

根据《清高宗实录》记载,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甫登皇位的乾隆帝颁谕:“从前三阿哥年少无知,性情放纵,行事不谨,皇考特加严惩,以教导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谊,似应仍收入谱牒之内。著总理事务王大臣酌议具奏。”由此可见,弘时之所以被削除宗籍的原因是“性情放纵、行事不谨”,但是具体缘故,仍然不为人知。

真正揭开弘时死亡之谜的是庄亲王允禄等人关于恢复弘时宗籍的奏折,具体如下,

“理事务和硕庄亲王允禄等谨奏,为钦奉上谕事。雍正十三年十月二十四月奉上谕,从前三阿哥年少无知,性情放纵,行事不谨,皇考特加严惩,以教导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谊,似应仍收入谱牒之内。著总理事务王大臣酌议具奏。钦此。”

“查,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奉旨:弘时为人断不可留于宫庭,是以令为允禩之子。今允禩缘罪撤去黄带,玉牒内已除其名,弘时岂可不撤黄带。著即撤其黄带,交与允祹,令其约束养赡。钦此。”

允禄等人的奏折说明了四个问题:

1、弘时是因允禩之事牵连获罪。

2、雍正四年(1726年)二月十八日以前,雍正帝已将弘时逐出紫禁城皇宫,勒令他去做允禩之子,宣告父子之情已绝。

3、弘时受到上述严惩后,并未按照雍正帝的希望改变立场,因而与皇父的关系愈加恶化。于是雍正帝对弘时的惩治进一步升级,四年(1726年)正月将允禩撤去黄带,从玉牒除名,二月,对弘时做了同样处理。

4、弘时被撤去黄带后,由其皇叔允祹约束养瞻。这比允禩亲子弘旺在其父获罪后“发往热河充军”,继而又被长期拘禁的境况强出许多。弘时为雍正帝所杀之说,不能成立。

同样,从这两封奏折内容看,弘时是在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被削籍的,而根据清朝玉蝶的内容看,弘时的死亡日期却是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时,削籍和死亡之间相差长达一年半时间,并不像《清皇室四谱》中记载的“削宗籍死”。


而且,雍正四年(1726年)八九两月,允禩、允禟已先后故去,雍正帝清除反对派之举已基本完结,是根本没有必要再一年之后再因此亲手处死自己的儿子。弘时应该是因允禩之事牵扯后,在忧虑之中渡过一年,最终死去的。

香茗史馆


雍正要杀的儿子,对象是弘时,实际上,雍正皇帝用不着杀死弘时,尽管这个儿子曾经站立在自己的对立面。



一是雍正根本没杀。雍正朝发生过一件大事情,叫曾静反清,在那时可是轰动全国。而雍正对此的处理方式有些特别,是挑选供词,结合曾静的忏悔书,编写《大义觉迷录》,进行一一反驳,分发天下,这是天下人必读之书,只不过乾隆将他列为了禁书,因为表达过于直接,有损清王朝统治。

曾静说过雍正谋父、弑兄、屠弟、逼母、贪财、淫色、酗酒、好杀、诛忠、任佞总共十条罪状,偏偏没有提诛子一条。

曾静反清发生在雍正六年,《大义觉迷录》颁布在雍正七年。



二是雍正压根用不着诛杀。雍正三年,雍正与弘时父子关系断裂;雍正四年,弘时被划给允禩当儿子,同年允禩、允禟逝世,雍正五年,弘时逝世。

注意这个时间点,弘时死于雍正五年,而允禩、允禟死于雍正四年,反对派已被清除,毫无威胁的弘时,雍正用得着动手杀吗?从《大义觉迷录》来看,雍正重名,干嘛给自己招来个诛子骂名?所以雍正压根用不着杀。

至于怎么死了,我猜想是郁郁而终。其实,追究弘时的死因没意思了,追究他从雍正元年到雍正五年的事,倒是很有意思。

我们知道康熙晚年爆发了九子夺嫡,亲身经历者的四爷胤禛成为赢家,变作雍正皇帝。为了防止悲剧重现,所以雍正将明立储君,改为暗立,全名叫秘密立储制。



元年,雍正便立了自己的继任者,弘时还处在自己有可能成为储君的幻梦之中,因为他是在世皇子中的老大嘛!

可是后面康熙忌辰,被遣排的对象是弘历,而不是他弘时,这一次是巧合,但第二年依旧如此,还是巧合吗?

所以父子关系产生矛盾了,根本原因是继承权。但是也是嫡长子继承制和非嫡长子继承制的冲突。另外,那时的雍正还着手打击反对派,弘时不幸被卷入。

因此,才有了弘时的结局。


非常茴香豆


这里的雍正杀子指的是皇三子弘时。对于近年来电视剧中多出现雍正杀子(弘时)的剧情,其实没有确切历史依据,大多为剧情编排。

爱新觉罗·弘时,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出生,卒于1727年(雍正五年)八月初六,年二十四岁。

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弘时被过继给胤禩,而早在当年的正月初五,胤禩便被消籍革爵了。雍正这时把儿子过继给胤禩,明摆着有把弘时往火坑里推,不弄死他不快的嫌疑。到雍正五年,弘时便被消籍夺爵,这在古人的观念里是比凌迟还痛苦的事,不死也得疯了,弘时于当年八月初六就死了。

弘时不可能是雍正杀的,因为雍正对弘时做的这一系列事已足够致他死命,没必要亲自动手落个杀子的恶名,弘时可能是郁郁而终(郁闷死的)。那么雍正为何会如此对待自己的亲儿子?史载,雍正说弘时与胤禩党交往过密,(不排除胤禩党干的事弘时也参与了)但这只是其一。恐怕最主要是弘时在和弘历争皇位且干了什么不好的事招致雍正的记恨。别忘了雍正经历的九王夺嫡,雍正肯定想为弘历顺利继位排除一切障碍。况且雍正应该对夺嫡这种事非常忌讳。

早在雍正元年,雍正便建立了秘密立储制度,将密封的写有继位人姓名的锦匣收藏于“正大光明”匾后。可知此时,弘历已经被确立为继位人。弘时若和弘历争皇位的话,以雍正的秉性为人是不会放过弘时的,亲儿子也不行(无情最是帝王家)。况且雍正将弘时消籍夺爵仅以“年少放纵,行事不谨慎”为由未免太过勉强,而乾隆继位后也说“从前三阿哥年少无知,性情放纵,行事不谨,皇考特加严惩,以教导朕兄弟等,使知儆戒”爷俩对弘时的事都避重就轻,不说具体缘由,这不得不让人产生疑惑。


琅琊清靜散人


雍正杀子是《雍正王朝》这部剧最后的高潮部分,剧中雍正历数皇三子弘时的种种恶行,斥责他简直是古今天底下最贪恣暴虐的衣冠禽兽,并赐弘时自尽。那么我们来看看弘时都有哪些劣迹,以至于做这亲生父亲的雍正会给他颁下如此不堪的恶毒评语。

劣迹斑斑

一科场舞弊案主谋

在雍正二年的科场舞弊案中,正是弘时收买宫中太监,将雍正密藏的考题泄露出去,指使主考张廷璐(张廷玉的弟弟)给他的门人放水,因为涉及皇子,因而事发后张廷璐宁死也不敢揭露真相,只对八爷允禩一人透漏了案情真相。最后,张廷璐与山西巡抚诺敏被当众问斩,而主谋弘时却连一句求情的话都没有替张廷璐说过,令雍正对这个儿子感到非常寒心。

二联合隆科多调兵逼宫

允禩、允禟、允誐等人的最后一博,联合铁帽子王在朝会上逼迫雍正恢复“八王议政”的祖制,意图逼宫篡位。在这场逼宫阴谋中,弘时先是曲解雍正让旗主王爷进京整顿旗营的口谕,将京郊的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防务交给众位王爷手下的四位参领,随后又联合隆科多将乾清宫的御前侍卫全部调换,要不是老十三允祥识破了这场惊天阴谋,及时赶赴军营将参领们拿下,恐怕老八允禩等人的阴谋便得逞了。

三收买江洋大盗,暗杀奉旨到江南办差的宝亲王弘历

弘时出五十万两白银的重金,收买江洋大盗铁嘴蛟,黑无常,在皇四子弘历的回京途中设下埋伏,意图暗害弟弟,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暗杀行动以失败告终。因雍正最喜爱的皇子是弘历,除掉了弘历,做为雍正最年长皇子的弘时,即位的可能将大大提升。

历史真相

根据诸多史料记载,弘时并不是被雍正赐死的,俗话说:虎毒不食子。雍正虽然是一代铁腕皇帝,但也做不出如此举动。弘时是因与八叔允禩密谋争夺皇位,东窗事发后被雍正削籍,令为允禩之子,被圏禁一年半后郁闷而死。

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奉旨:弘时为人断不可留于宫庭,是以令为允禩之子。今允禩缘罪撤去黄带,玉牒内已除其名,弘时岂可不撤黄带。著即撤其黄带,交与允祹,令其约束养赡,钦此。

而根据清朝玉牒的记载,弘时死于雍正五年八月初六申时,年仅24岁。按此算来,从获罪囚禁到最终身亡间隔十八个月,如果雍正真的要赐死弘时,不可能会有如此长时间的间隔。

雍正第三子弘时,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二月十三日子时生。母齐妃李氏,知府李文辉之女。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时卒,年二十四岁。

可能有的朋友会问,弘时都被削籍怎么玉牒内还会有关于他的记录呢?这是因为在弘历(乾隆)即位后下旨,将弘时收入族谱,这才有了玉牒中对弘时生卒的详细记载。

三阿哥前因阿其那获罪株连,与本身获罪撤去黄带者不同,今已故多年,蒙上笃念兄弟之谊,仍收入谱牒,于情理允宜。应钦遵谕旨,将三阿哥仍载入玉牒。俟命下之日,交与宗人府办理可也,钦此。

弘时有一子二女,均早殇,无后无封,24岁早逝,可谓是清代命运最为悲惨的皇子之一,但这一切都怪他自己咎由自取,正所谓: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如若不是贪图皇位,利欲熏心,安安心心做个闲散王爷,岂不美哉!



历史茶坊


言归正传。雍正杀子于史无据,但是其死应该还是与雍正皇帝有关。理由如下:



其一,弘时放荡不羁,且与雍正的前政敌允禩过从甚密,雍正对其大加申饬但收效甚微。

其二,雍正皇帝最终以放荡不羁为由将其削籍圈禁。

其三,雍正将弘时过继给当时已被圈禁的廉亲王允禩为子,等于宣布了与其断绝了父子关系。而且雍正称允禩为“阿其那”,这个词在满语里面大约是“猪狗”一类的意思,把他过继给猪狗,其痛恨程度可想而知。



其四,雍正圈禁弘时应该也有防止其向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帝夺嫡的意思,未雨绸缪,毕竟弘时排行在前是三阿哥,弘历是四阿哥。



最后结论就是,雍正已经没有必要杀一个严格圈禁的“活死人”,弘时最大的可能是郁闷恐惧而死!


文综史组


电视剧《雍正王朝》是根据二月河的小说改编的,里面演义的成分很大。在正史中,至今还没有发现雍正杀子的证据。

我想以后也多半不会再发现有这种证据。虎毒尚且不食子呢,更何况雍正并不是个残忍嗜杀的暴君。就算是他的儿子有取死之道,雍正也不是非得杀了他才可以解决问题,不是还有圈禁吗!作为一国之君,他不会不考虑自己的身后事,更不会让自己落个杀子的骂名。

个人意见,不喜勿喷。




不喝鸡汤的心灵



枯心883


昨天刚回答了这个问题。

在小说和影视剧中,弘时是被他的皇帝老子给赐死的,因为他参与了八王允禩的犯上作乱,还主谋了刺杀弘历,在暴露之后被雍正大义灭亲!

但在史书中并无此记载,弘时因“年少放纵,行事不谨,削籍而死。”后世人把他的死安到了雍正的头上,实际上没有任何凭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