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重大事件與政策解析(2019年4月第3周)

原創 | 每週重大事件與政策解析(2019年4月第3周)

關注我們,一起玩耍~

一、重點金融政策解析

★★★★發改委發文提出要健全城市投融資機制

2019年4月8日,發改委印發《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提出,健全城市投融資機制。在遏制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增量前提下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結合各自職能定位和業務範圍加大支持力度,鼓勵商業性金融機構適度擴大信貸投放,引導保險資金髮揮長期投資優勢,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債券進行項目融資,支持發行有利於住房租賃產業發展的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等金融產品。

政策影響:

本次政策的出臺重點目的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同時有效防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近年來,地方債務過高的風險不斷增加,系統性風險連年攀升。本次政策通過鼓勵金融機構運用債券、信託、基金等金融產品加大信貸投放,有利於金融機構優化信貸結構,降低融資風險。

原創 | 每週重大事件與政策解析(2019年4月第3周)

二、重大事件梳理

★★★★首家投資管理型村鎮銀行獲批

2019年4月8日,常熟銀行發佈公告稱,銀保監會核准公司籌建興福村鎮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註冊地點為海南省海口市,註冊資本不超過15億元、不低於10億元,常熟銀行持股比例不少於90%,擬採用股權出資和貨幣出資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作為首張新型銀行牌照,興福村鎮銀行除可在註冊地轄區內開展經營活動外,還可在全國範圍內通過新設、兼併、收購等方式開展村鎮銀行投資。

因此,在常熟興福村鎮銀行成立之後,可根據業務發展實際,在時機成熟時,通過新設、兼併、收購等方式進一步開展跨區域發展,從而有效拓展本行發展空間,增強村鎮銀行業務板塊對本行的貢獻度。

專家觀點:

投資管理型村鎮銀行的成立給區域性商業銀行帶來新的發展機會。其主要原因是,投資管理型村鎮銀行可以控股其他村鎮銀行,實現跨區域發展。此前,城商行、農商行受到跨區域發展的約束,而拿到此牌照以後,可以控股異地的村鎮銀行,從而實現“走出去”戰略,擴大經營範圍。

★★★央行發佈一季度金融數據 社會融資規模超預期

2019年4月12日,央行發佈一季度金融數據。3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88.94萬億元,同比增長8.6%;狹義貨幣(M1)餘額54.76萬億元,同比增長4.6%。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5.81萬億元,外幣貸款增加461億美元;人民幣存款增加6.31萬億元,外幣存款增加413億美元。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8.1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2.34萬億元。3月末,國家外匯儲備餘額為3.1萬億美元。

專家觀點:

一季度 M2創下2018年3月以來的最高增速,表明流動性有所改善。信貸增長較2018年同期加快,派生能力增強,說明前期一系列逆週期調節的政策,以及財政、投資方面積極推動需求的政策已開始見效。對銀行來說,經過此前五次降準,信貸投放能力得到提升。需求和信貸投放兩者結合,同時風險偏好有所上升,使得一季度金融數據表現超預期。但是,一季度數據的表現良好目前看來並不能表明經濟已經觸底回暖,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召開2019年第一季度例會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19年第一季度例會日前在北京召開,會議分析了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

會議指出,要繼續密切關注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形勢的邊際變化,增強憂患意識,保持戰略定力,堅持逆週期調節,進一步加強貨幣、財政與其他政策之間的協調,適時預調微調,注重在穩增長的基礎上防風險。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不搞“大水漫灌”,同時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要與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增速相匹配。

繼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穩妥推進利率等關鍵領域改革,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

按照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以金融體系結構調整優化為重點,優化融資結構和信貸結構,努力做到金融對民營企業的支持與民營企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相適應。

綜合施策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改進小微企業和“三農”金融服務,推動穩健貨幣政策、增強微觀主體活力和發揮資本市場功能之間形成三角良性循環,促進國民經濟整體良性循環。

進一步擴大金融高水平雙向開放,提高開放條件下經濟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風險能力,提高參與國際金融治理能力。

政策影響:

與2018年第四季度例會相比,此次會議再次強調了“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不搞‘大水漫灌’”,與此同時,在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方面,增加了“穩妥推進利率等關鍵領域改革”的表述,意味著利率市場化作為金融改革的重要內容依然會穩妥推進。

同時,本次例會增加了“以金融體系結構調整優化為重點”、“改進小微企業和“三農”金融服務”、“著力激發微觀主體活力”等內容,繼續強調緩解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說明民營和小微企業是這一輪穩增長的加槓桿主體。

此次央行例會還提出“進一步擴大金融高水平雙向開放,提高開放條件下經濟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風險能力,提高參與國際金融治理能力。”意味著金融開放不僅是“引進來”,也要“走出去”。對此,商業銀行應提高開放條件下經濟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風險能力,對將來可能出現的雙向開放的風險提前做好準備。

★★★銀行同業市場動態

原創 | 每週重大事件與政策解析(2019年4月第3周)

原創 | 每週重大事件與政策解析(2019年4月第3周)

【獨家】“全球經濟展望與中美雙邊關係”專題研討分享

近日,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舉辦國際交流系列晚餐會,會議主題為“中美經貿關係與多邊貿易體系改革”,本文彙總了外方專家對中美關係的看法和有效管理中美關係的建議。

外方專家認為,中國的迅速崛起引起了西方國家的不安,權力轉移是西方國家擔憂的根源。中美雙方均有動力促使談判最終達成協議,貿易戰對中美兩國都不利。

另外,專家批評了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威脅”的過度反應,或將帶來逆全球化的風險。為有效管理中美兩國的關係,外方專家建議:

第一,中國應重新思考發展中國家地位;

第二,中國應優化在海外的宣傳方式;

第三,中國應爭取更多的盟友,減少潛在的敵人;

第四,中美應繼續加強在符合雙方利益的全球和區域問題上的合作;第五,中國應對中美談判應堅守原則,戰術上更加主動。

Kenneth Rogoff:CF40特邀嘉賓、美國哈佛大學教授

Jason Furman: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美國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原主席

Susan Shirk:CF40特邀嘉賓、美國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21世紀中國研究中心主任、美國前副助理國務卿

Matin Wolf: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

完整版報告青島vx“新金融城”查看

金融城研究團隊緊跟市場熱點,聚焦產業政策,把握經濟形勢,為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互聯網金融機構、金融科技公司提供研究諮詢服務。對宏觀經濟形勢、重大政策、重點產業、消費金融、普惠金融、資產管理以及金融科技等領域皆有深入研究。

原創 | 每週重大事件與政策解析(2019年4月第3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