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孜鎮有座古代碼頭,歷史遺物,柳孜隋唐大運河碼頭遺址

位於安徽省濉溪縣百善鎮柳孜村的運河碼頭遺址,始建於東漢,因隋煬帝開掘的大運河之通濟渠段穿鎮而過而逐漸繁榮,成為唐宋時期淮北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重鎮,"運漕商旅,往來不絕"。

柳孜鎮有座古代碼頭,歷史遺物,柳孜隋唐大運河碼頭遺址


隋煬帝開鑿南北運河通濟渠、江南運河、永濟渠。溝通了海、河、淮、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5000餘隋唐大運河裡,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航程最長、最雄偉的人工運河。位於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境內的運河是通濟渠段,唐宋時稱汴河,流經濉溪縣境40餘公里,據《宿州志》記載:柳孜為巨鎮,有廟宇99座,井百眼。著名東晉音樂家桓伊和"竹林七賢"之一稽康就是生長在這裡,可見當時柳孜文風之盛。然而,滄海桑田,瞬息萬變,南宋光宗五年(公元1194年),黃河氾濫,洪水奪淮入海,通濟渠從此淤塞,柳孜鎮也因此衰落下來。

柳孜鎮有座古代碼頭,歷史遺物,柳孜隋唐大運河碼頭遺址


儘管名為柳孜運河碼頭遺址,但是柳孜後來的考古證明,所謂的碼頭遺址實為橋樑遺址。

柳孜鎮有座古代碼頭,歷史遺物,柳孜隋唐大運河碼頭遺址


遺址內出土有唐宋時南、北方十幾個窯口的大批瓷器,還發現唐代沉船八艘,出土三艘,清理出一座完整的宋代石築碼頭,均屬首次發現。

柳孜鎮有座古代碼頭,歷史遺物,柳孜隋唐大運河碼頭遺址


柳孜遺址還出土了大量陶瓷器,其中瓷器為多,其它為銅錢、鐵器、石器等,陶器有灰、紅色陶,釉陶和建築陶等。器形有缸、盆、壇、和磚瓦等。銅錢均是方孔圓錢,有"開元通寶"、"嘉佑通寶"、"熙寧通寶"。鐵器有三足釜、斧等,石器有磨、石柱、錨等。瓷器品種最多,有青、黃、白、黑、白地黑花、外黑或醬、內白等許多釉色,一般釉質較粗,少數青、白釉較細。瓷胎多為較粗的泛黃或灰色胎,少數白瓷胎潔白細膩,瓷器多素面,少數印花、刻花、三彩、點彩和堆貼文飾等。器形以碗數量最多,其次有罐、盆、三足器、杯、壺等。從瓷器的釉色和造型初步辨認窯口的有:壽州窯、肖窯、吉州窯、耀州窯、磁州窯、景德鎮窯、建窯、定窯、越窯、長沙窯、均窯等隋、唐、宋時期的窯口,還有一些不明窯口的瓷器有待進一步確認。

柳孜運河遺址1999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01年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6月22日,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