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深贫、促振兴!贵州正安1000多名“农民导师”活跃乡村!

贵州正安:上千“农民导师”战深贫

向庆容一家早已告别一亩地收入七八百块钱的“包谷时代”,在一亩地收入数千元的“茶叶时代”辛勤耕耘。

正安县新州镇顶箐村村民向庆容家原有茶园20多亩,近两年,通过土地流转,扩大到40多亩,新茶园全部种了白茶。4月底,向庆容算过茶叶账,老茶园今年略有歉收,每亩2000多元。

“新茶园如果全部投产丰收,一亩白茶最多可以收入四五千元。”作为顶箐村新时代乡村青年农民学校学员,向庆容深信,从“农民导师”那里学得的茶叶管理与生产技术,一定可以让自家茶叶卖出更好的价格。

“农民导师”是群众致富的好帮手、带头人,是正安这个深度贫困县实现整县脱贫摘帽、促进乡村振兴的党建扶贫新力量。

目前,活跃在正安农村的近1400名“农民导师”,带着他们的4500多名农村青年学员,积极投入脱贫攻坚、农村产业革命、创新创业创造的火热实践,正在为突破“大量有生力量外出务工、劳动力和人才不足”的乡村困境而加倍努力。

  • 精准击破难题的人才力量

基层组织带头人“无人选、人难选”,村干部队伍青黄不接、农民培训难于组织……“人才鸿沟”横亘于前,脱贫攻坚动力不足。探索党建促脱贫新模式,建立“农民导师”队伍,激发乡村能人影响力、领导力,正是为了填平这道“人才鸿沟”。

战深贫、促振兴!贵州正安1000多名“农民导师”活跃乡村!

正安县新州镇新时代乡村青年农民学校“农民导师”现场教学。

新州镇老城村是“农民导师”发源地。去年初,老城村党支部邀请县乡农技专家到田间地头指导群众种植白茶,专家指导精准到人,很受群众欢迎,由此形成“农民导师”制雏形。

战深贫、促振兴!贵州正安1000多名“农民导师”活跃乡村!

“农民导师”、新州镇老城村党小组组长骆小红(中)在白茶基地为他的学员做技术指导。

46岁的老城村党小组组长骆小红,是村里首批“农民导师”,今年自家茶园茶青收入20多万元。在他与村里其他几位导师带领、指导下,村里青年积极投入茶叶种植、生产技术学习,全村4000亩茶业管护质量得到提升。

“现在正值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时期,国家不断出台惠农政策,我们几位‘农民导师’在每个场合都将这些政策挂在嘴边。”骆小红说,交流多了,矛盾少了,老百姓发展茶产业信心更足了,村支“两委”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骆小红的实践与感悟,契合了正安推广“农民导师”制希望达到的目的:发现优秀人才、传播党的声音、引领基层自治、提升农民技能。

战深贫、促振兴!贵州正安1000多名“农民导师”活跃乡村!

小雅镇梨垭村新时代乡村青年农民学校“农民导师”在农业产业现场教学

通过“农民导师”手把手培训,把乡村政治素质过硬、干事创业劲头足、群众口碑好的优秀人才吸收入党,同时,以实践锻炼、经验交流、先学带后学等方式,促进贫困群众学以致用,帮助学员学习先进、拓展视野,增强实践能力。

战深贫、促振兴!贵州正安1000多名“农民导师”活跃乡村!

瑞溪镇尖峰村新时代乡村青年农民学校“农民导师”在辣椒产业实践基地为农民群众做技术指导。

有教无类,“农民导师”倾情传帮带。在瑞溪镇,有镇级导师35名,村级导师69名,“导师”工作室10间,他们的学员“不分年龄、不分文化程度”,培训精准到户、精准到人,及时跟踪、分析、评估教学成效,确保每名学员学有所获。

战深贫、促振兴!贵州正安1000多名“农民导师”活跃乡村!

安场镇自强村新时代乡村青年农民学校“农民导师”为村民讲解乡村振兴战略。

振奋精神、开足马力,正安县围绕今年脱贫摘帽目标,紧扣“五步工作法”和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遴选“农民导师”,希望能有效聚集群众身边的各类人才,对思想教育、技能培训、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精准击破,更有力推动乡村振兴。

培养基层群众的感恩意识和致富能力,是“农民导师”的主要职责。按照“分类施教、注重实效”原则,“农民导师”着重对青年农民、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大学生村官、返乡创业者等群体进行党性教育、实用技术培训、就业创业辅导,帮助基层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视野。

  • 激发干事创业内生潜能
战深贫、促振兴!贵州正安1000多名“农民导师”活跃乡村!

“农民导师”、杨兴镇副镇长赵恒(左一)在产业基地为青年学员现场教学

“不重视教育,穷根难拔;不参加培训,产业难成。”赵恒被提拔为杨兴镇副镇长之前,是正安县国土局派驻杨兴镇大城村第一书记,他深知许多缺乏一技之长的贫困群众难以找到稳定的致富道路。

驻村期间,赵恒通过当地新时代乡村青年农民学校,组织群众参与学习,重点是组织各类乡村人才,为群众提供生产技能培训。有了一定的生产技能,群众树稳了产业扶贫的信心,大城村也建起石榴、白茶、辣椒、蔬菜等果蔬基地3000多亩,中药材基地1000多亩,稳定脱贫有了牢实根基。

战深贫、促振兴!贵州正安1000多名“农民导师”活跃乡村!

杨兴镇桐梓村“农民导师”欧明武(中)在产业基地现场教学

入选正安新时代乡村青年农民学校的“农民导师”,分为县级、镇级、村级导师,并按所属领域分为政策类、文化类、技术类和创业类导师。各级各类“农民导师”要深入脱贫攻坚一线,开展理论教学和现场实践指导。在“导师库”中,赵恒的身份定位是“政策类镇级导师”,主要职责是向“全村学员”进行政策宣讲。

目前大城村还有包括赵恒在内的15名村级和镇级“农民导师”,其职责包括党建文化、法律知识宣讲,以及辣椒、白茶、何首乌等农作物种植技术培训。

大城村的“农民导师”中,有初中学历的返乡农民工代永方等人,有具备本及研究生学历的刘海等农技工作者,有戴朝辉等村支“两委”负责人,也有乡镇党政领导干部余小江等人,他们与全县现有的1000余名“农民导师”一样,要发挥一技之长,帮助农民学员“理清产业规划,做强产业发展,不断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实践能力”。

战深贫、促振兴!贵州正安1000多名“农民导师”活跃乡村!

新时代乡村青年农民学校学员张俊的学习体会

战深贫、促振兴!贵州正安1000多名“农民导师”活跃乡村!

新时代乡村青年农民学校“农民导师”、小雅镇桐梓坪村第一书记王永生的教学感悟

“虽然村里家家都种蔬菜,但是怎么样才能把蔬菜种出规模、种出好品质,却不是所有人都有好方法。”新州镇新州居“农民导师”向长会是个致富能手,自家种植300多亩有机蔬菜,收入可观。

与仅仅提供就业带动农民增收不同,作为经过严格选拨、组织认可的“农民导师”,向长会必须承担对其学员的种植技术培训职责,激发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在蔬菜基地,向长会指导、培训着包括贫困户在内40名农民学员。

作为党员,向长会十分珍视“农民导师”这个身份,发扬了先锋模范宝贵的奉献精神:“作为‘农民导师’,我把种植蔬菜的技术教给大家,让大家种出更好的蔬菜,能赚更多钱,这是一件大好事。”

  • 造就“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当前,农民群众盼学习培训机会更多、盼各类‘导师’指导更多、盼学习内容更实用、盼培训方法更灵活。”正安县委组织部负责人说,“农民导师”机制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敦促基层党员干部按照基层群众“缺什么补什么”“想学什么就安排什么”的原则,有效帮助农民群众学习新理论、增长新知识、提升新技能。

在深度贫困地区,以提升基层组织力为支撑的“志智双扶”更显紧迫。兴办新时代乡村青年农民学校,建设“农民导师”队伍,正是希望“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力和乡村人才素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效组织和人才保障。

战深贫、促振兴!贵州正安1000多名“农民导师”活跃乡村!

蔬菜种植类“农民导师”、谢坝乡谢坝村主任陈彩虹(左三)在产业基地现场指导

“农民导师”与农民学员绝大多数是邻里乡亲,彼此熟悉,在教学、培训过程中,易于构建起稳固的信任关系。对此,谢坝乡曾经的学员、而今的“农民导师”陈彩虹感触颇深。

通过参加统一培训,陈彩虹熟练掌握了茶叶种植技术。今年3月,受聘成为新时代乡村青年农民学校“农民导师”后,他把自己所在村民组群众组织起来,统一授课、现场教学,“从签插到管护再到移栽,每个环节都手把手教,茶叶得到了统一规范管理,品质提升了,价格也起来了,农民群众对导师和基层组织也更加信任”。

战深贫、促振兴!贵州正安1000多名“农民导师”活跃乡村!

谢坝乡基层干部群众的新时代乡村青年农民学校宣传画。

“农民导师”是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队伍。正安县希望通过“农民导师”这股党建扶贫新力量,把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优秀青年农民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村干部培养成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把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培养成农村致富带头人,为脱贫摘帽夯实力量根基。

同时,希望通过“农民导师”的引导,增强农村党员、乡土技能人才和村干部后备力量,增强基层组织工作创造力、凝聚力、号召力,提升农民致富能力,增进邻里交流、相互了解,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和文明程度。

按照正安县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所确定的建设要求,这些“农民导师”政治素质要好,带富能力和协调能力要强,是“德才兼备、富有创新意识、具有时代特征、具备发展潜质、充满生机活力”的一股农村人才力量,要成为农民群众身边“一支不走的工作队”。(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岳振 王淑宜 邓国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