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火车站搬到黄颇路,父母恋爱那会就在吃的水饺店,37年了!


从老火车站搬到黄颇路,父母恋爱那会就在吃的水饺店,37年了!



- 第007期 -


“来份饺子,不带汤!”路口的这家美国佬水饺,不知有多少人曾夜半穿过整个城市,或是大老远驱车,都是为了这一份干捞饺子...


从老火车站搬到黄颇路,父母恋爱那会就在吃的水饺店,37年了!


△ 1982年

偶然经过黄颇路,发现这一排的店面都拆得差不多了,而上学时常光顾的水饺店竟然还在。

城市在辞旧迎新,时光流逝,记忆更迭。可无论经过怎样的流转与变迁,最让人深刻的,总是食物的味道。


从老火车站搬到黄颇路,父母恋爱那会就在吃的水饺店,37年了!


△ 1994年

过去人们没有朋友圈,也没有外卖,好吃的东西都是靠口口相传。

美国佬水饺店从80年代至今,历经三次搬迁37年屹立不倒,已经不仅是一家好吃的水饺店,也是伴随几代人长大的一个记忆。

从老火车站搬到黄颇路,父母恋爱那会就在吃的水饺店,37年了!


△ 1998年


这家店最早是1982年,开在老火车站旁边,旧时的火车站是宜春最繁华的地方,在外地打工得人们,每每归家都要来这吃一顿热乎乎的饺子。

从老火车站搬到黄颇路,父母恋爱那会就在吃的水饺店,37年了!

△ 2019年

后因拆迁或是店面到期,94年辗转搬到了黄颇路口,附近技校上学的孩子经常来这光顾,还有很多特意寻来得老熟人。

前几年隔壁有个大地网吧,常有网吧通宵得人半夜跑过来点一盘水饺当夜宵。别问小编为什么知道,因为小编就是其中一个。笑

从老火车站搬到黄颇路,父母恋爱那会就在吃的水饺店,37年了!

△ 干净整洁的门店

从老火车站搬到黄颇路,父母恋爱那会就在吃的水饺店,37年了!

△ 蘸饺子用的醋、酱油、辣椒标配

不同于其他开了多年不免结满油垢的老店,这家店倒是少有的干净。桌椅摆放整齐,每个桌子上都有“醋”“酱”“辣椒粉”的标配,一切还是记忆里的样子。

从老火车站搬到黄颇路,父母恋爱那会就在吃的水饺店,37年了!

△ 三年未涨价的菜单

一目了然的菜单,醒目而安静的挂在墙上。除了各种馅料的饺子,还有各式各样家常小炒,经济实惠,一应俱全。门店靠墙摆放了一个柜子,装了老板自己煮的卤食。

“我里店里所有个菜都是早上5点多老板娘切西门菜场买来个咧,都是每日最新鲜个“,“6点多就开门里,我里个饺子一哈是自家自个,自家剁肉“,店里工作的阿姨略骄傲的说。

从老火车站搬到黄颇路,父母恋爱那会就在吃的水饺店,37年了!

△自己买菜剁肉

在这个一切面食都有流水线复制的速食时代,纯手工制作似乎成了阿姨引以为傲的成果,这也满足了很多追求自然的老人们一些旧时的寄托。

从老火车站搬到黄颇路,父母恋爱那会就在吃的水饺店,37年了!

△37年始终如一纯手工制作

从老火车站搬到黄颇路,父母恋爱那会就在吃的水饺店,37年了!

△手工擀的饺子皮张力十足

阿姨:自己包个有劲,外面买个帮昂呗。

阿姨:最早3分2一扎,1角6一两,来今是4块钱一两,三年毛涨过价里。

从老火车站搬到黄颇路,父母恋爱那会就在吃的水饺店,37年了!

△铁制擀面杖更快速省力

阿姨:内时候生意好忙比赢,铁自个用起来更快更省力。

阿姨:在火车站内时候,排队都排的老远。后面搬过来蛮多人特意找的来,最好个时候一天用开一包50斤个面粉,卖开3000多扎饺子。

阿姨:现在,附近全部拆开里,毛什么人,不如以前了

说着阿姨有点失落。随着宜春的飞速发展,引进了各种各样的美食,那些陪伴过我们青春的小店,不免被人们慢慢忽视并逐渐遗忘。

从老火车站搬到黄颇路,父母恋爱那会就在吃的水饺店,37年了!

△刚出锅的饺子

手工擀的饺子皮薄、饱满、新鲜、多汁,每一口都是真材实料,无添加任何香料,和那种速冻机制的饺子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也是这家店三十多年一直坚持的味道!

从老火车站搬到黄颇路,父母恋爱那会就在吃的水饺店,37年了!

△加了香油的蘸酱

桌上的调料自己加,拌上阿姨倒的香油,每个人调制的都是独一无二的蘸料。

从老火车站搬到黄颇路,父母恋爱那会就在吃的水饺店,37年了!

△ 藏在门店角落的自制卤食

问起阿姨店里的卤食为何放在里面,而不是在门口方便过往得人看到。阿姨说,老顾客都知道。

从老火车站搬到黄颇路,父母恋爱那会就在吃的水饺店,37年了!

△ 老板自己卤的鸡翅

在如今的速食时代下,越是速食的东西,吃起来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美国佬水饺店以简单朴实的饺子在宜春几十年收获了一大波人心,大概靠的就是坚持吧。

阿姨是店里工作了二十几年的老员工,谈道为什么店名叫四季春水饺,而大家都说是美国佬水饺,阿姨笑,“因为老板长得像个美国佬”。

这个答案恐怕跟很多人提起过,阿姨的笑透着一股“你懂的”意味,小编也忍不住哈哈了。

从老火车站搬到黄颇路,父母恋爱那会就在吃的水饺店,37年了!

△ 店老板“美国佬”

据说早年,老板的父亲从江苏逃荒过来,到宜春生根,遇上80年代改革开放,就在火车站开了这家饺子店。老板有个兄弟,性子皮做不来这轻功慢活,去做了车工。

而老板一直老实听话,从小跟着父亲学做饺子,直到22岁结了婚独立门店,到如今59岁,也包了整整37年饺子了。

小编:手艺是从父亲那传来得,以后还继续传下去吗?

老板:传阿,让我儿子接替我,我还想开百年老店咧! (笑)

小编:这么多年重复做一件事,是如何坚持了这么久?

老板:要有耐心,没有耐心是做不来得。

老板:要不是老婆,也开不了这么久。

从老火车站搬到黄颇路,父母恋爱那会就在吃的水饺店,37年了!

△ 老板娘98年在门店

阿姨在旁打趣,“宜春找不到第二个咧”。原来,老板娘每天晚上都在店里忙到3点半才下班,回去睡一会,5点又起来买菜。

来店里的第一件事就是擦拭墙上的瓷砖,这也是店内装修十几年依然干净如新的原因。

从老火车站搬到黄颇路,父母恋爱那会就在吃的水饺店,37年了!

△ 店内高朋满座

不论是一顿简单的早餐,还是远道而来尝一尝口味。多年不变的味道,总让人感到亲切与满足。小小的买卖做的长长久久,平平淡淡,也是一种别样的长情吧。

当年与小编一起网吧熬通宵得人早已走散,而美国佬水饺或许也面临拆迁,不知何时,我还能遇见当初的人,再一起来吃一次美国佬水饺,我想那感觉应该很美好!

你呢,当初与你一起吃它的人,还在你的身边吗


跟小枝聊聊

#你与老店的故事吧#

小枝将抽取最走心的10位请你

吃店里的水饺一份!

让你去怀念下过去的味道~

我有饺子,你有故事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