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測評命題的一條路徑

鄭桂華 | 關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測評命題的一條路徑

  • 鄭桂華 ,上海師範大學教授、教育部中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研製組修訂組核心成員。


關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測評命題的一條路徑

——以2018年京、滬等四地中考語文試卷中的語料為考察對象


“核心素養”是近年教育界的一個高頻詞,“核心素養是個體在應對或解決複雜的、具有不確定性的現實問題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性品質,是個體適應未來社會需求、實現終身發展的關鍵基礎。”從這一定義可推斷,能否解決複雜的、不確定性問題,與學生的核心素養高低存在正相關。語文測試同樣應該體現培養核心素養的理念,引導學生解決複雜的、不確定性的問題。測評中如何設計複雜的、不確定性的問題?這當然有許多維度和策略,其中讓整張試卷有一定數量的彼此關聯的形成結構化的測試語料便是途徑之一,依據這樣的語料設計測試任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檢測學生的綜合能力。從這一點上考察中考試題,應該是一個視角。

本文考察2018年北京、上海、南京、溫州四地的中考語文試題中的語料,分析其關聯性,探索指向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測評命題的一種可能路徑。之所以選擇這四地,主要是考慮北京、上海作為直轄市,課程改革一直走在整個國家的前面,南京作為江蘇省會城市,溫州作為東南沿海城市,都有其代表性。

2018年四地語文中考試卷基本情況


目前國內中考命題考試組織情況有全省(市)統一命題,也有省內的地市獨立命題,北京、上海屬於統一命題,江蘇浙江是地市獨立命題。四地語文中考試卷的基本情況如下:


鄭桂華 | 關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測評命題的一條路徑



由上表可以看出四地中考語文試卷的基本情況,北京卷與上海卷在時間、總分、試卷長度等方面相差甚遠,北京卷的測試時間是上海的1.5倍,總分只有上海的2/3。一般說來,分值的多少是依據學生測試時需要投入的閱讀量、思維容量、書寫量三者來綜合考量的,而“閱讀”“思考”“書寫”這三項活動的量均需要時間作為基本保障。所以,北京卷與上海卷時間與總分值的倒掛就是一個值得思考研究的現象。

從上表也可以看出,四地試卷在測試內容上有很高的一致性,寫作分值最高,其次是閱讀,四地均有現代文、文言文的閱讀試題。四地也都有“運用”或“綜合運用”的試題,分值比較接近。各地的中考都會依據語文課程標準制定的考試要求進行命題,所以在測試內容、測量目標上理應有很高的一致性。這也是本文比較四地試卷的前提。

四地語文中考試卷中語料的關聯度考察


語料俗稱選文,是語文學習核心資源,也是語文測試的主要構成元素,尤其是閱讀理解題的語料,對測試效度和語文培養導向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對“語料”這一概念的界定,目前在語文研究界說法並不完全一致。本文中的“語料”是指試卷中獨立出現、據此設計試題的語篇,或整篇文章,或片段節選,或圖表、圖片等非連續文本。試題的題幹、選擇題的選項中出現的詩文名句、直接提出閱讀任務的文字等均不算測試語料,如溫州卷中有關《小王子》閱讀的試題。寫作試題的引導語等語料也計入下面的統計分析中,寫作任務及其相關提示語等不算作語料。

翻開一百多年來的語文課程標準或教學大綱,也可以看到很多具體的規定,學生在不同學段應該閱讀的文本,包括文本內容、文本類型、文本難易程度,甚至包括課外閱讀書目,課程標準都有所要求。在語文教科書的編寫上,選文類型的豐富和典型,也歷來是一個基本標準。中考既是檢測評估,也是教與學的引導,中考語文試卷中選文同樣需要注意其多方面的育人功能。以往,人們也很重視試卷中的語料選擇,不過一般從政治導向性、內容科學性、難度適切性與文體典型性等角度進行考察。例如,文質兼美歷來是試卷中語料的一個基本標準,近年來,試卷中語料(選文)的體裁、創設的情境等也備受關注。社會各界對語文試卷中的選文的體裁、題材等有很高的關注度。本文不從以上這些方面考察語料,只是從四個維度考查語料的關聯性。

1. 語料的組合方式:單一語料命題與組合多則語料命題

從測試語料的組合方式的角度考察四地的試卷,可以把語料分成兩類:一是針對單一語料命制試題;二是針對多則語料組成一組命制試題,或者一組材料各自命題但是能形成關聯。單一語料的確定標準看該則語料是否有一個標題統率,如南京的《“走兩步”,認出你》這篇語料中有文有流程圖,屬於混合文本,但還是單一語料;《炫酷新裝備》這篇語料有五部分,分別介紹心情杯、“小紐扣”、愛牙儀、觸感屏、“大白”這5項獨立的裝備,但是放在一起,題旨集中鮮明,也還是屬於單一語料。上海卷中的綜合運用部分的幾則材料也應該算單一語料。

而語篇不長,哪怕只有一兩行,但是每個語篇的語意各自獨立,是從不同篇章中節選排布在一起,就屬於多則語料的組合,如溫州卷中的兩句魯迅箴言、四句不同詩作中的名句等組成一組語料測試,就屬於多則語料。梳理四地的語料使用情況,大致如下:


鄭桂華 | 關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測評命題的一條路徑



從上表的分析中,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一是四地的試卷都有組合語料進行命題,二是不同地區試題組合命題的語料在數量上差異很大。

溫州中考語文試卷的語料總數、組合數都名列第一,有6組,是北京的1.5倍。結合語料的具體情況看,溫州卷用來組合命題的語料篇幅較長、文本類型較多,特點突出。相比之下,北京卷用來組合的語料都不是很長,除了說明性文本三則之外,其他的幾組語料都在百字左右(《出師表》節選比較長,但屬於教材的重點篇目)。

上海語文中考試題選取的語料數量最少,組合命題的語料也最少,實際上,上海將一幅照片與說明文組合在一起,並沒有命制整合兩篇語料的試題。這幅圖片的作用也就是幫助學生較快理解“跳石”這一事物,不像北京、南京等地試卷中的圖片與連續性文本一起整合起來命制了試題。

當然,這一維度的考察只是對四地試卷中單篇與組合的數量的描述,組合方式等在這裡不做展開,就目前的研究來說,我們不能判斷語料組合的數量多少、哪種組合方式更適合中考測試要求。語料數量、組合方式等理想狀態該如何,需要做更多的專業研究才能給出可靠的結論。

2. 語料的類型:豐富多樣的與相對有限的

考察語料的關聯性的一個重要維度就是文本類型及其所佔的比例等,這裡的文本類型既設計連續文本與非連續文本、混合文本,也涉及詩歌散文小說等文學文本與新聞、說明文、議論文等非文學文本(信息類文本)。

眾多的閱讀測試都非常重視文本類型的多少及其配比。無論是PISA還是NAEP,它們的測試框架中都有相關規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也明確運用了一些概念來指稱文本類型,如:寫實作品與虛構作品,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作品,議論文、新聞和說明性文章、科技作品、非連續性文本,古代詩詞、文言文等。初中語文教材中涉及的文體就更多了。這些文本類型的概念有大有小,本文不對這些概念的邏輯關係進行梳理,只是簡單地根據這些概念考察四地中考卷中語料的文本類型,做一個粗淺的梳理。

依據課標、教材與中考試題中關於文本類型的表述,對四地所用語料的文本類型梳理如下:


鄭桂華 | 關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測評命題的一條路徑



四地試題均有非連續文本,北京卷、溫州卷非連續文本的類型在3種以上。北京卷中的語料涉及11種文體類型的文本,上海卷中的語料涉及6種文體類型的文本,南京卷中的語料涉及4種文體類型的文本,溫州卷中的語料涉及8種文體類型的文本。

同樣,本文很難判定涉及多少種文本類型為好,雖然總體上文本類型應該有一定的種類,比如美國的NAEP測試框架中,8年級學生的閱讀評估分文學類文本與信息類文本兩類文本的閱讀,信息類文本又分說明文、議論文和說服性文本三大類。說明文有信息類普及圖書、教科書、新聞稿、特稿、百科全書條目、書評(以上幾項為4年級的要求,8年級要求是“對4年級要求的日益複雜的應用”)、歷史文獻、短文(如信息性的、說服性的、分析性的)、研究報告。8年級的閱讀測試中文學類文本與信息類文本的比例分別為45%和55%。我們各地的中考對文本類型的多少、各自應占的比例等規定並不一致,有不少地區沒有具體說明。本文所做的也只是現實狀態的描述與分析,藉此引起命題人、一線教師的思考,希望中考語文測試的語料在文本類型的分佈上有比較明確的規定,這樣既可以服務好義務教育結束時學生閱讀素養等的測評,也可以更好地引導教學。

3. 語料之間的關聯:整體的結構化的與單一的鬆散的

整張試卷所選語料構成的測試情境有大有小,一道試題、一個板塊的一組題、整張試卷等都可以構成一個相對完整的情境。就語料構成情境的整體性來說,四地中考卷的情況也不一致。比較突出的是基礎知識的積累和綜合運用部分,這部分內容四地無一例外地都在情境整合上做了積極的探索。這應該與課程標準強調語言文字運用等理念有關。

北京卷這部分有5道試題13分,測量目標涉及的基礎知識面很廣,有古詩文名句的默寫、漢字的形音義、詞語運用、標點、病句、修辭、文學常識、漢字書體等。將這些測量目標完全整合在一個特定的情境中測試,即“學校在圓明園舉行‘牢記歷史,緬懷先烈’主題活動”,對於命題人來說,的確有很大的挑戰性,北京卷在這一部分試題情境整體性的追求上確實作出很大的努力。

上海卷古詩文默寫是獨立的檢測記憶的試題,字詞修辭等基礎知識則是放在現代文閱讀中的。檢測只在綜合運用的3道試題中設計了一個整體性的情境,命題人設計了學生的校園活動中的一個情境,即“某學校藝術社團日前在校園宣傳展板上,介紹了一種有趣的現象,引發同學們的關注”。與北京卷相比,上海卷在基礎知識積累與綜合運用上設計的情境整體性要低得多。

南京卷的漢字書寫、錯別字、名句默寫、文化或文學常識等都是單獨設題進行檢測的,在語言文字綜合運用的檢測上選擇了3則語料,圍繞一個共同的情境:五月,南京的初中生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語文盛會——“漢語周”。初三學生小可和軒軒結伴來到“漢語之星”大會的現場,參與答題活動。與北京中考卷相比,南京這3題共9分,測量目標的廣度不如北京,思維容量上也有一定的深度,語料構成的測試情境的整體性也可以說比較強。

試卷情境的整體性最強的當然是溫州卷,突出之處是現代文閱讀兩大部分都指向作家魯迅,魯迅的作品、研究魯迅的權威解讀、閱讀筆記等,難得的是“積累”部分的第1題拼音寫漢字的4分,也選用兩則“魯迅箴言”,在語境中考察。溫州卷整張試卷的特色鮮明,當然,如前所述,這樣的追求是否合宜,還有待測試數據的驗證。情境的整體性是否真正形成有意義的結構,是否指向複雜任務的完成,是否有利於檢測學生綜合的語文素養,這都是需要進一步研究的。

4. 語料構成的測試情境:是否符合學生真實的語文生活

圓明園應該是每一個北京學生都熟悉的地方,它承載著太多的歷史記憶,北京卷積累運用部分圍繞圓明園設計的情境既有鮮明的地域特色,也符合初中生實際的學習活動。上海卷綜合運用部分的情境也符合社會生活中的真實,藝術家們的3種“奇葩”方式組合的確出現過,但是與學生的校園生活並沒有直接的聯繫,實際上,在許多學校應該也有初中生做這樣那樣的藝術組合,展現他們自己個性化的藝術才華。所以,從學生生活情境的真實性上說,上海卷的探索還是比較有限的。南京卷綜合運用部分的情境也是緊扣南京的地域文化特點,分別測試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經典內容,即燈謎謎底的解釋、對聯藝術特色的鑑賞和用上古詩詞經典意象來撰寫畢業留言。溫州卷也有“甌越文學社組織大家去江心嶼採風”等情境,彰顯了溫州的本土文化。魯迅作品是中小學生熟悉的,圍繞魯迅作品與研究魯迅的文章整體考慮語料的選擇、測試內容的確定,無疑與學生實際的語文經驗有很高的一致性,也是一次向魯迅致敬、學習的新的語文經驗的建構。溫州卷藉助語料探索建構試卷的整體情境,這樣的追求有著積極的意義。

與上面三個維度的考察很難給出明確的建議相反,這一個維度的考察的結論是肯定的,那就是任何一份中考試題通過語料、試題等構成的情境要有一定的真實性,必須與學生已有的語文經驗關聯起來,與學生未來社會生活中的語文經驗關聯起來,而不是脫離學生語文生活的冷冰冰的單純的知識技能的測試。

結論與反思


中國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出也有幾年了,核心素養測評的研究雖然有很多成果湧現出來,但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測評是一個難題,這也是世界性的難題。本文試圖從“試卷中的語料”這個要素進行探索,嘗試提出一些思考。在語料多種可能的關聯上,本文討論了語料數量的多少、語料的組合方式、語料的文本類型是否形成一定的有質量的結構、語料之間是否有整體性、是否形成一定的結構等問題,但是,針對這些問題,筆者因能力有限,在本文中沒有給出清晰的指導性的結論。只是最後一點上有明確的結論,那就是語料建構出來的測試情境一定要與學生已有的、未來應該有的語文經驗建立關聯,這也是語文教、學、評都需要思考的關鍵問題,並付出積極的努力。期待在不遠的將來,針對如何測試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會有更多更有效的回答。

註釋:

[1]楊向東.推進學校落實高中新課程方案和標準[J].中國教育報,2018-4-11.[2]祝新華.促進學習的閱讀評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283-288.(注:文中所引試題來自多個途徑,非官方發佈)——《語文學習》2018年第9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