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家》:在地狱国度里艰难求生

五一档结束了,除了破了多项纪录的《复仇者联盟4》,还有一匹高分黑马,凭借着超高口碑的发酵吸引越来越多人的注意。

那就是黎巴嫩电影《何以为家》。

这是一部去年在戛纳获得影评人奖、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作品,尽管这是一部黎巴嫩导演的作品,但正如导演拉巴基所说,它是一个具有普适性的故事,一个关于探讨孩子们无法拥有其最基本的权利的故事。

《何以为家》:在地狱国度里艰难求生

对每个人的控诉

开头情节,以倒叙的方式,一个小男孩坐在原告席上,手上的的手铐被解开,显然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出庭。但这一次,他对法官说:“我想起诉我的父母。”

《何以为家》:在地狱国度里艰难求生

镜头转回到赞恩的家中,始终碎碎念的母亲,懒惰的父亲,一张床上挤满五六个小孩,鞋子,衣物各种物品杂乱无章,让人心中不适。赞恩不到十二便被逼去打工,没有所谓童年,只有忍受生活的折磨。妹妹们看似相安无事,但一切从萨哈被提亲那天就已改变。如果说电影塑造,她是最悲剧那一抹色彩。反映那个社会,那种现实,毫无人性与良知。

赞恩离开,也显得顺理成章。

扎因在一个破旧的游乐园寻求庇护,在这里遇见了非法劳工拉希尔和他的儿子。但拉希尔作为一名没有任何文件的移民,她不仅要养活自己的幼子,同时又要避免被驱逐出境。

《何以为家》:在地狱国度里艰难求生

在影片的后半段,在拉希尔被捕后,这两个年轻男孩最终只能自生自灭。最具有象征场景的,则是扎因拉着坐在一堆锅碗瓢盆里的婴儿,沿着高速公路、穿过市场、走过城市的各个角落去寻找他们生存的必需品。

《何以为家》:在地狱国度里艰难求生

在被房东赶出去后,赞恩不得已回家了,却要面对更难过的事实,赞恩最爱的妹妹死了。一切的痛苦与不幸都爆发在这个仅仅十来岁的少年身上,用刀去捅妹妹所嫁商贩之时,也是他对生活带给他的伤害的反击。

在狱中被探望时,母亲告诉他,她又怀孕了。赞恩绝望的看着她,“畜生”。也引出了法庭上的那段话,“希望所有没有能力养活自己孩子的父母,不要生孩子”,那只会带给他们,和他自己所经历的一样的痛苦,那是一种灾难。

令成年人反思的儿童视角

《何以为家》里探讨了多个以儿童为中心的经典主题,如孩子负担父母的责任、孩子孤立无助的境地,以及阶级分化等。

影片也采用了纯粹的儿童视角,引发更多共鸣的同时,也触碰了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压抑的本心。因为这种儿童视角不会受制于社会法则或者虚伪的外在。

《何以为家》:在地狱国度里艰难求生

电影中有一幕,是扎因和市场中另一个做生意的小女孩梅苏姆对话,小女孩的梦想是逃离这个国家,坐着灯火通明还有美食的船,去到一个不会有麻烦,小孩子自然死亡的国家。

当电影以一种儿童视角看待社会冲突时,这种电影中的小细节反而给人更大的情绪上的冲击。

饰演赞恩的小男孩,名叫赞恩▪阿尔▪拉菲亚。

他出生自叙利亚,一个叙利亚难民,在戛纳电影节上,他说“演戏很简单”,因为这些就是他的生活,他所真真切切体会到的,他只需要演好自己就可以了。

《何以为家》:在地狱国度里艰难求生

扮演尤纳斯的小孩,是一名一岁的小女孩,与剧中扮演的角色一样,是肯尼亚黑户,在电影拍摄完成后,她与母亲就被驱逐出境了。

《何以为家》:在地狱国度里艰难求生

妹妹萨哈的扮演者,是一名在街头卖口香糖的小姑娘

就连所谓的“群演”也是真实的难民,真实生活在这样环境下的人

要说如何评价电影《何以为家》

我想,与其说这个是一部电影,不如说是一部真人记录片

真切的记录他们的生活,他们真情的“本色出演”

这部的电影最让人感动的地方正是如此。

这些未经受专业训练的演员给电影带来一层未受修饰的原生感、同理心以及天然对该题材的敏感性。

《何以为家》:在地狱国度里艰难求生

影片中大量的镜头都在记录一个12岁和1岁小孩的互动。

当然他们不可能记住所有的情节,导演在回应如何训练小演员时说道:“我们必须为他们服务,而不是要他们为文本服务。我只是希望他们成为他们自己,我们需要观察了解如何捕捉那种本性而不是改变它。”

这世界上最大的恶,就是贫穷。

贫穷让我们无法爱与被爱,无法保护和照顾自己想照顾的人。

一个时代的错,怎么能让一个孩子背?

那不是一个政府,或者一个国家的错,而是全人类的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