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與遠方”如何從“相加”邁向“相融” 聽聽大咖怎麼說!

中國江蘇網5月6日訊(記者 王宛璐)運河文化傳承怎樣做到乘數級放大效應?如何能使大運河文旅資源相融相通?故宮與運河之間又有哪些“不解之緣”?今天上午,由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遊廳、省文聯、揚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省旅遊協會、省文化產業協會承辦的“大運河文旅融合發展論壇”在揚州舉行。“詩與遠方”如何從“相加”邁向“相融”,聽聽大咖們怎麼說!

“詩與遠方”如何從“相加”邁向“相融” 聽聽大咖怎麼說!

加大創新力度 推動大運河文旅資源深度融合

“大運河作為活態的線性文化遺產,如何實現創新性傳承與創造性轉化,使大運河文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與新時代人民群眾新的文化和旅遊消費需求相協調,由歷史久遠的文化符號轉化成為充分融入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活態形式,是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值得深入研究探討的課題。”省旅遊協會會長張衛國表示,無論從經濟效益還是社會效益來看,推動大運河沿線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已經成為文化和旅遊業界的普遍共識。他給出自己的四點建議:加強大運河文旅融合發展的頂層設計,推動其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加大創新力度,推動大運河文旅資源深度融合;加快培育運河沿線特色鮮明的文旅產業;打造大運河文旅國際品牌,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吸引力和影響力。

“詩與遠方”如何從“相加”邁向“相融” 聽聽大咖怎麼說!

文化創意是旅遊最核心、最鮮活的要素

一部《尋夢環遊記》帶火了墨西哥亡靈節,烏鎮的國際戲劇節炒熱了當地旅遊業;宋城千古情繫列打磨成精品落地全國……文化創意為旅遊注入了最鮮活的新動能。中央黨校文史部創新工程首席專家祁述裕帶來了以“促進文旅深度融合,推動文化和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為題的生動演講。“文化創意是旅遊最核心、最鮮活的要素,是旅遊業發展的動力之源。”他認為,旅遊要彰顯文化的價值,賦予文化更大的能量,要促進文旅深度融合從而推動旅遊業轉型升級。

“詩與遠方”如何從“相加”邁向“相融” 聽聽大咖怎麼說!

運河文化傳承要做到乘數級放大效應

2019年是文旅融合發展的關鍵年,如何更好促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已成為關注焦點。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北京旅遊科學學院名譽院長吳文學表示,“文化繁榮無止境,旅遊發展無穹期,文旅融合是規律使然。”他認為,大運河文化作為線性、活態的文化遺產,具有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在文旅融合的大趨勢下,運河與旅遊的珠聯璧合,將會對千年運河文化的傳承弘揚,起著乘數級的放大作用。

“詩與遠方”如何從“相加”邁向“相融” 聽聽大咖怎麼說!

故宮與大運河也有著“不解之緣”

“去年故宮博物院招聘,最終招錄了八十多人,報名的總人數達到四萬多。不少來應聘的年輕人都說,‘我特別想來故宮修文物’。”故宮研究室副主任,故宮原狀研究所所長王子林表示,誠如大家所見,無論是居高不下的日均八萬客流量,還是被網友“買斷貨”的故宮文創產品,故宮這個“最當紅IP”熱度難減。“其實大運河與故宮之間的關係也緊密著呢,我認為沒有大運河就沒有紫禁城。”據王子林介紹,太和殿,明永樂時稱奉天殿,建於永樂十五年,當時建造所用的成片巨幹楠木運回紫禁城,都得益於大運河暢通的水路運輸。“樂壽堂三件大玉雕也都是通過大運河運到揚州,雕琢完畢後再由水路運回紫禁城,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王子林說,如今,故宮內的很多珍貴文物,經典建築,追溯回去都與大運河有著不解之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