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网2019】我们一起聊聊“网络谣言”

【净网2019】我们一起聊聊“网络谣言”

都说造谣一张嘴

辟谣跑断腿

如今互联网的普及

各种社交媒体的广覆盖

人人都可以发声

各种谣言更是张嘴就来

让很多人分不清真假

光明蜀黍化身“小老师”

网络谣言小课堂开始

什么是网络谣言?

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网络论坛、社交网站、聊天软件等)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名人要员、颠覆传统、离经叛道等内容。谣言传播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因此对正常的社会秩序易造成不良影响。

【净网2019】我们一起聊聊“网络谣言”

一、【网警提示】对于网络上散播谣言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1民事责任

即如果散布谣言侵犯了公民个人的名誉权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誉,依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要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责任。

2行政责任

即如果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尚不构成犯罪的,要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规定给予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

3刑事责任

即如果散布谣言,构成犯罪的要依据《刑法》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涉及的罪名可能包括侮辱罪、诽谤罪、故意编造传播恐怖信息罪、损害商业信誉、商业声誉罪等)。

爱心贴士

网络传播不可跨越法制边界,互联网不是法律和道德的真空地带,每位公民对权利和义务都要有恰当的把握,都应自觉做到理性上网,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二【常见“谣言体”】

1冠以权威名头

经常使用【中央发话了:……】【央视都播了……】【国家最高机密:……】这样的标题。

话说国家最高机密能让你知道嘛?

2耸人听闻标题

【震惊!】【惊爆!】【太神奇了!】【出大事了!】

真正的头条大事不会使用这样的标题,内容足够震撼的新闻不需要这样耸人听闻的标题来吸引眼球,内容本身才是震惊的部分。只有标题党和谣言才惯用这种词语。

3敦促阅读和转发

【速看,马上删】【必须转,秘方】【警惕,紧急通知】【转给亲朋好友】【已经出事,都在转】

事实上这种自称”马上删“的文章并不是作者删掉的,而是被网友举报,被判定为不实消息而被删掉的。

4煽情骗转发

【家里有小孩的注意了】【为了你的家人,请一定要看】【含着泪看完】【感动中国13亿人口】

这类谣言喜欢用老人和小孩作为诱饵,通过诉诸亲情,诱导大家以爱心之名传播谣言。

5夸大危害或功效

【致癌】【致命】【有毒】【不要再吃了】

【一招见效】【每天3分钟】【只要7天】

健康类谣言多见此种标题,第一种盲目夸大某类物质的危害;第2种宣称通过一些简单易行、代价很小的方法就能在短期内治愈慢性病或疑难杂症,通过取巧的方式诱惑转发。

三、【网络辟谣小课堂】识别网络谣言的通用方法

1权威求证法

遇到不了解的事情先不要传播,不妨到权威网站上查一下相关的关键词,许多谣言是已经被辟过谣的,一查即可得到答案。

2追根溯源法

许多谣言中所叙述的内容完全不符合科学常理,我们只需要将谣言中相关数据、内容结合原理很容易就能识破谣言。

3内容判断法

文不对图式的谣言直接看图可能难以分辨,而且图片来源各异,需要大家擦亮双眼。文中所叙述的事发地和事发时间是否模糊不清,是辨别此类谣言很好的一个依据。

4观察网民评论法

评论可以快速为我们提供思路,很多朋友会提出不同的观点,来自谣言中事发地的朋友也能提供很多真实线索。

【净网2019】我们一起聊聊“网络谣言”

四、【照“谣”镜】

1“XX市人民医院有人感染SK5病毒死亡”

【传言】XX市人民医院:昨天凌晨二点二十三分,十三名男女生感染SK5病毒死亡。提醒网友暂时别买猪肉吃,并指出:为了您的健康请转发。

【真相】经查证,在传染疾病中根本不存在“SK5病毒”这个名称。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不会感染人,同时也不会感染除了猪之外的其他动物,不影响食品安全。

2“人体分为酸性体质和碱性体质”

【传言】长期以来,“酸碱体质”一直被网友奉为科学养生论。由此衍生出的一系列诸如“酸性体质容易生病”“碱性体质多生男孩”“碱性食物能抗癌”等说法,也让不少网友深信不疑。

【真相】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液总体pH值是在7.35-7.45之间,呈弱碱性,医学上根本不存在酸性体质和碱性体质这样的说法,广为流传的“酸碱体质”理论不靠谱。

3“中学门口垃圾桶出现弃婴 望爱心人士领养”

【传言】微信朋友圈流传:“某地医护人员在二中门口垃圾桶拾得一遗弃女婴。各位爱心人士、条件允许的人士,请自行到医院新生儿科按程序领养。”

【真相】涉事地区医疗部门及多地网警纷纷辟谣,该信息为虚假信息。“安置和领养弃婴”相关流程都有明确的规定,医院发现弃婴需第一时间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而不是发朋友圈“征集”爱心收养者。

4“国务院规定半年内必须放开楼市全部限购”

【谣言】多个注册主体为房地产营销公司、文化传媒类公司的自媒体账号发布所谓“重磅消息”称:国务院规定半年内必须放开楼市全部限购,房地产市场解开限购已经箭在弦上。

【辟谣】记者求证获悉,该消息并不属实,多地房管部门亦纷纷辟谣。房价渐“冷”的大背景下,此类消息既是以谣抓眼球,更是以谣牟利。

5“今年至2025年都是冷冬”

【谣言】2018年是冷冬,且从今往后一直到2025年,气温一年更比一年冷。

【辟谣】国家气候中心:该说法不实。今年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出现冷冬的可能性不大。暖冬、冷冬的科学解释:当某年某个区域整个冬季即12月到次年2月的平均气温,高于气候平均值0.5℃时,便称该年该区域为暖冬,低于0.5℃则为冷冬。

光明蜀黍提醒

公民自身应提高警惕,当接触到一些毫无根据、来源不清的新闻时,要学会理性思考,冷静对待,辨别是非真相。即使在网络上,我们的一言一行也应遵守法律底线,不随意发布未经核实的信息,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做谣言面前的“智者”。

【净网2019】我们一起聊聊“网络谣言”

监制:罗俊峰

审核:安文莉 唐振华

供稿:网安大队

【净网2019】我们一起聊聊“网络谣言”

西和县公安局

【净网2019】我们一起聊聊“网络谣言”

扫描上方“二维码” 可以订阅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