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在科学领域,80后90后崛起

关注“全球客家名人堂”,跟着客家有趣的灵魂看世界,原创随笔为主。

客家人在科学领域,80后90后崛起

2018年诺贝尔奖揭晓,没有华人。未来的伟大突破,一定诞生在青年人之中。盘点一下几位近年来在国际科学领域获奖的客家青年,八零后九零后科学家崛起。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新动能,就在于科技和创新。


客家人在科学领域,80后90后崛起


客家,素来有着崇文重教的传统,学有所成的读书人,在客家人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客家人在童谣里面唱道: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蟾蜍囖,咯咯咯,毋读书,冇老婆。连客家话夸赞一个人颜值高,除了靓,最常用的是——“斯文”,夸一个人聪明,叫“有书种”。就以客都梅州为例,截至目前,笔者知道的数据,梅州籍的大学校长已有300多人,国家级的院士23人。


客家人在科学领域,80后90后崛起


梁伯强先生

(1899年2月1日-1968年11月28日)

客家有许多的科学家,在各自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列几位我了解的,如梁伯强(梅县,中国病理学奠基人之一 )、黄子卿(梅州,物理化学奠基人之一 )、钟惠澜(梅县,热带病研究奠基人)、林士谔(国际科学泰斗、北航八大建校元老之一、自动控制学家)、丘成桐(蕉岭,获1982年度最高数学奖菲尔兹奖,首位获得这项被称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的华人),黄旭华(揭东,中国核潜艇之父),曾毅(揭西,病毒学家,肿瘤学奠基人,中国疾控中心首席科学家)、张楚汉(梅县,清华高坝抗震研究奠基人,主持南水北调、雄安水利等重大水利工程)、蒲慕明(大埔,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牵头实现世界上首例体细胞克隆猴)、吴清平(蕉岭,食品微生物学家)、陈志杰(梅县,中央军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办公室特聘总体专家)、张衍国(大埔,在环境和能源方面的研究荣获国家最高发明奖)、黄馨祥(梅县,全球最有钱的医生,发明了乳腺癌药物,白宫“肿瘤登月计划”的主导人)……(点击带下划线的文章可以阅读介绍对应名人的文章)


客家人在科学领域,80后90后崛起


曾毅院士

太平天国的时候把“翰林”改为“国士”,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齐桓公当年设稷下学宫,专门招收天下学者,好吃好喝伺候着,让他们学术自由发挥,导致齐国成就了“一鸣惊人”的霸业。中美贸易之战一打起来,中国在高端产业链(如芯片)上的缺失和被动,想必大家已经意识到了科学家之重要性。美国当年揽收了多少二战后德国、冷战后俄罗斯的顶尖科学家,发展到今天的惊人科技水平。所以,科学家应当得到国士般的尊崇,就像客家人敬重读书人那样深入人心。


客家人在科学领域,80后90后崛起


在一个普遍浮躁的时代,能坐下来搞科研不容易,既要有复杂思考的学霸实力也要有勤奋奉献的气魄心力,而且多少要有点理想主义,不过时代终将证明自律和时间的价值。引用张楚汉院士的话,就是需要“勤学多思、溯源探异;律己助人,求实尚美”。下面列举几位在全球不同地方的年轻客家籍科学家(排名不分先后)。也许还有很多,只是客名君还不知道而已。自古英雄出少年,青年时光也是最好的科研时光。愿客家重视文化的传统薪火相继,代代有才人出。

大埔籍90后科学家蓝舒洁发明超级细菌克星

客家人在科学领域,80后90后崛起

蓝舒洁1991年出生在一个在马来西亚的华裔家庭(祖籍:大埔县湖寮镇龙岗万公祠,蓝氏第29世),父亲是儿科医生。她从小念华文小学,之后读国中包括华文科目在内所有科目都拿到了A。华小教育为她打下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在数理方面,对她日后决定往化学和医药研究领域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2008年,蓝舒洁远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开启自己的大学之路,进入化学工程领域,25岁获得化学工程博士学位。

2016年蓝舒洁及团队研发出了一种星形聚合物,是近年来少有问世的针对超级细菌的克星,堪称化学及医学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因在科学研究领域作出的卓越贡献,2017年3月14日华人盛典组委会公布蓝舒洁获得2016-2017年度“影响世界华人大奖”提名。

梅县籍教授钟海旺获第六届ProSPER.Net-Scopus青年科学家奖

客家人在科学领域,80后90后崛起


客家人在科学领域,80后90后崛起

2014年7月10日,全球著名的科学、技术和医学文献出版商爱思唯尔(Elsevier)与研究生教育和研究可持续性促进网络(ProSPER.Net)在日本东京法政大学(Hosei University)发布了第六届ProSPER.Net-Scopus青年科学家奖(Young Scientist Award)获胜者名单,9位来自亚太地区高等院校的青年科学家获奖,来自梅州的钟海旺(Haiwang Zhong)位列其中。

该奖项旨在奖励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亚太地区青年科学家或研究人员,钟海旺博士获得灾害风险防治组的银奖(First runner up)。钟海旺博士毕业于广东梅县东山中学,是当年的高考理科状元,现为清华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与电网风险管理等,致力于提升大电网运行的风险控制、经济节能、消纳新能源发电的能力,其成果应用于全国10多个省级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产生了行业影响。近3年来,已发表国内外论文19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2013年北京市优秀博士毕业生、清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江西籍教授谢乐获2017年IEEE PES杰出青年工程师奖

客家人在科学领域,80后90后崛起

2017年7月16-20日,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电力与能源领域大会(IEEE PES GeneralMeeting)在美国芝加哥举行。清华电机系毕业的谢乐荣获由IEEE PES颁发的杰出青年工程师奖(IEEE PES Outstanding Young Engineer Award)。谢乐因在电力系统分析相关方向做出的重要贡献以及领导大数据研究而获得该奖项。

杰出青年工程师奖旨在表彰在电力与能源协会活动中表现出杰出领导力或做出突出工程技术贡献的35岁以下会员。IEEE PES每年从全球会员中仅遴选出一位获奖人。该奖项设立以来,谢乐是第三名获此殊荣的华人。谢乐于2004年从清华大学电机系本科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5年于哈佛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09年于卡耐基梅隆获得博士学位;目前于美国德州农工大学担任长聘副教授。

谢乐教授曾获由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颁发的杰出青年奖(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CAREER Award)和美国能源部的Ralph E. Powe Junior Faculty Award (杰出青年教授奖)等多个奖项。

兴宁籍博士何聪辉获得国际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

最高奖“戈登•贝尔”奖

客家人在科学领域,80后90后崛起

客家人在科学领域,80后90后崛起

2017年11月17日凌晨,在美国丹佛举行的全球超级计算大会(SC2017)上,由清华大学付昊桓副教授等共同领导的团队所完成的“非线性地震模拟”论文获得国际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最高奖“戈登•贝尔”奖(ACM Gordon Bell Prize)。成果论文题目为《基于神威太湖之光的18.9-Pflops非线性地震模拟:实现对18Hz和8m情景的描述》,付昊桓为论文第一作者,清华大学的付昊桓、何聪辉、薛巍以及南方科技大学陈晓非院士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项目提出了一整套针对内存受限应用在世界第一的神威太湖之光这台超算上的优化方法,这种优化方法不仅适用于地震相关应用,对于其他应用也是有指导意义。

高性能计算应用最高奖 ——“戈登·贝尔”奖,设立于1987年,由美国计算机协会于每年11月召开的超算领域顶级会议颁发,旨在奖励时代前沿的并行计算研究成果,特别是高性能计算创新应用的杰出成就,被誉为“超级计算应用领域的诺贝尔奖”。

何聪辉是清华大学高性能所博士生,兴宁石马人(之前客名君写过一位兴宁石马附近的人——王天与,是心学圣贤王阳明的重要谋士)。

90后学霸罗家伦作为美国引力波探测项目团队重要成员

客家人在科学领域,80后90后崛起

客家人在科学领域,80后90后崛起

罗家伦毕业于美国卡尓顿文理学院(Carleton College),主修高能物理,梅州人。其中学就读于广州市天河中学,是广州天河区2012年高考英语状元。当年,他曾同时被美国卡尔顿学院和中山大学录取。美国卡尔顿学院是一家老牌博雅学校,平均每年招收1500人左右,录取率25%,对于中国申请者保持每年招收10人的水平。中国导弹控制专家梁思礼(梁启超的第五个儿子)就毕业于此。

进入美国卡尔顿学院就读后,2013年大二暑假,罗家伦就已经跟随研究团队开始了寻找“引力波”的历程。在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观测站)升级之前,他已经尝试进行了寻找第五次和第六次数据中的引力波;设备升级后,他将重点放在寻找引力波的光谱对应物,力图提升引力波的信度。当仪器探测到海量的数据,罗家伦所在小组需要运行程序分析哪些是引力波信号。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团队的协作下,他们终于找到了引力波,证实了爱因斯坦100年前的预言。

可按人名或关键词查找浏览客名堂的

全部历史文章

~~ ~~ ~~ ~~ ~~ ~~ ~~ ~~ ~~ ~~

关注这个号的人,都是有趣有品位有格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