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個朝代修復,其規模、格局乃至座標都未改變,河南開封市古城牆

開封城牆原為隋唐汴州城。位於河南省開封市,唐建中二年(731年),永平軍節度使李勉擴築。五代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和北宋相繼建都開封,對開封城牆都有不同程度的修葺。是我國現存的僅次於南京城牆的第二大古代城垣建築。

多個朝代修復,其規模、格局乃至座標都未改變,河南開封市古城牆


東京開封城牆包括外城、闕城、宮城三重。外城、宮城僅成遺蹟。

闕城,即宋代內城,一名裡城,或名舊城,周圍20裡155步,另一說21裡。李勉重筑後,宋代屢有增修,南面三門,東面二門,西面二門,北面三門,共有10個城門,東西兩面還有兩個水門。金人佔據東京後,曾加以擴築,當時"就取艮嶽之土搬築以為北面城垣,其景龍江改為城濠。"

多個朝代修復,其規模、格局乃至座標都未改變,河南開封市古城牆


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重修汴梁城。至正十七年(1357年),元守將為防紅巾軍攻城,將汴梁城"四方城門只留五座,以通往來,餘八門俱塞。"

多個朝代修復,其規模、格局乃至座標都未改變,河南開封市古城牆


明洪武元年(1368年),重築開封府城,一改舊式土城結構,砌以磚石,周圍20裡190步,高3丈5尺,廣2丈1尺,護城河深1丈,闊5丈。建有5個城門,東2,南1,西1,北1;角樓四座,敵臺84座,警鋪83座,城門建有月城三重。永樂、嘉靖年間也曾重修。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河決灌城,水退後,"開封舊城郭俱被泥沙圍擁地下,垣形卑甚,"殘破不堪。

清康熙元年(1662年),重修開封府城,"各門營建如舊制"。乾隆四年(1739年)、二十二年(1757年)、二十九年(1764年)又重修;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河又圍城,水退後再次重修,自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三月開工,至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九月竣工。經過這次修復,城高原僅2丈4尺,修復時又增高1丈,上寬1丈5尺,底寬2丈,並添女牆6尺。這就是現存的城牆,經建設局測量周長14.15公里。

1928年,在南門東邊另開一門,直對北門,名新南門,俗呼小南門;1931年,拆去各城門樓。

1954年在南門西邊(西南門),1957年在西門南邊(小西門)各開一門,1959年,在宋門、曹門之間闢一門(新開門),1980年又在曹門之北闢一門。現開封城垣共有10座城門,各門甕城已無存,僅留南門甕城。僅有的一座原建的城門--宋門,於1980年也被拆除。1994年,修復工程開工,先是修復大南門甕城部分,1997年,又修復西門,1998年10月,西門城樓落成並對外開放。

開封城牆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