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在井陉之战中能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奔马155314228


公元前205年,刘邦的大军被项羽击败,原来依附刘邦的诸侯国纷纷中立,属于中立集团,如果刘邦在荥阳再次战败,他们就会攻击刘邦,这是潜在的威胁。刘邦采取了张良等人建议,正面抵御项羽,派韩信领军剪除代、赵、燕等诸侯国。井陉之战就是韩信在消灭魏王豹、代国后的第三战,此战韩信兵力3万,赵国兵力20万,韩信背水一战,奇正结合,以少胜多消灭了赵军。(韩信剧照)

井陉之战的谋略战。

赵王歇的主帅是陈馀,此人比较迂腐,不过他手下的李左车却是一个战略家,他分析当时双方的情况认为,韩信接连胜利,士气正旺,不宜与韩信军队接战,韩信部队在外作战,后勤补给比较困难,尤其是运输必经之路井陉口非常狭窄。李左车建议陈馀,让他率领三万军队袭击韩信部队的后勤,夺取辎重,陈馀率军坚守,前后夹击必然打败韩信。(赵国名将李牧之孙,李左车剧照,李左车被俘,韩信求计,兵不血刃瓦解燕国军队,后辅佐太子刘盈)

假如按照李左车的战略构想,韩信将不能集中兵力作战,分兵对付李左车和陈余,根本不可能全歼赵军。陈余却拒绝了李左车的建议,坚持正面对抗韩信,他觉得韩信的兵力太少,用不着分兵袭击韩信粮道。

这事居然让韩信知道了,心中大喜,终于碰到一只菜鸟。就获取对方情报来说,韩信的功夫是做到家了,真正做到了知己知彼。

井陉之战全过程。

不是随便一个将领敢于背水一战,项羽是一个,韩信是第二个,韩信相比于项羽的背水一战,增加了很多谋略,是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进行的。

第一步:他首先派2000骑兵,每人携带一杆红色的汉军旗帜,埋伏在赵军的侧后,半夜出发,躲避了赵军的侦查,赵军始终没有发现这股隐藏的汉军,他们的目的是等赵军倾巢而出时占领赵军大营,遍插汉军旗帜,扰乱赵军的军心。

第二步:派遣10000部队到绵蔓水东岸背水接阵,这也是提前进入,赵军没有察觉,这一万精兵不是简单的列阵,而是提前做好阵地防御战的准备工作,毕竟赵军人多势众,预设阵地主要是防御赵军的猛烈进攻,抵挡住战役开始一段时间。

第三步:韩信亲率大军渡河进攻赵军,诈败将赵军引到已经建设好的简易防御阵地,有效阻止赵军的进攻,等赵军疲惫之时,回营休息时必定会看到自己的大营已经易主,军心必然大乱,此时韩信的两股军队夹击赵军 ,赵军必然大败。

韩信军队背水设阵,果然引起赵军的轻敌,韩信率领主力进攻,赵军先锋就“打败”了韩信,韩信让撤退的士兵丢弃武器、旗帜、辎重等撤退到已经预设好的防御阵地。赵军看到韩信军队败退,纷纷出营追击韩信的部队,都希望借此立战功,大营顿时空虚。预设阵地果然抵挡住了赵军的凶猛进攻,2000埋伏的骑兵也顺利拿下赵军大营。疲惫的赵军打算回营休息再战,却发现大营已经易帜,他们感觉是被汉军援军两面夹攻了,顿时军心大乱,纷纷逃跑,将领们根本拦不住逃跑的士兵,韩信趁机全歼赵军,活捉了赵王歇和李左车(悬赏千金,活捉李左车),陈馀战死。(陈馀剧照)

以弱胜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井陉之战韩信能够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多亏了赵军的主帅陈馀,迂腐而不讲究战略,李左车的战略正是韩信所担心,如果策略实施,韩信获胜的几率非常小,最多是小胜相持,不可能消灭赵军的全军。

韩信治军还是非常严格的,命令执行到位,这么多部署手下将领如果不能领会领导的作战意图就麻烦了,韩信的计策环环相扣,要求将士们能够体会到主帅的作战意图。韩信部队背水一战中提前进入预设战场的10000人是比较关键的一支人马,他们要迅速构建防御阵地,防备赵军的全军攻击,如果事先不准备,很快就会被赵军冲垮的;韩信的主力假装败退也是一个技术活,要让赵军相信,而自己又没有多少损失,一切都按部就班的进行才能获胜。

赵军从主帅到士兵都有一股轻视汉军的情绪,尤其是背水列阵犯了兵家大忌,韩信的诈败更是让赵军轻视,俗话说骄兵必败。等看到自己的大营被汉军占领后,心理落差极大,恐惧心理迅速蔓延,导致赵军大乱,争先逃命,汉军全歼赵军。

韩信在此次作战中实际上是一次军事冒险,他所有的战役谋划重点在让赵军从上而下都乱起来,军队指挥系统混乱,军队离散,然后从中获胜。一旦赵军的没有乱起来,起码赵军大营的粮草辎重都可能被焚毁,韩信的三万人马也能够依托预设防御阵地抵挡赵军的进攻,从容撤退,赵军会因为粮草补给断绝而撤退,韩信也可以趁机追击打垮赵军,这应该是韩信对此次战役最坏的打算。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李左车

·


穿越再现彼岸


很多人简单的把井陉之战简单归纳成“背水一战”,其实这只是盲人摸象,管中窥豹,只看到了一点,对于整个战斗过程没有详细分析,后世很多人模仿失败,只得皮毛,不知精髓,所以不乏惨败的下场。

简单介绍一下具体局势和部署。

1,战前局势简介

汉王刘邦以韩信为统帅,张耳为副帅,率领数万士兵攻打赵国。赵王赵歇和其下属陈余,集结军队对抗,并在井陉口驻扎。

2,兵力对比

按照《史记 淮阴侯列传》的记载,“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陈余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韩信张耳军队是数万,按照之后的部署,估算兵力在3-4万的规模。赵军号称20万,按照古人的号称,至少要打五折,那么兵力在10万的样子。

3,战前策划

赵军部将李左车献计,说韩信之前破魏,击败代国国相夏说,锐不可当,加上这次还有带路党张耳,不可小觑,这是韩信的长处。韩信的短处是他的补给线过长,相对脆弱,所以请求带一支偏师,绕到韩信的后方,断他的粮道,韩信无粮,不攻自破。

陈余轻敌,认为韩信兵力少,数万是号称的,实际兵力估计只有数千,自己十倍于韩信,不用诈术也能取胜,不用李左车计策。

韩信得知陈余拒绝了李左车的计策,大喜(为啥韩信能知道赵军的高层部署?因为有张耳这个赵国大名人当带路党啊,各种细作,间谍能到很高的层级),率领部队进军到井陉口30里外驻扎。

4,战斗过程

韩信首先派灌婴,率领两千骑兵,带了两千面旗帜悄悄的先行渡河,埋伏在道路侧方。然后命令一万人先行渡河,背水列阵(注意,韩信本队此时并没有过河)。赵军见汉军万人过河背水列阵,更加轻视韩信。

随后,韩信在早晨率主力渡河发起攻击(注意,这先行的一万人没动,这很重要!),赵军也相应出击,交战。激战良久,汉军开始有组织的后撤(并不是溃退),军旗军鼓丢了一地,看到汉军后撤,本来驻守大本营的赵军,越发轻敌,毫无顾忌的蜂拥而出,冲出来抢人头。

汉军且战且退,退到河边,被那支万人队拦住了退路,汉军合兵一处,背水死战,反身同赵军继续厮杀。

与此同时,因为留守赵营的守军蜂拥而出抢人头,造成了赵营空虚,被之前埋伏在一侧的灌婴偷了老家,把所有旗帜全换成汉军的红旗。

蜂拥而出的赵军,一时无法击败背水死战的汉军,只得暂停攻击,退回本营重新组织。却发现老家被偷了,军队发生混乱,有部分士兵开始逃跑,赵军将领即便斩杀了几个逃兵也弹压不住,此时汉军前后夹击,大破赵军,斩杀陈余,俘虏赵歇。

5,战后分析

韩信之所以能胜,是多要素合成的结果,不是简单背水死战那么简单。

1)获取情报。

张耳发挥了作用,派出的细作,潜伏在赵军里的间谍,能使得韩信能较早的知道了赵军的军事动向。韩信在得知陈余拒绝了李左车后,才确定了继续进军,和赵军对峙。

2)示弱。

派出一万人背水列阵,让赵军上下笑话汉军无谋,过份轻敌,放松了警惕,也导致了后来赵军倾巢而出的局面。

3)置之死地而后生。

后世不少人知道“置之死地而后生”,但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并没有彻底的使自己面临彻底的死地。

汉军后撤,退到水边就是死地了吗?不!还可以跳河,不管你会不会游泳,那是一定会选择跳河的。人只要有哪怕一丝退路,都会天然的选择这一丁点的希望。而韩信彻底断绝了这一点,当汉军佯退到水边时,他们看见的不是河,而是在那里严阵以待的一万先行过河的汉军,退路被这一万人堵住了。本身汉军并没有溃退,只是有组织的佯败,加上后路被一万人堵住了,这部分后撤的汉军就止住了脚步,稳定下来翻身奋战,加上那一万生力军,爆发出了巨大的潜能,扛住了赵军的攻击。

4)别动队偷家,压垮赵军的决定性一招。

背水死战,汉军就胜利了吗?不,这只是暂时扛住了赵军的一波攻击,赵军也是准备重新组织再攻击的。然而,当赵军攻击无果的同时,却发现自己的大本营丢了,士气开始崩溃。如果说汉军还有那一万人镇住场子,赵国士兵现在是觉得连救命稻草都找不到了。恐慌迅速蔓延,将领弹压无效,全军混乱退散,被汉军前后夹击,完成收官。

6,结尾

井陉之战中,韩信的军事行动是个一套系统的组合拳,很多人片面的认为“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就是全部,那是错的。背水死战本身不是具有绝杀一击的战术,他只是为了给自己绝杀那一招争取时间,制造机会的招式。韩信背水死战,是为了给灌婴偷家创造时间和机会。就好似一个拳击手,他抬高手臂,护住头,扛住对手的疯狂攻击,然后看准机会一拳打倒对手,背水死战就是举起双臂护住自己要害这一招式,灌婴偷家就是看准机会致命的一拳。

对比一下马谡,他错误的把“置之死地而后生”当成了杀招,就算能扛一时,没有安排后手,必败无疑。


寂寞空虚的空巢老人


井陉之战,韩信的汉军以少胜多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赵军主帅刚愎自用和轻敌

当时的赵军主帅陈余,刚愎自我,迂腐地拘泥于教条,认为韩信兵少且疲惫,不应避,拒绝采纳手下有战略头脑的李左车的作战方案,轻敌情绪严重,致使赵军对汉军毫无觉察,并轻视韩信不会用兵。

韩信佯装战败,赵军误以为汉军真的打了败仗,于是举军追击,遭到汉军的伏军袭击,赵军战败。

2.赵军军心焕散,而汉军战斗力强

赵军面对韩信汉军的突袭,上下惊恐大乱,纷纷逃散,汉军切断赵军的后路,全线反击,赵军被全歼,主帅陈余被杀。赵军溃败。

井陉之战以少胜多,韩信汉军取得胜利,关键在于他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赵军的错误,赵军将帅的迂腐轻敌,韩信的灵活用兵,出奇制胜,一举歼灭敌军,谱写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精彩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