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中國”來了!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超31萬億元

“數字中國”來了!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超31萬億元

科技日報記者 劉豔

5月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總經濟師王新哲在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透露:“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達31.3萬億元,佔GDP的34.8%。”

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認為,我國GDP總量的三分之一藉助數字技術來實現,標誌著“數字中國”已初具規模,正深入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

“移動互聯網在中國普及和創新應用,已為中國服務業、製造業乃至農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爭取了部分優勢。”馬化騰說,“而中國門類齊全、種類豐富的傳統產業體系,最有優勢藉助數字化技術,率先打通從消費到生產的智慧連接。”

據王新哲介紹:“我國數字化生產設備聯網率近40%。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和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達到67.8%和48.5%。”

隨著我國智能經濟發展環境的不斷優化,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已成為推動智慧社會演進的新引擎,並轉化為各行各業創新發展的最大增量和智慧政府的新助手。

2017年底,廣東省政府率先在全國部署“數字政府”,由騰訊與三大運營商合資組建的“數字廣東公司”開發的“粵省事”微信小程序一經推出,就成為政務服務領域的爆款應用。

截至2019年4月21日,“粵省事”累計發生1.3億筆業務,累計上線53種個人類電子證照及607項服務,其中525項實現“零跑動”,82項“最多跑一次”。如今,平均每12位廣東人就有一人在用“粵省事”。

記者從騰訊公司瞭解到,騰訊正協助國務院開發中國政務服務平臺微信小程序”,未來全國各部門、各地方的事項將可實現全國通辦。

王新哲表示,未來一段時間裡,工信部將繼續推動數字技術從生活消費領域向生產製造、城市管理、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領域的深度應用。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中國數字經濟百人會專家委員會主任楊學山提醒產業界:“過去若干年,我們產生了一些固定思維,重數據的匯聚而輕建設,這樣的狀況若不重視和改變,後遺症將很快顯現。因為,簡單的匯聚不能解決問題。

楊學山強調,新型智慧城市是智慧社會的重要構成單元,它的建設的目標,一定是解決城市需要解決的問題,讓百姓活的便利,而不應預先被某種系統、某種平臺、某種算法或算力過分俘獲。”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亦表示,智慧城市是複雜的大系統,它的良性發展需要從構造良性產業生態入手,而不僅是單向的技術或單個工程的進步或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