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 從“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邁進

渭南 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迈进

巍巍華山入雲端,滔滔渭水富渭南。

幾千年的山水滋養,渭南已然成為秦東大地上一顆璀璨明珠。渭南豐富的旅遊資源以及美好形象在中國版圖上熠熠生輝,成為國內外遊客心中的“詩和遠方”。

近年來,渭南市委、市政府緊緊圍繞華夏山水文化旅遊目的地建設,以整合優化存量旅遊資源、打造新型特色旅遊集聚區域為重點,全力構建“一核一心四帶十區”的全域旅遊發展格局,推動渭南旅遊產業提檔升級。

渭南市旅遊業從華山景區的“一枝獨秀”,逐步蛻變成“南山、東水、北人文、西航空”四大旅遊帶多點開花的全域旅遊新格局,旅遊產品日益豐富,旅遊服務顯著提升。2018年,渭南市接待國內外遊客72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570億元。

渭南 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迈进

遊客在華山旅遊。

構建全域旅遊大格局

地處八百里秦川最寬闊的地帶,作為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的渭南,具有厚重的人文歷史與獨特的山水資源。

巍巍華山、悠悠渭水,孕育了秦腔、老腔、同州梆子、阿宮腔等多種戲曲劇種。詩經文化、沙苑文化等一本本厚重的經典,記載著華夏文明悠久的歷史。渭華起義舊址、渭北革命根據地舊址等紅色文化資源,鐫刻下中國共產黨人奮鬥的足跡;蒲城橋陵等數十座唐帝王陵墓,如遙遠的星座閃爍著神奇的光芒。史聖司馬遷、字聖倉頡、酒聖杜康在華夏文明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些得天獨厚的優勢,使渭南迅速搭上了全域旅遊發展的快車。

渭南市政府召開常務會傳達學習中省全域旅遊示範省創建大會精神,專題研究全域旅遊發展工作,確立以加快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整合山、水、城、陵特色資源,規劃“一核一心四帶十區”產業空間格局。

“一核”,即體現華夏形象和文化根脈的華山核心旅遊景區。“一心”,即建設渭南綜合功能中心旅遊區,充分利用中心城市新建成的基礎設施,整合歷史文化、生態文化、民俗文化和區域中心城市綜合優勢,依託高鐵、高速公路、旅遊專線樞紐,建設輻射全市的綜合功能平臺。“四帶”,即集中力量構建“秦嶺生態文化旅遊帶”“黃河風情旅遊帶”“渭北人文旅遊帶”和“紅色及航空旅遊帶”。“十區”,即引導旅遊資源和要素向標誌性區域集聚,建設大華山休閒度假區、韓城古城文化區、富平紅色及陶藝文化區等10個旅遊區域,形成旅遊產業重要載體。

渭南 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迈进

渭南老街成為市民休閒娛樂好去處。

推動旅遊產業提檔升級

渭南全力推動大華山旅遊格局的形成,深度開發華山景區核心產品,做足“山上、山下”兩篇文章,擦亮渭南旅遊的金字招牌,推動全市旅遊產業提檔升級。

在山上,投資了5.3億元修建華山西線索道,形成東上西下的遊覽環線,增加山上容量;自西線索道開放以來,2018年國慶黃金週期間,華山景區接待購票登山遊客19.46萬人次。

在山下,完善交通服務體系,建成了華山、少華山、大荔3處自駕露營地,完成5條國道、7條省道、3條高速以及沿黃觀光路857.6公里道路綠化工程,建成旅遊生態驛站29個。

在市內,以華嶽路為中心線,連接華山景區和華陰中心城區主軸,打造山下旅遊景觀大道,將過去的華山景區一個點延伸為一個山城相連的大型旅遊山嶽板塊。華陰市推行公交免費,大荔縣、華州區通往縣域重點景區的公交已經開通,較早建成開放的仙峪景區成為周邊遊的新寵。

以華旅集團為龍頭,加快旅遊項目開發。據瞭解,渭南建成了清心溫泉、房車旅居車營地,打造了沉香湖、聖母湖、寶蓮湖等水面景觀,華山文化演藝中心、華山古柏行景觀恢復、華山冰雪仙境樂園等優質服務設施正在加快建設。華山醫養中心的體檢中心項目自2017年開業以來,已經接待遊客1萬餘人次,受到越來越多的遊客讚譽。目前,華陰市共有國家AAAAA級景區1個、四星級溫泉類企業1個、AAA級景區4個。這些項目為華山旅遊圈的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為做大華山旅遊知名度和影響力,華陰市每月推出一場定位高、面向廣的文化旅遊節慶活動,先後成功舉辦了華山論道、“華山論劍”國際圍棋大賽、秦嶺論壇、中華五嶽聯盟年會、玫瑰花海燈光節、桃花文化旅遊節、香椿採摘旅遊節、鞦韆文化藝術節。這些文化活動吸引了各方賓客,日益形成影響力。

渭南 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迈进

渭華起義紅色景區。

打造紅色旅遊新品牌

2018年4月28日,全國矚目的渭華起義90週年紀念活動在華州區成功舉辦。

渭華起義教育基地管理辦公室黨委書記餘忠民介紹,近年來渭華起義紀念館參觀人數逐年增長。2016年,全年參觀人數37萬人。2017年,全年參觀人數42萬人。2018年,從1月至5月4日,參觀人數49.5萬人,尤其“4·28”紀念日這天,參觀人數5000餘人。

渭華起義紅色景區是渭南發展紅色旅遊的一個縮影。為推動實現渭華起義、富平紅色景區與陝甘邊紅色旅遊景區融合共享發展,渭南編制了《渭南市紅色旅遊發展規劃》,形成“雙核驅動、三線聯動、四區協同”的紅色旅遊大景區。

“依靠富平青少年教育基地、華州渭華起義紀念基地雙核,做好‘紅色歷史探尋線、紅色信仰追尋線、紅色文化體驗線’3條線路,打造‘民族覺醒、革命星火’‘紅色政權、革命傳承’‘紅色交通、革命樞紐’‘民族解放、革命成功’4個紅色旅遊區,將全市的紅色旅遊景點串聯起來。”渭南市文物旅遊局一位工作人員介紹。

2018年,在紅色旅遊項目上,富平縣策劃包裝的4個紅色旅遊項目已納入《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三期總體建設方案》,爭取到中央預算內資金5476萬元;合陽縣初心公園,臨渭區軍事博覽園,華州區渭華起義紀念園、渭華幹部學院、毛氏始祖源地已經面向遊客開放。

渭南 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迈进

合陽洽川處女泉風景區。

增強鄉村民俗旅遊魅力

近年來,大荔縣通過整縣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城鄉基礎設施得到全面提升,環境面貌得到徹底轉變,處處呈現出天藍樹綠水清的美麗景象。在大荔縣官池鎮豐裕村,說起村裡的產業發展,村黨支部書記楊建臣脫口而出:“我們村有農家樂一條街,把很多青年人吸引回來了,還能自產自銷當地的農產品,各家各戶生意都不錯。”

“在自家門口辦農家樂,一年收入10萬元左右,還能照顧老人孩子,這是一件大好事。”農家樂經營戶王女士樂呵呵地說。

臨渭區則是農村環境改善與鄉村旅遊完美融合的典範。按照“現代農業導向、特色小鎮融合、田園風光襯托、生態景觀點綴”的思路,臨渭區立足第一產業用地性質,採用第二產業管理模式,附加第三產業服務功能,舉全區之力建設渭南葡萄產業園。該景區被評為AAAA級景區,不但吸引了省內外的觀光客採摘體驗,更引領了渭南葡萄產業發展,促使臨渭區實現由傳統農業大區向現代農業強區轉變,由傳統平原農業區向景觀農業區轉變。

“2018年,我們下邽鎮屈駕村村民僅葡萄種植一項,人均年增收2萬元。村上有30戶村民買了小車,10餘戶村民在城裡買了單元房,有的還在鎮上買了門面房。”屈駕村村主任田忙郎滿臉自豪地說。

華陰市仙峪村充分依託當地旅遊資源,發展以農家樂為主的週末休閒遊,已初見成效。富平縣中合村、白水縣堯頭村、澄城縣吳坡村的生態環境體驗遊、歷史文化紀念遊、民俗文化體驗遊,有力帶動當地農民增收致富。

“未來,我們要加快民宿、特色酒店建設,增強旅遊住宿接待能力,將半日遊延長為一日遊、兩日遊,解決‘來客易、留客難’問題,提高渭南的品牌影響力,為加快推進關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建設發揮旅遊產業的引擎作用。”談及今後的發展,渭南市文物旅遊局局長劉忠生說。

閱盡無邊景,煙雨看秦東。美麗渭南,詩韻流淌,全域旅遊,揚帆遠航。一組組數字、一項項成績,見證著渭南旅遊業前進的鏗鏘腳步,書寫著全市旅遊業進入全新發展時期的輝煌篇章。隨著全域旅遊的發展,渭南這片土地定會煥發出更加奪目的光彩。(程瑾 記者 王軍鋒 劉曉林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