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戰屢敗,“美團配送”能挽救王興的戰略佈局麼?

屢戰屢敗,“美團配送”能挽救王興的戰略佈局麼?

5月6日,美團推出配送品牌“美團配送”,向第三方開放配送平臺,已與家樂福、CFB集團、百果園、多點、叮噹快藥達成合作。

這並不是一個橫空出世的業務,事實上早在2015年起,美團就開始了自建物流配送體系。2016年,美團推出“快送”產品。2017年,美團推出“飛速達”、“光速達”等同城產品。2018年還發布“美團閃購”,對超市便利、生鮮果蔬、鮮花綠植等品類的即時性配送需求,提供30分鐘上門、24小時無間斷配送服務。

之所以把這個成熟運行的業務高調重新包裝,是因為美團正面臨著上市後即跌破發行價、盈利遙遙無期、現金儲備日漸萎縮的困境,這只是美團屢戰屢敗之後的又一次求生之舉。

一、意外生存

美團網成立於2010年,當時定位是一家團購網站。

經過“百團大戰”、“千團大戰”,美團雖然活了下來,但是團購這個概念已經在全球落魄,連團購鼻祖GroupOn都在去年傳出要出售的消息。

美團創始人王興是個極有智慧的聰明人,在看到同樣是大學生創辦的“餓了麼”外賣平臺發展地越來越好的趨勢下,於2013年創辦了“美團外賣”,並且以更大的投入全力以赴,2015年收編老牌餐廳平臺大眾點評網,成為了今天中國最大的外賣平臺!

2015年,美團還成功的迫使他的早期投資人---馬雲的阿里巴巴退出了美團。

屢戰屢敗,“美團配送”能挽救王興的戰略佈局麼?

新業務的成功,極大的鼓舞了王興和他帶領的美團。

在財經記者對美團點評CEO王興訪談後,業界有了一個新詞彙:“美團沒有邊界”。

二、屢戰屢敗

1、美團網約車

2017年2月,美團在南京開始試水網約車。

10個月後,美團打車擬定了七個目標城市——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福州、溫州和廈門,並在全國7個城市的App上線打車入口。

然而,想要再次玩出偷襲模式的美團,進行得並不順利。2018年1月9日,有媒體相繼曝出,“美團打車”在當地運營不合法,相繼在南京和北京兩地被約談。

2018年3月21日美團網約車進入上海。4月3日,上海市交通執法部門開展了代號為“天網 2 號”的網約車非法客運專項整治行動,美團對“為不具備營運資格的駕駛員或者車輛提供召車信息服務”被處罰10萬元。

美團打車進入市場主要靠補貼模式。根據美團上市招股書顯示,在只有南京一地試運營的情況下,2017年全年美團打車的司機成本為2.93億元。而在2018年3月21日登陸上海後,截至前四個月的司機成本暴增至9.75億元,同比更大增179倍。

這不是創新,這是創世。

近日,美團官方宣佈,美團打車上線“聚合模式”,通過接入首汽約車、曹操出行、神州專車等服務商來代替自運營。

網約車業務,黃了。

2、美團租車

屢戰屢敗,“美團配送”能挽救王興的戰略佈局麼?

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美團租車”曾經存在過。

2017年8月,滴滴開始測試“滴滴分時租”。作為長期緊盯著著程維的老朋友,美團也在年底秘密在四川開始了自己的分時租賃業務測試。

不同於以往的新業務測試是在美團App中集成一個入口,美團專門針對共享汽車業務推出了獨立的App“美團租車”,作為一個長遠的、可獨立講故事的佈局。

美團租車APP上線於2017年11月,運營車型以10萬-15萬元價位的大眾朗逸、大眾桑塔納燃油車為主。

2018年,美團租車APP停止新用戶註冊,關停。

3、摩拜單車

還記得美團壕擲27億美金,幫摩拜單車解套的傳奇嗎?

有臆想傳說,美團收購摩拜是給騰訊送禮。因為騰訊在摩拜套牢的比較大,而美團的出資方經歷多次增資,騰訊在裡面的份子不多,但是影響力卻是巨大的。所以騰訊假手美團,讓自己從摩拜裡抽身。

這個故事當然是段子。真實的意圖,其實是王興自從2013年美團外賣的成功之後,就建立了一個思維模型:聚低價流量,做高頻服務,在這個成本和收益之間套利。

不過,這次成本真的有些大!

屢戰屢敗,“美團配送”能挽救王興的戰略佈局麼?

美團的招股書上面,公佈了摩拜單車的收購成功後,總共26天的業績,摩拜的收入是1.47億,但是折舊費用是3.96億,運營成本是1.58億,毛利率更是虧損4.07億。按照這個比例,摩拜單車每天的虧損額度高達1560萬。

2019年3月11日,美團點評發佈2018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報告,美團2018年在排除優先股等特殊會計處理後,經調整的虧損淨額為85.2億元,其中,摩拜貢獻45.5億。

王興真的坐不住了。

摩拜單車日前宣佈停止所有國際化業務,並改名“美團單車”。而在新年之前,中國區團隊已經開始了超過30%比例的大裁員。

(BTW:剛聽了一個最新腦洞段子,說這其實才是感恩報答馬雲當初投資的高招。用騰訊的錢左手倒右手,給摩拜續命,目的就是拖垮ofo。現在ofo只能賤賣給哈羅單車,阿里從此第1名+第3名完美壟斷市場,摩拜在內部清洗中消失!嗯,陰謀論,當笑話段子吧。)

4、全面撒網

其實,美團在“沒有邊界”的思想指導下,還嘗試過很多的新業務,基本上每個風口都跑了跑。

2015年8月20日,美團點評關閉佈局細分餐飲O2O市場的核心業務美團早餐。

2016年2月1日,美團點評因用戶對其粘度不如預期,宣佈停止涵蓋上門按摩、上門保養、上門保潔以及代駕等數十個品類,幾十家企業的點評到家的服務。

2016年4月28日,美團因被知名律師舉報沒有第三方支付牌照,仍從事第三方支付結算業務,所以被迫關閉了餘額充值的功能。

而在眾多關閉的業務中,最受質疑的賣掉貓眼電影,因為曾一度被外界看來是王興“T型戰略”的核心。其實原因很簡單---太燒錢!

2017年8月,被曝類似於小電模式的美團共享充電寶,以白綠色的桌面式充電設備出現在青島、石家莊等地。它在美團的生命僅僅存在了不到三個月。

2017年11月,美團結束了“松鼠便利店”項目的運營。

美團還建立自己的新零售業態“掌魚生鮮”,近期還在北京又開了一個“小象生鮮”。結果如何,拭目以待。

屢戰屢敗,“美團配送”能挽救王興的戰略佈局麼?

回看美團的發展歷程,在廣泛出擊的同時,始終沒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所以,一路發展新業務,一路關閉舊業務。

當然,這個戰略有個很正面的詞彙,叫“試錯”。

三、生死之間

今日資本創始人徐新曾經提出過一個“超級平臺”概念,她認為,移動互聯網時代,沒有了區域地頭蛇,所有競爭都是全國性戰役,所有生意都集中在手機APP上,互聯網企業要麼成為超級平臺,要麼出局。“擁有1億以上用戶、每個用戶每年使用頻次8到10次以上的APP,就是超級平臺。”

很贊同。這正是互聯網基礎戰略理論“藍長平二”之一。

目前,無論是B2C的平臺還是C2C的平臺,採用的模式幾乎相同,業務覆蓋範圍也相互重疊交叉,同質化現象嚴重。各平臺可以比拼的,似乎只有訂單流量入口。美團希望在商超、生鮮、快遞末端等場景全覆蓋,本質上就是希望在主營業務天花板之外,尋找到更多的增長空間,以擴大盈利來源。

根據美團最新發布的財報數據顯示:2018年美團餐飲外賣收入381億元人民幣,外賣收入已經佔據整體營收的58.4%,盈利狀況繼續好轉,毛利率有13.8%,同比去年還增長了5.7%。

為什麼美團外賣的和營收盈利會大幅提升呢?這背後所提升的毛利率,雖然和美團降低補貼力度有關,但最核心的是美團大幅提升入駐商家的服務費率。某品牌快餐店店長透露,美團外賣平臺的佣金已經從最初的15%調高到了22%。也就是說商家賣 100 元,就要給平臺 22 元。

但是,過高的費率必然導致商戶流失,這對於美團外賣業務整體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何況宿敵“餓了麼”從來就沒有認輸,今年正在醞釀一輪絕地反攻。

屢戰屢敗,“美團配送”能挽救王興的戰略佈局麼?

美團外賣最大的成本資產,就是外賣騎手。在2019年初裁撤1000多人之後,有效盤活騎手的勞動生產率就是唯一的挖潛手段了。

無獨有偶,同樣擁有數量龐大快遞員隊伍的京東,也面對這個難題開展了降底薪、降社保改革新政,其目的也是為了改變虧損現狀,帶來更多的現金流和收益。

而餓了麼的“蜂鳥快送”很早就開始為第三方商戶提供API接口,已與星巴克、阿里健康、7-11北京等各大線下商超合作,為食品、醫藥、商超日用、鮮花、生鮮等全品類商品提供即時配送服務。

此時,美團入局即時配送業務,選擇的是一個相對而言不太飽和,同時也是美團已經具有人力資源優勢的領域。不過在這個市場上,美團將面對達達、閃送、點我達、圓通、韻達、順豐“即刻送”等一系列競爭對手。

“美團配送”意味著王興又一次以後來者的身份,進入了一個雖然市場前景被看好,但對手眾多且強大的紅海領域。

作者:張棟偉(市場營銷專家、資深互聯網人士、“酷實習”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平臺創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