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前,她在等一句对不起

自杀前,她在等一句对不起

01

你就那么贱,那么缺男人吗?


很难想象,第一次受到这样的评价,竟来自于亲生父母。

早恋,被父母知道。没问一句前因后果,狠狠丢下这句辱骂。

自那以后,我变得不自信了。


《狗十三》的专辑采访中,W小姐说起这段回忆,充满了震惊、无奈和心酸。


自杀前,她在等一句对不起


无独有偶,另一个女孩,也有过类似经历。

当时,班里转来了一位男生,高高瘦瘦,成绩特别好。

女孩为了离男孩近一点,拼命读书。经过大半个学期的刻苦努力,女孩在期末考试考进全班前十名。

父母很高兴,宴请亲友犒赏她。

当得知她这么努力学习,竟是为了一个男孩,父母当场震怒。当着饭桌上所有亲友的面,狠狠地羞辱她“不要脸”。


自杀前,她在等一句对不起


什么是爱暴力?这就是了。

以爱为名,实行暴政,逼迫你做自己不喜欢的事,逼迫你全盘接受他们的想法。


将本该照进孩子心里的光,驱逐出去,只剩下,黑暗和冰冷。

以“爱你”之名,行“伤害”之实,是多少家庭不敢直面的真相。

所以,《狗十三》,被封存了五年。

02

上映前期,曝光了一张“雕刻版”海报:

父亲手握工具,为女儿的彩色青春,慢慢剥落,然后,涂抹上和自己一样的灰白。


自杀前,她在等一句对不起


李玩喜欢物理,父亲却强行给她报英语培训班。

父母离婚,父亲没时间管她,也为了让她不闹,塞给她一条狗。

当李玩与狗建立了情感,父亲强行把狗送走。李玩哭闹抗争,换来父亲一顿暴打。


自杀前,她在等一句对不起


李玩的成长,就是天真被抹杀的过程。终于,李玩得了物理奖,被保送重点高中。

庆功宴上,并不知情的叔叔,端上来一盘熏得黑黑的狗肉。李玩犹豫片刻,一口吃了下去,并笑着说了句,“谢谢叔叔。”

李玩真的懂事了,但懂事背后,蕴藏了太多的压抑、心酸和与年龄不相匹配的成熟。


自杀前,她在等一句对不起


观影中,多少人落泪。故事是别人的,可伤痛却是自己的,于是,在苦涩液体中,我们品尝出:

每一场成长,都是凶杀案。

03


台湾剧《茉莉的最后一天》里,女孩茉莉乖巧、懂事、成绩优异。

意料不到的是,某天,茉莉“突然”跳楼自杀。

母亲抓狂、不解,决定找出茉莉死亡的真相。


自杀前,她在等一句对不起


通过技术手段,母亲进入女儿生前的记忆,才发现:自己之前说的那些话,像刽子手里冷冰冰的刀,一步步把女儿推向了死亡的深渊。

你去读中文系的话,你爸妈的脸就被你丢光了!你不要以为我不会揍你,你对得起我们吗?如果没有生你的话,我现在早就是教授了。


自杀前,她在等一句对不起


女儿表面上没有反抗,但私下里,却撒谎、偷东西、嗑药、看自杀资料、自虐。

每次考试不尽人意,茉莉便在自己的手腕上划一道口子,并暗自期望:

也许某一天,母亲会看到,并带着愧疚对自己说声对不起。


但直到茉莉的最后一天,仍没等到母亲的“对不起”,相反,等来的,是无尽的苛责和要求。

她终于绝望,选择了轻生。


自杀前,她在等一句对不起


柏燕谊在《爱暴力:献给那些在爱中挣扎的孩子及其父母们》中曾写道: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承受着父母最深重的爱成长起来的。父母保护我们,不让我们受到任何伤害;不断鞭策我们,让我们做到最好;全心全意地为我们安排好人生的每一步;将一切都无私奉献给我们。但是,我们并没有感到幸福、快乐。反而,会在这份爱中苦苦挣扎,迷失自我。


自杀前,她在等一句对不起


04

有人问姜思达,为什么你身上有一种天生的敏感?


因为我从小到大,都必须随时知道,大人是高兴还是不高兴,是不是下一秒就要吵架了,我该回避还是劝和。


如果,你从小就在想这件事,那么你一定会敏感。


自杀前,她在等一句对不起


谈到父亲当年离婚没告诉自己,父亲再婚依旧没通知他,姜思达忍不住问父亲:为什么?

但父亲还没回答,姜思达却先说了:“我最大的问题是,咋俩真的不熟。”

说完,姜思达的眼眶有了泪花。


自杀前,她在等一句对不起


让人不禁想起《狗十三》专访中,那个被爱暴力刺伤的女孩:

我们活着活着,便会觉得,算了吧,忘了吧但从来都没有人,会把这种事,当作一个问题去解决,这才是最可怕的。


自杀前,她在等一句对不起


05

潜意识中,人会选择性遗忘伤害,并在成长过程中,慢慢地接受,甚至不自觉复制同样的亲子关系。

有些人善于自醒,害怕这种惯性,从此,连孩子都不敢生了。

我的一位女性朋友,内心里十分喜欢孩子。

每个月都会去福利院看孩子,平时还会自己动手做些小衣服,但却一直坚持丁克。

问其原因,她总是沉默。

终于,一次酒后,她抽泣着:

我对亲情挺陌生也挺抗拒的。我不知道,如果有一天,有了自己的孩子,我要如何和他相处,又该如何去爱他?

在她童年的回忆里,充斥着父母的打骂、漠视。温暖的亲情,没半分印记。


从未见过“无条件的爱”,又如何学得会无条件接纳他人?

究其根本,她从未学到爱孩子的能力。


06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成长缺失,将坏的内化,好的传承,是父母的责任。

知乎上有个故事,感动过很多人。

一位男生,因为谈恋爱,被叫了家长。

父亲从办公室走出来时,他站在门口,战战兢兢地等着挨骂。

但父亲只说了一句话:“你别有压力,不是什么大事儿。

少年所有的惶惶不安,都在这句话中,烟消云散。

直到今天,他想起那一幕,依然温暖得想落泪。

虽然父亲也会为孩子早恋烦恼困惑,但他并没有把成人世界里的标准,强压给孩子,粗暴地批判和评价。

他只是,试着去感受,进而理解。

自杀前,她在等一句对不起


好的成长,都是在父母的良性引导下,在自我经历中,慢慢感悟,进而成熟。

而不该,让其抹去菱角,用隐忍换懂事,用故作老成杀害天真,最终,变成流水线中的一个模子,你我无差。

为人父母,我们要学会感知其内心,尊重其选择,接纳其不同。要知道,我们的温暖,是孩子最后的避风港,而不是,她人生的暴风雨。

作者:竹子蔷薇,十年情长路,一笔写红尘,公众号:竹子蔷薇(zhuziqiangwei6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