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向伊朗派出航母戰鬥群,玩的是心理戰

美国向伊朗派出航母战斗群,玩的是心理战

圖片來自央視截圖。

“定了!美國和伊朗間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自2018年5月8日,美國在總統特朗普決策下單方面退出確保防止核武器擴散的《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起,類似標題隔三差五就會在國內各平臺猛鬧幾天,然後一切風平浪靜,總之就當什麼都沒發生過。

但契機一到,有人又會做恍然大悟狀再高呼“定了”一回,並信誓旦旦“這回與往次不同”。

這不,都又“定了”。

一、這一次的“定了”

北美時間5月5日,美國白宮安全顧問博爾頓發表聲明,稱美國正向伊朗附近海域增派“林肯”號航母編隊(美在中東一帶的航母編隊至此增至3個),同時向該地區增加部署4-6架轟炸機,並稱將準備對伊朗使用“無情的武力”。

5月6日,伊朗通訊社宣佈,伊朗“考慮部分恢復核活動”。有消息稱,伊朗將最早在5月8日宣佈這一決定。

當天稍晚,美國代理國防部長沙納漢稱,鑑於伊朗政權和武裝的“可信威脅”,五角大樓已批准了向伊朗海域增派航母編隊的行動。

5月7日,伊朗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科斯拉維稱,博爾頓聲明“是一種陳腐不堪、笨手笨腳的心理戰伎倆”。

伊朗官方媒體披露稱,軍事顧問向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保證,美國“既沒有意志也沒有能力對伊朗發動攻擊”。同日伊朗武裝部隊參謀長扎裡夫表示,伊朗革命衛隊一直在監視波斯灣和霍爾木茲海峽形勢,“未發現美軍活動有何異常”。

美国向伊朗派出航母战斗群,玩的是心理战

伊朗最高領袖阿亞圖拉·阿里·哈梅內伊。 圖/新京報網

就在如此劍拔弩張的態勢下,5月7日稍晚,美國《華爾街日報》援引美政府官員話稱,美國情報機構“截獲伊朗攻擊駐中東美軍的計劃,而這是導致美國決定增加在該地區軍事存在的理由”。

據這位消息人士稱,伊朗“攻擊”的鎖定目標,是美國駐紮在伊拉克、可能還有敘利亞境內的軍隊。

此外,伊朗還可能在曼德海峽利用也門親伊朗的胡塞爾派民兵發動代理人襲擊,在波斯灣使用無人機進行攻擊,以及攻擊駐科威特的美軍等。

增加美軍部署的決定,是特朗普應負責中東等地軍事行動指揮的美國中央司令部司令、今年3月28日剛剛上任的麥肯齊要求所作出的決定。

二、示強還是示弱?

一些觀察家指出,伊朗也好,美國也罷,近期一系列舉措頗耐人尋味,即“乍看像示強,細看像示弱”。

先看伊朗。

儘管“喊打喊殺”,但最激烈的行為只限於幾名軍方和革命衛隊領導人的“嘴上轟擊”,和在部分地區、海域的軍事演習。諸如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之類的刺激性舉措,並未如某些人所預言那樣實施。

伊朗5月7日的一系列舉措、言論看似強硬,實則流露出“並不想和美國人開戰,也不認為美國人會開戰,但你們真要打我們也不怕”的複雜心態。

再看美國,迄今最接近戰爭邊緣的“狠話”,照例由幹慣“點炮”角色的博爾頓釋放,而軍方將領的陳述,則更像一種例行公事的表達。

5月7日《華爾街日報》的放風看似更強硬的新威脅,卻是話中有話,暗示“不是美國要攻擊伊朗,而是擔心伊朗要攻擊美國”,所以才向當地增兵。

這與其說是“戰爭威脅”,倒不如說更像對國內外質疑美軍動機者的一個交代:“我們增兵是為了防止伊朗搗亂,而不是要對伊朗先發制人”。

其實雙方這些檯面上話和絃外之音既非示強,也非示弱,而是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的“心理戰”,即希望通過這種“離戰爭邊緣只差一步”的“大冒險遊戲”向對方施加更大壓力,迫使對方有所妥協。

在美國方面,儘管在“退群”後不斷加大對伊朗施壓,但此舉非但未能迫使伊朗向美方所期待的方向有所動作,更無法“以壓促變”,反倒令伊朗官方更加強硬,伊朗社會反美情緒更加高漲。

在伊朗方面,美方切斷其石油出口各個通路的舉措,對其發展甚至生存構成實實在在的壓力。鑑於相對美國弱得多的國力,以及整個伊朗經濟、財政和民生對石油出口的嚴重依賴,伊朗方面的應對措施充其量可以部分緩解,但絕難完全或基本化解美方的封鎖-禁運-制裁-金融“切斷”組合拳的殺傷力。

美国向伊朗派出航母战斗群,玩的是心理战

伊朗總統哈桑·魯哈尼。 圖/新京報網

正因如此,美伊雙方才會不約而同擺出“不惜一戰”的咄咄逼人姿態。

三、情報來自摩薩德?

5月7日,歐洲方面傳來消息指出,向美方提供“伊朗可能發動針對美國目標襲擊”的情報並非來自美國情報機構,而是來自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而“林肯”號航母編隊事實上早在幾周前就已經出發了。

很顯然,作為伊朗的死敵,以色列是最期待美伊之間大打出手,但也正因為攸關自身利害,這些情報的“含金量”會大打折扣。

以色列剛連任的總理內塔尼亞胡,當然希望美伊間的一場大戰“定了”。畢竟,這對只有地緣政治利益的以色列都有利無害。

但美國方面畢竟不都是博爾頓這類人物,他們中許多人當然心知肚明,如果為以色列火中取栗,就會變成美國既出錢出兵流血又背黑鍋,以色列坐享其成的畫面——以色列沒有全球利益,美國卻有。

更耐人尋味的是,此番折騰,和伊朗間有民族、教派、地緣政治、經濟市場多重宿怨的沙特表現低調,並未如以往那樣公開站在美國一邊作躍躍欲試狀。

之所以如此,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美國近期在中東問題上屢屢露骨袒護以色列,引發中東阿拉伯-伊斯蘭世界公憤。

如今約旦河西岸-加沙方向衝突方酣,在此番美國對伊朗的軍事冒險中,沙特當然也會三緘其口。

種種跡象表明,美伊雙方都希望把戰爭架勢拉足,卻都在竭力避免直接用武力攤牌。

但即便如此,風險依然巨大:小的“擦槍走火”,在雙方軍事理論針鋒相對、兩國一線軍人高度緊張下很容易發生。而一旦發生,就存在失控的可能。

□陶短房(專欄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