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清敢杖责洪秀全、欺负韦昌辉,为何畏惧翼王石达开?

陶海亮


南王冯云山,广东花县禾乐人,家道殷实,他与洪秀全邻村,从小一起读书,一起考科举,而后一起做乡村蒙馆塾师。在洪秀全科举失败后,病后写出《原道救世歌》,是他冯云山给予最大的支持,甚至可以说,作为一个家道中落的穷秀才洪秀全,若没有这个富二代的冯云山支持,估计能饿死在传教的道路上。

1844年,洪秀全和冯云山商议后,决定去广西传教(广东富裕,太少人信),开始时信众寥寥。两人经常忍饥挨饿,露宿荒郊。洪秀全坚持不住了,他要回家,继续参加科举考试。冯云山不愿意回家,他觉得既然走了这条路,就要坚持下去。于是分道扬镳。洪秀全回家后,继续学习,准备参加考试。冯家人经常去找洪秀全问他要人。1847年洪秀全再一次落榜后,他决定去广西寻找冯云山。

而冯云山在广西三年里,一路坎坷,与天斗、与地斗、还经常与豪绅做斗争,直到走到了广西桂平县北的紫金山,在这里发展矿工、烧炭工、伐木工,达3000人之多的狂热信徒。而杨秀清和萧朝贵、韦昌辉等人均是他一人发展而来的(也就是说这时候若是他把洪秀全这个投机者踢开都完全可以)。甚至连石达开,推测估计也是他联系的,因为书上说石达开与天地会首领去拜见洪秀全和冯云山时,洪秀全才刚从广东到广西寻找冯云山。

1847年,冯云山被捕入狱,洪秀全说是带钱去广东找洋教士帮忙营救(后来那个康有为跟他有得一拼,也是携款跑到海外请求洋人“支持”),摆明了胆小怕事,携款私逃。

因为洪秀全的“找外援”跑路了,导致了广西桂平上帝教群龙无首,惊恐万分。这时候杨秀清突然“天父附体”,让众人找到了主心骨,随后,萧朝贵也来几次“天父下凡”,才慢慢让已经散了的队伍再次聚齐成型,最终在"科炭"——大家甘愿全家忍受更大的饥寒,每卖出一百斤炭就抽出一部分的炭钱积贮起来,用来行贿官员,才救出冯云山(搞笑吧,他们的“教主”洪秀全携款去“求救”洋人差不多一年,最后反而是穷教徒集资才救的人)

所以这时候的上帝教,其实核心人物是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等人,反而是教主洪秀全只是个花瓶。但是冯云山并没有一次夺权的行为,反而是把功劳都推给“跑路”教主洪秀全,逢人见鬼都歌颂教主。

但是,从冯云山得到解救后,洪秀全从广东返回广西桂平,上帝教的内部估计是开过会议?(这里面到底开没开过,作者没能找到任何资料,故而打个问号)很快,“天父附体”这个责任只在杨秀清身上发生,萧朝贵再也没有一次得到“天父”的垂青。

石达开参加太平天国,并非是第一时间,也就是说他并非是上帝教早期第一批成员,石达开是在上帝教金田起义后,攻下永安城,被清军合围时,石达开随着广西梧州天地会首领罗大纲(此人是后来太平天国的水师督主,曾打到曾国潘“跳河自杀”),一起赶到永安,与太平天国一起前后夹击包围永安的清军。

也就是说,石达开是自己带兵过来合伙的。同时,早期的太平天国为什么战斗力那么强,是因为他们编制的军队是以同乡、同村为一伍。因此,跟随罗大纲一起的石达开,天地会的队伍是差不多三千人,而且与太平天国的带家属不同,这批人员基本都是青壮,而且孤身一人的。

好了铺垫够了。

若是从腹黑学来看,杨秀清和萧朝贵、韦昌辉等人,是冯云山早期最坚定的嫡系。而石达开和罗大纲则是冯云山在外发展起来的盟友。所以当冯云山在蓑衣渡遇难后,太平天国是唯一一次被差点打到崩盘,而后,太平天国的内部再次出现权利分配。教主洪秀全依旧高高在上,杨秀清从前面的“天父”传声筒和护法,逐步走到冯云山原来的位置——军师。而教主的“右护法”萧朝贵从幕后走到了前线,而石达开和罗大纲的原天地会所组成的部队,依旧成为太平天国的主力战刀。

所以,就如题主所问, 原来从桂平一起走出来的老弟兄们,“真正的传教士”冯云山早死在了蓑衣渡,而知根知底的萧朝贵死在了长沙攻坚战。作为典型的穷逼文无赖洪秀全,根本就是一个没上位之前滔滔不绝,指点江山挥斥方遒,上位后就不要脸地吃喝玩乐(这点还有另外一个典型人物,就是康有为)。所以洪秀全在冯云山死后,只能依赖权谋来控制整个太平天国。

洪秀全第一依赖的人物就是杨秀清,而钳制他的就是从天地会转过来的石达开、罗大纲等人,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当罗大纲和石达开带兵解围永安后,就马上成为左右太平天国政策的“王”。

有人说杨秀清是农民出身,没有读过书,心态过于狭隘……问题是在权利面前又有多少人可以保留本来的面目呢?

杨秀清此人在冯云山被捕后才显露头角,此后参与了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前的所有战役及决议,说白了,洪秀全在这场竞技中是完全躺赢的,是完全依靠强大的队友,才能跑到对方水晶塔之前露个脸。

所以,在定都天京后,杨秀清经常依靠“天父附体”让洪秀全在权利的游戏中,欲死欲仙。这估计是杨秀清为了夺权做准备,因此,作为老人的韦昌辉,又曾读过书,"小有才",而且早年还是冯云山的左右手,就被杨秀清所忌,又常在外统兵打仗,手握重兵,这对于热衷于专权的杨秀清(又或者想夺权的杨秀清)来说,就是一种威胁。

所以在定都天京后,杨秀清除了天父附体,去玩弄教主洪秀全之外,最多的就是想硬肛韦昌辉,经常找借口折辱韦昌辉。

若是从腹黑学角度来看,其实太平天国核心内部,在冯云山死后,已经出现分裂了,教主洪秀全只是大家的共主,已经被杨秀全所架空,当时定制,各方军务必先"禀"韦昌辉(天京守备)、或"禀报"在外作战的石达开,然后再"禀奏"杨秀清裁决。而作为冯云山早期带出来的老人们,除了战死之外,都掌握着太平天国的大权,其中以韦昌辉为代表,成为主管天京的日常政事与卫戌任务。因此已经玩弄教主很多遍的杨秀清,怎么可能不对韦昌辉下手。

对于为什么对石达开很少折辱,是因为石达开是太平天国内部的另外一支政治势力。他们并非是冯云山早期带出来的老教徒,而是信奉“天地君亲师”的天地会成员,是以反清复明作为信仰的异教徒之一,早期仅仅是合作关系的同盟而已,是在金田起义后,永安战斗时,他们才加入太平天国的。而且早期这支政治势力是维持太平天国的最强战力,石达开与罗大纲等人,一直都是在外作战的,也就是说教主洪秀全、杨秀清在天京里享福、互肛的时候,他们基本都没有享福的命,一直都是在最前线作战的统领。

因此杨秀清再蠢,再想独权,也不可能第一时间去作死,硬怼一线部队长官,所以这不能说是畏惧石达开,而是政治手段之一,当然杨秀清真的蠢,至少在韦昌辉领兵杀他之前,就曾用石达开的牵马小兵,经过他家没有行礼为借口,蹂躏了下石达开。结果是韦昌辉领兵杀进东王府时,石达开是吹着口哨,看着天,并没有去参与其中,等同中立状态。


斐駺


杨秀清假借“天父附体”,杖责洪秀全、欺负韦昌辉都不假,但要说他畏惧石达开,也非实情。

石达开是广西贵港人,不同于杨秀清、冯云山等泥腿子,石达开出身富裕人家,但到了他父亲石昌辉(你没有看错,和韦昌辉重名)那一代家道开始中落,加之石昌辉早逝,石达开14岁就出来跑江湖,卖过鸡鸭,做过牛贩,还倒卖过木炭,在此过程中结识了天地会首领--后来的太平天国主将罗大纲,也正是罗大纲引荐,在广西传教的洪秀全、冯云山慕名来访,永安建制后,20岁的石达开能加封“翼王”,与他的资历、能力是分不开的。

杨秀清是广西桂平人,他5岁丧父,9岁丧母,由伯父杨庆善抚养成人,家庭十分贫困,以烧炭为生,入太平军后与石达开相识,论年龄、资历、地位,杨都在石之上,永安建制中,杨被封为中军主将,东王,地位在诸王之上。

但此时大家同仇敌忾,关系还是比较融洽的。

真正的矛盾发生在占领南京以后。

此时的杨秀清,早已不是那个为了一日三餐烦恼的烧炭工,而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二把手--东王,不仅如此,他还时不时来个天父附体,假借上帝之口发布命令,把洪秀全搞的欲仙欲死。

例如有一次他忽然大呼“天父上身”,让人把天王及一众大臣喊到东王府,责令洪秀全封杨秀清连同他的儿子为万岁。当着文武百官,洪秀全只能答应。这也为后来的天京事变埋下伏笔。

而杨秀清与石达开的矛盾也诞生在这段时间,这里边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却说杨秀清有个年龄相仿的叔叔,史书中称呼他为:同庚叔,至于是亲叔叔还是本家没有详细描述,有一天这位同庚叔路过秦日纲的燕王府,府门口牵马的见到他没有下跪行礼,同庚叔勃然大怒,把牵马哥暴打两百鞭,就这还不解气,又把牵马哥押送到天朝刑部,要求从严从重处理。

刑部负责人叫做黄玉昆,他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天平天国元老、天朝刑部负责人兼南王冯云山的救命恩人;一个是翼王石达开的岳父。

黄玉昆是个明白人,见牵马哥已经被打了两百鞭,再大的罪也都可以抵消了,所以坚决反对继续加刑。

本来这就是一件小事情,但同庚叔不买账了,觉得黄玉昆这个老家伙完全不给自己面子,于是跑回家报告大侄子杨秀清:叔叔被人欺负了,你要给叔叔做主。

杨秀清老谋深算,觉得这是个修理石达开的好机会,于是马上下令,要求石达开抓捕黄玉昆。石达开也不是傻瓜,你杨秀清官职再高,这么刻意羞辱我也不答应,而黄玉昆则趁机提出辞职,自觉面子受损的秦日纲和天朝朝内官领袖兴国候陈承瑢也都提出辞职。

但杨秀清不想善罢甘休,他不但亲自抓捕了黄玉昆,还把把秦日纲 、陈承瑢都锁拿起来,解交韦昌辉,最终:秦日纲被打了一百棍,陈承瑢打了二百棍,黄玉昆被打三百棍,黄玉昆还被革去侯爵,降为伍卒,牵马哥被五马分尸。黄玉昆被打后,羞愧难当,投水自杀,后被人救起。

杨秀清的做法可以看做是杀鸡儆猴,通过这件事情打击和自己不亲近的石达开和秦日纲,在这局博弈中,他赢了,但也埋下了祸根,天京事变中,韦昌辉大开杀戒,秦日纲推波助澜,石达开虽没有表态,但明显不支持杨秀清。

可以说,杨秀清的死完全是自作孽。



日慕乡关


在太平天国运动的早期领袖中,除了洪秀全以外,起初最具影响力的主要有冯云山、萧朝贵、杨秀清、韦昌辉和石达开五人,而在这五人中,尤以冯、萧、杨三人势力最大,韦昌辉和石达开同他们比起来,还差着半个等级。

金田起义后,洪秀全又在永安封王,为了遏制冯云山和萧朝贵,故意抬高了杨秀清,他命杨秀清为东王,其余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均要受东王节制。如此一来,在洪秀全的安排下,太平军高层领导中便初步形成了一种权力间的制衡。

但不幸的是,随着冯云山和萧朝贵的战死,东王杨秀清的势力迅速扩张,而北王和翼王又尚不足以遏制东王。如此一来,东王势大,甚至有威胁到天王洪秀全的趋势。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北王韦昌辉负责天京外围的军事防御,翼王石达开则率精兵在外线作战,由东王杨秀清负责处理军政事务。在这一过程中,东王杨秀清不满足于做“九千岁”,有了逼封“万岁”的野心。

在东王与天王的斗争中,精明狡猾的杨秀清弄出来一套“代天父传言”的把戏,使得洪秀全等人不得不任其戏耍。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运动,是建立在拜上帝会之上的,而当杨秀清装神弄鬼,摆出一副上帝附体的架势时,明知有诈的洪秀全、韦昌辉和石达开,也不好去戳穿。因为,一旦将真相揭露,势必会失去教众的信任。

杨秀清势力最大时,确实想要用代天父传言的方式来杖责洪秀全。不过,当时大家都在为洪秀全求情,这场戏也就很顺畅地演完了,并未落实。至于说杨秀清惧怕石达开,则完全是一种曲解了。事实上,在天京事变前,杨秀清根本没有把韦昌辉和石达开放在眼里,只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最后夺走自己性命的,却是韦昌辉。

1856年时,天王与东王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结果洪秀全暗中授意韦昌辉等人诛杀杨秀清。结果,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率精兵屠戮了东王府,而石达开的府邸,也在这场浩劫中被殃及。有学者认为,诛杀杨秀清的阴谋,石达开也是早就清楚的,但他并未直接参与,而石达开家眷遭殃,则主要是因为他曾劝诫韦昌辉等人不要杀戮太重。

杨秀清被杀后,洪秀全又命人处死了韦昌辉和秦日纲,为的就是讨好石达开。只可惜,此时洪秀全又想监视和软禁石达开,以防止其拥兵自重。结果,石达开负气出走,带着十万精锐离开了南京,使得太平军的实力再次受挫。


史海烂柯人


早在太平天国起义初期的永安建制时,天王洪秀全就分封核心成员为王。其中杨秀清为东王,称九千岁;萧朝贵为西王,称八千岁;冯云山为南王,称七千岁;韦昌辉为北王,称六千岁;石达开为翼王,刘陆然为黑神王。

诸王之中,除洪秀全外,以杨秀清地位最高。实际上大多数时候,执掌太平天国军政大权的也是杨秀清,而洪秀全更多时候则是扮演着精神领袖的角色。这种错位的局面在杨秀清屡屡上演“天父下凡”的闹剧后愈演愈烈,以至于在杨秀清心中升起的取代洪秀全成为太平天国领袖的意念时不时的冒出来。

在杨秀清眼中,分封的诸王中包括洪秀全、韦昌辉在内都是些贩夫走卒之辈,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而石达开却是个例外。石达开从小展现出超出常人的果敢和睿智,在太平天国早期的征战中也是屡挑重任,战功卓著。可以说就军事才能和综合素质来说,石达开在太平天国军中无人出其右。因此,杨秀清对石达开的才能是既钦佩又忌惮,自然也就心生畏惧了。

看完记得关注小编,有更多独家历史趣闻等着你!


大瀚闻史


太平天国内讧很像日本战国,洪秀全感觉到杨秀清威胁到他一把手地位就暗中叫韦昌辉杀杨秀清,后来韦昌辉跟洪秀全也相互猜忌,也被洪秀全杀死,洪秀全又提防石达开,就百般打压他,石达开负气出走,导致太平天国离心离德,分崩离析。日本战国织田信长也想取代天皇,天皇暗中授意明智光秀背叛织田信长,本能寺兵变杀死织田信长,再派丰臣秀吉回师做了明智光秀。


宁静致远3537288


金田起义,石达开是大股东,有四分之一士卒是石招募,定都天京后,石一直是在外领兵实权派。


西门楚牛


韦昌辉已经失去人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