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北京外國語大學新聞學考研參考書、考研經驗、複試分數線彙總

2019北京外國語大學新聞學考研參考書、考研經驗、複試分數線彙總

本文將由新祥旭考研吳老師對北京外國語大學新聞學專業考研進行解析,主要有以下幾個板塊:北京外國語大學的介紹,學院專業的介紹,考研科目介紹,考研參考書目,近三年錄取情況分析,及北京外國語大學新聞學專業備考經驗等幾大方面。

國際新聞與傳播學院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學院成立於2014年7月。學院前身是英語學院國際新聞與傳播系,成立於2001年。2009年,國際新聞與傳播專業被批准為教育部特色專業。依託英語學院雄厚的師資和廣泛的影響力,新聞學院採用英語語言文學和新聞傳播學有機融合的非傳統教學模式,致力於培養當今社會緊缺的跨文化國際新聞傳播高端人才,培養出的學生具有紮實的英語基本功、堅實的專業功底、較寬廣的知識面、以及良好的精神氣質。國際新聞與傳播學院的畢業生就業領域廣闊。從往屆就業情況看,有就職於外交部、文化部、國家體育總局、國家安全部、國家工商局、新華社、China Daily、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海外版等重要國家機構,各級各類報紙、電視、廣播、網絡媒體,以及美聯社等境外新聞機構、國際媒介集團駐中國辦事機構貝塔斯曼及全球500強企業MARS集團等單位,從事記者、編輯、翻譯、宣傳、公關、管理等工作,也有在教育機構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本專業的嚴格訓練不僅為學生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也為他們的進一步學習奠定堅實的外語與專業功底。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畢業生也成功進入國內外名牌大學深造。

一、北京外國語大學新聞學考研招生目錄

招生院系:國際新聞與傳播學院

招生專業:050301新聞學

研究方向:(84)國際新聞

招生人數:9人

學制:2年

考試科目:

① 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 外國語(201英語、202俄語、203日語、243法語、244德語、246西班牙語,選一)

③741國際新聞與傳播實務(注(1))

④941國際新聞與傳播史論(注(2))

注(1)用英語答題,考核中英新聞寫作、編譯、評論。注(2)用中文答題:含新聞傳播理論、中外新聞傳播史。

二、北京外國語大學考研參考書目(推薦)

1、黎信著:《英語對外新聞報道指南》,北京:外文出版社,2009年。

2、陳力丹著:《世界新聞傳播史》(第三版),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6年。

3.李彬著:《全球新聞傳播史:公元1500-2000》(第二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年。

4.彭蘭著:《數字媒體傳播概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5.郭慶光著:《傳播學教程》(第二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三、北京外國語大學新聞學複試分數線

2018年:政治/外語:55 專業課:83 總分:345 兩門專業科目成績要求(總分或單科):249

2017年:政治/外語:53 專業課:80 總分:345 兩門專業科目成績要求(總分或單科):234

2016年:政治/外語:53 專業課:53 總分:350 兩門專業科目成績要求(總分或單科):255

四、北京外國語大學輔導師資

北京外國語大學新聞學考研輔導班

1、個人簡介:依據歷年真題對老師們的論文進行總結,英語新聞及評論寫作和批改和新聞編寫考試主題總結分類。講解國際傳播和傳播學理論基礎,總結新聞史、事實熱點學習方法;教授英語新聞積累方法和英語新聞編寫原則。

2、輔導經歷:新祥旭國際新聞專業名師,2015年輔導過2名學生成功被北外錄取;2016輔導過3名學生其中2名被北外錄取

3、提供資料:

歷年真題:近10年考研真題及答案詳解;

內部資料:考研手寫筆記、模擬題;前沿熱點專題資料與導師專業論文集;

其他資料:自己考研時做的讀書筆記及前輩學長學姐送的點撥類講義資料等;

4、課程計劃:

(1)目錄法:先通讀各本參考書的目錄,對於知識體系有著初步瞭解,瞭解書的內在邏輯結構,然後再去深入研讀書的內容。

(2)體系法:為自己所學的知識建立起框架,否則知識內容浩繁,容易遺忘,最好能夠閉上眼睛的時候,眼前出現完整的知識體系。

(3)問題法:將自己所學的知識總結成問題寫出來,每章的主標題和副標題都是很好的出題素材。儘可能把所有的知識要點都能夠整理成問題。

五、北京外國語大學新聞學考研建議

3月份開始慢慢看一些英語的新聞、文學作品之類的,打好堅實的英語基礎。這非常重要,同學們不要覺得實務很難,一上來就開始練英文新聞寫作編譯,這樣會很有挫敗感,而且會養成不好的寫作習慣,後期很難糾正。

我建議,在9月份之前都以看china daily和新華網的新聞為主,仔細對比類似稿件,看看刪減了什麼、重點寫什麼、材料是如何排序的,為什麼這樣排序。考研是思考的過程,不是機械性地背記,不帶腦子的學習只是感動自己。理論方面可以看看藍皮書和劉其中的那兩本書。

史論的複習還是要打好基礎,中新史外新史新聞學傳播學,這些都要爛熟於心。尤其是傳播學,基本要把書翻爛,其實傳播學很有趣的!戒除總想著這個會不會考的心理,只有把這四部分都學紮實了,“史論”的“論”的部分才有話說,打基礎一點僥倖心理都不能有,不然那叫投機,不是學習。

同學們可以不侷限於參考書目,向外拓展,多看點其他書籍,多關注業界動態。新聞是雜學,經濟學、心理學、哲學、社會學、歷史這些都會涉及,需要紮實的人文素養。我高中學理科的,大一大二基本泡圖書館,惡補文科常識,培養文科的思維模式。所以考研考的是你之前人生的積澱,並不只是半年的學習。還可以看看其他院校的真題,摸索一下學界的走向。我當時看了全國各大高校的真題,發現北外的史論還是挺簡單的,北大清華復旦人大簡直是地獄模式。

要想答好史論,重要的是答題的結構,要條理清晰,層層推進,詳略得當。這麼空,怎麼做到呢?多看論文!多看論文!多看論文!各個領域的都要看,推薦陳力丹、喻國明、高鋼、彭蘭、展江的文章。展江是北外的老師啊!主攻媒介倫理和法規!知道為啥出了“媒介偏見”和“付費採訪”了吧(個人猜測)!我看了將近500篇論文,才稍微明白了一點答題的套路,一個事件或現象,先分析原因,列出三點;再分析影響,最後重點寫解決方法。具體地可以參考傳播小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