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种田老人逐年老去,成立农村合作社土地流转起来,规模化,机械化能行吗?

娟子小农


可行。理由:

第一,可以充分利用土地。现在农村有很多年轻人外出务工了,家里只有老人小孩妇女,劳动力较弱,不能承担全部土地的劳动量,有心无力,只能就近耕种一点地,致使很多田地丢荒。甚至有些是全家外出务工的,家里的无人耕种,全部丢荒。如果有合作社流转土地,就不会有土地丢荒现象。

第二,可以统一规划,提高产品数量,方便产品出售。现在农民种田几乎是各自为战,各自打理自已的一亩三分地,你种你的花生,我种我的水稻,他种他的木薯,种类倒是多样多样了,但是产量上不去,只能自给自足,或者是自已拿到街上零售,费时费力的,收入还不高。可是如果是由合作社带动,统一种一样或者是两样,形成产业基地,产量上去了,也能吸引大货商统一收购,因为货商来收购的时候能一次性把货车装满,而不用换三五个地方收货才够一车货,增加成本。

第三,可以减轻劳动量,并且提高农民收入。合作社拥有机械,农民可以利用现代机械参与劳作,减轻农民负担。同时农民流转土地给合作社,农民可以收取土地租金,甚至农民可以已土地入股的方式参加合作社,按比例领取分红,之后农民还可以受雇于合作社,领取工资,合计一年收入比自已种植还高。

当然,我说的是理想状态下的,这个需要合作社有一定的资本可以流转土地、购置机械,还要善于管理,有相关种植技术,而且眼光独到,能准确预测农产品市场需求,提供市场需要的产品。希望农村能出现多一些这种合作社,带领农民脱贫致富。


编外村干部五姐


针对楼主提出的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成立合作社这个方法是可行的,是中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要往这一方面去发展,还是要有很长的一段路去走,需要克服几个困难,才能逐步实现现代化和合作社问题。阻碍土地流转成立合作社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农村劳动力的问题。就像楼主所说的那样,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再种地,但是并不是说现在在种地的人是非常老的人。像目前的情况来说,种地的多为50年代—70年代的老农民,这一方面的人群在农村中还占有很大的比重。他们中间有很多人在农忙的时候回来种地、收庄稼,在农闲的时候外出打工,这样两方面都不耽误,收益也挺不错,所以土地流转起来有点困难。

2.中国人的土地情结比较严重。在农村里边,家家户户对土地看得比命都重要,经常有人为了争地边而大争大闹。很多人是因为忙不过来才会选择把土地流转出去,另外也需要流转的资金合适才行。

3.还有就是像题目中所说的,需要土地平整,水肥管理便利,可以机械化管理的地方,才能流转起来。

4.如果真的想搞合作社,也需要考察好种植的作物,在投资有保障的情况下,还是可以去做的。

以上是我的观点,欢迎大家补充和评论。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点赞,并顺便加个关注吧,我将持续更新农村小知识,谢谢。







农业生活有格调


可以的,按照近年来农村农户家庭能下田地作业人员;年龄大多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员多数!而50岁以下的年青人员很少了。不是年青人员不能种田,而是他们觉得光靠着种家庭承包的那几亩田地收入;根本就不能跟上现今社会发展的步伐!生活条件也跟不上现在人们的需求。

自从国家改革开放后,农村的人员都能走出家门外出打工,或者做点小生意挣到钱了。有的在外地挣到的钱财可比在家乡种田,得到的收入高了很多。思想上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就是觉得现今不用去累死累活种地;也能生活的很好。所以渐渐的能种田的年青人越来越少了!而年龄大的人员外出找工作又没有单位工厂接收!也挣不了多的钱财,就只有在农村老家靠着种田来维持生活条件了。我相信随着国家的全面发展的战略布局!中央也对三农问题的重示!有关政策性的不断改善!农村、农民、农田,会很快很好的得以解决的。








学习正能量做正直的人


土地确权后,对于平源于黄土高坡是两个不同的区域,更不能平等看待,黄土高坡上经过多年整修,农田是否实行机械化,作者可以举例说明,有一户农民承包土地十五亩,是三代人,六口人,分别有七块地,在不同地点的高坡上,这个地块小,耕作不利于合作社大型机械化实施。亩产百十斤,现在全是果园,而从没有挣过钱,这个问题是普遍性,也是全面性,有些村庄没有整修农田,三跑田还很多。对于农业合作社不利。农田基建要求,宽四十米,长度不限。而达到目的地块不多。而平原地区,适应大型机械。农业合作社肯定好,在不同地区要区别对待,因为黄土高坡土地不利于农业合作社发展。要实现农业合作社,士地每块地修成十亩以上才能实现。





286草民


老人成立农业合作社是想法不错,但现在不行。农业合作社要有基金基础,购买农业机器、化肥、农药,现在可是一无所有。再想回到人民公社时期那么大家业,已经不现实了。就算有了农业机械,谁又能开和修理?过去修理农业机器农机站,现在农村已经没地方修理这些东西了。我的地就是靠小尖镐刨出来的。两亩地买了两袋复合肥花了340,一袋花生专用肥,大概五六十元,农药40块钱,用拖拉机耙地花了50块钱。还有八分地种豆子不用化肥,种了两天花生,剩下的等雨种豆子、玉米,成本不算,亏本、赚点都行,不能让地长草,心疼。我们老两口一个72岁,一个73岁,另外找了一个邻居帮忙。~小岗把我们坑到家了…






迎风傲雪2013


我认为随着农村种田老人逐年老去,成立农村合作社土地流转起来,规模化、机械化是可行的。好国家也在估计土地流转。

目前,我国农业离现代化还很远,劳动生产率低,农产品生产成本高,竞争力弱。每年大豆、玉米等农产品容易收到国外产品的冲击。随着对外开放,如果不改变,这种冲击以后也许会越来越严重。

当土地经过流转集中起来后,有利于统一种植规划、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例如无人机植保、自动灌溉施肥等,可以节约大量人工。同时,合作社对生产物资进行统一采购,有利于降低价格。此外,合作社由于是规模经营,可以享受更多的国家补贴政策。

近年来,有些合作社以套取国家补贴为主,没有心思搞经营。希望以后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合作社规范发展。


首都农业人


流转土地,成立合作社,实现规模化种植,机械化种植,符合当代的农业发展趋势,大有可为。

但同时也要因地制宜,因(产)品利宜,不可跟风躁动。事前应该利用商业导图方式,制定一个完整的方案,也就是计划书。采取倒推手段:无论种植什么,是具有特色的产品,还是大路货色的小麦,水稻等等农作物,最最关键的是怎么样卖出去并卖上一个好价钱。在此之前这方面都要做好考察与论证。最好事先找到好的渠道与平台,根据渠道和平台的销售产品的特征进行订单式种植。这样就一路通,百路通,水到渠成。

在合作社的成立之初,一定要制定完好的股份分配方案。按公司化设置,使合作社成员的责权利统一起来。都是乡里乡亲的,不能到最后弄得不亦乐乎,不欢而散了就不好。





不吃五常大米就饿得慌


这个方法非常正确,我很支持这种做法。

现在农村种地的大都是50,60后的人,他们年纪越来越大,也快种不了地了,你说还过几年他们不种了,农村的土地都空着,荒废太可惜了,年轻人又大都不会种地,怎么办?

只有成立专门合作社有专业人员种植,管理,人家大面积种植,也好管理,再说种的多收成大也才划算。

这样以后多余的人员可以出去打工,他们出去打工也比在家种一点点地要划算的多,所以田地承包给了大户种植,种植大户和土地所有人都划的来,这是一个好的安排。


姐妹在农村YD


我是小散户,一百亩以上二百亩以下的,种了几十年,最高年纯收入时有十多万,一般在十万及以下徘徊,也是从九几年的年收二三万走上来的。随着2017年粮价下跌,18年就放弃外包了,象我这样的散户离开的不少。今年19年许多外包地的田租价格终于降下来了。一二百每亩价格的也有,但动心想去做的人少之又少,何故?如果二百亩面积父妻二人管理下来年纯收入不足七至八万确实不如种自家五十亩再加上外出打工。另一个原因农药化肥种子人工机械价格涨上来就不会下去,仅仅田租让出了些利润空间还是十分有限,如果粮价维持在17年水平,大家也不会跑了。其实这也是“专业合作社”扩展面积最好的时机,尽管赚不了多少钱,但粮价一旦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还是有利可图的,也是赌运气的一种吧。因为这种“合作社”他们还有政府补贴这种收入渠道。“专业合作社”并不专业,无论管理水平产量亩纯收入都远不及我们散户。我已离开不想再回来,但赞同“合作社”此时收地,这是个机会。说实话没有销售市场终端话语权的任何种养殖户都只能做投机生意了。


2429931347心有灵犀


种地的老人逐渐老去一点都不假,种地没利润可算也是事实,可是以上回答问题的老师们却忽视了一个问题,现在的这些种地老人逐渐老去,可他们老了就有新的种地老人延续!因为现在打工的这一波过几年打工打不动了他们就再返回农村种地呀,所以就不用担心土地会没人耕种造成撩荒,因为撩荒土地是个别户或个别村(那是有特殊原因的),我也是农民,我没听说过哪个县或哪个乡镇村有大面积撩荒的土地。现在国家提倡土地流转,让有经济实力或有种植经验的人大面积承包,这是一件好事,确实能把这些留守的种地老人解脱出来或者能解决土地撩荒问题,可话又说回来了,那让他们去哪儿去干啥?种了大半辈子地了,说对土地有感情也不算太假,他们对这一亩三分地还真的难舍难离。这就是当前土地流转的主要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