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使用不锈钢做子弹?

韦金侠


随着军事知识的逐渐普及,一些专业知识知识不再只是少数军迷们之间津津乐道的话题了。比如最基本的军用物资:枪械子弹,很多人都知道它的基本结构和材质,也有很多人知道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用黄铜做子弹,而只有中国用不锈钢做子弹。但是知道这一点的多,却没什么人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不过通过这篇文章大家知道背后的原因后,可能会感到一丝心酸。

首先,这里所说的“做子弹”,主要指的是制造子弹壳,因为只有它才能用其他材质做,而子弹头无论中外,全都是用铜做的。这是考虑到铜的延展性好,当子弹点火,子弹头被推进枪管里时,黄铜制造的子弹头会嵌进枪管里的膛线,这样膛线就可以让子弹在前进的同时转动起来,就像上螺丝一样。

为什么弹壳才能用其他材质呢?这也和子弹的工作过程有关。当底火被打击时,子弹里的发射药点火,燃烧产生高压,推动弹头的前进的同时,也撑起了弹壳,让弹壳贴紧枪膛。为了上弹方便,初始状态下弹壳和枪膛之间有微小的缝隙,当弹壳被撑起来时,贴紧枪膛,就能起到密封的作用。

而很显然,因为工作时需要膨胀,弹壳的延展性也就要求要好。如果延展性差,膨胀时就会被撑破,气体漏出,不但影响威力精度,还会影响射手的安全。但延展性也不能太高,否则会贴的太紧,不容易抽壳。同时强度也要有一定保障,不能随随便便就会磕破。而黄铜的延展性刚好不大不小,强度也是不多不少,非常适合子弹的需要,因此从子弹发明后直到二战时的几十年里,所有子弹壳都是黄铜做的。

在二战时,德国和苏联在战争的逼迫下开始大规模使用覆铜钢制造子弹,这种材料其实就是在钢的表面镀上一层铜。二战结束后,新中国也从苏联那里学来了覆铜钢弹壳的制造技术。但是中国实在缺铜,即使是覆铜钢也消耗不起,于是中国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开发出了自己的覆漆钢弹壳。现在,中国大部分的子弹都实现了钢壳化,只有少数子弹还在用铜。但反观西方国家,它们铜矿丰富,价格低,因此直到现在还在使用铜弹壳。


楠竹一


确实如此!现在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子弹都是采用黄铜制造的,而我国的子弹却是采用不锈钢的。其实在二战时期,中国军队采用的子弹也是黄铜的。


黄铜制造子弹有其自身的优势,比如黄铜的延展特性非常优秀,容易进行加工制造。深受军工生产厂家的欢迎。但是其劣势就是成本高。由于中国军队的规模大,子弹消耗量巨大,黄铜的消耗量非常惊人。而且中国虽然资源丰富,但黄铜储量与许多国家比还是略低一些。加之随着黄铜的价格不断攀升,就有了更换子弹原材料的方案。这个时候不锈钢就进入了我国科研人员的视线。经过科研人员的努力,使得我国的不锈钢子弹在各项性能上与黄铜子弹相差无几。于是不锈钢子弹在我国大批量装备!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财大气粗的西方国家,也在逐渐采用不锈钢来制造子弹了!


小峰军迷营


为何中国使用钢壳弹?

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中国铜矿不多,但是其实中国是世界4成的铜消费市场,产能也很多,储备充足。2015年,全球精铜产量2308.08万吨,其中中国产量796.36万吨。中国是全球较大的精铜生产国,近两年精铜产量占世界精铜产量的35%左右。

主要原因、真正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廉价,二是轻巧。

廉价方面,不只是钢比铜便宜,还包括中国用铣床修形弹头壳(被甲)两遍就成,工艺廉价,生产迅速。而磨床就慢得多。

很多人鄙视廉价,其实这很重要,因为廉价优势提升的是战士的平均枪法。一个好的射手要几千上万子弹喂出来,铁打营盘流水兵,几百万军队要多少子弹喂成啊。君不见,荷兰德国军演士兵抱着笤帚疙瘩,嘴里“哒哒哒”。别管你铜壳弹的优点,这不仅仅是打仗用的数量,你训练充足度差了,结果枪法不行,这差距怎么算?据称我们的普通弹一发只要4毛6,百万大军训练充足、技术好的优势,很多人没有算入钢壳弹性质里。中国甚至大口径炮弹都用钢制药筒了,意义巨大。

再一个就是轻巧,大家知道铁的密度小于铜,这样又是小口径锥形弹,士兵就可以减负,或者携带更多的子弹。

这两个意义,朋友们同意吗?

生产快速除了降低造价,还便于战时、用时迅速补充弹药。钢的弹头壳硬度大,也能提高穿透力。当然特种弹可以换材料,比如毁伤元材料的反器材狙击弹已经使用。


除了好处,也有问题:

弹壳挤入膛线一点,提高气密性。铜壳易于膨胀,又比较软,抽壳容易。钢壳就容易卡壳了,因此我们的钢壳设计成锥形,便于密闭和抽壳,同时增加了发射药,提高推力。由于钢不够软,还用覆铜或覆漆解决,也因此产生了漆皮在连发时发烟的问题,广受诟病。


但是银杏认为,眼光要放长远,漆皮材料会发展进步的。问题拉动发展嘛,有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技术进步的方式。而且即便眼下有烟,也不会影响战斗力,毕竟单发和点射没事,而连发时候也不怕被发现、也不用瞄准。况且连发已经很少遇到了。我国枪弹炮弹都在用覆漆钢壳,这是一个体系路线,集群发展。炮弹解决卡壳问题和低温发射易裂问题很成功,外销广受欢迎。

权衡利弊,优点远大于缺点,缺点是暂时的,优点是长远的。方向是对的。


银杏智库


没有用不锈钢做子弹这么一回事!不过说回W君小时候的故事了。

先看个图片

图片中都是孔的金属板是加工子弹的废料。当时家严的兄弟单位就是生产子弹的。这是生产弹头的一道工序,将弹头直接从金属板上冲压出来。这个工艺过后就留下了一个满是圆孔的金属板。

当年生产生活资料匮乏的时候,大家都用这种废料去做院子围墙的栅栏。

刚刚装上去的是黄灿灿金闪闪的铜孔板,经过半年的风吹日晒就是锈迹斑斑的烂铁板了。

当时的弹壳和弹头都是用这种材料做的——镀铜板。

铜在80年代还是相当稀缺的物资,无奈当年要生产太多的弹药,只能用镀铜板——节约成本。为什么不直接用钢板还要镀一层铜?


因为铜有自润作用在嵌入式到枪管的时候可以更贴合膛线,抽壳的时候也可以更加顺畅。


回到题主的问题,为啥用不锈钢——铜都用不起,还用什么不锈钢啊?


军武数据库


在前期中国的子弹基本也是黄铜制作的,从二十一世纪初开始逐步使用不锈钢替代黄铜,因为不锈钢的延展性和黄铜相差不大,而且不锈钢相对于黄铜来说成本较低,为什么全世界都在用黄铜而我国使用不锈钢,这其实和发展以及人口基数有关系的,我国因为人口基数大,在役人数多,所以子弹的消耗特别大,所以一直在研究可以替代黄铜的材料,不锈钢就是其中之一,所以采用不锈钢替代了黄铜制造弹壳,现在世界各国也正在逐渐使用不锈钢替代黄铜了。


郑康彪爱文静


谁说是不锈钢?其实是铁!是软铁!应该是合金软铁!我曾用钢锯条锯过56式枪弹壳,很软,比我们机加工用的62铜还软, 黄铜是铜锌合金62铜是黄铜的一种,之所以用软铁作弹壳就是经济成本,缺点是保存期短,只要我们的生产企业有足够的生产能力满足战争的需要,就不用储备更多的子弹,保存期短还可减少积压。


一口红1


真的是太奇葩了!竟然理直气壮的在这里胡说八道,还找几个拖跟着造谣生事。

我就想问一下发帖子的你,你见过弹壳吗?AK使用的是钢制弹壳,有镀铜,喷绿色,褐色的,都是为了防锈的。不用铜的因为这种弹药压力高,同等厚的的铜弹壳承受不了。

最看不起你们这种妖言惑众的!别为了挣发帖钱就在这满嘴跑火车


红尘的承诺


建国前的人民军队限于技术和财力的限制,不具备批量生产武器装备的能力,仅有的几个军工厂也仅具备生产子弹,小型迫击炮弹,手榴弹,地雷等弹药和修复机枪步枪的能力。严格的说,子弹也只是复装而已,士兵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之余还要小心翼翼的收集黄铜弹壳,然后送到后方军工厂进行子弹复装,因为弹壳我们生产不了。就这样还是不敷使用,要靠战场缴获,很多时候每条枪只能配备三五发子弹。人民军队勤俭节约的传统和对火力不足的恐惧就是那个时候养成的。

建国后我军全面汰换口径杂乱的万国造杂牌武器,装备引进苏联技术生产的制式轻武器,实现了口径的统一。当时56冲、56半和56式班用机枪发射的7.62×39㎜弹药的弹壳还是黄铜的,家父当时在军队服役时曾经带回来一个56半的弹夹,上面还有几个打过的空弹壳,就是铜的。

那么我军是什么时候开始较大批量生产涂漆钢壳弹的呢?查阅了相关资料大约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也就是改开初期,但当时部队使用的还是7.62×39㎜的铜壳弹,主要是因为在“备战备荒打大仗”的年代生产量太多的缘故。真正进入部队装备的钢壳弹是95式枪族发射的5.8×42㎜口径涂漆钢壳弹。必须强调的是,此弹弹壳并非不锈钢所制,否则就无需涂漆防锈了。与铜弹壳相比,钢弹壳硬度高,延展性差,抽壳困难,对枪膛磨损严重。95式自动步枪的外贸版本——97式步枪发射5.56×45㎜北约制式弹时曾经发生过拉断弹壳的事故,不得不通过调整拉壳钩的形状和力度解决问题——就是因为其母型95式发射的钢壳弹和北约铜壳弹的拉壳力不一样所致。铜弹壳较软且铜具有自润滑能力,较小的抽壳力就能保证顺畅抽壳,而钢壳弹就需要较大的抽壳力。

说了这么多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成本问题,钢壳弹便宜,资源丰富;铜弹壳性能较好但价格较高且资源受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