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突破大鱗䰾人工環境繁殖瓶頸

記者近日從市農科院獲悉,市農科院通過多次試驗,創新親魚人工催產、循環水刺激、人工授精、人工恆溫孵化等技術手段,研究集成了大鱗䰾的高效人工繁育技術,突破了名貴大型經濟魚類大鱗䰾的人工環境繁殖瓶頸。

據市農科院特種養殖研究所所長程磊介紹,雖然大鱗䰾與草魚的養殖成本相當,利潤卻能達到草魚的8倍,推廣價值很高,能有效調整優化我市水產養殖結構,大力提高養殖戶綜合效益。

大鱗䰾又稱淡水銀吻魚,原產於烏茲別克斯坦,是該國名貴大型經濟魚類,肉質鮮美,無細刺,營養豐富,肌肉中含有17種氨基酸、16種脂肪酸,微量元素比值合理,是食用價值很高的優質魚類。2003年,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通過實施農業部“948”(大鱗䰾引進)項目首次引入中國。

大鱗䰾為廣溫性魚類,能在1至35℃的水溫環境中攝食,抗逆能力強,耐低氧,一般養殖條件下不容易發病,凡能用作飼養常規性魚類的池塘都能飼養大鱗䰾,池塘養殖成活率較高。大鱗䰾生長速度快,當年孵化魚苗可長至100至160g,第二年可以長到750g左右,存活率可達95%以上,具有養殖成本低、效益高、週期短、回本較快等優勢,利潤可靠,市場前景廣闊,經濟效益顯著。

程磊告訴記者,大鱗䰾屬江河魚類,在池塘環境下自然繁殖困難。目前,國內人工繁殖大鱗䰾處於研究階段,導致引種成本高昂,苗種價格貴,大規模應用困難。“目前,市面上的大鱗䰾魚苗,以一兩大小為標準,價格高達2元/條,而同樣大小的鯉魚苗在南充的價格僅為0.7元/條,要想在推廣上取得突破,必須在繁殖環節突破瓶頸,降低成本。”程磊說。

針對這一現狀,市農科院特種養殖研究所於2016年引種,開始從事大鱗䰾人工繁育研究和應用工作,在已有技術基礎上,創新親魚人工催產、循環水刺激、人工授精、人工恆溫孵化等技術手段,研究集成了大鱗䰾的高效人工繁育技術,突破了大鱗䰾繁殖瓶頸。

“我們在三個方面取得突破。首先模擬自然繁殖環境,做了一個繁殖箱,對於水溫、水流速度、含氧量等控制做得很精準;第二就是親魚催產藥的配方,我們找到了一個最佳配比;第三就是催產藥的使用劑量和頻率等,通過多次試驗蒐集數據,進行了確定。這三個方面的突破,使得我們在人工環境繁殖大鱗䰾環節終於突破瓶頸。”程磊說,市農科院與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的研究比較,大鱗䰾產卵率提高20%以上,受精率、孵化率提高15%以上。我市創新研發的技術既可養殖散戶小規模應用,也可工廠化大規模應用;其繁殖成本和草魚的繁殖成本相當,培養魚苗成本與培養草魚魚苗成本相當,可廣泛應用於長江上游江河、湖泊、池塘。

程磊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養殖大鱗䰾畝產量一年內可達到養殖草魚畝產量的兩倍以上,畝產值能達到8萬元左右,相當於常規魚類產值的5至8倍;因飼料、勞動力、用藥、種苗等養殖成本與草魚養殖成本相當,且大鱗䰾售價比草魚售價高的多,其每畝純利潤能達到6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