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讓“憂居”變“優居”今年改造9.9萬戶農村土坯房

四川在線記者 蒲南溪

“搬進了新房,心情格外舒暢。”3月17日上午,家住南充市嘉陵區吉安鎮仁和社區的D級危房搬遷戶趙長春走出家門,哼著歌,走進菜地裡,給蔬菜澆水施肥。

南充市計劃在6月底前全面完成2019年已開工未竣工的2823戶4類重點對象農村危房改造任務,12月底前完成9.9萬戶農村土坯房改造建設任務,完成中省督查、“回頭看”、大排查發現問題的整改落實工作等重點工作任務作為“軍令狀”下達,確保打好最後的硬仗、攻克最後的堡壘,高質量打好脫貧攻堅收官戰。

安居樂業 讓群眾住上好房子

“沒想到,能住到鎮上來,還是三室兩廳的樓房。”趙長春感慨地說。

坐落在嘉陵吉安場鎮上的三幢樓房依次而建,每幢三樓一底,外牆貼著橘黃色的瓷磚,樓棟之間栽種著景觀樹木。這裡就是趙長春“三室兩廳”的新家———仁和社區。3幢樓已經住滿了人,目前正值農忙時節,農戶進進出出,顯得匆忙。 趙長春一家子原來住在吉安鎮紅金堂村,房子是穿鬥結構,因為修建時間太久,已經破舊不堪,一遇下雨,屋外下大雨、屋裡下小雨,牆壁也垮出了一個又一個缺口。告別舊房子,住進新房子,成為前些年趙長春一家人的夢想。

脫貧攻堅戰打響後,全市農村轟轟烈烈地啟動了危房改造工作。趙長春的房子被評定為D級危房,需要拆除搬新居。當工作隊告訴趙長春這一消息時,他一開始還有些猶豫:“真的能夠搬進樓房嗎?”

結果沒有讓趙長春失望,簽訂危房拆除合同僅大半年時間,他就拿到了新房鑰匙,住到了吉安場仁和社區裡。搬進新居,趙長春算了一筆賬,因為他屬於非貧困戶,每平方米住房需要支付700元建設費用,這套房子需要7萬元,但他拆除老屋獲得補償款6.5萬元,因此個人實際上只花了5000元就住進了新房。

同時,以前的老房子距離場鎮較遠,趕場要走20分鐘,現在就住在場鎮上,更加方便了。

據瞭解,仁和社區一共住著49戶群眾,其中貧困戶22戶、非貧困戶27戶,都是D級危房拆除後的搬遷戶,他們都和趙長春一樣,搭乘農村危房改造的“快車”,實現居有其所、住得舒適的目標。

在營山縣靈鷲鎮群英村1組,村民王書陽將新家打掃得乾乾淨淨。王書陽原來的住房是土坯房,多年失修成了危房,後因一場大雨徹底倒塌,他和老伴只好寄居在哥哥家。前年,王書陽家的房屋接受D級危房改造,重新修了樓房,還接通了天然氣,廁所安裝了熱水器,家禽歸圈、汙水歸池,垃圾統一放進垃圾箱。

室內乾淨整潔,窗明几淨,客廳、臥室、廚房、衛生間一應俱全,在儀隴縣觀紫鎮陽光村10組,何明清享受D級危房改造政策後,一家子搬進了新居,實現了安居…… 農村住房安全保障關係到脫貧攻堅戰的勝敗,南充鎖定“讓群眾住上好房子”目標,通過大力實施農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貧搬遷、地災避險搬遷等系列措施,近年來,全市共完成19.8萬戶脫貧攻堅農房建設任務,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和貧困殘疾人家庭等重點對象住房條件得到切實改善。2018年以來,全市又啟動實施農村土坯房改造工作,如今已完成14萬戶,讓33.8萬農戶實現了從“憂居”到“優居”的轉變。

鎖定任務 今年改造9.9萬戶農村土坯房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衝鋒號吹響,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將健全責任清單,壓實工作責任,堅持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保障。”南充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劉平說。

堅決打好最後的硬仗、攻克最後的堡壘,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及時制定了2020年農村危房改造目標任務:6月底前全面完成2019年已開工未竣工的2823戶4類重點對象農村危房改造任務;在12月底前完成9.9萬戶農村土坯房改造建設任務;完成中省督查、“回頭看”、大排查發現問題的整改落實工作;在認真排查、核實的基礎上,10月底前完成2020年新增4類重點對象危房改造、非4類重點對象“唯一安全住房”危房改造任務;對4類重點對象的住房進行安全鑑定;完善住房檔案A、B、C、D級評定軟件資料,將所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住房安全情況納入系統管理,逐戶建立檔案信息。

為高質量完成目標任務,市住建局將根據2019年大排查發現的問題臺賬,對已經整改完成的問題進行再核實,對正在整改的問題加強督促管理,確保所有問題6月底前全部整改銷號;將持續開展回頭看,全面排查突出問題隱患。同時,切實加強在集體土地上新建、改建、擴建農房的竣工驗收和監督管理。強化農村建築工匠培訓和村鎮建設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提升;認真落實質量安全巡查制度,不定期開展明察暗訪,加強質量監管;持續深入開展農村住房建設領域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嚴格各類住房建設專項補助資金的管理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