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天路》代表北京市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角逐第十六届“文华大奖”

​由文化和旅游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将于5月20日在上海市开幕。这届艺术节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后举办的第一个全国综合性艺术盛会, 是2019年全国人民文化生活中的重要活动。艺术节期间将举办第十六届“文华大奖”评奖。

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天路》代表北京市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角逐第十六届“文华大奖”

5月24日至25日

将代表北京市,赴上海参加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

角逐第十六届“文华大奖”

中国艺术节是我国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文化艺术盛会;“文华大奖”是文化和旅游部设立的国家舞台艺术政府奖。

为选取代表北京舞台艺术最高水平的优秀剧目参评“文华大奖”,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制定了《北京市关于组织第十六届文华大奖、文华表演奖初评工作的方案》,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面向北京市各种所有制(不含央属)艺术表演团体征集文华大奖参评作品,组织业内专家对申报的11部优秀剧目进行评审,最终选取排名第一的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天路》代表北京市参评。

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舞剧《天路》参评工作,市领导对参评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市里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并成立工作小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从组织协调、经费保障、宣传推广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天路》代表北京市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角逐第十六届“文华大奖”

5月8日,北京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国家大剧院、剧目导演和主演、相关媒体人员共聚一堂,为《天路》冲奖宣传和剧目打磨精修建言献策。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巡视员马文参会并讲话,要求打好政策支持“组合拳”、打好剧情雕刻“绣花拳”、打好剧目排练“功夫拳”,全力角逐“文华大奖”。

具有时代意义的现实主义题材民族舞剧

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舞剧《天路》围绕汉藏民族团结、军民鱼水情深的主题,讲述了三代人“不忘初心”坚守筑路的动人故事,以真挚动人的现实主义题材还原了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的民族情、战友情、姐弟情、母子情,再现了雪域高原上铁道兵执着坚守的筑路岁月。该剧紧扣时代脉搏,围绕改革开放重点工程“青藏铁路”的修建历程及其成果,为当代舞剧创作题材带来一股新风。将青藏铁路兴建、停建、复建的现实历程与西藏地区人民精神之路的诉求作为舞剧的两条线索,着力展现一个“筑路”与“心路”交织前行的故事。通过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反映特定年代的群体精神,通过微观叙事折射宏大主题。

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天路》代表北京市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角逐第十六届“文华大奖”

该剧由著名艺术家王舸、罗斌、印青、杨帆等联袂打造,由活跃在中国舞剧舞台的优秀青年演员黎星、潘永超、冯敬雅、秦丹妮、拉巴扎西、曾明等携手北京歌剧舞剧院、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倾情演绎。

印青授权其同名歌曲《天路》为此次舞剧独家使用,并担任该剧音乐总监。印青表示:“舞剧《天路》不仅是现实题材也是红色题材,这种题材的舞剧创排,是敢为人先的,也是在艺术上的一个引领。”

编剧罗斌在谈及创作初衷时曾说:“你会发现这个故事的核心是在两条线索里面运行的,西藏地域、藏民族、汉民族精神上的诉求,这是一条主线,他们世世代代、祖祖辈辈都在追逐这种信仰。另外一条线索就是修路,青藏铁路缘起的时候,就是故事的一个发生,经历了整个青藏铁路兴建、停止又再复建这样一个历程。”

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天路》代表北京市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角逐第十六届“文华大奖”

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看过该剧后评价:“把舞剧《天路》放在展演的开幕式上,是对习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加强现实题材创作指示精神的落实,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著名导演田沁鑫评价:“习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曾提出四个坚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天路》这部作品正是很好地践行习总书记指示精神,它是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佳作,是舞剧里不可多得的反映新时代的作品,经得住时代和观众的检验与认可。”

原总政歌舞团团长、编剧左青表示:“近几年来,我看过有表现历史人物、表现革命历史题材等,在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中,《天路》是我看过的唯一一部,非常珍贵也非常难得。”

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徐丽桥表示:“《天路》这部作品不仅是一条天路,更是一条心路,是人物对于信念的一种追求、一种奉献,是真实的、热血的、贴近生活的。所以我希望能看到更多的现实主义题材出现在舞台之上,为后人留下我们这一时代真实的生活写照,也让更多人看到特殊时代人们的奉献精神。”

历时三年潜心打磨,精益求精,至臻完善

打造“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中国故事

历经三年积淀,十余次创作研讨会,45场京内外演出,舞剧《天路》在不断打磨修改中精益求精、至臻完善。5月1日至5日、8日至11日,《天路》在戏剧场成功迎来第六轮演出。

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天路》代表北京市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角逐第十六届“文华大奖”

本轮演出中,为让全剧故事更加完整,让观众有充分的临场感,排演组数次对舞剧的编舞、音乐、灯光、舞美做出诸多更新与调整。除了再现“春种”“相遇”“拥军”“情愫”等经典舞段,在上半场末尾,众志成城的筑路段落,将舞蹈编排与舞美实景相结合,近4米高的木架实景,掉落的玛尼石,配合演员的舞蹈动作营造出逼真的隧道筑路效果,让观众切身体会到筑路隧道下的重重艰险,感受到筑路人的不易与艰辛。下半场新增的“打墙舞”源于藏民修筑房屋时“打阿嘎”的传统技法,在节奏鲜明的劳动号子下,演员们手持一人多高的木夯反复击打地面,以协助铁道兵完成建设中打墙夯地的艰巨任务,气势磅礴、刚劲有力,充分体现汉藏一家、攻坚筑路的深厚情谊。

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天路》代表北京市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角逐第十六届“文华大奖”

对于《天路》的打磨精修,总编导王舸在采访中表示:“我们从年初就启动对《天路》的修改打磨,所有主创演员都很累很辛苦,但过程却很享受,对我来说也许很多年过去,也仍是一段珍贵的回忆。这次,我们对《天路》的舞段做出了很大的修改,增加了几个大的段落,打磨了接口、细节之处,让舞剧整体更流畅舒服,精气神和之前有所区别,但核心内容却一直都在。”

编剧罗斌说:“新版《天路》的戏剧结构比上一版更加完整,段落之间的衔接也更加自然,都糅合在情节和人物的性格当中;舞蹈更加丰满立体,加强了对‘心路’线索的描述,而‘天路’这样的宏大主题,正是要通过‘心路’历程来体现,两条路构成一个扭结的结构,从而形成整部剧的力量。”

音乐总监印青在观演后也表示:“《天路》经过这一版调整之后,结构变得更加合理,故事更清晰、人物更鲜活;舞剧整体的情感升华比原来更为加强。而故事线索清晰后,音乐的展开和演员的表演、剧情就更加贴合,《天路》的主题音乐贯穿也得到了加强。”

直至赴上海参加第十二届艺术节、参评“文华大奖”之前,《天路》团队将根据各界专家、观众反馈的宝贵意见,对舞剧持续作出调整精修,争取以最饱满的姿态、最流畅的舞蹈语汇,为上海观众讲述最动人的中国故事。

艺术创作风格以人民为中心

收获业内外广泛好评

继2018年首演之后,舞剧《天路》还于同年7月受文化和旅游部邀请,赴云南昆明参加第十二届全国舞蹈展演开幕式演出,并于12月在国家大剧院复排上演。重要的是,今年3月30日至4月20日,该剧还在清华大学等京内高校和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开展公益巡演,在20天的时间内为首都师生和城市副中心观众奉献出18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高水平演出,将高雅艺术带到普通观众身边,充分体现了国家大剧院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和艺术创作风格,践行了打造“亲民、为民、惠民”剧院的工作目标。

迄今为止,《天路》已历40余场演出,收获业内外广泛好评。

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天路》代表北京市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角逐第十六届“文华大奖”

舞蹈艺术家黄豆豆评价:“从舞蹈本体上来讲,《天路》在不同舞种语汇的融合上做的非常好。而作为一部舞剧来讲,《天路》的成功之处又不仅仅是把不同舞种进行融合,而是在舞种融合的基础上对剧情所做的铺设和推动,这对舞剧创作来说是很难得的。‘舞’和‘剧’紧密结合在一起,让人越看到后面越被故事的发展、剧中人物的命运抓着走,由此可见《天路》不仅有舞蹈语汇冲击力,还有戏剧冲击力。”

著名指挥张艺在看完该剧后评价:“舞剧的音乐是以印青老师创作的《天路》为基调,音乐主题十分合乎剧情的发展;作曲家杨帆用音乐刻画人物精准到位,亦情亦景,很贴切。”

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天路》代表北京市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角逐第十六届“文华大奖”

1977年入伍参与筑路建设的老兵李仕强在观看演出后动情接受采访:“感谢《天路》,它很感人也很真实,让我觉得哪怕自己还能起到一点点作用,也要把铁道兵的精神、铁道兵的军魂传承下去!”

全国劳动模范张守军五一期间观看《天路》后感慨万分:“这部戏反映了几代劳动者修建青藏铁路的故事,非常有意义。他们克服艰难险阻、筚路蓝缕,为我们国家建设、为民族复兴和团结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让我深受感动。我们一定再接再厉,为首都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北京邮电大学经管系学生万芊芊则表示:“建设青藏铁路是我们的先辈们在零基础上克服恶劣天气、复杂地形做出的探索,这是敢为人先、艰苦奋斗的‘天路精神’,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不论对待科研还是生活,也一样要学习和秉承这种精神!”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