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买房】土拍快评:武汉开发商——东家又有钱啦

大概短短2个月前,武汉开发商的荷包,都是相当羞涩。

临近过年的时候,一家开发商没有丝毫喜悦的气氛,刚刚经历过裁员,依然人心惶惶。

不要说年终奖、提成奖金,连1月份的工资,都没能发出……

在开发商体系内部,工资占用的现金流,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连工资都发不出来,基本就是死翘翘的节奏。

资金链紧张的,显然不止这一家。

另一家北派开发商,当时也在焦头烂额中,大量拖欠工程方款项。

财务总,用一种平凡的手段,创下武汉楼市一段不平凡的事故。

【武汉买房】土拍快评:武汉开发商——东家又有钱啦

他让总包以自己名义,向银行申请贷款,然后,给开发商使用。

开发商在银行审批过程中,是否提供过抵押、担保的便利,暂且不表。

反正开发商承诺,钱一到账,国家一定会记得你,到时候优先付你的款。

总包表示,好的好的。

等到钱顺利到账,总包尿遁。

从此之后,与这家开发商的业务,彻底一刀两断。

再相逢,已是路人。

这种操作,在房地产行业内部,也许并不鲜见。

但财务总的把控能力之弱,结局只有黯然下课。

这位财务总,和某开发商的法务,因为打下一场旷世奇葩的装修案子,并称武汉楼市“哼哈二将”。

【武汉买房】土拍快评:武汉开发商——东家又有钱啦

他们凭借一己之力,以极度低劣的专业水准,坏掉整个行业的规矩。

哥估计有这样的业绩,他们怕是永远无法在本地圈子,找到新的工作。

大概仅仅1个月后,过完年,形势突然急转直上。

一家在武汉投资并购相当凶猛的开发商,正面临银行融资到期。

开发商实实在在,准备了现金还钱。

结果银行出人意料的表示——

不用还了,再续3年。

你们好好干,我继续收利息。

这个事,证明一个楼市真相——

开发商,真的只是银行派出机构而已。

看一眼汉阳滨江

地是龙湖的,也是越秀金茂的,但归根结底,是平安的。

他可以一己之力,拍熄一个二线城市核心板块,你说牛不牛逼?

开发商的嗅觉,比买房人灵敏。

银行的嗅觉,又比开发商灵敏。

这就是楼市的“食物链”,谁站在食物链顶端?

银行。

这一波延期操作,至少证明两个信号

银行预感,这个行业没有问题,可以持续发展;

这家开发商没有问题,非常安全;

这些钱,总要放出去,与其你还给我,我发给其他开发商,各种流程还要再走一遍,不如你担待一下,继续借下去?

【武汉买房】土拍快评:武汉开发商——东家又有钱啦

于是,整整几百亿资金,就躺在这家开发商的账上。

一天的利息怕是上千万,不买地难道买理财?

于是,2个月之后的今天上午,人家不过在武汉小试四把牛刀,花掉部分现金而已。

东家又有钱啦。

这就是今天武汉土拍,给哥最大的感受。

佛祖岭住宅地块,172轮报价,溢价73%,楼板价达到10369元;

花山住宅地块,溢价85%,楼板价10643元。账面数字,刷新板块记录;

金山大道地块,溢价率182%,楼板价超过5246元;

有钱。

这是全国性的大水漫灌。

南京、杭州已经先走一步,武汉迟钝了足足1个月,终于在土拍市场有所反应。

但是,朋友们,不要按正常思维去解读开发商的拿地行为。

经济势头开始向好?

备案价松动传导至土地市场?

房价预期和判断重新乐观?

【武汉买房】土拍快评:武汉开发商——东家又有钱啦

“傻逼才会一天到晚看经济指标、成交数据。”

这是一家开发商投资副总原话。

“我拿地只看一点,公司有钱吗?有多少钱给我用?”

没钱,我费那劲研究这研究那,干嘛?

有钱,全公司都指着我快出活呢,我研究行情,干嘛?

这一切,实际早在央行公布一季度,出人意料的信贷数据,就已经瞧出端倪。

一季度,人民币贷款新增5.81万亿元,新增社融8.18万亿元,同比增加约2.34万亿元。

从金融数据看来,还是开闸放水了。

从结构来看,3月新增居民贷款8908亿元,同比多增3175亿元,其中短期居民贷款多增2262亿元,居民中长期贷款多增835亿元,居民贷款需求持续改善。

同策研究院监测:3月40家典型上市房企完成融资金额折合人民币共计1024.20亿元,环比2月的552.88亿元大幅上涨85.25%。

房企融资笔数、融资额度都创下历史新高。

有机构测算仅仅3月份,注入开发商蓄水池的资金超过3000亿元。

而2019年年初,人们还在为全国房企债务压顶,将有4026亿元“地产债”到期,房企们违约潮将至而担心。

忽如一夜春风来。

【武汉买房】土拍快评:武汉开发商——东家又有钱啦

同时,根据丁建刚先生统计,中国首批地方债柜台发售的试点省市——宁波市、浙江省、四川省、陕西省、山东省和北京市,其中15亿元的宁波土地储备专项债和浙江棚改专项债一经面世,10分钟便被秒光。

四川发行的5年期土地储备专项债59.29亿元,其中15亿元在通过银行柜台面向个人和中小投资者时,即使利率低至3.31%,期限长至5年,但也很快被抢光。

最后他得出结论——

社会平均利润率大大降低。

钱多,资产荒。

重来的货币大水,是不是又会推高包括房产在内的资产价格?

大家在看到央行数据的同时,麻烦把几个数字连起来看。

天量信贷+天量社会融资之下,M2增速居然只是CPI+GDP之和。

这说明什么?

大家都在借新款,还借债。

这是利好或者不是?

哥不太懂金融的高阶玩法,哥只懂击鼓传花。

更何况,房住不炒,永远都是房地产头顶的紧箍咒。

千万不要太疯,太乐观,毕竟你就是用阿里的服务器,也会宕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