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招商公園1872看到的購房警示:高層“被高低配”...

@向日葵:你好,現在有剛需名額,想買中建壹品瀾庭投資或者自住,不知道這裡後期怎樣。

跑盤小能手

最大的優勢就是離地鐵16號線近了。在四環外,周邊幾乎沒有生活配套,自住不方便。後期的話,不是市區重點發展區域,周邊產業導入的人口也不多,指望改天換地的變化難。附近海倫小鎮入住的人多,基本學校、社區商業配套會好起來。

“高低配”是現在開發商做房子的慣常操作,一般是指一個小區,既有高層產品,又有低密(洋房&別墅)產品。

但是最近一些小區業主發現,自己家的房子,不僅層數高低配,連質量和配套,也“被高低配”了。

說好了園林院子,都在洋房區域,被開發商用一堵牆圍了起來,和自己沒有一點關係。

從招商公園1872看到的購房警示:高層“被高低配”...

來源網絡-招商公園1872用圍欄分隔高層&洋房

招商公園1872是前四新神盤,高層毛坯備案價四新最高,別墅賣到47000;每次哥路過四新,都覺得它是給人感覺最好的一個樓盤。現在它居然也玩起了高低配。

這篇文章告訴大家,交房時,除了看質量看裝修,還要注意小區的真實佈局&資源分配

從招商公園1872看到的購房警示:高層“被高低配”...

高低配產品,你去買高層住宅的時候,置業顧問一般會給你解釋為:無遮擋,直接看江/視野開闊;享受高端社區配置;扯淡一點的還有改變圈層,好像你和別墅業主住在一個小區,明天就能改變人生。

但事實是這樣嗎?

相比高層區域,低密區域吸收了大部分的綠化&公共設施配套,而高層由於密度大,公共區域有限,綠化、遊樂設施都會縮水,人口密度大,活動空間很小;對於別墅業主來說,如果是圍合式佈局,那麼在自家露臺、院子是毫無隱私性可言的,每天都在現場直播。

這樣做出來的產品,資源分配嚴重不足,所謂的“低密”“改善品質”也是空談。

從招商公園1872看到的購房警示:高層“被高低配”...

從招商公園1872看到的購房警示:高層“被高低配”...

開發商為什麼要做高低配?

1.指標:

一個地塊規劃出來,有多少房源、建面多少平米,都是已經規定好的硬指標。但公共資源分佈、樓間距不是。

為了獲得最大收益,開發商往往選擇建幾個多層,並非一個高層/超高層,多層公攤面積小、實用面積更大,主要的是開發商建設成本更低!更不用像高層一樣考慮地質和消防問題。

當然了,最重要的一點,低密產品價格更貴。把一塊地賣出最大的貨值,才是開發商的終極目的。通俗點講,賣出一套358平,單價47000的別墅,抵得上賣20套14500的高層。這是高低配相比純住宅的優點。

從招商公園1872看到的購房警示:高層“被高低配”...

再參考兩個重要的指標:容積率&綠化率

對於高層來說,容積率的大小,佈局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到居住舒適度。

如果一個樓盤既有高層產品,又有低密產品,其中高層產品容積率高,低密產品容積率低,但土地的總體容積率沒有變化。對著高密的住宅區,你發現不到4的容積率只是一個美麗的平均數。

又比如綠化率最低要求是30%,這個事其實簡單,多種幾棵樹嘛。一些開發商為了抬高調性,還會設計什麼中式園林、特色院子等等,結果你一入住,發現,連樹都是別個的,園林你只能扒陽臺上瞅瞅。

2.營銷手段:

開發商的一般步驟是:首先推高層,提升市場知名度保證現金流——緊接推洋房,一般會比高層產品高2-3K,突出項目調性,順便提高整體社區溢價預期——藉助洋房溢價預期,提高高層售價,完成銷售週期

在高低配樓盤,洋房&別墅始終作為形象產品和高溢價產品來提升樓盤品質和高層的溢價能力,高層作為大體量產品,作用在保證項目現金流和整體收益。

在這種情況下,開發商選擇不同時取悅高層&洋房業主。於是高層業主“光榮”的淪為了低密業主居住舒適度和快速回款的犧牲品。

從招商公園1872看到的購房警示:高層“被高低配”...

結語

一般情況下,剛需購房者,還是建議買純高層社區,現在大多數開發商的綠化和公共設施做的是不錯的,不要去想花剛需的錢,蹭到別墅的配套;

當然瞭如果你對俯視眾生有執念,又實在想跟有錢人住在一起,就不用聽下去了。

說到容積率,除少數豪宅外,主城區現在很少有低容積率的樓盤了,所以如果你要留在三環內,不必這個指標太看重,只要樓盤設計合理,能夠充分的利用空間,提供舒適度最大化,也是可以選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