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過證券通證來預防金融危機

許多經濟學家認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根源尚未全面解決,包括曾經採取的應對措施(如量化寬鬆等)的效果已經消耗殆盡。

一些人認為,這些為解決危機根源所做的努力,實際上使金融體系更容易受到災難性崩潰的影響。在最近收益率曲線反轉之後,找到解決2008年危機根源的新辦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收益率曲線反轉是反映流動性挑戰迫近的18個月領先指標,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包括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在內的每一次重大衰退前都出現過這種情況。

證券通證工具

現在是採取新策略來應對流動性危機的時候了。一種已進入市場的新金融工具通證證券(Token security)已經問世,這種工具的流動性優勢來源於區塊鏈和分佈式賬本技術,而這可能是一種預防和解決2008年金融危機重演的新方法。

市場上對導致2008年金融危機的主要原因仍充滿爭議,但人們在導致系統性崩潰的結構性弱點上卻達成了共識。關於金融危機,一些人認為罪魁禍首是放鬆監管導致了有缺陷的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RMBS)投資組合增多,而其他人則指出,是政府政策過度推動銀行發放次級抵押貸款釀成了那次的金融危機。

儘管存在這些分歧,各方仍一致認為,危機的核心是RMBS投資組合不夠透明,以及這些大規模發行的證券缺乏流動性。

如何應對金融危機?市場提出並試驗過各種政治和監管解決方案,收效甚微,現在也許應該採取另一種方案了。這種新方案承認分佈式賬本技術的進步有助於解決證券透明度和流動性問題。這種可以同時實現這兩種功能的方案就是——證券通證。

證券通證是任何可交易金融資產的數字形態,可以包括公司股票、基金權益、未來收入流特定份額的合同、知識產權所有權、房地產和其他實物資產的部分所有權,以及衍生品本身等。對證券通證進行監管和有效管理,能使其易於形成資本,為改革後的金融服務基礎設施打下基礎。經過首次代幣發行(ICO)和效用令牌的試驗性階段之後,證券通證就可以在交易所交易以合法合規的方式進行交易,當然,這類交易應當遵守現有每個管轄權當局的規定,包括從1930年開始的現行美國證券法規。

隨著收益率曲線的反轉,加上近期股市的下跌和調整,人們對危機的擔憂日益加劇。許多經濟學家預言,每7到10年大概率會出現一次經濟衰退。所以,在大家反思金融危機十週年之際,許多人會嘗試理解貿易爭端環境中全球供應鏈的波折, 分析導致經濟動盪的根本原因,以及思考為什麼證券通證可以幫助防止未來金融災難?

2008年9月,價值2萬億美元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市場崩潰,並對美國和海外大多數主要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產生了影響,這導致了全球流動性危機,債券和股票市場都處在冰凍狀態。處於風暴中心的正是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的破產,該公司以不計後果的放縱方式發放了次級住宅抵押貸款。

隨著貸款違約率的上升,RMBS的投資組合承受著越來越大的壓力。這導致美國政府推出了不良資產救助計劃(TARP),即7,000億美元用於購買不良資產,但收效有限。英國政府還推出了8,500億美元的銀行救助計劃。

儘管導致壞賬氾濫的催化劑仍存在爭議,但許多人一致認為,效率低下的疊加效應,將本應可以矯正的市場調整變成了一場全面危機。首先,信用評級機構在證券發行後缺乏有效的風險評級模型,在建立評級時缺乏客觀性。投資者依賴這些錯誤的評級,繼續向投資組合注資,儘管這些投資組合的基本面受到了侵蝕。缺乏透明度和效率低下的二級市場使得在市場上出售這些資產變得困難和昂貴。最終金融機構被這些資產套牢,不堪重負而倒閉。

另一個導致金融危機的基本問題,並且迄今並沒有通過監管改革獲得解決的是,是證券產品發行方“太大而不能倒閉”的基本屬性。

進入證券化市場的障礙導致債券發行的集中化,少數參與者開始主導市場。封閉的圈子以及高昂的發行成本使證券化投資組合的規模往往達到數十億美元,一旦失敗就會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此外,私人證券市場缺乏流動性,使得通過向更廣泛的潛在買家出售更小的頭寸,甚至通過出售單個資產,難以實現資產組合的再平衡或拆分。

再加上金融機構所承擔的巨大槓桿作用,它們吸收損失的能力降低了,在全球範圍內產生了漣漪效應。有時候,監管導致的意外後果比立法的價值主張更具破壞性。

不幸的是,這場危機背後的問題仍然存在,如果問題得不到解決,徹底的金融崩潰將不再是“如果”的問題,而是“何時”的問題。我們需要解決這些根深蒂固的低效問題。

至關重要的證券通證

為了解決導致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問題,證券通證的使用變得至關重要。許多分析師預測,有一天,大多數金融產品都將通過證券通證在區塊鏈上交易,並帶有可編程的智能合約。理由很充分:只有證券通證才能給市場帶來更大的透明度、監管、准入和流動性。

問題是為什麼證券通證在市場中沒有那麼普及?簡而言之,這是一個由於誤解和缺乏教育而產生的懷疑主義問題。公眾最熟悉的加密貨幣市場是由比特幣等資產組成的市場,這些資產主要以投機性市場價值進行交換,缺乏有形的基礎價值。

加密貨幣市場的歷史波動性和當前狀況當然也無助於這種局面:2018年被認為是加密貨幣市值最糟糕的一年,市場規模從2018年1月的8000億美元暴跌至去年12月的約1210億美元。

使問題複雜化的是ICOs與真正的證券通證的錯誤組合。在ICOs接連出現各種問題,投資者虧損、個人數據洩露、資金被盜等事件頻發,公眾對出售給散戶、主要由投機者交易的數字資產產生了懷疑,這種懷疑合情合理。另一個誤導因素是,加密貨幣領域的許多公司錯誤地將證券通證產品推廣為表面上符合法規的ICOs。監管、保險、風險,尤其是治理等領域成為了加密世界的中心舞臺。

證券通證的優勢

現實情況是,證券通證提供了流動性和透明度的優勢,同時解決了先前所面臨的挑戰,包括合規、保護隱私、避免匿名和自動化監管報告。更深入的是,通證證券可以為改善後的金融服務基礎設施提供基礎,解決導致全球金融危機的每一個結構性弱點。以下是證券通證的主要優點及其幫助改善的問題:

1.投資組合透明度

與2008年的RMBS投資組合不同,證券通證產品為投資者提供了對投資組合和基礎金融資產的直接、實時軟件驅動的訪問。投資者可以對投資組合的表現做出自己的評估,讓市場隨著情況的變化而自然地發揮作用。此外,這些證券存在於區塊鏈上,提供透明、不可篡改的交易記錄,防止發行者“篡改賬目”。通證持有人被賦予通過直接訪問不可更改的交易記錄來管理其投資組合的能力。透明地記錄交易、投資、投資組合的表現以及資產來源的每一步(你可以看看這種結構巧妙的證券)。更復雜的金融工具是如何被集中起來、分成若干部分、由誰、何時直接為投資者和監管機構進行評級的,以及監管機構能夠追蹤資產、證券或金融工具的生命週期。

2.去中心化的評級

由於證券通證的透明性,許多實體會湧現出來,它們採用競爭的技術來評估證券通證產品的價值和可行性。這一趨勢與傳統金融業容易受到操縱的評級而引發的大規模信任問題形成了對比。這種“去中心化分析”還為創新的新模型提供了基礎,以便實時對產品進行評級,並使用如機器學習在內的先進技術。

3.高效、客觀的定價

隨著STO市場的成熟和機構投資者採用範圍的擴大,由優質投資產品支持的更強大的證券通證產品將進入市場。STO平臺將為接入、交易和貨幣化提供方便的模式。即使市場參與者很少,這些平臺提供的做市商和其他工具將改善買賣機會,這進而為幾乎所有通證資產提供了有效的、基於市場的定價。

4.消除“太大而不能倒”的產品

證券通證平臺提供了精簡的合規模型,並易於進入二級市場。這些能力有望大幅降低資本形成成本,降低所有證券發行的准入門檻,並鼓勵創新,從而帶來更多的投資選擇和多元化機會。

5.所有市場級別的流動性

證券通證平臺提供無縫的市場準入,大幅降低合規和報告成本。因此,任何規模的資產都可以推向市場,在某些情況下,還可以以一種更具可伸縮性和包容性的方式向大眾提供。機構投資者和散戶投資者很快都將有能力有效地將自己的投資興趣貨幣化,重新平衡自己的投資組合,並獲得以前只有少數人能獲得的機會。此外,通過利用即時結算和掉期的全球相互關聯的二級交易所,簡化跨境流動性,可以提高運營效用,並獲得更廣泛的流動性池。此前,Facebook、優步(Uber)、Palantir和其他一些知名資產的首次公開發行(ipo)之前,散戶投資者被完全擋在門外,無法持有這些資產的股票。這是當前華爾街大型投行IPO體系完全失敗的一個例證。STOs可能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答案。

6. 資產管理的控制權

散戶和機構投資者通過透明度、直接獲取和進一步授權來控制其投資組合的參數,從而對其資產管理擁有更大的控制權。這一點,再加上精簡的合規框架和相互關聯的二級市場,使得更有效的做市成為可能,從而在一系列層面上促進跨境流動性。

7.獲取更多機會

可以在主板和二級市場獲取更多的發行,投資和交易機會,降低發行成本,打破原來由投資銀行控制的門檻,實現跨境發行和交易,開發流動性池,這為多樣化和對沖與投資組合相關的風險以及避免相關的集中投資提供了更多的新機會。當下在美國完成首次公開募股(IPO)的成本簡直高得讓人望而卻步,對當今金融體系忽視的中小企業來說,持續的合規行為在經濟上毫無意義。

8.合規化

對現金流進行實時監管報告,可以提前很好地識別出誤差和風險,以便央行、政策制定者和監管機構採取措施,通過貨幣政策抵消給金融體系帶來的任何壓力。儘管這更像是分佈式賬本的應用程序,但是從廣義上說,使用證券通證可以更好地支持該過程。此外,從合規角度來看,證券通證的底層獨立審計代碼可以反映監管結構和制度,因為它們基於智能合約,它們可以被編碼為自動遵守相關法規和法律,可以被召回、跟蹤和跟蹤,同時與在證券通證上直接內置合規結構。

9.新資產

新出現的金融工具,本質上是一種模仿債券的借據,在借據到期時償還本金後,可以轉換成承擔虧損的股票,此類衍生品和創造性證券只能通過編程軟件和不可篡改的方式執行。

現在採用證券通證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近幾周,美國公債收益率曲線部分反轉,強烈暗示衰退即將來臨。上一次出現這種情況是在2007年6月,那是2008年危機的先兆。

幸運的是,納斯達克(Nasdaq)預計2019年將是“STO”的一年,因為全球市場的監管機構正在為採用該技術做準備,並致力於創造穩定的監管環境。希望這些措施能成為未來形勢的積極預兆,並在美國和其他司法管轄區努力在2019年及以後走向更安全的金融水域之際,提供一個至關重要的工具。

簡而言之,這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我們必須決定是否要抓住機遇,重新制定金融體系的規則,推動基於分佈式賬本的證券通證的發行,讓證券產品更有彈性,可持續和安全,以確保金融危機的歷史不會重演。

如何通過證券通證來預防金融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