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不,是經濟危機,是信任危機


金融危機?不,是經濟危機,是信任危機


根據維基百科詞條,經濟危機有如下解釋。


經濟危機指的是一個或多個國民經濟或整個世界經濟在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內不斷收縮(負的經濟增長率)。

其中比較著名的幾次經濟危機分別是:

1925年英國經濟危機

1929年大蕭條

1973年石油危機

1987年美國股災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

2008年環球金融危機


金融危機?不,是經濟危機,是信任危機


其中2008年的金融危機從本質上說,也是貨幣危機和社會信用濫用的崩塌引起的長期作用。


最初的流動性危機在事後被觀察認為是由於更早以前的次級房屋信貸危機中按揭貸款違約和法拍屋急劇增加所引發的。英國的第五大貸款機構北巖銀行是首批遭遇危機衝擊的對象之一[該行已經無法借到足夠的額外資金來償還那些2007年9月中旬到期的債務。


由於沒有持續的現金流注入,其所經營的高槓杆性質的業務無法支撐,最終導致其被政府接管,並顯示出了這起很快便降臨到其他銀行和金融機構的危機的早期跡象。


在過於寬鬆的授信標準下的過度借貸為美國房貸泡沫的特徵之一。信用氾濫並導致大量的次級按揭(次級貸款),投資者認為這些高風險的貸款會被資產證券化而緩和。


金融危機?不,是經濟危機,是信任危機


從1989年以來,美國發行MBS的主要機構房利美、房地美、吉利美所發行的MBS殖利率平均高於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137個基本點,吸引許多法人投資。雷曼兄弟MBS指數顯示無論利率升降,自1996年以來該指數連續十年都是正報酬,最差的1999年也有2.1%的報酬率,同時期MSCI全球債券指數在1999年、2001年、2005年卻是負報酬率。這個策略似乎以骨牌效應擴展和散佈。


然後,危機開始影響到那些與房地產無關的普通信貸,而且進而影響到那些與按揭貸款沒有直接關係的大型金融機構。在這些機構擁有的資產裡,大多都是從那些與房屋按揭關聯的收益所取得的。對於這些以信用貸款為主要標的的證券,或稱信用衍生性商品,原本是用來確保這些金融機構免於倒閉的風險。然而由於次級房屋信貸危機的發生,使得受到這些信用衍生性商品衝擊的成員增加了,包括雷曼兄弟、美國國際集團、美林證券和HBOS。[3][4][5]而其他的公司開始面臨了壓力,包括美國最大的存款及借貸公司華盛頓互惠銀行,並影響到大型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和高盛證券。


金融危機?不,是經濟危機,是信任危機


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次貸危機、信用危機、2008年華爾街金融危機、2008年金融崩潰,在2008年又出現了金融海嘯及華爾街海嘯等名稱,是一場在2007年8月9日開始浮現的金融危機。自次級房屋信貸危機爆發後,投資者開始對按揭證券的價值失去信心,引發流動性危機。即使多國中央銀行多次向金融市場注入鉅額資金,也無法阻止這場金融危機的爆發。直到2008年9月[1],這場金融危機開始失控,並導致多間相當大型的金融機構倒閉或被政府接管,引發經濟衰退。


而在不久後的2009年,目睹了這一切的比特幣誕生了,開始解決貨幣危機和社會信用危機的試驗。


這是與之前金融危機不同的地方。世界多了一種可以對其發行量,點對點交易方式客觀保持信任的貨幣交易方式。


納辛·塔雷伯強烈警告有關銀行處理風險的方法,以及現今不負責任的金融體系環環緊扣的本質。在他2006年所寫的書,《黑天鵝效應》裡提出:“全球一體化創造出脆弱和緊扣的經濟,表面上出現不反覆的情況及呈現十分穩定的景象。換言之,它使災難性的黑天鵝理論(意指不可能的事情)出現,而我們卻從未在全球崩潰的威脅下生活過。金融機構不斷的進行整並而成為少數幾間的超大型銀行,幾乎所有的銀行都是互相連結的。因此整個金融體系膨脹成一個由這些巨大、相互依存、疊屋架床的銀行所組成的生態,一旦其中一個倒下,全部都會垮掉。銀行間越趨劇烈的整並似乎有降低金融危機的可能性,然而一旦發生了,這個危機會變成全球規模性,並且傷害我們至深。過去的多樣化生態是由眾多小型銀行組成,分別擁有各自的借貸政策,而現在所有的金融機構互相摹仿彼此的政策使得整個環境同質性越來越高。確實,失敗的幾率降低了,但一旦失敗發生……結果令我不敢想像。”


以下是我們為大家收集的部分資料,請大家下載來看吧,或者關注公眾號之後,在對話欄輸入“資料”下載區塊鏈學習資料。


End

金融危機?不,是經濟危機,是信任危機

金融危機?不,是經濟危機,是信任危機

金融危機?不,是經濟危機,是信任危機

金融危機?不,是經濟危機,是信任危機

金融危機?不,是經濟危機,是信任危機

/ 關注盛合 /

獲取更多有價值的行業信息,歡迎進入盛合區塊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