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魚池養殖密度和魚池過濾器選擇指南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追求迴歸大自然的生活環境,在家庭中養幾尾觀賞魚建一方魚池,讓人宛如在世外桃源一般悠然自得。但是很多人喜歡觀賞魚,單不懂得如何飼養和管理,導致魚沒養多久,就一命嗚呼,影響心情也會汙染水質,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下,本人多年養殖觀賞魚的一些心得體會。

水質

大家都知道,魚生長在水中,所以水對魚兒來說那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一切對魚兒的準備都是圍繞水質來展開的。影響水質的因素有很多,以我個人觀點來看主要有,魚的密度、過濾器過濾功效、投食量、泥沙、植物等

魚密度

我經常和一些養魚愛好者交流,其中有一些人喜歡養很多魚,這樣看起來好看有動感,但是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水質過不了多久就會發綠,怎麼換水怎麼過濾都起色不大。而且經常會有魚死去,這個問題其實用一個不恰當的案例來解釋一下吧,做過去西方奴隸時代,西方列強經常從非洲通過海運來運輸奴隸,一個小小的船艙內擁擠著很多的奴隸,在長期的漂洋過海中會死去不少人,原因有各種各樣,我們拋開這些原因,站在宏觀的角度去觀察,這些人在自己的家園生活的時候死亡率並不高,為什麼擁擠到狹小空間死亡率就這麼高?其實人是動物 ,魚也一樣雖然物種不同但也有相同之處,一句話活體的密度遠遠超出生活空間的密度範圍。所以,為了魚兒好不要讓他們住的太擁擠,密度這個範圍沒有唯一數值,只有大概數值,根據我養魚多年的經驗來看一噸水內如果想養好魚,建議只養一條30CM以上的魚,或者5條15CM的魚。

過濾器功率大小選擇

有些魚友會問我魚我可以多點嗎?我把過濾功弄的大點好點,這個問題我之前也做過實驗,在一個一噸的池子內放100條魚用一個可以處理10噸水的過濾器,和一個一噸的池子內放100條魚用一個可以處理1噸水的過濾器,發現水質和魚死亡的數量兩個比較起來,配置大過濾的池子就稍微比另一個池子水質和死亡率低一點,並無太大差別。所以過濾不是萬能的,他只是一種讓水質保持穩定的方法並不代表有了過濾就可以任意飼養。因為硝化系統去分解水質中的物質也是需要時間的,並不是進來多少汙水就出來多少清水,魚在那麼差的環境下肯定會出現很多問題。建議使用過濾系統的時候除了考慮水體噸位還得考慮飼養密度,而且建議過濾器要比魚池水體噸位大一些,留有一定的過濾空間, 就好比你花10萬買一輛車 車的最高速度220,但你一般只用到50左右,如果一直超負荷運轉可想而知汽車的壽命和狀態會是如何。

投食量

這個問題估計很多魚友都會犯,心急想讓自己的魚快點長大,吃的壯壯的,每天就可勁喂,其實魚兒是餓不死但會撐死,只要水質沒問題。但如果你投食量過多吃不完的食物在水內,那就會發酵嚴重汙染水質。給過濾系統帶來極大負擔從而影響水質。建議每天投餵魚總體重的2%的量就可以的。

泥沙、植物

很多魚友魚池中喜歡放一些泥沙和植物,達到美觀的效果,但如果你養的魚如錦鯉是非常喜歡拱泥沙的,會讓水質看起來渾濁,而且有些泥沙裡含有大量細菌雜質,對魚和水質都不是好的東西,大自然界的水是活水而咱們魚池的水是封閉的小環境,沒有源源不斷的新水加入,泥沙進入過濾箱內也會對過濾系統帶來損壞。

大家知道植物對水質的調理是有好處的,過濾系統內的硝化系統把有害物質轉變成對魚無害的物質,但是隨著這種物質濃度增加也會慢慢對魚造成影響,所以要定期換水,如果種植一定植物那就可以延遲換水頻率,但植物也會有自己的代,枯萎的枝葉和根系在水底慢慢也會發酵變成對魚有害的物質,所以定期清理這些雜物是必須的。

總之養魚是一套系統的方法沒有唯一途徑,需要我們多觀察,實踐出真知,沒有任何一勞永逸的方法,但不遵循上面最基本的標準那就會給我們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景觀魚池養殖密度和魚池過濾器選擇指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