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話嘮叨的樣子,像極了祥林嫂

你說話嘮叨的樣子,像極了祥林嫂

文/晃晃悠悠延先生

前幾天來了一個朋友,落座後幾口茶下肚就打開了話匣子,整整三個小時一直在喋喋不休的講他去年炒股賠錢的事,對股票一竅不通的我興致索然,聽的是哈欠連天,心煩意亂。

說話嘮叨的人時常碰到,總結下來,分為幾種:一種是敘事型,甭管什麼雞毛蒜皮的事,掰開了揉碎了翻過來掉過去車軲轆話來回說,常見於親戚熟人之間聊家長裡短;一種是訴苦型,隨時有一肚子委屈、不滿、牢騷傾巢而出,也不管你愛聽不愛聽,常見於哥們或閨蜜聚餐約會;還有一種是散沙型,說話天南海北東一榔頭西一棒,沒個主線和重點,聽半天雲山霧罩暈頭轉向,常見於演講或會議發言。

不管哪種類型,嘮叨的人通常都有一句口頭禪:你先聽我說!

究其原因,不外乎下面幾個:1、閒。反正有大把時間,好不容易逮著一人,一定要聊它個天昏地暗路斷人稀;2、矯情。生活中苦大仇深,寶寶心裡苦,你還不讓我把心裡那點“垃圾”倒個乾淨?3、自我。說白了就是情商低,不懂得察言觀色和換位思考。

你說話嘮叨的樣子,像極了祥林嫂

《大話西遊》裡的唐僧是嘮叨的典範,至尊寶不勝其煩,一拳打過去:on你媽個頭啊!你有完沒完啊!我已經跟你說過我不行了,你還要oh-oh-!oh-oh-!完全不理人家受得了受不了啊你!

現實中,我們比至尊寶還要受煎熬,得耐著性子聽下去,總不至於拍案而起、拂袖而去。

說實話,大家都挺忙的,碰到說話嘮叨的人,真是活受罪。

聊天本該你言我語有來有往、捧逗之間主次輪換,但碰上嘮叨的對手就變成了在聽一場沒有笑點的單口相聲,他一個人唧唧歪歪沒完沒了,你想打斷,他不高興;你要順茬說,他更來勁。說好的聊天,倒像是被強姦,總之,得讓他痛快了才行。

本質上,嘮叨是一種自言自語,貌似在和你說話,實際上卻完全忽略你的存在,隨便換成路人張三李四,他一樣能滔滔不絕的說下去。

於是,一方手舞足蹈、唾沫飛濺、胡謅八扯、一腳天一腳地,另一方假裝饒有興趣,根據內容和節奏配合出相應的語氣情緒,心裡則一邊罵娘,一邊盼著對方儘快結束話題。

久而久之,像老鼠見了貓,唯恐避之不及。

你說話嘮叨的樣子,像極了祥林嫂

說話嘮叨,害人害己。不光浪費時間,忽略聽者感受,把握不好尺度,嘮叨還會變成“失言”,給自己招致麻煩,最近的一個例子就是演員趙立新在微博上嘮叨日本侵華那段歷史,你說你剛有點名氣,說點什麼不好,非要婆婆媽媽的挑戰國人的民族創傷愛國情緒,結果被網友一頓臭罵,又屁顛屁顛跑出來嘮叨了一封道歉信,何苦來哉。

兩千多年前,孔聖人就提醒人們“訥於言而敏於行”;曾國藩在家訓中告誡子孫“慎言而篤行”,都是一個意思:少說多做。毛主席也曾有詩云“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所謂言多必失、禍從口出,嘮叨起來沒有個把門的,輕則鬧出笑話,重則引來橫禍,歷史上因言獲罪的案例不勝枚舉。

不說了,我已經有點祥林嫂了。

補充一點,只有兩個人的嘮叨可以理解和接受,那就是自己爹媽。

關注我 ,每日更新,不端不裝不講大道理,分享戀愛技巧,探討情感困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