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寫出好故事》書評:我有故事,你有酒嗎?

孔夫子講過:“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就是說,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學一項新的技能了。

在21世紀信息爆炸的今天,寫作,無疑是最值得學習的技能之一。

J.K羅琳被稱為全世界最有錢的女人,她通過《哈利波特》從一個貧困潦倒、默默無聞的“灰姑娘”,一躍成為盡享尊榮、財產超過英國女王的作家首富。她通過寫作實現了人生的轉折。

斯蒂芬妮·梅爾,她本是一位有3個孩子的全職主婦,而且沒有絲毫的寫作經驗。只是在一天夜裡,她做了一個夢,夢醒之後趕緊寫下來,也就是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暮光之城》。

每個成名的作家,其實都和我們普通人一樣。

想一想,如果,我們也能成為一個內容生產者,就可以隨意的切換我們的工作地點和工作時間,並且還能獲得豐厚的報酬,何樂不為呢?

那麼作為初學者,我們如何才寫出好的故事呢?

《你能寫出好故事》給我們指出了一條學習之路。書中分析了大量的案列,為我們把握一個故事脈絡、編故事提供了很好的引導。

作者 [美]麗薩·克龍(Lisa Cron),畢業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在出版業工作過十年,之後轉入電視行業。從事過諸多工作,一直擔任“法庭頻道”和“作秀時間”欄目主管制片人,紐約華納兄弟電影公司、洛杉磯威秀電影公司等的故事顧問。

本書主要從三個方面為我們進行了介紹。

第一:寫作之前

首先要明白,好故事的核心是變化,尤其是主人公在經歷一系列的情節後的價值觀要發生顛覆性的變化,沒有變化的故事只是記錄而已。

比如在《西遊記》這篇小說中,剛開始孫悟空只是被迫被安排要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在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情節之後,他對唐僧的感情由淺到深,由厭惡到真心的敬畏,對生靈由隨意肆殺到庇護眾生,這就是價值觀轉變的過程,也是故事最核心的內容。

第二:寫作時可以用到的技巧。

1、主人公要出現在一件正在發生的事情當中,直接將讀者帶入事件,並且該事件預示故事的整體走向。要讓讀者知道,主人公正處於什麼樣的狀態,什麼事情懸而未決,矛盾和衝突在哪。讀者很快就會進入探索模式,渴望知道主人公面對的矛盾、追求的目標及事情的進展。

2、突出焦點

焦點的缺失會讓讀者進入茫然的狀態,讀者會不知道主人公要做什麼及為什麼要這樣做。焦點可以告訴讀者故事的主題,讀者可以預測故事,這就是讀者的參與,他們好像能看到主人公的未來,但是又不確定,而這,正是讀者最喜歡做的事。

3、利用肢體語言

好的故事是展示而不是敘述。肢體語言可以反映出人物的心理狀態並且透入出許多相關細節。如《紅樓夢》中賈政要考寶玉的學問,寶玉一聽這話:“又是一個悶雷......三兩口吃完,忙漱了口,便往賈政這邊來。”幾個動作就讓讀者看到寶玉的緊張,並預示到如果變現不好可能又得挨批了。

4、為主人公設置外在和內在目標。

外在目標是他的一切行為,依據他的具體情況,對外在目標採取合理的追逐行動。外在目標服務於人物的內心問題,內在問題才會引發主人公對外在目標的渴望。外在目標的實現或者無法實現,都會令主人公轉向內在目標。比如:祥林嫂捐門檻。

祥林嫂的外在目標:攢錢捐門檻

祥林嫂的內在目標:追求一點平等

她以為捐了門檻,別人會看得起她,主人就會讓她搭手祭祀的事,然而,事情沒有任何的轉變,大家依然看不起她,主人依然不讓她搭手祭祀的事。

祥林嫂的外在目標實現了,轉向內在目標,內在目標沒有實現,於是她徹底崩潰。而讀者比祥林嫂更早預想到了她這行為屬於異想天開。

5、對你的人物狠一點。

方法:不要讓故事裡的人物未經過逼迫就承認一件事;一定要讓主人公有秘密,但是讀者可以知道,而故事中的其他人不知道;保證主人公的補救行為只會讓形勢惡化;保證所有可能出錯的事情全都出錯;一定要讓主人公撒謊;將主人公引入明確的、當下的、不斷加深的危險;確保反面人物也有好的一面;要暴露人物的缺點、惡念、不安。

第三:寫作之後要接受反饋和修改。

創作之後要自我檢查,故事是否前後連貫、邏輯通暢,有沒有矛盾的錯誤,鋪墊和伏筆是否設置好。

之後給專業的讀者,比如寫作小組,或者編輯,他們會給你更好的建議。

不要害怕失敗和改稿,只有經過無數次的改稿後,才能打造出一個成熟且令人心動的好作品。

《你能寫出好故事》以腦神經科學領域的最新突破以及來源於小說、劇本和短篇故事的諸多實例為支撐,以大腦的體驗為切入點,用革命性的視角對故事進行剖析。鎖定大腦的認知特性,告訴讀者如何寫出最吸引人的故事。

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相信有一個寫故事夢想的你在茅塞頓開之後,已經找到了洪荒之力,那麼出發吧,寫下屬於你的第一篇故事!

《你能寫出好故事》書評:我有故事,你有酒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