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稅3%可以降價多少?公共事業單位和國企應做表率!

強烈呼籲,公共事業部門(水、電、氣、油費和通訊費等)和央企應帶頭降價,做個表率,給消費者和下游企業帶來實惠。

一、國家增值稅降稅政策及配套措施


2019年4月1日起,增值稅稅率下調,16%降13%,10%降9%,6%擴抵!

製造業等行業原有16%增值稅稅率降為13%,將交通運輸、建築、房地產等行業現行10%稅率降為9%,保持6%一檔稅率不變。

2019年3月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增值稅減稅配套措施。包括:

1.縮短抵扣時限,不動產進項由兩年抵扣改為改一次性抵扣;(這項政策也減輕了企業財務人員的核算負擔)

2.擴大抵扣範圍,增加旅客運輸服務進項抵扣;

3.增加抵扣金額,對主營業務為郵政、電信、現代服務和生活服務業的納稅人,按進項稅額加計10%抵減應納稅額,政策期限截至2021年底。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4.納稅人新增留抵稅額予以退還;

5.調整部分貨物服務出口退稅率;


二、降稅是否應該降價?

對製造業來說,增值稅稅率下調三個點,產品售價要不要降?降多少比較合理?

有的企業說降稅並非降價,堅決不降。


降稅3%可以降價多少?公共事業單位和國企應做表率!

也有企業要求供應商調價,否則後續暫停新合同簽約,比如綠地給供應商發通知,要求調價。

降稅3%可以降價多少?公共事業單位和國企應做表率!

三、降稅3%≠降價3%,應該降價多少?

增值稅是價外稅,如果供應鏈上的各生產廠家保持現有利潤空間不變,考慮城建稅及教育附加,產品銷售價格(含稅價)可以下降2.8%左右。(前提是採購含稅價也要同步下降)

(假設產品最終銷售價的不含稅價為100元,降稅前增值稅為16元,城建稅按7%,教育費附加按3%,則附加稅費為1.元,含稅費總價為117.6元;降稅費後含稅費總價為114.3元,降低3.3元;3.3/117.6=2.8%)

強烈呼籲,此次降稅後,公共事業部門(水、電、氣、油費和通訊費等)和央企帶頭降價,做個表率,給消費者和下游企業帶來實惠。

如果這些產品總價不降,稅率下調後,下游企業採購的不含稅成本反而上升,如果企業再遇到下游客戶強勢壓迫的話(保持不含稅價不變),企業利潤反而會下降。

稅率下調3%後,企業產品售價下調多少比較合理? 如果採購價同步下調,那下降3%(以不含稅價為分母)或 下降2.8%(以含稅價為分母,且考慮城建稅及教育費附加等因素)是可以接受的。

當然,這個2.8%是降稅帶來的總收益,具體在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如何分配,則取決於鏈條上各家的博弈,但總體來說,應該會是共同分享降稅紅包的,只是拿多拿少的問題,所以具體降多少,要看博弈了。

四、網上流傳甚廣算法的謬誤

降稅3%可以降價多少?公共事業單位和國企應做表率!

上圖這個邏輯是錯的,因為企業本身環節稅負下降,使得終端銷售含稅價可以下降之外,進項稅金額減少了,那麼終端的含稅售價,對進項稅減少部分也會體現的。

還有下面網上熱傳的這個圖片,也是邏輯錯誤!

降稅3%可以降價多少?公共事業單位和國企應做表率!

(注:該圖片只計算本環節稅金減少,但事實上,進項稅應該也會減少,從而總含稅價下降就不只是本環節下降稅負這塊。

如果上游不降含稅價,本環節肯定是無法降3%的。

如果上下游降稅後,維持之前的不含稅價,那最終的含稅價是下降接近3%的)

降價後


降稅3%可以降價多少?公共事業單位和國企應做表率!

(注:這個圖片計算利潤時,是將不含稅價下降3%,實際上我們說的降價3%,應該是保持現有不含稅價不變,但增值稅這個價外稅降低,使得含稅總價降低,而不是指不含稅價降價,這個圖片的算法是偷換概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