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中醫沒有急救?《輔行訣》兩千多年前就能藥物急救了!

誰說中醫沒有急救?《輔行訣》兩千多年前就能開五竅急救了!著舌法治急性心梗用硝石、雄黃應該比現在的硝酸甘油單純舌下含服要高明吧!

硝酸甘油已經成為預防和治療冠心病急性發作、心絞痛的主要藥物。正文後附硝酸甘油西藥發現經過、服用方法及原理,可是誰又知道這些靈感不是來自中醫書籍!這是中醫錯過的又一個諾貝爾獎!


誰說中醫沒有急救?《輔行訣》兩千多年前就能藥物急救了!


誰說中醫沒有急救?《輔行訣》兩千多年前就能藥物急救了!


《輔行訣》開五竅急救方

點眼:治跌僕,(疒+既)腰,氣滯作疼,不可伸欠方。

礬石燒赤,取涼冷,研為細末。每用少許,以好酢蘸,點目大眥,疼在左則點右眼,疼在右則點左眼,當大癢,螫淚大出則愈。

吹鼻以通氣閉方:凡諸卒死,息不通者,皆可用之。

皂角颳去皮弦,用淨肉,火上炙燥,如杏核大一塊,細辛根等分,共為極細末。每用藥葦管吹鼻少許,得嚏則活也。

著舌:治中惡,心疼,頃刻殺人。看其人唇舌青紫者及指甲清冷者是。

硝石五分 雄黃一分

共研極細末,著舌下,少時即定。隨涎嚥下,必愈。

啟喉方:救誤食諸毒及生冷硬物,宿積不消,心中疼痛方。

赤小豆 瓜蒂各等分 為散訖,加鹽豉少許,共搗為丸。以竹筷啟齒,溫水送入喉中,得大吐即愈。

灌耳方:救飲水過,小便閉,涓滴不通方。

燒熟湯一斗,人戎鹽一升,蔥白十五莖,莫令蔥太熟。勺湯指試不太熱,即灌耳中。令病側臥,下側以一盆著湯,承耳薰之,少時小便通,立愈。

上五方,救誤急之道。若六畜病者,亦可倍用之。

誰說中醫沒有急救?《輔行訣》兩千多年前就能藥物急救了!


附:大家都知道,硝酸甘油是心絞痛患者的救命藥,然而你們知道嗎?硝酸鹽類還是一種猛烈的炸藥。由都靈大學的化學家索佈雷洛於1847年發明,但由於其化學性質不穩定,根本無法使用。1866年,瑞典化學家諾貝爾解決了硝酸甘油的穩定性問題,之後德國防爆炸藥廠工人發現頭疼病症,隨著進廠的工作時間,居然一天天的減輕了,這才偶然發現硝酸鹽類煙霧粉塵對人體的作用。

 初識硝酸甘油

今天,硝酸甘油已經成為預防和治療冠心病急性發作、心絞痛的主要藥物。那麼,硝酸甘油是怎樣從炸藥廠走進製藥廠的呢?

傳說19 世紀英國有一家生產硝酸甘油炸藥的化工廠接連發生怪事:幾位平時體壯如牛的工人週末在家休息時接二連三地發生猝死,蘇格蘭場立即組成調查組進入工廠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原來這些工人早就患有冠心病。但由於平時吸入了硝酸甘油塵粒,結果使心臟冠狀血管得以擴張,心肌供血供氧得以增加,故平時未能發現他們有病。他們的死因反而是週末在家裡休息時,沒能及時吸入硝酸甘油塵粒而發病所致。這一驚人發現立即引起了醫藥學者的重視。

然而一百多年後三位獲得 1998 年諾貝爾醫學獎的美國科學家,則發現了硝酸甘油及其他有機硝酸酯的作用機制:釋放一氧化氮(NO),該物質能夠擴張血管平滑肌使血管舒張從而有利於血液循環,對心血管系統產生益處。

 再識硝酸甘油

正如前文所說,硝酸甘油的根本機制是釋放 NO,NO激活血管平滑肌細胞及血小板的鳥苷酸環化酶(cGMP),使cGMP形成增加,而導致血管平滑肌舒張,血壓下降。硝酸甘油以擴張靜脈為主,其作用強度呈劑量相關性。外周靜脈擴張,使血液瀦留在外周,迴心血量減少,左室舒張末壓(前負荷)降低。擴張動脈使外周阻力(後負荷)降低。動靜脈擴張使心肌耗氧量減少,從而緩解心絞痛。因此硝酸甘油的血管擴張作用,目前廣泛的用於冠狀動脈狹窄引起的心絞痛。

 獨特的給藥方式:為何要舌下含服?

舌下的毛細血管非常豐富,且口腔黏膜對藥物吸收快,僅次於噴霧方式,另外可以避免肝臟的首關消除作用。舌下用藥時身體應靠在座椅上取坐位或半坐位(防止體位性低血壓),直接將藥片置於舌下或嚼碎置於舌下,藥物可快速崩解或溶解,通過舌下黏膜吸收而發揮速效作用,含在舌下略有燒灼感,這恰恰是藥物有效的特徵。如口腔乾燥時可口含少許水,有利於藥物溶解吸收。應注意切不可像吃糖果似的僅把藥物含在嘴裡,因為舌表面的舌苔和角質層很難吸收藥物,而舌下黏膜中豐富的靜脈叢才利於藥物的迅速吸收。一般來說,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2 分鐘即能起效,作用時間可維持20~30 分鐘。

誰說中醫沒有急救?《輔行訣》兩千多年前就能藥物急救了!


《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為梁·華陽隱居陶弘景撰,原書寫於帛絹之上,藏於敦煌千佛洞,1918年河北威縣張握南(1867一1919)於敦煌土道士處得此卷,後一直秘藏張氏家中,至其孫張大昌(1926一1995)時,原卷於1966年毀於文革。後張偓南之孫張大昌將該書抄本捐贈中國中醫研究院,王雪苔先生加以整理校注。1988年馬繼興先生主編的《敦煌古醫籍考釋》將校注本收錄,在國內外產生巨大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