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兒童腦癱?

手機用戶72646156184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腦癱又稱大腦性癱瘓,是自受孕開始至嬰兒期非進行性腦損傷和發育缺陷所致的綜合徵,主要表現為運動障礙吉姿勢異常。

因為腦癱的致病因素可以分為生產前、生產時及生產後。所以腦癱的預防則需從備孕期、孕期及出生後三個方面做起。

備孕期:樹立“優生優育”意識,常諮詢產科或生殖中心的醫生。

孕期:避免放射、感染,防止各種因素導致的早產;避免母體出現高血壓、嚴重貧血、糖尿病等可能影響胎兒發育及可能造成胎兒宮內缺氧的慢性病;定期孕檢,做好優生四項檢查,避免懷孕早期的感染造成的胎兒大腦發育畸形。

出生後:避免寶寶因維生素K1缺乏而引起的顱內出血、病理性黃疸引起的核黃疸、顱腦外傷等腦癱常見致病因素。

溫馨提示:預防並不可能百分百取得效果,但是能夠儘可能的減少孩子患有腦癱的概率。如果孩子出生後不幸患上腦癱。那麼,家長一定要樹立正確的就醫意識。


兒科醫生王東記


現在的生活條件都好了,大家對於疾病的預防都開始重視起來了,特別是對於小兒腦癱的預防,因為我們知道,此病一旦發生,對孩子的生活影響是很大的,那麼到底該怎麼能夠很好的預防這個疾病,我們來通過文章瞭解一下。

腦 癱 的 預 防 方 法

特別是嬰兒出生前,從母親懷孕到分娩這段時間。

胎兒的神經系統發育是優於其他系統發展的,而胎兒依賴母體生存,故孕婦的健康及營養狀況與胎兒的生長髮育關係密切,這就需要積極開展早期產前檢查、胎兒預測,開展優生優育宣傳教育,做好圍產期保健工作,防止胎兒發生先天性疾病。

孕婦應戒除不良嗜好

如吸菸、飲酒;不要濫用麻醉劑、鎮靜劑等藥物;避免流感、風疹等病毒感染及接觸貓、狗;避免輻射等有害、有毒物質接觸及頻繁的B超檢查、最好少看電視及操作計算機,如因為工作需要,可以穿著防輻射的衣服,減少輻射。

有下列情況的孕婦應儘早做產前檢查:

高齡孕婦(35歲以上)或男方50歲以上;

近親結婚;

有不明原因的流產、早產、死胎及新生兒亡史;

孕婦智力低下,或雙方近親有癲癇、腦癱及其他遺傳病史。若懷孕早期發現胎兒異常,就儘早終止妊娠。

在出生時,分娩過程中引起的胎兒窒息和顱內出血是造成小兒腦癱的一個重要原因。

因此,應預防早產、難產,提高醫護人員的醫技、醫德,認真細緻地處理好分娩的各個環節,做好難產胎兒各項處理,這是預防小兒腦癱發生的極為重要的一環。

胎兒出生後一個月內要加強護理,合理餵養,預防顱內感染、高熱驚厥、腦外傷等疾病,若出現應儘早去醫院診治。


甘肅健康導航


一般來說,凡是能引起大腦缺血、缺氧、中毒、發育限制等因素,均可以造成腦損傷或發育障礙而導致腦癱。這些傷害因素可以作用於出生前(胎兒期)、出生時(分娩期)和出生後(新生兒期)。

出生前的傷害因素主要是胎兒的基因突變、妊娠早期感染病毒和高危妊娠風險。

近年研究顯示,基因異常是腦癱的重要原因,有學者認為可能是腦癱的主要原因。2012年柳葉刀神經病學雜誌刊登研究報告,認為腦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基因異常,Dr. Moreno De Luca教授分析新生兒缺氧等原因造成的腦癱僅佔腦癱人數的10%,近40年來雖然產科孕期檢查技術有了很大進步,難產的剖宮產率也增加了5倍,但是腦癱發生率一直非常穩定,提示圍產期因素不是腦癱的主要原因。越來越多的研究結果顯示基因可能是腦癱的主要原因,目前的證據有:已發現6個單基因變異與腦癱相關;多基因變異導致腦癱類似病症增加,如腦畸形、小腦症、腦積水等;單卵雙胞胎比雙卵雙胞胎的腦癱發生率高2.5倍等。

高危妊娠包括了高齡孕婦、重度貧血、先兆流產、妊娠中毒症(孕婦高血壓引起的循環功能障礙)、多胎妊娠等,均會造成胎兒的缺血缺氧。

出生時的主要傷害因素有胎盤前置(胎盤附著於子宮下段或覆蓋在子宮頸內口處,宮縮造成胎頭擠壓胎盤,引起胎兒供血不足,缺血缺氧)、胎盤早剝(胎盤過早剝離引起胎兒供血不足,缺血缺氧)、臍帶繞頸(臍帶受壓,胎兒供血不足,缺血缺氧)、產程過長胎兒宮內缺氧等。

出生後的傷害因素主要是早產兒(妊娠滿28周至37周前胎兒娩出)、低體重兒(<2000g)、新生兒窒息、新生兒肺炎、病理性黃疸等。

約有1/4腦癱孩子發病原因不清,特別是基因異常所致的發育缺陷。

隨著我國政府和社會對婦女保健尤其是孕產婦保健的重視,產科分娩醫療技術的提高,出生前和出生時的有害因素致癱大幅度降低。目前腦癱小兒中,40-50%是小早產(<32孕周)和極低體重兒(<1500g)。這些小嬰兒經過醫院NICU搶救成活,但大腦組織是相當脆弱的,發育很不成熟,尤其是大腦皮層血液供應是以點片狀供應,缺血缺氧易造成大腦皮層的點片狀損傷,而引起中樞性的癱瘓。腦室腔壁周圍的血管發育不完善,血液供應不足會造成組織缺血缺氧性損傷;同時組織脆弱血管極易破裂出血,血流湧入腦室。一旦出血過量引起壓迫腦室周圍組織,將是十分嚴重的。腦室周圍組織是運動指令信息的主要傳遞信道,這一信道的損傷和阻塞將造成腦癱。病理性黃疸也是不可小視的引起腦癱的原因之一。病理性增高的膽紅素在大腦的特定部位沉澱,染色,引起相應組織的變性壞死。比較明顯的是沉積損害維持運動平衡的大腦部位。造成運動重心不穩、徐動、震顫等。

神經系統內存在著兩大類傳導通路,感覺傳導通路(上行傳導通路,把身體感覺到的周圍環境信息如,光、聲、溫度、壓力、本體、情感等傳送到大腦)和運動傳導通路(下行傳導通路,大腦命令身體器官做出各種動作、語言、行為等的指令傳導線路)。

從上往下的傳導通路,又分為兩條,分別叫錐體系和錐體外系[圖2-1]。

圖2-1

圖2-1錐體系和錐體外系

錐體系可以很長,從頭到腳。這麼長的線路上,實際只有上下兩級運動神經細胞組成。上運動神經細胞位於大腦皮層,它們的細胞纖維成束在錐體系中往下走行,至脊髓同下運動神經細胞實現傳遞聯繫。下運動神經細胞的纖維繼續往下走行,連接各運動器官,最長可以到達腳部的肌肉,通過神經肌肉接點實現對肌肉運動的控制。這條長通路任何地方損傷,都會造成運動癱瘓。我們只把在胎兒和嬰兒期間的上運動神經細胞的損傷引起的癱瘓,稱之為腦癱。下運動神經細胞的損傷稱之為周圍神經損傷或疾病。錐體系的主要功能是運動指令的發出和傳遞。

錐體外系是指錐體系以外的影響和控制身體運動的傳導路徑,因其結構十分原始、散亂、複雜,所以將除錐體系以外的運動指令及傳遞信道統稱為錐體外系。主要功能是調節和維持肌肉張力(靜止狀態下的克服地球引力,維持人體姿勢狀態的肌肉力量)、協調肌肉活動、維持體態姿勢。錐體系與錐體外系在運動功能上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只有在錐體外系保持肌張力和穩定協調的前提下,錐體系才能完成一切精確的隨意運動,如寫字、繪畫、刺繡等。

其實從下往上傳導的感覺傳導通路,從始至終都參與運動活動的感覺、反饋、協調等,它的通道損傷,不僅感覺功能受損,同樣也會影響運動功能。

參與運動中樞活動的小腦,具有維持人類基本運動形式,調節運動姿勢平衡的重要功能。

腦癱是一組綜合症,主要損害錐體系,錐體外系和小腦三大運動體系,臨床表現形式和特點各不相同。

錐體束損傷。引起隨意主動運動功能障礙,出現失去大腦控制下的異常運動特徵。如肌肉張力增高,為痙攣性硬癱。因肌肉尚能接受脊髓前角發出的神經衝動,所以無營養障礙,肌肉不萎縮。深反射因失去上運動神經元控制而呈亢進狀態,出現病理反射。由於錐體系受累部位不同,可出現單癱、雙癱、偏癱和四肢癱等。

錐體外系損傷。主要表現為肌張力的增高或降低及運動狀態異常,運動過多或過少,手足徐動,舞蹈動作等。

小腦損傷。維持身體平衡,調整姿勢反射和隨意運動是小腦的三大功能,小腦部位損傷後,可出現平衡障礙,共濟失調,協調運動障礙和震顫等。


嬰幼兒早期綜合康復


這一點很重要:早期診斷、超早期診斷的定義。

早期診斷:通常將出生3個月內的診斷叫超早期診斷,6個月~9個月的叫早期診斷。

早期診斷的難度由於小兒神經系統處於不斷髮展階段,早期運動由皮質下中樞控制,受反射支配,自發運動大部分受原始反射影響,此時腦組織雖受到損傷但症狀多不明顯。除病因明顯,症狀較典型者外,一般早期診斷比較困難,尤其出生3個月以內的超早期診斷更加困難。

除小兒科腦癱專業醫生和兒保科醫生外,一般的兒科或非兒科專業醫生對腦癱的認知程度差異較大。這時候就要我們提早了解腦癱的症狀,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有漏網之魚。

腦癱的發病機制代表腦癱的發病原因,我們要儘可能的避免這些情況的發生。

產前因素:孕期感染、遺傳因素、多胎兒童等。

產時因素:早產、低體重,窒息,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等。

產後因素:高膽紅素血癥等。

腦癱的診斷標準

腦癱的診斷應符合以下條件。

(1) 必備條件:①中樞性運動功能障礙和運動發育落後 3 個月以上;②姿勢異常,包括動態和靜態情況下的姿勢異常;③肌力和肌張力的改變。

(2)參考條件:①反射異常;②引起腦癱的病因學依據;③頭顱影像學佐證;④排除遺傳代謝病和進行性疾病。

對家長的宣教 對腦癱患兒家長的心理干預是降低腦癱殘疾最有效的方法。腦癱是一個以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為主的致殘性疾病,患兒的治療是一個艱苦而漫長的過程,需要長時間不間斷地堅持康復訓練。因此,非常需要家長的密切配合。在臨床工作中,腦癱患兒的家長存在各方面的心理問題和認識誤區,往往認為腦癱是“傻子”為不治之症,一經確診即放棄治療。有的家長受世俗觀念影響,自卑心理重忌諱周圍人知道,不敢出門見人等。由於腦癱治療訓練漫長而繁瑣,臨床變化較慢,加之費用問題,直接影響到患兒治療的依從性及康復效果。

要想預防,必須先了解,瞭解小兒腦癱的病因、發病機制,以及小兒腦癱的發病症狀及生活異常的行為等。

小兒腦癱必須要從開始抓住源頭,避免一步一步的發生後面的情況。


康復匯


小兒腦癱的預防,就是預防發生在妊娠期、圍產期和孩子成長過程中,導致小兒腦癱的病因,如感染、缺氧和外傷等,來降低腦癱的發生率。如:孕婦避免弓形蟲感染、避免缺氧;分娩時避免使用產鉗;胎兒體位不正,可選擇剖腹產,避免缺氧和其他感染。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37e40000539cfc168998\

姚振博


腦癱是出生前、出生時或嬰兒早期的某些原因造成的腦損傷所致的綜合徵,主要表現為中樞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可伴有智力低下、驚厥發作、行為異常、感覺異常以及其他異常。儘管腦癱的臨床症狀可隨小兒年齡的增長和腦發育成熟而變化,但是其中樞神經系統的病變卻是不可逆的。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40050001eb0f682f2fb4\

reedaijin


小兒腦癱的預防,就是預防發生在妊娠期、圍產期和孩子成長過程中,導致小兒腦癱的病因,如感染、缺氧和外傷等,來降低腦癱的發生率。如:孕婦避免弓形蟲感染、避免缺氧;分娩時避免使用產鉗;胎兒體位不正,可選擇剖腹產,避免缺氧和其他感染。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37e40000539cfc168998\

用戶68996591


腦性癱瘓是非進行性的中樞性運動障礙或姿勢異常,是兒童殘疾中最常見的原因,可伴有智能落後及驚厥發作、行為異常、感知覺異常等。本病發病原因比較複雜,產前任何有害因素如果影響了胎兒大腦的正常形成,均可導致腦性癱瘓,以後大腦迅速生長的過程中,所有影響大腦代謝過程的有害因素都可誘發腦性癱瘓。為了更好的防治腦性癱瘓,減少致殘率,腦性癱瘓的病因學愈來愈受到關注,本研究主要探討腦性癱瘓的高危發病因素,瞭解不同的因素與腦性癱瘓發生的關係。

1.對象:為診斷明確的腦性癱瘓患兒,全部病例診斷均符合《實用兒科學》第7版小兒腦性癱瘓診斷標準並排除進行性腦損傷,代謝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引起者。

2.對所有資料進行腦癱類型分型、調查腦性癱瘓性別、出生季節、出生時情況(包括出生地點、出生時胎齡、體重、單胎/多胎、分娩方式、羊水、臍帶、出生窒息等情況)、出生前母孕期情況(包括母親情況、母孕期併發症)、出生後因素(包括腦病、敗血症、呼吸窘迫、驚厥、顱內出血、核黃疸、休克、頭顱外傷或手術等情況)、家族同胞中有無腦性癱瘓患者及父母職業,腦性癱瘓的影像學檢查。

3.用SPSS11.5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採用Logistic Regression分析,X~2檢驗,以α=0.05作為檢驗水準。

結果1.出生時情況:在調查的355例腦性癱瘓患兒中,男性患兒271例,女性84例,男女比例為3:2。

1,男性患兒顯著多於女性患兒。在夏季(6~8月)出生的有110例,佔30.9%,較春(3~5月)秋(9~11)冬(12-2月)另外三個季節出生的多,而對照組中在秋季出生的比例較高,佔42.6%。腦癱患兒出生在一月份與六月份的相對較多,並且在鄉鎮衛生院出生的比例為66.19%,明顯高於縣市級醫院的出生比例,而對照組中在鄉鎮衛生院出生的比例為48%,與縣市級醫院的出生比例相近。腦癱組出生在縣市級醫院優勢比(odds ratio)為0.415,(95%CI,0.263-0.655,P<0.0001),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355例腦癱患兒中能調查到相關發病因素者277例,佔78.1%(277/355),其中兩種或兩種以上病因同時存在者123例,佔34.6%(123/355),原因不明者69例,佔19.43%(69/355)。

2.腦癱與胎齡和出生體重的關係:腦癱組早產兒佔43.1%,其中胎齡小於34W者佔39.1%,胎齡與腦性癱瘓的關係經Logistic Regression統計學處理有顯著意義,優勢比(odds ratio)為 3.362(95%CI,2.299-4.916,P<0.001)。在本組腦癱患兒中,出生體重<2500g者佔43.9%,而對照組僅佔7.9%,經統計學處理,腦性癱瘓組出生體重低的優勢比(odds ratio)為2.086,P<0.001。

3.腦癱與窒息的關係:在355例被調查的腦癱患兒中有窒息者86例,佔24.2%,而對照組中有出生窒息者6例,佔2.9%,經Logistic Regression統計學處理腦癱組窒息優勢比(odds ratio)為8.945(95%CI 2.319-34.495,P<0.01),有統計學意義。

4.腦癱與母孕期情況:腦性癱瘓組經產婦所佔比例明顯多於對照組,初產婦所佔比例明顯低於對照組,經統計學處理經產婦優勢比(odds ratio)為2.072,P<0.0001,有顯著意義。有母孕期併發症的患兒,腦性癱瘓組中為62例,佔17.4%,對照組中為7例,佔3.43%。腦癱組母孕期併發症明顯多於對照組,其優勢比(odds ratio)為6.682(95%CI,2.293-20.538,P<0.01)。

5.新生兒期情況:腦性癱瘓組在新生兒期合併有重症感染敗血症的比例高於對照組,優勢比(odds ratio)為6.893(95%CI,2.283-20.548,P<0.05),有統計學意義。

6.腦癱與父母職業的關係:腦性癱瘓父母職業中務農者明顯多於比對照組經統計學處理,P<0.05。 結論腦性癱瘓有一定的出生季節性,秋季出生的孩子腦癱的發生率相對減少。腦癱的發生與出生地點醫院級別有關,縣市級醫院出生的孩子腦癱的發生率相對減少,提示腦癱的發生可能與父母社會經濟地位有關。早產及低出生體重是腦性癱瘓的主要發病相關因素,多胎以及窒息發生腦癱的危險度增加。經產婦分娩的新生兒腦性癱瘓的發生率遠較初產婦為高。有母孕期併發症的患兒及新生兒期患敗血症的患兒,腦性癱瘓的發生率也相應增加。

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報道:小兒腦癱已成為繼小兒麻痺後,引起兒童肢體殘疾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全球腦癱患者超過1300多萬,全球每年有12—16萬的新生兒出現腦癱。而我國腦癱患者超過600萬,其中12歲以下腦癱患兒超過200萬。小兒腦癱的發病率大約為5.7‰—7‰,其中每年新增新生兒腦癱6—8萬例,位居世界前列。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絕大多數腦癱患兒由於沒能早期發現,有些孩子甚至3歲才被家長髮現異常;不少腦癱患兒症狀不明顯,容易被誤認為是缺鈣、營養不良,而錯過治療時機。導致約有65%以上腦癱患兒沒有接受正規治療,我國現有腦癱患兒致殘率約為47%。

腦癱已成為當今社會危害孩子健康,影響家庭甚至社會和諧的一大“殺手”,此次研究能夠讓大家對於腦癱病學的發病概率有大概的瞭解,讓大家能做提早預防,孩子是祖國的花朵,保證孩子的健康就是保證國家的未來。


手機用戶72646156184


  孕婦預防小兒腦癱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預防小兒腦癱的方法一

在懷孕前三個月,夫婦應該先到醫院做孕前諮詢,這是預防新生兒腦癱的一級預防。孕前諮詢的內容包括遺傳諮詢以及必要的心理輔導等,向醫生提供雙方的既往病史,完成必要的體格檢查、婦科檢查以及一些化驗檢查,如血、尿的常規化驗、血液生化檢查和一些免疫學檢查。

  預防小兒腦癱的方法二

孕前及孕期平衡膳食和健康飲食是減少妊娠併發症的重要手段,飲食多樣化,不偏食,不厭食,同時要避免營養過剩,如高脂、高糖飲食。適當運動增強免疫力,避免早期感冒。力求戒菸戒酒。雖然妊娠的結局是母體、胎兒和環境因素的相互作用的結果,但科學研究已清楚的證明孕前諮詢可以改善妊娠結局。

  預防小兒腦癱的方法三

在孩子出生前,孕婦要積極進行早期產前檢查,做好圍產期保健,防止胎兒發生先天性疾病,還要戒除不良嗜好,如吸菸、飲酒,不能濫用麻zui劑、鎮靜劑等藥物,預防流感、風疹等病毒感染,不接觸貓、狗等,避免與放射線等有害、有毒物質接觸,也不可以頻繁的去做b超檢查。

  預防小兒腦癱的方法四

在孩子出生時,分娩過程中,應預防早產、難產,醫護人員應認真細緻地處理好分娩的各個環節,做好難產胎兒的各項處理。這是由於因分娩引起的胎兒窒息和顱內出血是造成小兒腦癱的一個重要原因。

  預防小兒腦癱的方法主要有以上幾種,相信通過以上介紹之後大家對腦癱的預防方法已經非常清楚了,從懷孕開始就應該注意做好預防措施,只有這樣才可以避免孩子患上腦癱疾病,孕婦在選擇孩子出生的醫院時也要注意慎重選擇,只有避免一切容易誘發因素才可以真正做好腦癱的預防工作。



防止胎兒發生先天性疾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