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何死前诛杀魏延?真的是魏延不死蜀国必乱吗?

姒莞萱


魏延被诛杀一事,在史书中的记载也并非是诸葛亮诛杀,而是死于和杨仪的内讧之中。


诸葛亮在魏延、杨仪他们两个人之间,可以说是文臣和武将的调和剂。


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是有着开府治事的权力的,而在诸葛亮的府中,魏延和杨仪又是极为重要的两个人,他们两个人一个是丞相司马,一个是丞相长史。


一文一武可是说是诸葛亮的左膀右臂,可是正是这对左膀右臂却经常掐架。


杨仪作为文官,性格狭隘。

魏延作为武将,性格火爆。


这样的两个人长时间在一起,人际关系只会越来越僵化。史书中所记载的是杨仪在诸葛亮病逝之后,和先锋部队的魏延起了冲突,最后兵戎相见,魏延最后被杀。


但是魏延的被杀却显得略微蹊跷:


  • 诸葛亮明知道他们两个人有矛盾,为何还不将权力交由一人之手,反而让他们分割权柄?

  • 魏延素有北伐之志,为何诸葛亮会将撤军的事情仅仅对魏延有所隐瞒?


这两件事的蹊跷之处的关键点在于诸葛亮是否真的在匆忙病逝之前,安排了撤军回蜀一事,如果当真安排的话,那么诸葛亮心里面最为真实的想法是想要将魏延和杨仪双双除掉。


如果诸葛亮在匆忙病逝之前未有及时安排后事,那么一切的真相也就大解了。


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使自发。亮适卒,秘不发丧,仪令祎往揣延意指。


史书所记载的诸葛亮病逝之前和身边众多的人都商量了退兵一事,可是唯独没有和魏延吩咐,这是何意?怎么会如此的蹊跷?


所以正确的解释应该是诸葛亮根本没有来的急安排撤军一事,就病逝在了五丈原。


而杨仪、费祎、姜维等是合伙算计了魏延,致使魏延的死亡。


我们可以看一下蜀汉政权丞相后来的继承人,他并不是这里面的任何一个人,而是蒋琬。


诱杀魏延的原因很有可能是杨仪、费祎贪恋丞相大位,姜维贪恋军政大权,他们想要夺取的东西虽然不一样,但是他们的最终的终极目标却一一指向了魏延。


可是让他们三个人所失望的是,最终蜀汉政权的真正的传承这是蒋琬,而并非他们三个人中任何一个。


魏延之死也许是一场蜀汉内部夺权的阴谋杀,但是更多重要的是蜀汉内部看似明朗、客气,其实更多的时候都是暗藏杀机,相互勾心斗角。当然了魏延的性格也在他被诛杀的过程中有一点点影响了他一生的宿命。


其实,我们看杨仪对于魏延死后的态度就可以看得出来:


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于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


魏延即便是被马岱砍下了脑袋,可是杨仪仍然觉得难解心头之气,用脚狠狠的踩在了魏延的脑袋上,狠狠的大骂了一番,如此胸襟怎么能承继丞相之职?


杨仪性格之阴险,心胸之狭隘,最终也导致了他的抑郁自杀。


至于说“魏延不死,蜀国必乱”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无稽之谈,魏延在蜀汉政权中的功劳不小,但是对于魏延此时的魏延来说维护蜀汉政权的既得利益才能够更好的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根本不可能存在魏延扰乱蜀汉政权的可能性。


历史总探长


诸葛亮临死前为啥要杀魏延,真的是魏延不死,蜀国必乱吗?

这提问没道理,因为无论三国演义,还是魏延传,魏延都不是诸葛亮临死前下令杀掉的。而是诸葛亮病逝之后,由于魏延违反诸葛亮遗命,拒绝执行断后掩护,自行带队伍烧毁栈道, 先行把住南谷口,是马岱奉杨仪之命,带兵斩魏延父子于汉中,与已经去世的诸葛亮没一毛关系。



不过,提问后半问,却比较符合事实。因为按照当时的情况,魏延烧栈道,拒大军,并倚老卖老,以资格资历,勇猛武力,挟制诸葛亮临死任命的杨仪,费祎,姜维等,看魏延传最后给魏延的辩白:【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这里说,魏延实际是想杀杨仪,并不是真想背叛,但以双方对峙形势看,极有可能扩大成内部军事叛乱。因为诸葛亮一死,魏延成了职位高,武艺强,首屈一指的人物,谁也不服,在刘禅身边的蒋琬,都带宿卫营赶往前线,可见形势还是很危险的,亏了当时司马懿没有乘势进攻,如果魏国攻击,蜀国当时就有亡国可能。



作为魏延,既然说受诸葛亮压制多年,但诸葛亮已经死去,那么多年都过来了,为啥就不能再忍一时呢?魏延如静下来细想,以自己的性格能力,能担任诸葛亮的职位吗?要是魏延妥善处理这件事情,虽然说代理诸葛亮可能不大,但高官厚禄,光宗耀祖总没问题吧?比起斩首示众,诛灭三族强了多少倍!(13:45)


流誉后



诸葛亮为何必杀魏延,结果怎样?

魏延自文长,刘备占领荆州后,魏延归降,深受刘备器重。刘备入川之时,魏延屡立战功,被封为牙门将军。刘备攻取汉中之后,有任命魏延魏镇远将军,魏延镇守汉中近十年,曹魏从未敢来犯。诸葛北伐之时,魏延屡次征战,战功卓著,也曾建议诸葛亮给他五千精兵,从子午谷小道直取长安,但被诸葛亮否决。


诸葛亮因魏延是背主投降刘备,认为魏延脑后有反骨,魏延也一直未得到重用和认可,并且受诸葛亮的监视。234年诸葛亮病重,召集杨仪、马代等文武商议后事,死前诸葛亮认为魏延必反,即使魏延不反,蜀国也必将陷入混乱,因此秘令杨仪马代将魏延处死,后来魏延又被夷三族。果真如诸葛亮所说魏延不死蜀国必乱吗?笔者认为并非如此,以下笔者做简要分析。


首先分析诸葛亮为何会认为魏延必反,一定要杀之以除后患。

其一魏延因杀主投靠刘备,诸葛亮认为日后魏延必反。魏延本为韩玄的部下,刘备占领荆州后,命关羽攻取长沙。老将黄忠誓死抵抗,黄忠与关羽三次交战,你来我往不分胜负,韩玄认为黄忠有意放过关羽,意图谋反,要处死黄忠。魏延魏黄忠打抱不平,认为韩玄猜忌忠良,斩杀韩玄,与黄忠一起投靠刘备,诸葛亮也曾建议刘备杀掉魏延,但刘备因爱其才,委以重任。自此以后,诸葛亮认定魏延早晚必反,派人日夜监视魏延。


其二诸葛亮与魏延的办事风格南辕北辙,矛盾重重。诸葛亮用兵处事讲究稳重,甚至有时候做事有些刻板,尤其是在军事上,诸葛亮讲究循序渐进、步步为营。而魏延用兵不走寻常路,善于投机取巧,容易貌进。魏延虽然用兵灵活,是一位董兵法的将帅,但性格过于孤傲刚猛。因此诸葛亮与魏延经常矛盾重重,第一次北伐,为了“兵出子午谷”一事,就有矛盾。因此诸葛亮也早就看魏延不顺眼,重要的大事,都不找魏延商议。


其三魏延不懂为人处事,经常以位高权重欺压他人。魏延虽然是位难得的将才,但却不懂为人处世,性格也刚愎自用,经常得罪他人,但因魏延位高权重,有武艺超群,其他的官员都不敢得罪,让他三分,但背后大家都痛恨魏延。唯独杨仪敢和魏延对着干,有一次魏延杨仪起冲突,魏延用剑指着杨仪打骂,气的杨仪痛哭流涕,找诸葛亮评理,诸葛亮也是尽量调节二人的关系。


魏延战功卓著,资格最老,诸葛亮死后必然没有人能够驾驭,这也是诸葛亮杀魏延的一个重要原因。刘禅继位后,无虎上将基本上都已去世,后来赵云也病死在家中,诸葛亮病死前,魏延已经是三军中资格最老的将帅,而且手握重兵,在军队中也很有威望。因此诸葛亮料定,他死后必然没有人能够约束魏延,即使魏延不谋反,也必然导致蜀国大乱,诸葛亮早就有除掉魏延的计划。


其次分析魏延死后蜀国是否太平。

其一魏延被以谋反的罪名处死,后来又被杨仪夷三族。魏延死后,杨仪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封赏,刘禅任命蒋琬为丞相,军政大权有全部交给姜维。这也让杨仪愤愤不平,终日牢骚不断,看谁都不顺眼,满朝文武都离杨仪远远的,杨仪还经常诬告他人,刘禅忍无可忍,将杨仪处死。后来姜维九次北伐中原,几乎将蜀国的国力掏空,刘禅又宠信宦官黄皓,不理朝政,可以说魏延死后,蜀国一片狼藉,国力每况愈下,由于黄皓欺上瞒下,邓艾偷渡阴平,兵临成都,百官们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刘禅惊慌失措,投降邓艾。


显而易见,蜀国并没魏延的死而变得太平。刘禅的无能,宦官专政,残害忠良等等,断送了蜀汉大好河山。假如魏延没有死,黄皓没有得势的可能,邓艾更不可能有机会偷渡阴平,也许蜀国会更长久一些。

你是如何看待魏延之死?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三国逐鹿


有些题材其实很简单!头条提问有赚复杂化!诸葛亮为什么杀魏延?因为诸葛亮死后魏延独大!但魏延好功冒进!根本不是司马懿的对手!诸葛亮死后要把蜀国的二十万将士交付刘惮呀!而魏延当时想自为老大拥重兵力进功司马懿!诸葛亮不想看到这样结果!是不是诸葛亮死后就部队班师回蜀了?这才是重点!!!


非相过河


关键是和杨仪不和。还有胃炎谁也不服。胃炎最尊敬的是刘备,最佩服的是关羽,张黄赵马也能镇住胃炎,最后诸葛亮是胃炎最不敢惹的,但他们一死,胃炎谁都不服啊。包括阿斗也不服啊。胃炎掌了军权,只给成为类似董卓曹操一样的权臣,让阿斗这皇帝当的不舒服。所以设计除了,也在情理之中


l2345678910


魏延是刘备死后诸葛亮必杀的第二个人,赵云法正死后,能真正保护刘禅和蜀国只有魏延了。北伐肘,魏延是副总兼先锋,诸葛亮无权杀他,只能死后处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