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象不到古代的這些名人也曾有過盜墓的‘案底’

提到伍子胥,廣為流傳的故事就是為了過昭關,一夜之間愁白了頭髮。歷史上的伍子胥是吳國大夫、軍事家,是中國史書著墨較多的人物之一。伍子胥成為歷史上有名的盜墓者,這個禍根起於他被迫出逃吳國,與楚平王結仇。《左傳》記載,公元前522年,伍子胥的父親和兄弟被楚國太子少傅費無忌陷害致死,他自己也被迫逃離吳國,報仇雪恨成了當時他的唯一目標。公元前506年孫武攻破楚國都城,給了伍子胥為父兄報仇的機會。

你想象不到古代的這些名人也曾有過盜墓的‘案底’

進入楚國都城——郢都後,伍子胥第一件事就是想找到不久前去世的楚平王的陵墓,在伍子胥看來,這麼就讓他死了,太便宜他了,於是花大力氣找他的陵寢,。但是找了很久也沒找到,因為楚平王為了防止陵墓被打擾,下令將建造陵墓的工匠全部殺死。後靠一位僥倖活命的老工匠指點下,伍子胥才得以找楚平王陵,他恨楚平王不過,把他的屍體脫出來,用鞭子狠狠的抽了三百下才作罷,這就是“鞭屍三百”的典故。還有一種說法是,伍子胥對楚平王的兒子楚昭王嚴刑拷打,迫使他說出了其父陵寢的位置。這件事被司馬遷記錄在《史記》中並稱其“怨毒之於人甚哉”。

你想象不到古代的這些名人也曾有過盜墓的‘案底’

溫韜,五代梁國人,曾擔任耀州節度使,相當於今天陝西省軍區司令,就是這麼位高權重的一個人,每當被人提到,總免不了被罵做盜墓賊,這麼罵名可一點都不冤。溫韜在長安做了七年的行政長官,關中地區幾乎所有唐朝的皇陵都被他光顧過,《資治通鑑》亦載,“華原賊帥溫韜聚眾,唐帝諸陵發之殆遍。

傳說,唐太宗李世民死後,將“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以及諸多珍貴的名家書畫帶到墓裡進行陪葬,可恨的是,胸無半點墨的溫韜不懂得欣賞書畫的藝術,只看中了裝裱書畫的華美錦綢,只留下了上面的綢緞,書畫作品付之一炬。有史學家推斷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書”可能就是在這場浩劫中被焚燬的,但是奇怪的是,在溫韜登記所盜寶物的名單中,卻沒有《蘭亭序》的記載。我們只能抱有一絲幻想,希望《蘭亭序》是被武則天陪葬在乾陵裡面,等後世科學技術成熟後,被考古人員通過科學的發掘手段提取出來。

你想象不到古代的這些名人也曾有過盜墓的‘案底’

楊輦真珈是西域的一個番僧,按理說出家人,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不應該幹出如此下賤的行為,但楊輦真珈是和尚中的敗類,在至元二十二年,被任命為江南釋教總攝,便開始了他的盜墓生涯。

《元史·世祖本紀》記載,這個倒黴和尚把南宋皇帝、后妃、大臣的墓都給盜掘了,掠去了無數的金銀財寶。除了盜掘寶物以外,他還做出了很多慘絕人類的事,楊璉真珈將帝、後們的骨骸全數掘出,棄之荒野。根據記載,宋理宗趙昀的頭顱較一般人大一些,楊輦真珈於是把他的頭砍下,鑲銀塗漆,做成了盛酒的器皿,敬獻給上頭。這樣還不算完,他又把南宋帝后的屍骨收集起來,在臨安的皇宮中建造了高13丈的塔鎮壓著,對外宣稱“鎮本”,拍當權者的馬屁到這地步,也是沒誰了。最後還是朱洪武把南宋帝后的屍骨進行了安葬,重新修葺的皇陵,算是做了一件大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