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5月10日至12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美民間’中國花饃藝術節”在渭南桃花源民俗文化園舉辦。記者 許艾學 攝

陝西網(記者 陳冰娟)5月10日至12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美民間’中國花饃藝術節”在渭南桃花源民俗文化園舉辦,來自渭南和山西的“嵐縣”面花、甘肅的“慶陽”面花、新疆的“昌吉”面花、山東的“膠東”面花等620件各具代表性的民間藝術花饃作品齊聚一堂。藝術節現場熱鬧非凡,人頭攢動,人們來到花饃的藝術殿堂,紛紛駐足欣賞,陶醉其中,一個個麵糰在花饃藝人的巧手下變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讓前來觀看的人們大飽眼福。

全國各地花饃齊聚 2.19米花饃“稱奇”

有關花饃的文字記載可以上溯至漢代,起初多以祭祀為主。隨著不斷髮展,如今這些花饃根據用途不同,分為婚嫁、壽誕、祭祀三大類別,各地的花饃藝術都有其獨特的藝術特色。花饃造型以花、鳥、蟲、魚、戲劇人物等為主,做工精細、色彩豔麗、內涵豐富,每一個造型都與當地的民俗緊密結合,展示出當地勞動人民的純樸善良,蘊含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熱愛。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面花藝人們利用自己世代相傳的技藝,用一幅幅寓意美好的作品表達對祖國母親的美好祝福。渭南臨渭區的《幸福中國 富美臨渭》、西安的《喜迎新中國成立70華誕》、韓城的《祖國萬歲》、陝西延安的《築夢起航新時代》、河南三門峽的《五穀豐登》、甘肅慶陽的《中國娃娃迎新春》還有山西晉南的《普天同樂》等諸多作品,都寄託了面花藝人們對祖國母親的深深祝福。

其中,作品《祖國萬歲》吸引了不少人駐足欣賞,合影留念,作品高2.19米,“2.19米代表的是今年是2019年”作品的作者閆秋雲說,“作品正中間位置盤踞著兩條活靈活現的神龍,構成龍騰虎躍,中間一個 “福”字,寓意人們幸福美滿的生活,配五穀寓意五穀豐登,牡丹花、蓮花和太陽花的點綴,則象徵著祖國繁榮昌盛,和平富強,人民豐衣足食,幸福安康,安居樂業“。煙臺龍口市的《祖國吉祥》由56個形態各異,色彩鮮麗的花鳥蟲魚組合而成,寓意炎黃子孫龍的傳人,七十年來歷經滄桑,幾度悲涼矢志不渝,五十六個民族共艱辛,祝願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咸陽三原的張新文師傅帶來的作品《諸事大吉》是當地群眾平時用來小孩滿月和過歲時送的,寓意平安健康。頂層的雞嘴裡含著一隻蠍子,是長輩希望孩子少受病蟲侵害,喜樂安康,五個尾巴象徵著五福臨門,翅膀用魚的形象展示出來則寓意著活潑,因為是豬年,底座的位置有四隻豬,周圍的牡丹象徵了富貴,簡單卻又寓意深刻的花饃作品寄託了長輩對孩子無限的祝福。渭南合陽的《龍鳳雙喜插花餛飩》是孩子結婚時男方舅舅送給外甥的禮品花饃,一龍一風結為一對,表示雙喜臨門、婚姻美滿、天長地久。作品《賀壽》則是女兒為父母過壽準備的,是為了祝福父母健康長壽,晚年幸福。

美輪美奐的花饃既是美的化身,又是情的使者,更是禮的載體,它貫穿於婚嫁、滿月、慶壽、喪葬等各個階段的人生禮儀之中。人們把美好的夙願、虔誠的祝福以及對生活的憧憬、一起融進這一朵朵藝術之花中,真摯深情地表達著對生活的嚮往。

民俗文化視覺盛宴 精彩紛呈

此次花饃藝術節除了花饃展示外,還有渭南各地的民俗表演,舞蹈《陝西關中八大怪》利用肢體語言和舞蹈元素,將 “陝西關中八大怪”表現出極強的地方元素,給渭南本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草編情深》將臨渭區的草編工藝,通過靈動的音樂,曼妙的舞姿,讓觀眾看到了臨渭人的勤勞質樸和善良純真。《眉婉新韻》從動作編排、音樂設計、服飾選擇等從每一個細節都展示出臨渭區的地方特色,以臨渭區人民工作生活、文化娛樂等場景為元素,整個舞蹈優美渲揚,充滿活力,展示了渭南人民積極向上,開拓進取、樂觀自信的精神風貌,吸引住了在場的所有觀眾。原創歌曲《臨渭情書》用歌聲和MV的形式展現臨渭旅遊地的美妙,自然與人文相互映襯,山水與景觀融為一體,讓人們感受臨渭之美。一曲《我和我的祖國》,引起了全場的共鳴,大家合音共唱,表達了對祖國母親的美好祝福。

另外,藝術節期間,富平、華陰、大荔、合陽、韓城等縣(市、區)的帶來的秦腔、皮影、器樂表演等輪番上演,為渭南群眾奉上一場精彩絕倫的視聽盛宴。

文化渭南放異彩

渭南素有“華夏之根”的稱謂,是中國戲曲之鄉和民俗之鄉,而花饃作為渭南民間的一種風俗禮饃在渭南地區廣泛流傳,被列為“秦藝六絕”之一、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所轄的11個縣(市、區)均有傳承,其中以合陽、大荔、澄城、華州、蒲城、富平等地最具特色。目前,合陽面花、渭北(大荔)面花、澄城面花、華州面花均已入選陝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蒲城面花和富平面花正在進行市級非遺項目申報。

在渭南這片美麗的土地上,“字聖”倉頡創造了漢字、“酒聖”杜康釀造了美酒、“史聖”司馬遷著寫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等。作為我國的戲曲之鄉和民俗之鄉,渭南擁有華州皮影、富平阿宮腔、澄城堯頭窯等傳襲千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蘊含的理念、智慧、氣度和神韻增添了渭南人民的自信和自豪。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獨特印記,更是一座城市的根與魂。文化事關傳承,更關乎城市生活與城市的未來。近年來,渭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工作,不斷創新機制,加強培訓力度,創新宣傳形式,通過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傳習館、設立傳承基地、舉辦花饃培訓班、開展傳承展演等方式,不斷擴大渭南非遺文化社會影響力,使非遺文化實現了由“天折”向“勃發”的轉變,“指尖技藝”也正在逐漸轉化為“指尖經濟”,帶動更多群眾成為優秀民間文化的愛好者、傳承者和傳播者。渭南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並重,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以建設文化強市為統領,依託當地豐富的文化遺產資源,強化政策扶持,堅持項目為王,努力培育非遺文化品牌,全面做好文化與旅遊、科技、體育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文化產業新業態,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5月10日至12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美民間’中國花饃藝術節”在渭南桃花源民俗文化園舉辦。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5月10日至12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美民間’中國花饃藝術節”在渭南桃花源民俗文化園舉辦。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藝術節現場熱鬧非凡,人頭攢動。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藝術節現場熱鬧非凡,人頭攢動。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藝術節現場熱鬧非凡,人頭攢動。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藝術節現場熱鬧非凡,人頭攢動。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藝術節現場熱鬧非凡,人頭攢動。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藝術節現場熱鬧非凡,人頭攢動。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藝術節現場熱鬧非凡,人頭攢動。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藝術節現場熱鬧非凡,人頭攢動。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藝術節現場熱鬧非凡,人頭攢動。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精美的花饃作品吸引遊人駐足欣賞。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精美的花饃作品吸引遊人駐足欣賞。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精美的花饃作品吸引遊人駐足欣賞。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精美的花饃作品吸引遊人駐足欣賞。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精美的花饃作品吸引遊人駐足欣賞。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精美的花饃作品吸引遊人駐足欣賞。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精美的花饃作品吸引遊人駐足欣賞。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精美的花饃作品吸引遊人駐足欣賞。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精美的花饃作品吸引遊人駐足欣賞。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精美的花饃作品吸引遊人駐足欣賞。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精美的花饃作品吸引遊人駐足欣賞。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精美的花饃作品吸引遊人駐足欣賞。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花饃藝人現場製作花饃。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花饃藝人現場製作花饃。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現場熱鬧非凡,人頭攢動。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來自全國11個省份的620件花饃作品精彩亮相。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來自全國11個省份的620件花饃作品精彩亮相。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來自全國11個省份的620件花饃作品精彩亮相。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來自全國11個省份的620件花饃作品精彩亮相。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來自全國11個省份的620件花饃作品精彩亮相。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來自全國11個省份的620件花饃作品精彩亮相。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來自全國11個省份的620件花饃作品精彩亮相。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來自全國11個省份的620件花饃作品精彩亮相。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來自全國11個省份的620件花饃作品精彩亮相。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來自全國11個省份的620件花饃作品精彩亮相。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來自全國11個省份的620件花饃作品精彩亮相。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來自全國11個省份的620件花饃作品精彩亮相。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來自全國11個省份的620件花饃作品精彩亮相。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來自全國11個省份的620件花饃作品精彩亮相。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來自全國11個省份的620件花饃作品精彩亮相。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來自全國11個省份的620件花饃作品精彩亮相。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來自全國11個省份的620件花饃作品精彩亮相。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來自全國11個省份的620件花饃作品精彩亮相。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來自全國11個省份的620件花饃作品精彩亮相。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來自全國11個省份的620件花饃作品精彩亮相。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來自全國11個省份的620件花饃作品精彩亮相。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來自全國11個省份的620件花饃作品精彩亮相。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來自全國11個省份的620件花饃作品精彩亮相。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來自全國11個省份的620件花饃作品精彩亮相。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來自全國11個省份的620件花饃作品精彩亮相。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來自全國11個省份的620件花饃作品精彩亮相。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來自全國11個省份的620件花饃作品精彩亮相。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來自全國11個省份的620件花饃作品精彩亮相。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來自全國11個省份的620件花饃作品精彩亮相。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來自全國11個省份的620件花饃作品精彩亮相。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來自全國11個省份的620件花饃作品精彩亮相。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來自全國11個省份的620件花饃作品精彩亮相。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來自全國11個省份的620件花饃作品精彩亮相。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花饃作品。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花饃作品。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花饃作品。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花饃作品。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花饃作品。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花饃作品。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花饃作品。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花饃作品。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花饃作品。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花饃作品。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花饃作品。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花饃作品。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花饃作品。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花饃作品。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花饃作品。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花饃作品。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花饃作品。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花饃作品。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花饃作品。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花饃作品。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花饃作品。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花饃作品。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花饃作品。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花饃作品。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花饃作品。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花饃作品。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花饃作品。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花饃作品。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花饃作品。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花饃作品。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花饃作品。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花饃作品。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花饃作品。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花饃作品。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花饃作品。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花饃作品。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花饃作品。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花饃作品。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花饃作品。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花饃作品。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5月10日至12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美民間’中國花饃藝術節”在渭南桃花源民俗文化園舉辦。記者 許艾學 攝

渭南:依託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高清組圖)

五月的渭南桃花源,繁花似錦,綠茵如海。記者 許艾學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