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首都-金邊

,舊譯百囊奔城

(高棉語:ក្រុងភ្នំពេញ k̥ruṅb̥ʰnṃbeñ krong Phnum Pɨñ),是柬埔寨的首都。phnum“百囊”今音“普農”,意為“山”,與越南語詞彙“”同源。金邊於1431年成為暫時首都,於1866年成為正式首都,修建了皇宮。

柬埔寨首都-金邊

金邊共有7個區,4個區在市中心,3個區在郊區,共有人口2,009,264(2006年全國普查)。7個區共有76分區,637個村,平均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5453.8人,是全國人口密度最高地區。

據日本漢學家藤田豐八考證,柬埔寨的金邊市,《鄭和航海圖》中作竹裡木(高棉語:ក្រុងចតុម្មុខ krong Cɑɑtommuk “四面之城”)[2][3],明張燮著《東西洋考》稱為籬木州:“以木為城,是華人客寓處”[4]。越南阮朝明命年間,阮朝入侵柬埔寨,越南人將柬埔寨的首都烏棟改名為鎮西城,金邊為南榮府。

為柬埔寨最大都市,政治、經濟、工業、文化、旅遊中心。1960年代前,被西方稱為“亞洲珍珠”。金邊為湄公河、巴薩河、東薩河三條河流的交界,土質肥沃適合農業。1431年成為暫時的首都,於1866年由國王諾隆洞一世建置成為正式首都,並修建皇宮。由於曾受法國殖民統治,許多都市基礎建設與文化建築均受殖民政府影響,殖民時期亦完成鐵路、國際機場的建設。1953年時成立了柬埔寨王國。1970年時軍事將領龍諾推翻君主政體,成立了以金邊為首都的親美反共政權“高棉共和國”。柬埔寨內戰後期的金邊成為少數由高棉政府軍控制的地區、受到紅色高棉包圍與孤立。1975年美國海軍實施“鷹遷行動”、透過空路撤走了金邊的所有美國人和部分高棉人士,該城也在4月17日向紅色高棉投降。

波爾布特統治期間,試圖逐步將柬埔寨改造為“無階級社會”,因此實行非常恐怖的統治手段。所有城市居民強行驅趕至農村,進行全國大清洗;藉美軍即將空襲金邊的喊話,強制首都居民疏散至鄉下,並以三日後將可以返回為由,要求居民不必帶任何財產,當然這些人下鄉後,能活著回到原居住地的不到一半。初期,被清洗者包括原城市居民,特別是與西方有接觸、受西方教育的知識份子,和為政府工作等人。

金邊天氣為熱帶氣候,受泰國灣(暹羅灣)與印度洋高氣壓影響十分溼熱。基本上四季如夏不分季,氣候以降雨量能分成兩大季節,3月至10月為“雨季”,溫度溼度均偏高,極端熱天時溫度偶然也可以升到38~39℃;11月至隔年4月屬“旱季”,低溫約為22℃,但白天仍舊不涼偏熱;也偶見17~19℃的最低溫。年平均溫度介於28-34℃之間。而最好的旅遊季節為氣溫適宜的11月至1月之間。

金邊市區約375平方公里,金邊特別市(直轄市)政府轄下12個區(Khan,district)。並由市長(governor)負責憲兵、警察單位,都市事務。市長下設有第一副市長至第五副市長。

柬埔寨全國約1700萬人口,目前金邊的人口總數為2,009,264人(1998年,為862,000人)。人口成長率為3.92%。人口組成方面,90%為柬族(柬埔寨族);剩下的少數民族為華族(華人)、佔族、普儂族、佬族、泰族。90%的金邊市居民信奉佛教,少數人信奉回教與基督教。使用的官方語文方面,為柬埔寨語,並有少數的英語與法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