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名銘記史冊,第二名命喪歸途,讀完發人深思

100多年前,兩隻探險隊爭奪南極第一人的競爭故事,將第一名與第二名的區別演繹得淋漓盡致,讀完不禁發人深思。

在故事開始之前,先交代一下探險界在1909年發生了什麼:

1909年,美國海軍第一次將星條旗插在了北極極點。

第一名銘記史冊,第二名命喪歸途,讀完發人深思

同一年,英國探險隊員到了距離南極點只有178公里的南緯8823’處,南極極點近在咫尺。

這激起了各國探險隊蠢蠢欲動的心。

扛大旗的是兩名探險家——英國人斯科特、挪威人阿蒙森。

第一名銘記史冊,第二名命喪歸途,讀完發人深思

斯科特

英國軍官,極地探險家。1901年已經受命完成首次南極探 險,多次率隊赴南極探險。曾深入到南極圈內的羅斯海,並在麥克莫多海峽的羅斯島渡過漫長的冬天,為進軍南極點奠定了基礎。

阿蒙森

曾在挪威海軍服役。3次率領探險隊深入北極地區探險。他原本志在北極,可1909年他正在船上制定環北極航行計劃時,獲得北極點被美國人捷足先登的消息,他立馬改變計劃,決定登上南極點。

率先行動的是英國探險隊的斯科特。

1910年6月15日,“陸地之星”從英國的加的夫港揚帆。

探險隊船上有6名科學家,另有6名科學家後來在新西蘭上船,還有船員水手等擔任保障任務的工作人員,共計30多人。

在斯科特開始征程近2個月後,挪威探險家阿蒙森才開始航行。

1910年8月9日,

“費拉姆”號從挪威啟航,船上是挪威探險家阿蒙森和他的同伴們,共計5人。

兩個極地探險的隊伍1911年1月4日,挪威探險隊的阿蒙森,到達了無浮冰的開闊海灣——鯨灣,並在此建立了出發基地。阿蒙森沿東經163,在南緯80、81、82,每一緯度佈設一個倉庫。在此進行了10個月的充分準備,熬過漫長的冬季後,於10月19日率領5名探險隊員從基地出發,開始了遠征南極點的艱苦行程。

儘管途中經歷了高山、溪谷、冰川和被稱為“魔鬼舞廳”的冰裂縫等險阻,但每天的行進速度仍保持在30公里左右。

1911年6月,英國探險隊的斯科特在麥克莫多海峽安營紮寨,等待南極夏季的到來。10月,當阿蒙森向南極點衝刺時,斯科特因大雪和嚴寒、隊員病倒等原因遲遲不能動身。直到10月底,天氣好轉,斯科特才踏上登極的征途。但卻比阿蒙森晚了許多時日。

11月,斯科特離開營地64公里時,拖拉機壞了。斯科特原本每天行進24公里的計劃泡湯。

距南極點250公里時,斯科特決定留下5人做最後衝刺。但就在斯科特衝刺的時候,1911年12月14日,阿蒙森探險隊到達了南緯90度,地球的最南端!在三天的時間裡,他們分頭行進一段距離來計算精準的位置,最終確定極點位置。他們把挪威旗幟插在了南極點上。

第一名銘記史冊,第二名命喪歸途,讀完發人深思

阿蒙森在南極點的邊上搭起一頂帳篷,並在帳篷裡留下了分別寫給斯科特和挪威哈康國王的兩封信,萬一自己在迴歸途中遇到不幸,斯科特就可以向挪威國王報告他們勝利到達南極點的喜訊。

阿蒙森抵達南極點的紀念照,照片裡有愛斯基摩犬、挪威國旗、雪橇,還有留給斯科特的信。


第一名銘記史冊,第二名命喪歸途,讀完發人深思

12月18日,阿蒙森踏上了返回鯨灣基地的旅途。沿途的補給站標識明確,儲備物資也很充足,大家帶著勝利的喜悅,最終比原計劃提前10天回到了鯨灣。

1912年初,是南極氣溫最高的季節,

但英國探險隊的斯科特卻遭遇了生平最大的暴風雪。

1月8日,他們穿過了沙克爾頓到過的8823’,隨即加長每天的行進時間,突擊終點。

1912年1月16日,英國探險隊的5個人到達南極極點,還沒來得及歡慶勝利,他們就發現了阿蒙森留下的帳篷和給斯科特的便條以及給挪威國王的信。這等於晴天霹靂。第一個到達者擁有一切,第二個到達者什麼也不是。

“歷盡千辛萬苦,無盡的痛苦煩惱,風餐露宿——這一切究竟為了什麼?還不是為了這些夢想,可現在這些夢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記中這樣寫道。斯科特給阿蒙森的帳篷拍了照,畫了圖,升起了“可憐的被人欺辱的英國國旗”,於1月18日踏上歸途。

第一名銘記史冊,第二名命喪歸途,讀完發人深思

這是群絕望的人,當他們付出了千般努力抵達南極點後,最大的信念被現實給消滅了。糟糕的不是斯科特沒有拿到第一,而是當他們返回基地時,糟糕的天氣。回來的路程更加危險,必須小心翼翼不能偏離自己登極時的腳印,以免錯過事先設置的食物貯藏點。

當斯科特來到設在羅斯冰架上的倉庫時,本想在此休息和飽餐一頓,但是裝在桶裡的煤油卻神秘地流光了。沒有煤油燃料取暖煮食,這對斯科特是致命打擊。

3月21日,雖然距離下一個營地只有17公里,暴風雪異常兇猛,使他們無法離開帳篷。

每天晚上他們都希望第二天能到達目的地,可是到了第二天,除了吃掉一天的口糧外,只能把希望寄託在第二個明天。17公里成了可望不可即的目標。燃料、食物告罄,氣溫零下40攝氏度。斯科特團隊只有兩種死法:是餓死還是凍死。斯科特探險隊隊員爬進各自的睡袋,

等待死神的到來。斯科特在絕望中在日記本里寫下最後一句話:“請把這本日記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又劃去了“我的妻子”,在它們上面補寫了“我的遺孀”。

斯科特探險隊5人,無人生還。

第一名銘記史冊,第二名命喪歸途,讀完發人深思

分析兩個團隊的成與敗,我們能發現巨大的區別。

1、充分與精心的準備工作

阿蒙森團隊雖然人少,但是物資準備非常充分,他們有3噸的物資;而且他們在每一個維度設置倉庫。

而斯科特團隊的人多,但是準備的東西少,他們只有1噸的物資。理論上夠用,但是準備卻不充分。

比如他不用極地犬,剛開始時用西伯利亞矮種馬,馬匹陸續凍死,後來只能用人力來拖拉行李。

此外他沒有利用極地人的經驗。

而阿蒙森的探險隊中的人都是有豐富的極地經驗的。

2、嚴格的執行力,持續的前進

阿蒙森團隊不管天氣好壞,每天行進30公里,阿蒙森最終成為登上南極極點第一人。

相反,從斯科特團隊的日誌來看,他們是一個相對隨心所欲的團隊,天氣很好就走得非常快,可能一天走40公里-60公里,但是天氣不好的時候,他們就睡在帳篷裡,吃點東西,詛咒天氣惡劣,抱怨運氣不好,等著天轉晴再前進。

回過頭來,我們會發現,一時的鬥志昂揚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持續的戰鬥力。甚至把持續和堅持變成一種習慣。

3、積極樂觀的心態

斯科特團隊非常消極。遇到天氣不好的時候,詛咒天氣惡劣,抱怨運氣不好,而不會去堅持前行。

所以,下一個補給點17公里的距離,成為他們永遠無法企及的遙遠路途。

如果斯科特團隊只要積極一點,哪怕風雪在大,17公理也許靠信念就能走過去。

願我們以阿蒙森探訪南極故事為明燈,照亮我們的事業征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