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養生,飲食很重要,你吃對了嗎

立秋養生,飲食很重要,你吃對了嗎

今日立秋,“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蟬鳴。”意味著暑去涼來,炎熱的夏天去了,由熱轉涼。中醫認為立秋的養生,護陽養心防暑溼。中醫常說“春夏養陽”,也就是說即使在赤日炎炎之時仍要注意保護體內的陽氣。我們要早臥早起,收斂神氣,使志安寧。飲食方面要注意忌冷飲,不喝冰水,養護脾胃,夏秋交季易犯胃疾,少辛增酸為原則。立秋要防秋咳,隨時增減衣服。活動宜平緩溫和,不隨陽氣外耗,要儲存體能,可適當運動,如慢跑、散步等。總之秋季要食飲有節,起居有常。

立秋養生原則:飲食調養:“少辛多酸”慎進補;起居調養:“早睡早起”忌貪涼;運動調養:輕鬆平緩不過度;精神調養:安神養氣莫悲秋。

立秋養生,飲食很重要,你吃對了嗎

立秋後吃什麼?

瓜類:

1、黃瓜:秋天,天氣轉涼,人們的味覺增強,食慾大振,人們稍不小心,體重就會增加,所以,肥胖者秋季更應注意減肥。黃瓜是不錯的選擇。

2、南瓜:南瓜是“搶秋膘”的首選食物。南瓜具有潤燥的功效,中醫認為,南瓜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消炎止痛、解毒殺蟲的功能,常食南瓜還可防癌,是糖尿病患者的首選食物。

3、西瓜:《津門雜記。歲時風俗》: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但是,西瓜溼重,會使人大受寒涼,秋後抵抗力下降易生病。

4、南瓜花:南瓜花亦蔬亦藥,含豐富的蛋白質、多種維生素、植物纖維和鐵鈣等礦物質以及胡蘿蔔素和氨基酸,還有清利溼熱的功效,能治療很多炎症。不僅能夠養顏潤膚、強身保健,還能輔助改善睡眠質量和幫助孩子增長智力。

水果:

1、蘋果:中醫認為,蘋果具有生津、潤肺、除煩、開胃、醒酒等功用,對消化不良、氣壅不通者,可榨汁服之。

2、葡萄:性味甘、酸,鮮食酸甜適口,生津止渴,開胃消食,但脾胃虛弱者不宜多食,食多令人腹瀉。

3、檸檬:味極酸,具有生津、止渴、祛暑、安胎等功用,檸檬酸是各種水果中所含有機酸最多而命名。高血壓、心肌梗塞患者常飲檸檬飲料,對改善症狀大有益處。

4、山楂:性味酸、甘、微溫,有散瘀、消積、化痰、解毒、活血、提神、清胃、醒腦、防暑、增進食慾等功效,對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十多種疾病都有顯著療效。

蔬菜:

1、銀耳:又稱白木耳,是一種有補益作用的名貴補品。其含有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具有補胃、潤肺生津、提神、養胃、益氣、健腦等功效,常用來治療虛勞咳嗽、痰中帶血、老人身體虛弱、消瘦、食慾不好等症,與黑木耳比,其性偏涼、養陰生津作用比黑木耳強。

2、藕:性味甘涼,是止血、生津的良藥,富含澱粉、鈣、磷、鐵及多種營養素,尤其是含維生素C最多。

3、菠菜:性味甘涼,能滋陰潤燥,養血止血,通利腸胃,可用於津液不足之口渴欲飲、腸燥便秘、貧血等。

4、茄子: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時候。吃茄子能降“火氣”,除秋燥。茄子性涼、味甘,有清熱止血、消腫止痛、祛風通絡、寬腸利氣等功能。富含大量維生素P,有助保持心血管保持正常功能。

立秋養生,飲食很重要,你吃對了嗎

推薦的8款養生食譜:

1.生地粥:清熱涼血,益氣和中,滋陰益胃

原料:生地20克,粳米50克,冰糖適量。

做法:生地以水煎煮去渣留汁,入粳米煮粥。將成加冰糖適量,稍煎待溶即成。

2.黃精肘子:滋補,養顏,護膚

原料:豬肘子1個(約重750克),黃精20克,黨參15克,大棗12個,蔥段、薑片、醬油、精鹽、白糖、味精、水澱粉、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將豬肘子用水浸泡後,刮洗乾淨,入沸水鍋中燙一下,撈出用溫水洗淨,控去水分,抹上醬油和白糖;黃精、黨參洗淨後切片,用潔紗布包起兩味中藥,扎住口,成藥包;大棗洗去塵土,去核;鍋內加入花生油,用中火燒至六、七成熱,放入豬肘炸成棗紅色,撈出控油;鍋內留少許油,用蔥段、薑片爆鍋,放入白糖炒化,烹入醬油,加清水、豬肘、藥包、大棗、精鹽,用旺火燒沸,撇去浮沫,改用小火燒2小時,待肘肉爛熟時,撈出裝盤;原湯內揀出藥包、蔥段、薑片不要,加味精調味,淋入水澱粉勾成溜芡,均勻地將原湯澆在盤內豬肘上即成。

3.醋椒魚:開胃,解酒,醒膩

原料:鱖魚(或鱸魚或草魚)1條,雞湯1000克,蔥10克,薑末5克,香菜10克、醋50克,紹酒10克,味精2.5克,白胡椒粉2.5克。

做法:將鱖魚洗淨,用開水燙一下,切十字花刀;香菜洗淨,切成長2釐米的段;蔥一半切成3釐米的細絲,一半切成末;油倒入炒鍋,置旺火上燒熱,依次放入胡椒粉、蔥末和薑末,煸出香味後,倒入雞湯,下黃酒、鹽和味精。同時將鱖魚放入另一隻開水鍋裡燙4-5分鐘,使刀口翻起,併除去腥味;將魚撈起,放入雞湯鍋內燒開,微火燉15-20分鐘,待湯燒開後,移到微火上,約燉20分鐘,放入蔥絲、香菜段和醋,再淋香油即成。

4.黑豆釀梨:腎調養,祛痰,清熱去火

原料:梨500克,黑豆50克,冰糖30克。

做法:將梨子削去表皮,沖洗後,在靠梨柄處切開留作梨蓋,用小勺挖去梨核;將小黑豆擇淨,用清水洗乾淨,晾乾水汽,裝入梨孔內,如梨子個小以裝滿為止。再把梨柄蓋上,用竹籤插牢,放在瓷盅內,加入冰糖蓋上盅蓋,再將盅放在加水的鍋內,置中火上徐徐蒸燉,水沸後約40分鐘即熟,將梨取出,裝入盤內即成。

5.雪梨百合汁:燥熱咳嗽、滋陰止咳

原料:雪梨1個,百合30克,杏仁10克,冰糖適量。

製法:將雪梨洗淨,去皮、核,切成小塊;百合、杏仁洗淨;雪梨、百合、杏仁一起放鍋中,加水煮沸,放入冰糖,燉40分鐘即成。

6.家常蒸茄子:清熱止血、祛風通絡

原料:醬汁(生抽、老抽、豆瓣醬加清水拌勻),蔥花、油適量。

做法:茄子洗淨,切塊,放在盤子裡碼好,蒸鍋加水大火燒開後,將茄子連盤放入,蒸熟(約15分鐘左右,視茄塊大小而定),熱鍋放油,把蔥花爆香,倒入拌勻的醬汁煮開,關火將煮開的醬汁澆到蒸好的茄子上即可食用。

7.南瓜蓮藕荷蘭豆:補中益氣、消炎止痛

原料:南瓜、蓮藕、荷蘭豆、植物油、姜、鹽。

做法:南瓜洗淨切長條塊備用,蓮藕斜切片,每片切三長條備用,荷蘭豆洗淨備用。小電飯鍋裡放入植物油、姜,待到姜出姜味,將南瓜和蓮藕放入,蓋蓋兒悶一段時間,中間為避免糊鍋底可加入少許水,等南瓜快熟時,放入荷蘭豆,鹽、少許醬油,攪拌一下,再蓋蓋兒悶一會,盛出即可。

8.赤小豆薏米粥:健脾利溼、潤腸通便

原料:赤小豆50克,薏米100克,蓮子30克,百合20克,冰糖適量。

做法:將赤小豆、薏米、蓮子、百合洗淨後用清水浸泡1小時;大火把上述原料燒開10分鐘後,加蓋燜1個小時;再次把湯燒開,然後加入冰糖,轉小火煮20分鐘後熄火,再燜30~60分鐘即可食用。

立秋後,除了上述之外,甜杏仁可養肺補肺潤肺,補肺潤肺還可食銀耳百合蓮子羹,養陰則可溫水衝蜂蜜飲,蜂蜜既是滋補佳品,又是治療多種疾病的良藥,蜂蜜含果糖39%,葡萄糖34%,這兩種單糖均能直接供給熱量,補充體液,營養全身。對於津液不足諸症,脾胃陰虧或氣虛所致的胃脘疼痛等均有一定療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