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努力更重要的,是突破自我认知的范围

比努力更重要的,是突破自我认知的范围

在与他人交往中,特别是面对无法沟通的尴尬局面时,可能大部分人的心中都有这种想法:为什么我们之间交流总是不在一个频道?我是不是和他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还真别说,确实有这种可能性,听起来这种说法比较荒谬,实际上是有它存在的道理的,为什么呢?

因为看似我们活在同一个世界,那只是物理上形容的世界,而每个人所存在的精神世界是不同的。

看似是简单交流的过程,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心理世界在互相摩擦、碰撞到最后融合的过程,如果两者的融合过程中有产生裂痕,必然会产生矛盾与误解,如果两者能比较完美的融合在一起,那么一切的问题将会迎刃而解,所有的交流也都会畅通无阻,那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到底是什么东西在作祟?其总的根源在于认知。

认知有很多侧面,比如对一件事情多方面的看法或者或者与他人的看法相对的一面,对于任意一个侧面,只要认知不同,看到的就是不同的东西,听到的就是不同的话,所产生的认同也是千差万别,进而无法彼此友好交流,因为所有的交互终究是过完脑子以后的成品之间的交互。

人一旦对事情产生认知差距,就会做出完全不一样的决定,最终会影响事情发展的结果和趋势。

那么认知到底是什么呢?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和语言等。

简单的来说,认知就是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的过程。

懒惰、放纵、自制力不足,缺乏自律和上进心,根源都在于自我认知范围过于狭窄,认知能力受到限制,看不到某事能带来的巨大收益,因此就不足以产生足够的动力。

广义上来讲,认知也是一种智慧。

那作为人,如何从突破自我认知开始,扩大认知范围,最终达到思维质变的呢?

在我看来,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正确认识自我

比努力更重要的,是突破自我认知的范围

认识自己

苏格拉底有一句至理名言:“认识你自己”,可见认识自己的重要性,人们不如自己所想象的那样了解自己,自身所拥有的潜能无法被完全释放,在于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 而正确的认识自我,是打开自身思维局限的开始,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如何正确认识自我?

(1)通过写日记

在写日记的过程中,你可以平静自己的心绪,沉淀自己的心灵,记录下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想想自己拥有什么,自己还需要什么,在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有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改善,同时也记录一些自己梦里所说的话,这是通往潜意识的阀门。

(2)多与优秀的人交往

“求上者得中,求中者得下”,与比自己能力强的人交往,才能知道自身所存在的不足。

(3)多读书

读书是了解自我的不二法门,通过读书,与优秀的思想相互摩擦和碰撞,产生奇妙的思维火花,这是进一步了解自己最好的方法。

(4)学会去理解这个世界,不断的尝试错误

人为什么犯错误?主要是对某事产生了误解或是自身对处理某事的能力不足,尝试新鲜事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为自己“试水”的过程,从从错误中吸取到的教训,正是自身所不具有的,也能检验到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

第二,正确认识知识

比努力更重要的,是突破自我认知的范围

认识知识

知识是人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能动的反映,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成果,它是通过人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前几年网上流行一个段子:“搞原子弹的不如一个卖茶叶蛋的”,导致现在很多人把知识无用奉为圭臬,实则是对知识的认识存在一种偏差。

知识在学习过后一段时间内,可能真正没有起到多大的实质性作用,这是正常的,没有任何知识能在学习后马上就可以实现它的价值,这是知识的一个囤积与内化的过程,但时间一长,知识就能化有形为无形,继而能转化成一个人的气质与魅力。

为什么有很多人感叹自己怀才不遇,其实在更多时候,我们该反省一下自己怀的“才”,是不是别人需要的“才”。只要你的知识价值足够稀缺,有足够多的受众,那么只需连上网络,选择合适的变现模式,就不可能怀才不遇,只要你的知识是有效知识,又经过自己的思考对知识进行了等级提升,那么几乎都是有用的。

其实,还有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寻找到知识最佳变现点的能力。

知识的来源只是教科书吗?显然不是,但很多人会高估教科书的价值,尤其是那些自认为知识储备比较匮乏的学生。

关于知识的概念,没有人能给它做一个具体的解释,知识的范围及获取途径同样也繁多,教科书中的知识只是一小部分,在知识的海洋里,只能算是沧海一粟。

有很多人对知识存在这样的误解:认为学历就是代表知识,实则不然,学府的高低排名并不代表着知识的高低排名,一个人在获取一样东西的同时也代表着正在失去其他的东西,只有真正掌握了,才是自己的。

第三:正确认识金钱

比努力更重要的,是突破自我认知的范围

认识金钱

金钱是什么?金钱的本质是商品,金钱是用作交易媒介、储藏价值和记帐单位的一种工具,是专门在物资与服务交换中充当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金钱本身就是一件死物,离开了人,它就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金钱本身就是一种代替以物易物,作为中转媒介的商品,它是中性的,不存在任何与道德相关联的性质。

金钱只是人性的放大器,吴晓波曾说过:“金钱让人丧失的,无非是他原本就没有真正拥有的。而金钱让人拥有的,却是人并非与生俱有的从容和沉重。金钱会让深刻的人更深刻,让浅薄的人更浅薄。金钱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同样,人也可以改变金钱的颜色。”

有很多人抗拒金钱,是因为他们认为金钱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不想被金钱奴隶,金钱使自己不快乐,有许多人崇媚金钱,是因为他们认为金钱是一切幸福的基础,有了钱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改变目前不平衡的状态。

如何正确认识金钱,突破对金钱的认知,首先就不要抗拒金钱,因为这是一个没钱寸步难行的世界,但对金钱的态度要取之有道,用之有道,取之有度,用之有度。

其次认识到金钱能给自己带来什么?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拿到金钱能做什么?需要多少金钱?欲望越大,对金钱需要的这个大坑就越大,且永远无法填平,正因如此,人在这个过程中也就越痛苦,越煎熬。

第四,正确认识时间

比努力更重要的,是突破自我认知的范围

认识时间

时间这个东西,在很多人心里一直都是很抽象的,因为它无时不在,人们又无法感知它,从小我们就学过:“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也曾听说过:“时间就是生命”,这就是时间存在的价值,要正确认识时间,突破对时间的认知,就需要在我们的脑中厘清时间的概念、时间的价值、对时间的正确使用,以及如何赚到更多的时间等知识和方法。

时间很重要,但很多人并不清楚它究竟有多重要,于是“分秒必争”对大多数人来说,就真的只是一个写在纸上的词,跟真正的行动没有一点联系。

时间花在哪里,也就决定了你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了解什么是时间之后,请学会珍惜时间和充分利用好时间。

总结:

人们都说懂得那么多道理也过不好这一生,道理是不是真懂了?凡引发不了践行的,要么是并不真正认同,要么是没有真懂。

世界是很复杂的,但千头万绪总有它的源头,它的源头就是底层知识,所谓的底层知识,就是指那些我们已经掌握了最基础的东西,而突破自我的认知,就是要加强对这些东西的汲取,提升与丰富自我底层知识的储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