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裡抑鬱該怎麼辦?

小林紀事


半年換了7份工作,是因為你根本就不想工作。你心裡是有怨恨的,你怨恨那場病讓你成績一落千丈,你拒絕接受其它人都上了大學而唯獨你沒有考上的事實,你覺得丟了面子在他們面前抬不起頭,你認為可以通過工作變得跟他們不一樣,從而來凸顯自己的價值,但實際上你內心裡是拒絕的,你還是很渴望能夠回到從前,能夠不生病,能夠像其他人一樣順利讀大學。然而你認為高考失利證明了自己徹底失敗,於是就通過定期的痛苦難耐,自暴自棄,一來懲罰自己,通過懲罰自己發洩你當初沒有讀大學的痛苦,二來生病了就可以得過且過心安理得,你的潛意識是在說:我沒有讀大學,但是,我生病了,我很可憐,你們就不好意思再嘲笑我了。

我想告訴你的是:

任何時候你都是有選擇權的,你可以隨時改變自己的選擇,調整自己的人生軌跡。

你可以選擇繼續沉溺痛苦得過且過,也可以選擇看清現狀、腳踏實地、為更好的生活去努力。

想起來兩個同學的事情。一個我高中的女同學學習成績很好,年級排名前十,也是因為生了一場病高考失利,看著其它同學都順利讀了大學,她內心是崩潰的,但她知道高考只是人生的一個敲門磚,作為農村的孩子,如果當時去參加工作,沒有專業技能只能從底層做起,而讀個好大學起點就完全不一樣了。於是她又回來學校復讀,第二年高考時,她信心滿滿勢在必得,然而她家人出事了,媽媽腦溢血住進了醫院,她再次失利,其實,她的成績已經過了一本線,走個211還是沒問題的,但她認為太差,她的目標是讀最好的大學(來證明自己復讀沒錯,也是證明給其他同學看),她選擇了頂住壓力繼續復讀,第三年順利考上了北大,從此人生開了掛。還有一個同學是初中的,初中畢業時可以選擇讀高中考大學,也可以選擇讀中專畢業後參加工作,很多同學選擇了讀高中,但她家庭條件不好只能讀中專,早些參加工作補貼家用,中專畢業後被分配到電工所,她一邊工作一邊自考,自考了大專和本科,工作也升到了高層管理,幾年後,當初初中的同班同學大學畢業後找工作成了她的下屬。初中同學聚會時,很多讀了大學的同學都說,當初應該直接讀中專參加工作,而她呢還是很羨慕別人可以有四年自由的大學時光,後來她為了彌補自己沒有讀大學的遺憾,刻苦學習了兩年,考上了北電的全職研究生,申請了停薪留職,專心讀書去了。


你看,任何時候都有選擇,即使錯過了一時的選擇,你仍然可以在當前的基礎上,重新作出適合你的選擇。不管是為了讀書,還是工作,抑或為了彌補遺憾,只要你想好自己到底想要什麼,然後付出比別人多一倍十倍的努力,上天總是會善待積極進取的人。


當初高考失利,你完全可以選擇復讀,但你選擇了出去工作,這也沒什麼關係。條條大路通羅馬,現在大學生每年幾百萬,一畢業就失業的比比皆是,你早些接觸社會從基層做起,只要勤學肯幹腳踏實地,照樣可以闖出一條路。問題在於:你既無心工作,也無心學習。把自己悲慘的生活歸根於那場生病。生病導致高考失利固然讓人惋惜,然而,

只是一次失利罷了,你的生活才剛剛開始,你的那些要好的同學只是在高考這場比賽中先了你一步,到底以後誰的人生會走得更好,誰會過得更幸福,一切都是未知數,還要看各自的選擇和努力。


你之前是選擇了讓自己痛苦來逃避當初沒有讀大學的羞恥,當前繼續痛苦下去,你的生活也不會有任何改變。那場生病只是導致了高考失利,而你現在是打算用抑鬱來懲罰自己,讓自己變得一無是處。當別的同學在學習奮鬥時,你在痛苦,當別的同學在熬燈夜戰磨鍊技能時,你在痛苦,過個三五年,別的同學有了好工作,有了好前程,你該怎麼辦呢?繼續埋怨那場病導致你無心學習無心工作嗎?


不要讓未來的你像現在這樣怨恨當初的高考失利,給自己一個不一樣的開始,去寫一個不一樣的故事。你可以選擇重回校園復讀,發憤圖強,去考上全國一流大學,只是晚了兩年而已,大學還在,只等著你進去;你也可以選擇一個好的行業,從底層做起,慢慢積累經驗,參加培訓學習提升自己,成為行業的專業人士;你還可以選擇去做生意,逐步積累財富,將來自己創業當老闆。路有千萬條,不要拿抑鬱當藉口,躺在高考失利的挫折上睡大覺了,去選擇適合你的那一條開始奮鬥吧。


你的人生故事怎麼寫,全看你自己想怎麼寫,想怎麼去做。若干年後,希望你能夠再回到這裡,告訴我們一個鬥志昂揚的逆襲的勵志故事,而不是一個悽悽慘慘的讓人痛心的故事。


去給自己寫一個好故事吧,讓你自己活成其他所有高考失利人的榜樣。加油!


淺愛八兩


你好,我是一個抑鬱症,強迫症康復者。

和你一樣的是,我曾經沒得抑鬱症的時候,我是班級裡面的第一名,幾乎每次考試,但是當我得上抑鬱症的時候,我的成績就開始嚴重下滑了,最好能考個第五名,最差有時候就去了十幾名,大多數都在十名開外,很不穩定,就像自己的情緒一樣,很不穩定,那時候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思維,一天的思想胡思亂想,天馬行空,每一個思想都讓自己絕望,因為那個時候自己已經全面的負面思維,幾乎沒有一點正面的思維和情緒,完全被負能量佔領,我是作為尖子生被挖走的,但是取得時候新班主任說我是水貨,我還能怎麼樣呢?我又該怎麼說呢?天生的自尊心強,自強,不想讓別人替我操心,所以自己就一個人扛著。

現在,我確定我徹底的好了,心中有了正確的思想,有了正確的三觀,情緒穩定,一天特別高興,總是鬥志滿滿,昂揚向上。

其實這一切的改變,都歸功於我的老師,因為是他,在我最絕望的時候,像你這樣沒有路感覺周圍都是牆的時候,告訴我,我應該拋棄自己的思想了,因為正是這些錯誤的思想,才導致了我現在這麼痛苦,而這些負能量的想法,都是負能量直接帶給你的,我們不需要糾結這些錯誤的思想,我們提升自己的能量狀態之後,那些情緒,想法自然就會沒了。

我相信老師,相信一個從重度抑鬱症中走出來的老師,所以我決定跟著老師學習,拋棄了自己的思想,學習正確的思想,重新確立起來正確的三觀,比如,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就在於做了多少有利於他人,有利於社會,有利於世界的事,從時間和空間建立起來自己的宇宙觀,比如將自己由內向的索取轉向外向的釋放,需要的一切都會來的。總之許許多多的正確的東西,我用來知道我自己的人生,真的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你會發現隨著你自己的改變周圍的一切都會改變。

隨著自己能量狀態的提升,你會發現之前的那些都是假象,都會迎刃而解,自己的人生自己也就想好該如何去走了。在負能量的障礙之下你是想不出來什麼好辦法的,你唯一要做的就是提升自己的能量狀態。

而應用的科學依據,可以是兩粒量子的相互糾纏,和負能量糾纏你會越來越往下走,那麼和正能量相互糾纏呢?

過去的已經是過往雲煙,屈辱也好,榮譽也罷,我們只有以此為節點,去改變自己,創造一個美好的人生,人生還有好多風景等著你去發現呢。

希望所有人都能獲得健康快樂幸福的人生。


永駐初心


有過的,那時候什麼也不懂,就是覺得好黑暗,甚至死亡說不定是一種解脫。

高二的時候,家裡出了些事情,總是爭吵,真的很煩躁,總是找各種事情麻痺自己,讓自己忙碌起來,因為一休息就會想著東西,雖然沒有人要求我去面對,但總是每次都把問題的矛頭指向自己,傻傻的想;哪吒能夠削肉,我為什麼不能,大不了都還給你們,只求不要煩我,不要總是吵架,我要安靜,我只想靜靜地。


心裡面有問題但是卻不曉得對誰說,不曉得怎麼排解,總是悶在心裡面。拒絕被人的一切,整天似乎想要把自己封閉起來,不願意和人交流,怕見到熟人,好像他們一說話就是說我一樣,搞的有點神經兮兮的,你能體會那個走到哪裡哪裡有人竊竊私語的對著你指指點點,我那個時候就是這般感受。


還好自己慢慢的走了出來,同學給了我很大的溫暖,想想也是挺傻的,自己把通往世界的大門關上了。有兩個同學給我幫助很大,一個男同學我兩個總是一起,但是他從來不曾多說什麼,我知道他能感受到我的悲傷,總是小心的注意我,雖然什麼也沒做但我感謝他,畢竟那時候是如此溫暖。女同學就是我喜歡的人,看到她我這一整天的低氣壓沒了,能夠開心的對著別人笑了,去年她結婚,空間看到的,沒聯繫,想說上一句;我的青春啊,祝福你!


世界上的任何事都有方法解決的,絕望的時候多想一點陽光吧!拯救你的只有你自己,開心的,等等看,不要太過於糾結在這個困難上面,或許事情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喵星視界


本文是我受邀在集創堂內部群做分享所整理出的文字稿,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

一、抑鬱的定義

首先很榮幸能給集創堂的小夥伴們分享自己對於抑鬱的理解。我個人覺得設計和心理諮詢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好的設計可以觸動人心,可以讓人想通一些事情,可以幫助一個人花更少的力氣,去建立一個新的習慣,過更好更舒適的生活。而長程的心理諮詢呢,也同樣是幫助一個人建立一個面對自身感受、面對回憶的習慣,借心理諮詢來逐漸改變對自己的、對世界的看法。

對於抑鬱,在我們的文化裡好像是一個很嚴重的詞彙。我們通常會說一個人“總是想不開”“想不通”,或者說內向,但是一提起抑鬱,總能聯想到精神科裡行為緩慢的病人、跳樓自殺者,並且有抑鬱的情緒也是一件隱秘而羞恥的事情。因為不論在北上廣還是美國,對於大部分的崗位來說,你在職場上要隨時看起來很OK的樣子,很少有人會真心關注你的情緒如何,包括你自己也可能會覺得那些情緒是敵人,是阻礙你工作的,需要被處理的,而不是把情緒當作可以去被照顧的小孩。我們都像城市機器上的一個齒輪一樣,不能出問題,要一直旋轉下去。所以有人提出了“微笑抑鬱”這樣的概念。有可能你身邊看起來最陽光的人正在深陷抑鬱的泥潭。我這裡不想討論最嚴重的那一端的抑鬱,而是活躍在我們每一個人內心中的抑鬱傾向。可以說,找尋自我就不得不去打破這個世界,不斷和過去的自己告別,這本身就是一個充滿抑鬱的過程。

而實際上,成長本身就是一個充滿抑鬱張力的過程,所以很多心理學家說,人生的第一創傷,就是被迫來到這個世界上,有人把這個翻譯成“產傷”。而被迫來到這個世界之後呢,有的嬰兒是不被期待的,比如意外懷孕,比如有的家庭會很想要一個男孩,但是卻得到了一個女孩,這個女孩一出生就要面對一個失望的目光,而就算是被期待的孩子,也要面對諸如,斷奶、上幼兒園等等,這些要與家庭分離的必經之路。大家可以看到很多關於上幼兒園的短視頻,看起來很好笑,但是這裡面孩子激烈的情緒是真實的。不知道大家記不記得自己一天上幼兒園的情境,我是記得很清楚的,那天風和日麗,我像往常一樣打開了電視打算看奧特曼,突然被通知要去一個叫幼兒園的地方,當時我的情緒激烈,還把幼兒園老師抓傷了。

原生家庭和童年確實會影響我們對世界和對自己的看法。但我不想強調“父母皆禍害”“家庭會傷人”,而父母皆是平凡人才是真的,他們也有他們能力所限的地方,一個指責的態度無助於心理成長。並且這次講座的重點是在我們的文化如何加重我們的抑鬱傾向。有這樣的現象,一個人家庭教育很好,也沒有太嚴重的母愛缺乏和童年創傷,各方面似乎也都很好,但是也會有一個抑鬱的問題。

心理創傷也會導致一個抑鬱的問題,比如戰爭、自然災害、重要親人離世或父母離異,有可能我們當時感受不到自己的情感,多年後才會有一個抑鬱的問題出現。

大家在講座中也可以多分享感受留言給我,讓我知道你在聽。

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會被幸福所傷。 —《人間失格》

二、抑鬱的研究

為了研究抑鬱,科學家們不僅僅把動物弄得抑鬱,還觀察到了一些嬰幼兒最初的抑鬱狀態。生活中也可能會遇到實驗一般的人生境遇。這些或是環境或是內在的原因會導致抑鬱。我也會將實驗結論結合生活實際來談談抑鬱。

1、母親因素

把母親因素放在首位,那父親就不重要了麼?不是這個意思,而是對於我們來說,剛出生的時候,第一個肯定是遇到自己的母親,我們的母親就是我們的世界。一個和諧的家庭比較理想的狀態就是,母親溫柔的抱住嬰兒,父親抱住這個家庭。

把剛出生的鼠寶寶和媽媽分開,堅持一段時間後,老鼠寶寶就會開始抑鬱。同樣也有人拿猴子來做試驗,就是著名的“恆河猴實驗”,就是給小猴子足夠吃喝,但是將它扔給一個玩具猴子去養,結果發現小猴子長大之後,沒有和其他猴子相處和繁衍交配的能力。這幾個實驗的結果都說明了早年缺乏母愛是造成抑鬱症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這幾個研究的結果也說明了母愛的缺乏會在代際中傳遞。抑鬱的陰影有可能籠罩在一個家族中。

有些人會把孩子讓老人照顧,如果家裡的老人很有活力,很會和孩子去溝通,這樣不會產生太大的問題。但是如果爺爺奶奶或者父母把孩子丟給電視機或者手機去照顧,孩子很有可能會有一個注意力或者語言發展遲緩的問題,到了成年後就有可能演變成抑鬱,很難和別人好好相處,很難表達自己的情感。這裡要說,很多兒童的注意力缺失都是和抑鬱的情緒相關的。治療多動症的西藥,也是低劑量的情緒調節的藥物。雖然家庭環境和兒童的情緒息息相關,但如果我們去指責家長的失誤,讓家長內疚自己的行為,會阻礙我們幫助這個家庭。因為每個父母也在努力做到自己能做的最好。

也有研究說明,如果媽媽懷孕期間患了抑鬱症,生下的孩子也會出現明顯的抑鬱。而這種先天的抑鬱很難改變,所以如果有想要準備懷孕的同學,一定要很注意讓自己生活和情緒都處在一個穩定的狀態。

產後抑鬱是抑鬱的一種特殊類型,人的產後抑鬱常常有複雜的心理機制,不單單是激素的問題。我個人的觀點是,女人生孩子之後,會面臨一個母親的身份,如果對這個身份不是很接納,或者自己在幼年時候有很多的創傷的話,是很難和自己的孩子親近的。也有相關研究表明,出生次序靠後的嬰兒可能會得到更多的愛,因為有足夠的時間接納自己成為母親的事實。

有一個嬰兒的“冷臉實驗”,就是母親和孩子玩耍,突然冷下臉來,很快就會看到嬰兒會很努力的想要將媽媽逗笑,隨後嬰兒發現母親仍然是一張“冷臉”就會很快出現明顯可見的抑鬱和絕望的表情。

還有有一個行為主義的心理學家叫做華生,他就不重視人的情感,提出了嬰兒哭了不要哄,自然而然就不哭了這種說法,不僅坑了一代家長,他自己的一個兒子也是經歷了很多年的心理治療才感覺有所治癒。

2、環境因素

關於環境因素,塞利格曼做了一個非常著名的“習得性無助”實驗。簡單來說,就是給予狗狗一個規律的不良刺激,這時候,狗狗還可以保持心態平穩。而給予隨機的不良刺激以後,狗狗就會出現抑鬱樣表現。就是對一切都開始無精打采,失去了快樂的能力。

不過聽說這個實驗裡總有一些狗狗怎麼電也還是歡蹦亂跳的(可能是誤用了哈士奇)。所以塞利格曼又開始轉頭研究積極心理學了。

大家都聽說過雷電法王楊永信,就是通過電擊讓人變得麻木而抑鬱,而在父母眼裡,麻木而抑鬱的狀態反而顯得“被治好”了。所以不得不說,有些家庭就是希望子女變得抑鬱而聽話的。如果沒有抑鬱症也要送到戒網中心創造一個出來,這是最讓人感到細思恐極的事情。這也讓我看到,一些家族的文化出了問題。

霍妮在《神經症與人的成長》中指出,當父母自己的病態阻止他們愛孩子,甚至阻止他們把孩子當成“有其自身特性的人”,這時,孩子就會產生一種焦慮或抑鬱感,這種感覺使他“無法以真實感情與他人交流,並迫使他找出種種方法來壓抑自己自發的真實感情",開始喪失真實自我。過於嚴苛和過於放任的教育都會導致問題的發生。過於嚴苛會讓人自責和自我懷疑,過於放任會讓孩子無所適從,從而創造一個嚴苛父母的形象來管理自己。

3、生理因素

一些能擾亂內分泌的藥物,比如減肥藥、腦部手術和腦中風等,都有可能導致抑鬱。所以大家不要亂吃藥,不要毫無科學根據的制定減肥計劃喔!

關於生理因素,我想特意說一下遺傳基因的問題,抑鬱的基因既和抑鬱有關,也和一些創造性和感受力有關,所以很多藝術家都是有抑鬱氣質的人。而大家可以把基因理解成橋樑,如果基因中不存在抑鬱成分,這個橋樑是可以適當超載的,就是承受很大壓力。如果基因存在抑鬱,那橋樑如果不去超載,也不會坍塌。所以基因既可以通過症狀表達出來,也是可以無明顯的症狀。

溫尼科特說“從來就沒有嬰兒這回事”。我們看到了嬰兒就看到了母親,母親就是嬰兒發展的促進性環境。沒有環境,嬰兒是不存在的。

三、抑鬱的文化

聽了前面講了一些關於母親和原生家庭的因素,而現實是,很多家庭環境良好的孩子也會面臨一個抑鬱的問題。他們的家庭教育沒有太大問題,而且也沒有太多的創傷事件,那抑鬱的陰影是如何悄然出現的呢?

接下來要講為什麼我們這個社會文化是可以加重所有人的抑鬱傾向。不僅解釋上面的現象,這也是我這個講座想講的重點內容。

誇大和理想化

大家都希望能夠在產品設計營銷上有所建樹。而很多成功廣告設計都包含著共同的特性,那就是挑撥人的慾望。比如雀巢咖啡會和一天好開始聯繫起來,培養人每天早上喝咖啡的習慣。而最早美國女性是沒有吸菸習慣的,一個廣告就會把吸菸和女權聯繫起來,他們拍攝一段女性在男人中間抽菸的視頻,暗示吸菸是女人和男人平起平坐的象徵,自此增加了美國女性吸菸的比率。

而消費者消費過後才發現,一天過得好不好和喝不喝咖啡沒有任何的關係;而女權運動這麼多年,也絕不是一根菸就可以完成的。而這些想法的產生,正是因為這些廣告設計撩撥起了我們對於理想化生活的慾望。而我們所消費的物質,並沒有讓我們實現理想化的生活。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有一種叫做厭食症的疾病,這在人類社會的歷史上也是最近才出現的。你看電視上那麼多明星基本上都是很瘦的,而胖總是和好笑聯繫在一起。像女孩子玩的芭比娃娃,如果女孩子從小接觸這樣的玩具,就會覺得只有長成這樣才是可愛的,同時會面臨一個對自身“身體形象”的不接納。

還有我們的美顏相機還有化妝技術,這些文化都是去誇大你自己的缺陷,讓你越來越難以忍受自己的缺點,從而和真實的自己越來越遠。

理想自我和現實自我

現在的我們越來越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越來越不自信,為什麼?因為我們總是離真實的自我越來越遠。這裡我要說一下心理學家霍妮的觀點,她把自我劃分成了真實自我和理想化自我。真實自我是我們需要悉心照顧的部分,而理想化自我讓我們變得病態而虛弱。

真實的自我是我們自身活躍的、獨特的中心,是唯一能夠和需要發展的部分。真實自我蘊含建設性力量,它體現的是自發性、創造性,帶來的是活力、整合感。所以我們常說的接納自我,是要接納真實自我的這一部分。

而理想化自我呢?理想自我是病態的自我,是個體為了逃避內心衝突,保持自身完整統一,而幻想出來的自身意象。當一個人完全受限與理想自我並受到他的指引時,他們就總是以“應該是什麼”來支配自己的思想。

當我們打開淘寶、新聞和視頻網站,映入眼簾的都是理想化的形象,每個明星都在賣他的人設,讓你感到自己應該努力和他一樣的完美。而很多的付費課程也在教你,你“應該”有著怎樣的生活,“應該”有怎樣的知識面和思考方式。理想自我是看起來很美好,但是也是引導我們深陷泥潭的海市蜃樓。追求通往理想化自我的路也是追求通往自卑和自我折磨的路。有一部非常經典的電影叫做《搏擊俱樂部》,是講一個人分裂成了"理想自我"和“現實自我”,《黑天鵝》這部電影也是講了類似的故事。

有一部日本的微電影,是講一個女生壓抑自己情感,不論遇到多大的情緒,臉上總是颳著微笑,最後變成了一個“微笑娃娃”。微笑娃娃變得流行,大家爭相模仿她的微笑。而更諷刺的是,她在舞臺上打破了自己微笑的臉,喊出了自己的情緒後,大家又爭相模仿她的新造型。這暗示了“理想自我”和社會文化對人的異化。

其實現在很多人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提出,為什麼不把芭比娃娃做得胖一點?為什麼維秘秀都是瘦子?為什麼要去不斷消費?為什麼不去斷舍離,讓自己的慾望安定一點?雖然我覺得,一些社會運動,比如女權、反家暴是必要的,但我們也無法要求這個社會文化變得樣樣合你的心意,抵禦社會文化帶來的異化,追尋真實自我,是一件非常個性化的事。

對愛和權力的尋求

我們一方面希望統治一切人,另一方面又希望被一切人愛;一方面順從他人,另一方面又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他們身上;一方面疏遠他人,另一方面又渴望得到他們的愛。正是這些不能完全解決的衝突控制著我們的生活。

現代的競爭文化,讓人類陷入不可解的困境,因為人不可能把他人踩在腳下,同時又希望得到他人的愛。

上面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段話,非常明確的指出了我們既想要愛情也想要權力和優越感的內心矛盾。這個衝突活躍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打開微信,看到那些爆款文章,要麼是片面的強調我們要追尋愛,追求與人為善。要麼是片面的強調,我們要追尋權力和優越感,要控制別人。比如那些教男士推倒女生的PUA,教授他們如何控制自己的另一半。國外有謎男,國內有Ayawawa,這樣教男性或女性如何控制另一半的情感教練。這些教練教的方法雖然在短時間內有效,會讓另一半對你產生很大的理想化,但是隨著關係的深入,失望也會隨之而來。有的時候,一段長期穩定的關係重點就是看如何處理這樣的失望情緒。情侶相互可以交流一些對彼此的、對自己的、對人生的失望,這也是穩固這段關係的途徑之一。生活中很少有電影電視劇去真實的描繪這個“失望”,多數都只是去構建完美愛情的幻境,讓人沉溺其中。要知道,愛當中不只有治癒,同時也蘊含著毀滅的力量。

有一個閱讀網站,叫做晉江文學,其中存在著大量的霸道總裁愛上我這類的網文,還有其他的閱讀網站也有很多提供給男性看的後宮網文。喜歡看這類網文的同學,如果不能清晰的認識到幻境和現實的區別,那麼自己就很難成長起來。

還有那些教女生應該如何如何優越,如何如何被照顧和擁有特權的微信爆款文章,本質上都是對愛或權力片面的追求。不會有老師教你如何平衡這兩者的需要。雖然這個問題在現實中也沒有標準答案,但是我會教你如何傾聽內心的聲音,讓自發的那一部分變得更加有力量。

為什麼找尋自我是如此困難的一件事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也是最壞的時代。”在以前,一個人父親是木匠,他也很大概率成為一個木匠,自己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這是無需彷徨和懷疑。在當時也沒有那麼多的電影和文字強調你要成為你自己,因為那時候成為自己不是一件必要的事。

而在現代文化中,人們將“成功”變成一件沒有上限的事情,賺一個億隻是一個“小目標”,北大也只是“還行”的學校。你周圍的人,包括你的父母,無法給予你一個強有力的聲音,去告訴你,做到這樣就可以了,你已經很成功了,你已經很棒了。如果你的內心也沒有這樣強有力的聲音去告訴你做到什麼程度就可以了,你就很有可能產生一個抑鬱的情緒,自己開心不起來。而心理諮詢能做的,也就是幫助你慢慢培育心底的聲音。

這個時代,理想和追尋自我已經變成一種必要的事,要想自己的生活存在意義感,你必須要學會傾聽你自己的內心聲音。因為大部分電影、書籍都只會告訴你要成長,要找到自己,但是又不會告知你具體的方法。社會分工越來越紛繁複雜,我們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多,同時我們面臨的選擇也會越來越多,包括生活方式、個人形象等。如果不學會傾聽自己,那將會在彷徨和猶疑中浪費掉自己的大部分生命。引用黑塞的一句話“在世上,最讓人畏懼的恰恰是通向自己的道路。”

廣告誘惑我們買車子,衣服,於是拼命工作買不需要的東西,我們是被歷史遺忘的一代,沒有目的,沒有地位,沒有世界大戰,沒有經濟大恐慌,我們的大戰只是心靈之戰,我們的恐慌只是我們的生活。我們從小看電視,相信有一天會成為富翁,明星或搖滾巨星,但是,我們不會。那是我們逐漸面對著的現實,所以我們非常憤怒。—《搏擊俱樂部》

四、抑鬱的消解

我個人並不反對求助於藥物,並且,較重的抑鬱和雙向情感障礙的必須要服藥。但要知道的事實是,藥物會有一定的副作用,並且,有研究表明,百分之三十五的抑鬱,藥物是無效的。藥物對於很多中輕度抑鬱情緒的治療效果也不是很好。如果你的睡眠不佳或者作息很不規律,我會建議先想辦法把作息穩定下來,同時去精神科求助嘗試一些睡眠的藥物,再和精神科醫生商量要不要服用抗抑鬱的藥物。

抑鬱者的心理治療會面臨一個很大的困境,因為有一部分抑鬱者習慣理想化他人,也理想化自己。通常1~2次的談話不足以讓抑鬱情緒緩解,這裡會有一個失望。而抑鬱者通常又希望自己是友善和禮貌的,很難開口表達這個失望。有的也會自責自己,覺得都是自己的錯。

所以我們看到很多人的人際關係很糟,很難感到被別人支持,同時也無法處理這種失望。我通常會鼓勵來訪者說出他們想說的一切,包括這種失望,但是也並不是每次都有效。

心理諮詢行業,也是一個充斥著“理想化”的行業,所以我做長談心理也是希望讓心理諮詢變成一件平實的事情。

調整生活習慣

調整作息,詢問營養專家如何調整飲食,詢問健身教練如何運動,參加一些社交活動。有的內心抑鬱的人通常也會有一個成癮的問題。比如菸酒、高熱量食品成癮或者過度消費等。這些成癮的習慣都顯示著有很多被壓抑的抑鬱情緒。家庭環境和工作環境都是影響情緒和生活習慣的重要因素。儘量選擇支持性的環境去生活,比如較為輕鬆自在可以調動自己自發性的工作,比如從很糟的家庭環境中搬出,儘量多和那些你喜歡,也喜歡你的人交往。

自我分析

過度的理想化別人會讓自己更加無力,因為力量都在別人那裡,不在自己這裡。過度的追求理想化中的自己會讓自己感到自卑,甚至產生一種羞恥感,因為自己不可能做到那麼完美,也沒人可以做到。無論是生活還是個人形象,完美都是不存在的。羞恥感和自責會加重抑鬱的傾向。所以如果你們有了孩子,也要經常和孩子聊一些你的不完美的事,讓孩子知道,不完美是可以被允許的。有時候父母的成就過高也是導致孩子抑鬱的因素之一,因為當一個人發現無論如何都無法超越父母時,無疑會感到抑鬱。

抑鬱特質的人會有更多深刻的情感,這既可以是阻礙,也可以是一種力量和天賦,要知道有些創作,沒有深刻的情感是難以達成的。所以要慢慢學會駕馭這種力量。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也要注意我們是不是總是抱著否認的態度,包括否定自己的需求、否定自己的感受、否定現實、否定那些對我們很重要的人和事。邵夷貝有一首歌叫《否定先生》,這首表達了活躍在我們每個人心中的否定傾向,因此要注意內心的那個總是羞恥又內疚的“否定先生”。我們無需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感到羞恥,要直面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雖然是困難的,但那也是消解抑鬱的正路。

這個世界應該足夠豐富,有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人,一個健康的社會看上去太單調了。—朴樹

問&答

1、不喜歡面對衝突,是什麼心理問題麼?

我們的文化就是“以和為貴”,但是如果不會拒絕他人,躲避衝突,就可能產生一個抑鬱和自我邊界不清的問題,內心沒有力量劃定自己的界限。

2、工作中要不要戴著“假面具”?

有一份可以真實做自己的工作,是上天的眷顧。不那麼幸運的人,只能戴著假面具去工作。如果這個假面具不至於傷害到自己還好,如果傷害到了自己,就要權衡如何維持心理健康,換份工作還是維持現狀了。

3、以前為一件事情付出過很多,但是沒有成功,現在也不敢努力,感覺以前得到的都是泡沫。現在也不敢奮鬥,踟躕不前。

我們要重新評價自己的經歷,在往事當中找到成功的一面,就如同我的這個講座,我可以找到十個我認為講的好的地方,也可以找到十個不足。不要認為那些是泡沫,它們也會成為你力量的源泉。

4、不知道是否有抑鬱症,工作中缺乏自信,做事情沒有動力。

抑鬱症和抑鬱情緒之間並沒有嚴格的界限,如果感到不適可以求助當地醫院,也可以進行一段長程心理諮詢,培育一種自我撫慰的能力。

搜索關注

長談心理工作室

提供平價心理服務


長談心理工作室


你這個屬於比較嚴重的心理疾病,的治!

導致這個問題的原因有兩點:

第一:毫無疑問就是你的那場病導致你的成績一落千丈,你能把它寫出來,說明你很在意,並且一直在心理放不下。

第二:由於學業不佳,工作定會不順或不如意,每當那個時候你就會想起上學時的那場病,也會責怪那場病影響的生活和工作。

其實這個時候你可以先放下工作,到處走走看看,打開心扉,面對並接受現實,人生不過就幾十年,當你找到人生方向的時候,你回過頭來看這段時間,你會覺得這幾年真的不曉得在想啥子😊

當你抑鬱一件事情的時候想一想,你有沒有辦法改變,要是能改變你就不用抑鬱了,要是改變不了,生活還的過,抑鬱也沒有用。


和尚洗頭用飄柔666


題主因為生病,年紀名列前茅的成績,直接滑到倒數第一,這事擱誰都難受。

題主心理抑鬱因該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成績因病下滑,大學夢沒圓;二是同學都去上大學了,感覺自己被拋棄了,落後了,這輩子再也跟不上了。我覺得題主要解決內心的抑鬱,可以從這兩點原因去考慮。


第一點原因:成績因病下滑,大學夢沒圓,該怎麼辦?

我不知道題主畢業多久了?現在病情如何?假如才畢業幾年,病也好了,也沒留下後遺症,比如大腦沒以前好用之類的,其實題主可以考慮繼續讀書,圓大學夢!

繼續讀書有六種方式:

1、回去插班讀高中,參加普通高考。

以題主以前的成績來看,好好複習兩年甚至一年,考個一本沒問題。但這個方式會比較費時,全職讀書經濟壓力就大,還必須家人支持才行。



2、參加成人高考。

成人高考和普通高考類似,採取考試入學的方式,考試科目和普通高考類似,但比普通高考容易。進入專本科學習後,畢業時得到的畢業證也是國家承認的。不過成人高考學習沒有普通大學嚴格,這就要靠自覺了。


3、自學考試

自學考試被稱為“沒有圍牆的大學”,寬進嚴出,學習方式靈活,費用低,考試難度大。所以自考方式適合那些有堅定目標、和學習毅力的考生,否則往往拿不到畢業證就中途放棄。

4、網絡大學

網絡大學發展的比較晚,還不怎麼規範,選擇要慎重。網絡大學依託於名校,採用遠程教育模式,費用低,學習靈活。專業多以計算機技術,管理等應用學科專業為主。報網絡大學必須有良好的自制力和自學能力



5、出國留學

留學成本比較高,這個需要考慮家庭經濟狀況

6、民辦大學

寬進嚴出,機制靈活,專業較多。但學習氛圍較差,需要自己很強的自制力。


題主如果想繼續讀大學,可以好好了解以上幾種方式,選擇一種去實現大學夢。現在想讀大學,方式很多,所以題主大可不必憂心。

但我真不認為,非要讀大學不可。我不是說不要學習,而是不一定非要在大學學習。其實去讀一些專業性強的培訓班,或者職業學校也很好。很多高中生畢業時其實對自己瞭解很少,高考報考專業都是瞎蒙,以至於大學混過來的很多。題主如果能好好想想自己有什麼目標,然後有針對性去學習,會比在一般大學混四年強。比如培訓攝影,設計等等。我認識的一個浙大藥劑科的,畢業後因為疾病的原因,工作被辭退。後來他花四個月培訓了影視後期,就去找了相關工作,現在在這個行業做的非常不錯,工資也高。他雖然讀了四年大學,但工作用的卻是培訓四個月的技能,和大學專業完全不相關。


最後,有條件的話,題主去找個好的心理諮詢師做做諮詢,會比較好。

總是就是:條條大路通大學,想讀大學還很多方式;但不一定非讀大學不可,找個技能培訓培訓也很不錯,學的好了,工作不比大學畢業差。


劇評社


我只能用我自身的經驗來開導你,我本身也覺得我自己應該是得了抑鬱症,上班不想上,朋友不想見,覺得這個世界所有人都欠你的。那時候我看了網上的視頻,我發現這是我想去做的事情,於是我開始去做這樣的事情,每天在街上跟無數陌生人搭訕,然後拍成視頻,還做社會實驗,其中一期我裝作是抑鬱症病人去尋求陌生人的幫助,我發現其實這個社會還是很美好的,很多人其實都很善良。所以當你發現自己快抑鬱的時候,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吧,這個社會不會拋棄任何一個人,唯一拋棄你的其實是你自己。\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37c200011f7806460773\

阿本TV


你好,看了你的問題,我感受到你的失落、焦躁和煎熬。6個月裡工作更換了7次,確實頻率

超常了,可見你的內心是如何的浮亂,又有幾多不甘。

不知道你的年齡多大,看樣子還小,如果想繼續深造,只要有足夠的信心,憑你以前的底子

也不是不可能;如果想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工作,需要分析你頻繁更換工作的真正原因,你需

要提供更詳細的信息。在這兩方面專業的心理諮詢都可以幫到你。

就目前你陳述的內容,還不能完全確認是抑鬱,你可以用以下方法自測一下(根據最近兩週

的情況):

請仔細閱讀以下問題,圈出最適合自己情況的分數,然後將分數累加,每一項的得分為:“

不是”為0分,“偶爾是”為1分,“有時是”為2分,“經常是”為3分。

  1.你是否感覺沮喪和憂鬱?

  2.過去常做的事,現在做起來是否感到吃力?

  3.你是否無緣無故地感到驚慌和恐懼?

  4.你是否容易哭泣或感覺很想哭?

  5.過去常做的事,你現在是否興趣減低?

  6.你是否感到坐立不安或心神不定?

  7.你是否晚上不服藥就很難輕鬆入睡?

  8.你是否一走出自己的房間就感到焦慮?

  9.你是否對周圍的事物失去興趣?

  10.你是否毫無原因地感到疲倦?

  11.你是否比平時更愛發脾氣?

  12.你是否比平時早醒,醒後就再也睡不好了?

  得分在15分以上,說明你應到心理諮詢就診;得分在5~15分之間,說明你有一定的抑

鬱情緒,也應尋求醫學幫助;5分以下,恭喜你,沒啥問題!


心理專家劉愛民


抑鬱是什麼,它是一條瘋狗,是情緒上的風寒,苛刻地自我判決書、孤獨寂寞的獨角戲。

推薦一個科普抑鬱的小視頻:

http://open.163.com/movie/2016/11/8/Q/MC4IRKSSB_MC4IT9O8Q.html

它不是一時的情緒低落,是心理發展的危機。

從心理動力的角度,一些抑鬱的病根其實並不是浮在眼前的這些事兒,而源自我們在成長的過程當中,自戀的需要遭受挫折。有時源自依賴的需求得不到滿足。

它不是單純的顧影自憐,是攻擊性指向自我的表達。

抑鬱的核心,是不分自我與他人、不分理想與現實,把與自我相關的、種種事情的失敗、不足、錯誤,最終都歸咎於自我。抑鬱通過自我苛責、自我戕害來緩解面對現實的焦慮與失落。

對抑鬱症患者來說,不被理解,可能比抑鬱給他們帶來的痛苦,更難以承受。

無論你目前身處抑鬱的哪個階段,正視它,是你重回健康的第一步。有時,刻意壓抑自己抑鬱狀態帶來的壓力,比抑鬱本身還難受。

抑鬱症並不是一種軟弱的表現,它有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就像感冒一樣普遍。你可能不知道,引發抑鬱症,甚至有季節性的因素。


如果你已經抑鬱了,建議你去正規的心理機構和醫院就診,對自己的情況有準確的瞭解。

對抑鬱症患者來說,困擾他們的並不是抑鬱本身,而是對一些事實的偏執。他們太過容易陷入負性情緒和消極想法中,卻堅信自己看到的是事實。學會轉換看問題的角度,讓自己感覺好一點,抑鬱也會減輕一些。


掌握一些正念的技巧,充分體察自己的想法、情緒、身體和行動中蘊含的信息,可以幫助自己離開自我苛責,產生對自己的接納和慈悲,達成與自我的諒解。

推薦一個有抑鬱症男孩Kevin Breel的ted視頻,引用他的話作為結束:

http://open.163.com/movie/2013/11/7/9/M9C56RLN7_M9C56U879.html

為它是讓我經歷低谷, 但只是為了向我證明有高峰, 是的,它將我拉進了黑暗, 但只是為了提醒我有光。 我的痛苦,比我在生活的十九年的任何事都能 給我看待事情的角度,而我的傷口 讓我有了希望 有希望,有信念,對我自己的信念 對其他人的信念,可以更好的信念, 我們可以改變這一點,我們可以把它說出來 說出來與對抗無知, 反擊不容忍, 還有一件比什麼都重要的是,那就是, 學會愛自己, 學會接受我們自己, 我們不是別人想要我們成為的那個人。 因為我相信在這個世界上 擁抱光明並不意味著忽略黑暗。 我相信的世界是一個我們被評判的標準是 我們克服逆境的能力,不是逃避它們。我相信的世界是一個我可以看著某一個人的眼睛 並說,"我正在過著地獄般的生活," 他們可以也看著我跟我說,“我也是” 這是可以接受的, 這沒關係因為抑鬱沒什麼。我們都是人。 我們是人,我們鬥爭、我們遭受痛苦 我們流血、我們哭, 如果你認為真正的力量 代表從未有任何弱點,那麼我在這裡 要告訴你你錯了。 你錯了,因為它是相反的。我們是人,我們會有問題。 我們不是完美的,而這沒什麼。

所以我們需要停止無知, 停止不容忍,停止蔑視, 和停止沉默, 我們需要打破禁忌,真視真相,並開始說話, 因為唯一處理 人們單獨作戰的問題 就是堅強的站在一起, 堅強的站在一起。


心有助,不孤獨。歡迎關注盧悅,關注公眾號心之助。

盧悅心之助


01

抑鬱症不是單純的自我憐憫,更多的是因為早期的無所謂,逐漸積累了不少問題,慢慢陷入了自我苛責、自我戕害的怪圈,將種種不幸和失敗歸咎於自己,並通過不斷攻擊自我(心理上的苛責)來緩解現實中遭遇的失落和焦慮。

他們暴飲暴食,或是厭食嗜睡,不自主地哭泣,厭世孤僻。

很多人會覺得他們看不清現實、偏執、消極。而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比抑鬱更為痛苦、更加難以接受的,恰恰是:不被理解

請記住,抑鬱並不是一種軟弱的表現,它不能代表你的人格和品質,它只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就像感冒,哮喘一樣,嚴重了就要接受正確的治療。

02

有的人認為自己有患抑鬱症的傾向,並且概率很大,為了防止進一步的惡化,花幾百塊錢去正規的醫院做個初步的診斷。

另外,可以通過科學地練習冥想,充分體察自己的想法、情緒、身體和行為中所涵蓋的信息。

最重要的是:學會接受自己,愛自己,培養正面的信念 ,告訴自己得抑鬱症並不是什麼羞恥的事情。

此外,儘量讓自己的生活忙碌有節奏。為自己制定目標,然後逐一去實現它。要多出去接觸外界,多和別人面對面說話。

03<strong><strong><strong>

很多人可能是得了季節性抑鬱症,也被稱為季節性情緒紊亂(SAD)。這種症狀多發於冬季轉春季時期,由於氣候原因,缺乏陽光和溫暖,身體的褪黑素增多、血清素過低,不少人因此睡眠不規律、焦慮緊張,從而抑鬱。

較有效的方法就是加長戶外活動時間,增加

特殊的光照,心理學上稱之為“光線療法

此外,最好輔以認知行為治療(溝通療法) ,必要時,在醫生的建議下使用抗抑鬱的藥物。

04

重度抑鬱症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找一位專業的心理醫師進行正規化的治療。目前,

治療抑鬱症方法很多,也就是說,你即便感覺自己已經抑鬱到絕望,但並不是沒救了。

你完全可以通過藥物配合心理治療的方式,甚至是電休克療法、經顱磁刺激來緩解抑鬱,這是目前治療重度抑鬱症最為常用且有效的方法之一。

05

無論你是即將抑鬱、輕微抑鬱、還是重度抑鬱,最難跨出的一步就是尋求他人的幫助。其實,很多時候,你並不是完完全全缺乏關愛 ,更多的是因為你將自己的心給封閉了起來。

請試著向信任的人敞開心扉說明自己的情況,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 ,但有了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和陪伴,很多問題並沒有你想的那樣難以解決,

只要你還沒有放棄自己,就要勇敢地跨出這一步

06

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親友的關愛無疑是一劑良藥,如果你身邊的人不幸得了抑鬱症,不要將他們身上表現出來的特點往自己身上套,這反而會讓他們更加自責、自卑

你可以開誠佈公地和他們討論抑鬱症的話題。

研究表明,和一些人探討自殺的看法,可以降低他們自殺的機率。和一些患者談論與他們相關的心理疾病,可以淡化他們對自己的傷害。

只要你有心幫助他們,總會有辦法使他們看到希望。有時候可能就因你一句鼓勵的話 ,就讓他們鼓起勇氣,重新熱愛生活

最後送大家一句話:

不要放棄自己

記得關愛別人

<strong>

end

最後,自我介紹一下:我是喵米,喜歡科學領域的內容,希望通過自己掌握的知識,幫助你輕鬆理解科學方面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