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樟柯如何“做自己”又“不差錢”

贾樟柯如何“做自己”又“不差钱”

【解密電影節】專欄

拍電影網特邀影典網在本平臺開設【解密電影節】專欄,旨在為中國的影視創作者介紹和推薦優秀的國際電影節,助力中國優秀的影視作品走向國際。專欄內容包括各類電影節top、著名影人的電影節之路、電影節全流程揭秘、電影節報名和發行策略等,為讀者提供“集跨時與即時、活力與沉思、嚴肅與趣味等需求於一體”的閱讀體驗。

贾樟柯如何“做自己”又“不差钱”

一直以來,那些在國際電影節拿獎的電影,國內票房往往都不好。

典型的例子就是賈樟柯。他最新一部作品《江湖兒女》票房是7千萬,雖然已經打破了他個人的票房記錄,但該片的成本高達八千萬。而他獲得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的《三峽好人》,國內票房僅有30萬。

但如果你憑此就認為,賈樟柯應該過得很慘,那就瞎操心了。

實際上,在行業人的口中,情況卻是這樣——

“賈樟柯從來不差錢,每部作品的國外版權都很吃香。”

《三峽好人》成本600萬,但是銷售到了75個國家,帶來了4000萬元的版權收入;《山河故人》成本4000萬,還未上映就已經通過海外版權預售收回成本;《江湖兒女》目前版權也賣到了19個國家;甚至於第一部電影《小武》就足足賺了將近500萬。

雖然國內院線不怎麼待見他,但他的影片總能順利找到投資和買家。

贾樟柯如何“做自己”又“不差钱”

賈樟柯用謎一樣的“不差錢”方式讓那些想“做自己”的電影人既羨慕不已。

而這一切,都源自賈樟柯在國際電影節上打出的聲譽 。從1995年到2018年,賈樟柯在48個國內外電影節上獲得過87個項獎項和提名。除開侯孝賢、王家衛這些港臺大導演,賈樟柯幾乎是最受國際電影節歡迎的華語導演。

那麼,他如何一步步走向國際電影節的金字塔頂端的?除了創作才華,在選送電影節方面有什麼策略呢?

今天,就讓我們來回顧賈樟柯的“電影節謀生之路”。

1995年 《小山回家》

就近原則——兩個香港電影節

贾樟柯如何“做自己”又“不差钱”

《小山回家》中的賈樟柯

那一年,還在北京電影學院讀書的賈樟柯聯合學校裡的“青年電影實驗小組”成員,湊經費、藉機器,共同籌拍了第一部短片作品《小山回家》。

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賈樟柯將作品送去香港獨立短片及錄像比賽(ifva),意外獲得了最佳故事片獎,獎金5萬港幣,並順勢在第21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展映。

賈樟柯將攝製成本還清後仍有盈餘,掙到了自己的電影節“第一桶金”。

1998年 《小武》

首次嘗試報名多個電影節

贾樟柯如何“做自己”又“不差钱”

《小武》工作照

賈樟柯在1996年—1997年完成第1部長片處女作《小武》,畢業之後,開啟了自己的“電影節謀生路”。

第一站:初次亮相重量級電影節,獲得周邊小獎

·第4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亞洲電影促進聯盟獎、沃爾福岡·施多德獎

第二站:初拿大獎

·第3屆釜山國際電影節:新浪潮獎(獎金3萬美元,約19萬人民幣)

其他獎項:

·第20屆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熱氣球獎(獎金6000歐元,約4.5萬人民幣)

·第17屆溫哥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龍虎獎

可借鑑點:

1. 導演處女作長片作品,首選對新導演青睞的電影節進行角逐。

2. 多報名電影節,為影片爭取更多展示機會。

3. 如在多個電影節上獲獎可獲得一筆可觀的獎金,有助於後續的創作。

2000年—2001年 《站臺》

初獲成功後,再次報獎多個電影節

贾樟柯如何“做自己”又“不差钱”

《站臺》工作照

第一站:直擊重量級電影節主競賽

·第57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提名) 、亞洲電影促進聯盟獎

第二站:第二輪找準老熟人

·第22屆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熱氣球獎(獎金6000歐元,約4.5萬人民幣)

(1998年《小武》獲得過同一獎項)

第三站(2001年):次年瞄準小眾電影節

·弗裡堡國際電影節: 費比西獎、唐吉訶德獎

·布宜諾斯艾利斯國際獨立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新加坡國際電影節:青年電影獎

可借鑑點:

1. 報獎第一站衝刺重量級電影節。多數重量級電影節對參賽影片有嚴格的首映要求,在此情形下,報獎第一站將影片首映安排在重量級電影節上,會增大獲獎可能性。

2. 拿過獎的電影節要重視,這類電影節對導演有很好的信任背書,獲獎幾率更大。

3. 多數電影節對影片製作時間有限制,一部影片報獎的有效期約兩年,充分利用好第一年與第二年,做差異化報獎。

2002年—2003年 《任逍遙》

保持衝擊重量級電影節、知名電影節

贾樟柯如何“做自己”又“不差钱”

《任逍遙》工作照

第一站:首站衝擊最大電影節

·第55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

第二站:衝擊北美老牌電影節

·芝加哥國際電影:最佳劇情片獎(提名)

報獎第三站(2003年):報獎第二年依舊選定老熟人

·新加坡國際電影節:費比西獎、亞洲劇情片獎

可借鑑點:

1. 上部作品提名過金獅獎,新一部就可以大膽衝擊金棕櫚。首站獲得大獎提名便獲得了難得的展示機會,為今後拿獎做鋪墊。

2. 選擇老牌電影節進行第二輪報獎,在更專業的平臺亮相,擴大知名度。

2004年—2005年 《世界》

保持衝擊重量級電影節,擴大報獎範圍及深度

贾樟柯如何“做自己”又“不差钱”

《世界》主創參加威尼斯電影節

第一站:首站衝擊重量級電影節

第61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提名)

第二站:第二輪衝擊知名電影節

塔林黑夜電影節:最佳影片獎(提名)

第三站(2005年):第二年嘗試國外的亞洲電影節

·法國多維爾亞洲電影節:最佳編劇獎

·法國沃蘇勒亞洲電影節:國際評審團大獎、大獎金車輪獎(提名)

可借鑑點:

1. “知名電影節”是在“重量級電影節”之後的必選項。

2. 在歐洲有很多獨具特色並且青睞亞洲電影的電影節可供選擇。

2006年—2008年 《三峽好人》

“衝擊大獎+廣撒網” 的模式初步形成

贾樟柯如何“做自己”又“不差钱”

《三峽好人》獲金獅獎

第一站(2006年):首獲重量級電影節最高獎

第63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第二站(2007年):開啟廣撒網模式

·第28屆德班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第7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百家傳媒年度致敬電影獎、最佳導演獎(提名)

·第1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獎 、最佳影片獎(提名)

·意大利國家電影記者協會:最佳非歐洲導演獎(提名)

·翠貝卡電影節:評審團大獎(提名)

報獎第三站(2008年):第二輪廣撒網模式

·日本電影旬報獎:最佳外國導演獎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外語片獎

·巴西SESC國際電影節:最佳外語片、最佳外國導演

可借鑑點:

1. 衝擊大獎是持久戰:《三峽好人》是賈樟柯在獲獎歷程上的一次高峰,經歷戛納、威尼斯、柏林三大電影節不斷衝擊不斷提名卻未獲獎項的磨礪後,終獲大獎。

2. 大獎後的廣撒網模式:在三大電影節上拿到大獎無疑是對影片最好的全球宣傳,在大獎光環下,第二輪、第二年甚至第三年要加強影片在全球範圍的報獎,借大獎的宣傳力度把影片和導演本人真正推向國際。

2008年—2011年 《二十四城記》、《海上傳奇》

鞏固“衝擊大獎+廣撒網” 的模式

贾樟柯如何“做自己”又“不差钱”

《二十四城記》工作照

《二十四城記》

·第61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

·第3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攝影(提名)、最佳原創音樂(提名)

·第10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女配角(提名)

贾樟柯如何“做自己”又“不差钱”

攜《海上傳奇》參加戛納電影節

《海上傳奇》

第一站:繼續衝擊未獲大獎的戛納,入圍一種關注單元

第二站:知名電影節收穫終身成就獎

·第63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第30屆夏威夷國際電影節:最佳紀錄片金蘭花獎

·第13屆蒙特利爾國際紀錄片電影節:大獎

·迪拜國際電影節:紀錄片獎

可借鑑點:

1. 保持大獎出鏡率:在上一部影片拿到金獅獎後,繼續保持重量級電影節的大獎衝擊,保持活躍度和出鏡率。

2. 有份量的“終身成就獎”:在經歷了第一個電影節獲獎高峰後,迎來了知名電影節的認可,預示著著下一個高峰的到來。

2013年—2014年 《天註定》

鞏固“衝擊大獎+廣撒網”的模式,靜待下一個高峰

贾樟柯如何“做自己”又“不差钱”

《天註定》劇組亮相戛納電影節

第一站:衝擊大獎

第66屆戛納電影節:最佳編劇獎、金棕櫚獎(提名)

第二站:廣撒網模式

·阿布扎比電影節:最佳劇情長片黑珍珠獎

·丹佛國際電影節:最佳劇情片獎

·法國電影評論協會獎:最佳外語片獎

·國際迷影協會獎:大獎

·德國慕尼黑電影節:最佳國際影片獎(提名)

·挪威南方奧斯陸電影節:最佳影片獎(提名)

第三站(2014年):再入兩枚終身成就獎

·第38屆巴西聖保羅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第39屆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可借鑑點:

1、堅持自己的電影節報獎模式,首選最大電影節——戛納電影節。

2、保持創作、保持衝擊、保持報獎,靜待下一個高峰。

2015年—2017年 《山河故人》

依靠大獎提名和多個成就獎再創高峰

贾樟柯如何“做自己”又“不差钱”

賈樟柯在戛納拿到金馬車獎

第一站(2015年):衝擊金棕櫚

第68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終身成就獎金馬車獎

第二站(2016年-2017年):

多個成就獎

·第63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觀眾選擇獎

·釜山國際電影節:十佳亞洲導演獎

·第38屆開羅國際電影節:傑出藝術成就獎

·第18屆孟買國際電影節:傑出藝術成就獎

第三站(2016-2017年):國內電影節獲獎

·第10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編劇獎、最佳影片獎(提名)、最佳導演獎(提名)

·第23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可借鑑點:

1. 獎項映照著個人成長:從最佳新人導演獎到最佳導演獎、最佳編劇獎、最佳影片獎,再到接連在重要電影節上獲得終身成就獎,已造就了自己的另一個高峰。

2. 國內+國外的廣撒網報獎模式。

2018年 《江湖兒女》

衝擊大獎,步履不停

贾樟柯如何“做自己”又“不差钱”

《江湖兒女》劇組亮相戛納電影節

第71屆戛納電影節(2018):金棕櫚獎(提名)

第13屆亞洲電影大獎(2019):最佳編劇

縱觀賈樟柯的“電影節謀生之路”,平均兩年製作一部作品,幾乎不間斷地衝擊世界級大獎,儘可能在全球範圍內廣泛報獎。

這讓他能在國際上不斷積累聲譽,也幫助他的作品向世界各地發行。

縱觀賈樟柯“電影節謀生路線”,我們可以總結出以下五點:

1. 電影新人從短片入手,短片練好手,長片好上手。

2. 保持創作、堅持自己。

3. 保持報獎,把報獎當成習慣。

5. 學會報獎三步走。

·第一步,把首映留給重量級電影節,衝擊大獎。

·第二步,選報知名電影節或特色電影節,儘量覆蓋各大洲。

·第三步,每部影片的報獎有效期約兩年,重視第二個報獎年。

6. 學會“衝擊大獎+廣撒網”的報獎模式。

·大獎不易得,新作品努力衝擊大獎,獲得提名也是極好的宣傳機會。

·保持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廣撒網”報獎,以便在全球電影市場中提升知名度、曝光度,加大海外發行、合拍以及獲得投資的機會

堅持電影節這條路線,讓賈樟柯不必受制於內地院線,能夠“做自己”又“不差錢”。

-FIN-

贾樟柯如何“做自己”又“不差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