兑镇中学发展简史

兑镇中学发展简史


前言


也许是我这个人固有的怀旧情结在作怪,特别喜欢探寻一些历史的东西。高中母校兑中的历史毫无疑问在我的关注范围之内。以前只是知道他建于上世纪50年代,是我爸他们那几届学生半工半读修建的校舍,为母校的悠久历史感到自豪,其它就知之甚少了。前些年孝中60周年校庆时,专门出了一本厚厚的纪念书籍,书中详细记载了孝中的历史、介绍了孝中培养的杰出人才、记录了历届毕业生的名字。看罢之后是羡慕嫉妒憾,羡慕孝中的历史有了较为完整的记载,嫉妒孝中毕业的学子还有母校在惦记,憾母校兑中的消失。三种感情中,遗憾的成分更大一些,兑中2004年消失之后,似乎有关他的一切都随之消失。他的继承者孝义四中只享受了兑中的优秀教师资源,但却抛弃了兑中的历史。前几日委托我们的老师询问有关兑中的历史档案时,得到的答复是四中没有有关兑中的历史资料。由于本人精力有限,所以没有再继续探寻兑中的历史档案究竟存于何处,我想它还在存在于世的,只是躲在无人关注角落。

近日在图书馆翻阅兑镇镇志时,看到书中专门有一节“中学教育”,里边有关于兑中历史的介绍,但写的较为凌乱。在下文中我将根据书中的介绍结合我以前所知道的给大家介绍一下兑中的历史。由于信息并非采集于最原始的档案资料,所以其中难免有谬误,还请大家见谅。


【一】创立


1956年县人民委员会决定并经晋中专员公署备案,设立兑镇初级中学。是年春,由县文教育派阎振华等7人筹建兑镇中学,从县财政首拨开办费1万元,借用兑镇小学教室3间,夏季开始招收初中一年级学生,学生150名。


兑镇中学发展简史


第一届毕业生


【二】发展初期

1957年,县财政拨款4万元,学校师生共同劳动,新建学校。

1958年,兑镇初级中学改称县立第二中学校,全校设教育班12个,学生650名,教职工27名。

1959年,开始整顿教学秩序,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坚持教育为主的原则,对建校劳动进行了合理安排。

1963年,被评为晋中专署“全民贯彻教育方针”的先进学校。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基本处于停办状态。


兑镇中学发展简史


1958年全体教工合影

兑镇中学发展简史


1959年纪念五四全体团干合影

兑镇中学发展简史


1960年初5班毕业合影

兑镇中学发展简史


1961年初8班毕业合影

兑镇中学发展简史


1962年初15班全体班干部合影

兑镇中学发展简史


1963年全体教工合影

兑镇中学发展简史


1964年初23班毕业


【三】改为高中

1970年,当年10月县革委会决定学校复课招生,由初中改为高中,学制两年。首招高中一年级6个班,学生300名。


兑镇中学发展简史


1971年第一排全体战士合影


【四】高中发展初期

1972年,附设中师班;举办高中、初中、小学教师语文、数学、英语等专业培训6期。

1973年,柱濮、驿马、西泉三所高中学校并入兑镇中学校。

1981年,兑镇中学被确定为吕梁地区重点中学。

1970年至1983年的14年中,高中毕业51个班,学生3640名。


兑镇中学发展简史


74届高9班毕业合影

兑镇中学发展简史


1976年高19班全体干部合影

兑镇中学发展简史


高21 班毕业合影

兑镇中学发展简史


1978年数理化组欢送考上大学的同事


【五】高中发展中期

1984年,学制由两年改为三年。

1985年,开始实行四轨制,每年招收教学班4个,学生200名。

1990年,全校设教学班12个,在校学生650名,教职工102名,其中专任教师54名。

1984年至1990年累计毕业学生1560名。


【六】高中发展后期

20世纪90年代中期兑镇中学开始改为六轨制,但因全市招生体制的改革,每年招生人数变化较大,因之每届所设班数也不尽相同。


兑镇中学发展简史


1993年高88班毕业照


【七】撤销

2004年全市调整高级中学布局,高中学校向城区集中,兑镇中学整体搬迁进城,并改为孝义第四中学。


【八】曾经的辉煌

兑镇中学建校近50年中共招收150个高中班,毕业学生万余名。多年来,兑镇中学一直遵循党的教育方针,以良好的校风和学风闻名于孝义山区群众之中。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更是注重落实知识分子的政策,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1978年高考中,全校91名考生被大学录取53名,其中20名被录取到清华、南开等重点大学;中专录取26名,升学率87.21%。1979年,《山西日报》曾以 “甜果子是怎样结出来的”为题,在头版头条报道了学校的成绩。期间被吕梁地区确定为重点学校,并被评为吕梁地区教育战线十杆红旗之一。


后记

文中部分照片取自老校友张福清的博客,在此表示感谢!

本人正在搜集有关兑中发展的文史资料,希望读到本文的兑中老师和校友能在百忙之中抽空把自己手头的珍贵资料拍照发给我,我的邮箱是[email protected],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