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婚讨口彩,都有什么说法?

新婚讨口彩,包括三个主要方面的内容:

一是喜。新房内外贴红双“喜”字,剪成“籠”,寓“双喜临门、窗花剪喜鹊登梅枝图案,寓“喜上眉梢”;与新婚有关的物事名称前都冠以“喜”字,如喜酒、喜烟、喜糖、喜花生、喜饼干、喜钱、讨喜、办喜事。

农村新婚讨口彩,都有什么说法?

二是红,寓新,以之避邪,求吉。很多用具用红纸包裹,或以红色染成,如家具漆成红色,新娘穿红袄、红褂、红鞋,戴蒙头红巾,床、席、被褥全用红色,用红毡、红桌布,垫器物用红纸包裹,用红绸子裹红筷子插在新房门上方,壶、碗等嫁妆用红绳捆扎,系上红布条,用红线穿铜钱、染成红色的花生、栗子、红枣挂于被褥四角,或放人新床四周,用红纸包喜钱赏轿夫、车夫、讨喜的叫花子,在祖先的坟头顶压红坟头纸。

农村新婚讨口彩,都有什么说法?

三是美好的祝愿。新娘进洞房前要在一个红杌子上坐坐,叫“坐坐性”,寓其驯服;新娘迈过门槛时,脚要踏糕和筷子,谐“高”、“快”,讨“步步高、快发财、快生子”的口彩;有的新娘进房后,登床走一圈,象征着踩倒婆婆全家,不受夫权管束;新娘下轿后,撒栗子、枣、花生于其全身及院落,寓早生子、花花生,烟火绵绵;新娘坐定床沿,就要吃“宽心面”,也叫“长汤”,面条顺滑,寓顺利,然后吃糕,并且故意煮不熟,主持人问新娘“生不生”,新娘一定要回答“生”;新婚之夜要灯烛长明,叫“长命灯”。

农村新婚讨口彩,都有什么说法?

即使在新婚仪式之前,也在一些准备活动中讨口彩,如《临清县志》载,以前下催妆时男家赠女家一只雄鸡,女家将雄鸡配以雌鸡一同抬往男家,俗称“长命鸡”;在给新人铺床时,要撒栗子、枣、花生于床的四周,并且配上一些巧话,即《撒帐歌》:“今年吃了栗子枣,明年生个大胖小儿。”娘家在女儿妆盒内也放些“福字”、盐,寓贤惠、有福,也寓“福缘”;在送亲途中,用四方红纸上书一“吉”字,寓吉日良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