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在大人抱着的时候不能坐,一坐下就哭,站起来走动就不哭了,这是怎么回事?

Jazzlmf


婴儿在大人抱着的时候不能坐,一坐下就哭,站起来走动就不哭了,这是怎么回事?

很多家长在带刚出生的小孩的时候,总是会碰到一个问题,就是宝宝总是爱哭,但是抱着他们多动动他们就不哭了,但是当你一把他放着,甚至是你坐着抱着他们,他们又开始哭起来。但是总是抱着来来回回的对于带孩子的人来说可不容易,不过又不能把他们扔一边不管,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一、为什么抱着孩子走动他就不哭,一放下他就闹腾呢?

有一种说法是因为人的本能,在远古时期人类要逃离一些大型猛兽的捕捉,所以只有运动才能让他们觉得安全,因此被抱着走动会让他们觉得更安全。另一种可能是因为他们肚子胀气了,觉得不舒服了。

二、怎么办?

1、陪着宝宝睡

宝宝睡的好好的突然就哭,大多数时候是妈妈没有在身边,没有安全感,这时候妈妈就可以陪着他们睡,如果要上班,那就把有妈妈味道的衣服放在一旁。

2、按摩

有时候宝宝一直哭闹,笑脸还涨得通红,可能是胃胀气了,用打圈的方式轻轻按摩腹部,就会缓解疼痛,宝宝也就不闹啦。

宝宝没被抱着走动就哭是有很多种原因的,对症下药就好,但是千万不能丢一旁不管。

聪明的父母都会关注J妈学堂,每日分享孕产育儿小知识。

有爱的父母都会分享这篇文章,让更多的人受益。

我是J妈,曾经以为自己足迹踏遍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现在认为做了妈妈才是人生的王道!曾经的职场达人,现在的育儿达人,专心在头条码字,每天更文,专注于育儿经验和宝妈自我提升以及时间管理,分享我的所学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标点,全部是我一个一个敲打出来。


J妈学堂


看到这个问题时,我就一下子想到我儿子还在婴儿期的时候,我母亲一直在照料孙子,特别是到了晚上,老太太就背着孙子在地上走来走去,只要一放在床上,孩子就哭啊,抱起来,或者背在身上就不哭了。

看到老人如此辛苦,我就和母亲商量,晚上只要我在家(当时我在部队服役),我尝试看看能否由我来照料这小家伙儿,母亲说你怕也不行哩,我说我不尝试哪能知道啊。

白天我观察儿子,发现他在婴儿车里时,基本上不哭,除非拉了尿了。一到晚上就开始闹觉,非得抱着或背着睡,而他哭的时候,恰好是关灯以后。我就细琢磨,原来宝宝在母体里时,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于是就把房间灯打开,把他放在婴儿车里,我不停地慢慢推动小车。当低声和宝宝说着话,用一只手握住他的手,脸对脸对他微笑。

就在这种温馨的互动陪伴中,孩子非但没有哭,我也不用抱了,很快就睡着了。我母亲很奇怪,问为什么这样做就可以让孩子不哭呢?我说,三个原因,一是如果你关了灯,孩子就会寻找心理安全感,如趴在你背上,躺在你怀里,而我是通过手握着他的手让他感受我的存在;二是需要动态环境,你走动和我用婴儿车不是一个道理吗;三是低声说话,并且是脸对脸,让他感受到被关注,自然他就不怕了。

第二天,我去商场买来一个婴儿床,那种能摆动的婴儿床,有了这张床后,白天和晚上宝宝睡觉时都在这上面,轻松就解决了哭闹的问题。

不知道我上面说的这些内容,是否对宝妈或宝爸们有帮助呢?


寒石冷月


婴儿在大人抱着的时候不能坐,一坐下就哭,站起来走动就不哭了,这是怎么回事?

这个问题我家宝宝小时候也有过,真的是一模一样的,你抱着她,她就很乖的,但是不能坐,坐下来就两腿乱踢蹬,身子打横,不愿意;如果你站起来,走动走动,她就不哭了。

我表姐的小孩也是这样,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才出生没几天,也是不喜欢大人坐下来抱,要站起来走才行,走平路还不乐意,还要上下楼梯,真的是“花式坑妈”呀!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去查询了相关资料才知道,原来不是娃们“作”,原因有如下几点:

1.宝宝缺乏安全感。

宝宝在妈妈的子宫里就是一个活动的状态,羊水晃荡着,胎宝宝也跟着摇晃,宝宝出生后,暂时还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如果大人抱着不走动,他会觉得这个环境不是他所熟悉的环境,所以会感觉烦躁不安;

2.走动会让他比较新奇。

大人坐着的话宝宝会感觉比较无聊,到处走动,他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看到新奇好玩的事物,注意力也会被转移,就不会哭闹了。


3.大人站起来抱会让宝宝的身体更放松。

大人坐着的时候,宝宝的身体窝成一团,这并不是宝宝喜欢的姿势,站着抱尤其是竖抱的时候,宝宝的身体会自然垂直,趴在大人的身上也会更放松。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

你好,我是希妈,多平台自媒体人,致力于孕期知识分享、育儿知识分享,育儿路上,与你同行!喜欢我的问答,就点个关注呗,谢谢!

希妈育儿


哄睡一小时,放下一秒钟;抱睡俩小时,坐下立马哭!这句话用来形容宝妈的“煎熬”最合适不过了,明明看到小家伙睡得特别踏实,可是一坐下宝宝就像“定时炸弹”一样立马爆发。于是宝妈又要进入到新一轮的哄睡模式……


婴儿抱着起来走动就不哭,一坐下就哭是怎么回事儿?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可爱的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安睡了10个月,习惯了和妈妈母体合一的生活方式。在10月的某一天,突然离开母体,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听不到熟悉的心跳、闻不到熟悉的味道、感受不到温暖的体温、这些变化都会让宝宝变的特别不安。

当大人抱着宝宝的时候,TA又感觉到了在妈妈肚子里的温暖,当大人抱着宝宝走动的时候,那种感觉就像在羊水里随着妈妈的步伐而不停的晃动……这种曾经熟悉的感觉会让宝宝感到莫名的安全!

可是当大人坐下的时候,这种突如其来的感觉会让宝宝特别恐惧,没有安全感!这也就是为什么宝宝喜欢让大人抱着走动的原因了。

“高需求”的宝宝该不该得到满足?

家里有老人的都会认为孩子哭又哭不坏身体,还有助于消化,就放任其哭不管,几次过来就“改”了这个“坏毛病”了。


其实这类宝宝属于高需求的宝宝,只能说明这种宝宝要比别的宝宝更加聪明,更加需要父母的关怀。我认为如果排除宝宝身体不适的情况,只要宝宝有要求,做家长的就应该及时做出反应,满足宝宝的需求。

大人的温暖的怀抱是子宫期的延续,虽然这样做会让大人觉得“苦不堪言”,但是从长远来看,父母的及时回应对宝宝以后安全感的建立特别有帮助!


文海捞梦话育儿


看到这个问题,我就想到我家大宝出生后十来天的时候也是这样的。记得那时是晚上,刚给他喂完奶拍完嗝,看着他睡着的样子,我小心翼翼的把他放到床上,谁知刚碰到床,他立马就炸了,哇哇大哭起来,然后就坐起来抱着他,还是不行,一直哭,检查纸尿裤,没有尿也没有拉粑粑,也没有不舒服,没辙了,只好起来走走,嘿,真神奇,好像宝宝身上自带开关按钮一样,我一走动,按钮自动打开,他立马安静下来了,而且还很享受的样子。

婴儿在大人抱着的时候不能坐,一坐下就哭,站起来走动就不哭了,这是怎么回事?

1、小宝宝刚从妈妈肚子里出来不久,还没适应外面的世界,常常会很没有安全感。当妈妈抱着他的时候,他能够听到熟悉的心跳声,闻到熟悉的味道,心里会踏实很多。

2、宝宝很聪明的,他希望妈妈的关注他、陪伴他,但又不会说,只好用哭声来表达。当妈妈抱着他走走的时候,他会觉得在妈妈的怀里特别有安全感。另外,还可以看到周围的东西,这对他来说是特别新鲜的事,他就会忘记了哭闹。但是如果你走不了几步,突然停下来坐下的话,他就又会大哭起来。

3、在宝宝醒着的时候,他不喜欢一直呆在一个地方不动,喜欢到处走走、到处看看。因为早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妈妈就是一直这样带着宝宝到处走走的。

该如何解决?

1、千万不要对宝宝置之不理,这样对他来说是有很大的伤害的,对以后的性格养成也是很不利的。宝宝还小,需要的是安全感和妈妈的爱。妈妈去抱着他了,会让他觉得妈妈很爱他,同时他也会有安全感,心理需求得到了满足。

2、让宝宝趴着妈妈胸前睡觉,这个我亲身体会过,真的很有效。

3、把宝宝放在婴儿车里,然后慢慢推动婴儿车,宝宝很快就会睡着了。

4、如果妈妈真的抱累了,可以把宝宝放在床上,然后用手抚摸宝宝的身体,跟他说说话、或者唱唱歌,交流下感情,宝宝也就不会感觉到无聊了。


二宝妈咪的育儿时光




小月龄的宝宝应该都经历过差不多的情况吧。我闺蜜家孩子小时候其他方面都挺好的,就是睡觉的时候必须得抱着悠,一直到挺大了,体重都30斤了还让悠呢,他奶奶带的非常累。

其实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有这种需求很正常,原因无非就是以下几点

  • 刚从妈妈肚子里出来不久,不适应。因为你想啊,在肚子里的时候你每天都在走路活动啊,他也相当于每天都在跟着你一起走动,所以特别适应那种状态。
  • 寻找安全感。大人离开家去一个新环境都会觉得没安全感,何况小宝宝呢,他肯定想找寻原来的地方予以安慰自己来建立安全感。
  • 身体不适。小宝宝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胀气的情况,需要帮忙缓解,可能走动起来会让他更舒服。

虽然宝宝会有这么个阶段,我们需要帮他过渡过去,但其实谁都害怕这么抱着走万一养成习惯了,像我闺蜜家孩子一样会非常累人。多尝试放下,相信他可以的。



试着多与他互动,多亲吻她,多跟他说话。

给他唱唱歌,做做夸张的动作表情等,给他看简单的卡片或者绘本,听舒缓的音乐,用玩具逗他玩儿,电量放光了,安全感足了自然怎么都能睡了哈。

家长们千万不要觉得宝宝小,听不懂还总睡觉的,就不跟他说话或者游戏,就醒着的那几分钟也是你们建立亲密关系时候的时刻,多跟她互动肯定是没错的。



我是一个混迹育儿圈10年终于得以自己施展拳脚的双胞胎宝妈,是朋友圈中的辅食达人,育儿小百科,爱生活爱分享,正能量爆棚的我期待与您一起同行,在育儿育己的路上共同学习成长哈。记得帮我点赞关注哦哈,谢谢!


帅帅育儿


婴儿为什么喜欢大人抱着,走着,摇着,如果大人坐下来或者停住不动,就会大哭呢?

原因之一:这是因为婴儿在寻求在妈妈子宫里的感觉,从而获得安全感。

美国著名的儿科医生哈韦卡普博士提出了婴儿缺失的“第四期”概念,也就是说,孕期除了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以外,还有第四期,就是宝宝出生的头3个月,这3个月宝宝应该还要在妈妈肚子里,但是却提前出来了,因此也就有那句话说“人类的孩子都是早产儿”,人类的孩子不能像其他哺乳动物那样一生下来就能站立走路。

所以,哈韦卡普博士发明的新生儿5s安抚安抚法也是为了让宝宝找回在妈妈子宫里的感觉。

婴儿在妈妈子宫里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1.子宫里是温暖而潮湿

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基本是恒温的,是妈妈的体温,并且包裹着羊水,是比较潮湿的环境。

新生儿出生后的室内温度保持在24°左右,湿度保持在50%。

2.子宫里能听到丰富的声音

宝宝在妈妈子宫里能听到有一定频率的心跳声、血液流动声、呼吸声,还有妈妈能听到的各种声音。

所以,白噪音在新生儿头一个月的时候是安抚哄睡神器。

3.有颠簸有晃动

妈妈走路、上楼梯、抬腿、坐车等一系列活动都会产生震动,所以,宝宝在羊水里是可以感受到的。

这也是宝宝出生后为什么在大人抱着走动、摇晃、甚至是萝卜蹲的时候就停止哭闹,甚至睡着了。

4.紧紧包裹的感觉

胎儿在子宫里是蜷缩着,被羊水包裹着,随着胎儿不断长大,被妈妈子宫紧裹的感觉会越来越强烈,非常有安全感。



婴儿出生后的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

1.婴儿出生以后突然面对了一个全新的未知的世界,其实是很害怕的。

2.温暖潮湿的小房子变成了一个宽大的房间,宽大的床,床单的温度,房间的温度都发生了改变。

3.紧紧包裹的感觉没有了,宝宝像一个鸡蛋一样找不到平衡。

4.有频率的声音没有了,周围很安静。

所以,宝宝需要被大人抱起来,寻求紧紧包裹的感觉,需要大人来回走动,寻求颠簸的感觉。



原因之二:新生儿身体紧张

受非对称性颈紧张反射和莫罗反射(惊跳反射)的影响,新生儿普遍都会存在肌张力高的现象,也就是肌肉紧张,但是,新生儿大脑发育不全,无法控制身体,需要大人抱着才能够放松身体。



原因之三:新生儿内耳前庭功能发育不够完善

内耳前庭是人们身体里很重要的一个器官,用来保持平衡,但是,新生儿的内耳前庭发育不完善,所以找不到平衡,就像一个放在桌子上的鸡蛋,来回摇摆,大人的怀抱就像一个鸡蛋托,能够让宝宝感到平衡,从而获得安全感。

内耳前庭非常敏感,像个雷达,只要大人有一丁点体位变化,立刻就能察觉到,不同的宝宝内耳前庭发育水平不同,表现就会不同,内耳前庭敏感的宝宝,不论大人再怎么轻轻的坐下,他都感觉到了过山车般的落差。


如何应对宝宝身体紧张、抱着放不下?

1.平时多给宝宝做抚触按摩,每天至少30分钟,可以在宝宝睡醒、换尿不湿等各种清醒时候,见缝插针的做,抚触按摩对缓解身体紧张,放松宝宝身体非常有用。

2.有针对性的做一些内耳前庭小游戏,比如毛巾秋千、瑜伽球等,但是需要找专业的婴幼儿睡眠顾问评估后再做,不同月龄宝宝的内耳前庭练习是不一样的,练习时候的幅度、速度都有技巧,所以不要自己随便做哦。




我是坚持科学育儿的墨仔妈妈,一名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婴幼儿睡眠指导师,与孩子一起成长,最更好的自己,更好的妈妈。 -----养育孩子不仅需要爱,还需要知识

墨仔妈妈育儿


😂😂这种情况几乎每一位家长都遇到过,包括我。为什么“婴儿抱着不能坐,坐下来就哭站起来走动就不哭”呢?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这种现象,是宝宝自我保护意识所形成的条件反射。

人类在原始社会几乎与其它动物没有区别,为了争夺食物不得不面临弱肉强食的生活环境。其结果无法两种:要么吃掉野兽,要么被野兽吃掉。

但人类聪明的地方是知道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这种逃生的本能反应一直延续到今天,就形成了“新生儿被父母抱着走动就有安全感”的条件反射反应。

也就是说当宝宝被父母抱着走动时,宝宝能感觉到没有被抛弃的安全感。反之,当父母坐下来时,宝宝误认为这是大人要将他当作负担丢掉自己逃生的意思,因此宝宝就会出现心率加快和大声啼哭的表现!😭

归根结底,宝宝出现“抱着走动不哭,大人一坐下来就哭”的原因与宝宝安全感缺失有关系。这种解释出现在2013年《现代生物学研究》上,个人觉得比较靠谱。

宝宝出现这种现象如何护理呢?

1、首先,当大人一坐下来或者宝宝一放到床上就哭时,家长一定要对宝宝的哭做出回应。千万不要对宝宝置之不理任凭宝宝哭!这样做的结果虽然有可能会让宝宝哭累了睡着,大人省心了,但是孩子安全感不足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宝宝长大之后很容易造就胆小、懦弱、社交能力差、情绪暴躁等负面性格。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对宝宝进行安抚,并告诉宝宝“妈妈就在这里,永远不会离开你”!

2、陪睡。大部分时间宝宝哭闹存在“闹觉”的可能,此时妈妈应该将宝宝搂在怀里紧贴着宝宝的身体陪宝宝睡觉。同时,最好给宝宝做亲子抚触。睡眠姿势见下图:

如果妈妈上班了不在家,也可以将一件带妈妈体味的衣服放在宝宝身边。或者让宝宝在家长肚子上趴一会儿模仿宝宝在子宫的环境,当宝宝听到妈妈熟悉的心跳时,心率就会慢慢趋于平稳并停止哭闹。当然这种姿势爸爸也能做到,只不过效果比妈妈要差一些。见下图:


3、给宝宝打襁褓,或者宝宝要睡时放在一个空间较小的环境里睡觉。比如四周有围档的婴儿床或者摇蓝,一般来说空间越小宝宝越有安全感。

4、腹部按摩。还有一种宝宝哭闹有可能是宝宝“肠胀气”或“肠绞痛”。当宝宝脸红、唇周发白,手舞足蹈并身体扭来扭去时可能是宝宝“肠胀气或肠绞痛”的表现。此时可以通过飞机抱或者“腹部按摩”能够缓解。详见下图:

总的来说,宝宝出现“大人抱着不哭一坐下就哭”有多种原因造成的。宝宝哭闹时父母一定要做出回应不要置之不理,这样对宝宝的大脑神经系统发育不利,对宝宝的安全感建立更皮不利。

以上是我的观点,如有疑问请在评论区留言。


爸爸不讲理


对这题目深有感触,我家二宝小的时候就是这样,一直到了周岁后才慢慢变好的。后来查阅资料才明白,原来宝宝这么折腾人是有原因的。

原因一:无法适应新环境,导致没有安全感。

宝宝在胎儿期,生活在羊水里,它会随着宝妈的一举一动而摇晃。所以宝宝未出生时一直生活在这种来回摇晃的环境里。

出生后的宝宝,由于所处的环境的变化,让他们产生没有安全感的感觉。又不会表达,只能用哭泣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而当大人站着走动时,他们感受到了像在子宫的生活环境,找到了安全感,也就不哭了。

原因二:与人类进化后的本能有关。

当哺乳动物遇到危险时,妈妈都会快速叼起自己的宝宝逃跑,而这时候的宝宝也会很配合妈妈,不会乱挣扎乱叫,否则会阻碍他们逃跑,威胁到生命。

因此当大人站起来走动时,宝宝会有移动的感觉,在这种学逃生本能的驱使下,反而会让宝宝产生面对危险时,要配合大人,不能哭闹。

原因三:习惯养成的原因。

有些宝宝一开始并不需要大人一直抱着走动,但由于大人太爱宝宝,学得宝宝萌萌的,太可爱了,舍不得放下,就经常抱着走动,以致于让宝宝养成了这种习惯。

在面对宝宝的这种情况,大人应该需要拿出更多的耐心,不能因为太累而对宝宝发火。这样做的后果,大人会把这种不良的情绪传染给宝宝,会让他更没有安全感。


亦可育儿


我是儿科医生鱼小南,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这样的宝宝是个高需求宝宝啊,很容易缺乏安全感,需要爸妈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1、 少部分宝宝是因为身体不舒服,需要大人抱着走动,但这是小概率,最好能去医院鉴定一下。

2、 大部分宝宝是缺乏安全感,抱着走动能让他们有熟悉的“妈妈的怀抱”的感觉——在娘胎里时,妈妈们就是带球走动,宝宝习惯了这种节奏。

3、 坐着的时候,宝宝能看到的物品和世界很有限,走动时能看到更多的东西,尝过甜头过,就不肯让大人坐下来了。

4、 有的大人只会用这招哄宝宝,宝宝形成了依赖。

一般来说,在小婴儿阶段,爸妈可以适当满足一下他们的高需求,平时可以用其他安抚手段比如抚触、高质量的陪伴等等来替代,让宝宝有足够的安全感。

今日头条年度优秀自媒体品牌、头条健康金处方作者,年度健康头条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