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豹團隊再立新功!隨著075即將下水,國產垂飛呼之欲出!

飛豹團隊再立新功!隨著075即將下水,國產F35B將呼之欲出!

開篇先給您奉獻一幅珍藏了很多年的圖,圖上帶著大大小小齒輪的怪異噴氣式發動機您知道是幹什麼的嗎?這篇長文半當腰會給您一個滿意的解釋。

看招!

飛豹團隊再立新功!隨著075即將下水,國產垂飛呼之欲出!

近期,中國航空一飛院網站發表了一篇《我們都是追夢人|從“三無”到國內第一——記2018年先進工作者,全機落震試驗負責人楊小斌》文章,細心的讀者從文章中發現了一件大寶藏。這件寶藏別說對中國關心軍事的人,就是對全世界都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件。

文章寫道“018年12月13日,試驗現場,伴隨著一陣熱烈的掌聲,國內第一個全機落震試驗順利通過驗收,這標誌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掌握了全機落震試驗方法的國家,也為國內開展此類飛機載荷研究奠定了基礎,提供了一個新的途徑。”

值得注意的是,文章還突出了這項試驗是在“三無”情況下實現的。

“三無”:沒有經驗、沒有參照、沒有基礎。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設計戰鬥機和設計“運輸機”根本是兩個行業。

戰鬥機和運輸機在設計上誰更難說不好,但是說西飛設計運輸機是“三無”,沒有經驗、沒有參照、沒有基礎,就是胡扯了,西飛設計的運七、運八、運九、運20絕對不會“

沒有經驗、沒有參照、沒有基礎”。

飛豹團隊再立新功!隨著075即將下水,國產垂飛呼之欲出!

有網友從文中提到是艦載機起落架的試驗,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固定翼艦載預警機(JZY-01)

這種判斷是基於聯想,因為一想到西飛,首先想到的就是大飛機,西飛的大飛機給所有人印象是最深的,運20、轟六K、運8、運7,還有就是固定翼艦載預警機JZY-01,所有這些都是大型和大中型的飛機,猛的想起西飛好像西飛只能造大飛機。

就連筆者也一樣,一想起西飛,首先想到運20,再深想就想到轟20,怎麼也想不起西飛還能造什麼?

但是,人們忘了,西飛最早的產品裡還有“飛豹”殲轟七,飛豹與西飛上面介紹的大飛機都不同,飛豹嚴格的說是一架戰鬥機,而且最早的飛豹還是專門為中國海軍設計的一型超低空突防的重型戰鬥轟炸機。

西飛能研發和製造戰鬥機,這個事兒大家可能忘記的乾乾淨淨,一說落震試驗的是一種艦載機,首先就想到了固定翼艦載預警機,好像這才對。

那麼,這篇文章表彰的這個團隊卻是來自“飛豹”殲轟七團隊,開篇就寫到,這個團隊肩負

“三個成為”的使命擔當,發揚“飛豹精神”的文化傳承。

疑點,一個單位內沒必要搶別人的飯碗吧?!

最大的疑點,一支以設計戰鬥機為主的設計團隊為什麼要造“運輸機”?(固定翼艦載預警機很像運七運輸機)

換句話說,這個團隊來自專門做戰鬥機的團隊,所謂術有專攻,設計飛豹殲轟七的團隊在飛豹殲轟七A停產後(已經停產)理論上應該仍然設計戰鬥機類的飛機才對,而不是改行做更像是運輸機的固定翼預警機了,戰鬥機和運輸機在設計上根本是兩個行業。

而西飛已經有專門的運7設計團隊(這點很重要哦),放著這個熟練的設計團隊不用,用做戰鬥機的飛豹殲轟七團隊豈不是捨近求遠,或者說是捨本求末?

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支原來的“飛豹殲轟七團隊”仍然繼承了老本行,還在做戰鬥機。

如果還在做戰鬥機,那只有兩種選擇。

一是在做固定翼艦載戰鬥機,比如“海四代”,這個可能性不大,已經傳說成飛和沈飛在競標海四代。

二是在做短垂起降的艦載戰鬥機

這就與“沒有經驗、沒有參照、沒有基礎”有非常大的聯繫了。

而且是整機落震了。高興吧,中國的F35B出來了。

飛豹團隊再立新功!隨著075即將下水,國產垂飛呼之欲出!

落震,當然是垂直降落時才有的,文中說此類落震只有美國做過。

落震肯定是垂飛,現在的殲15和彈射型殲15早就飛了幾年了,哪裡還有降落的問題?

固定翼艦載預警機在航母的甲板上降落也不會叫落震,確切的說應該叫“衝震”,全機降落的著力點與垂直起降的落震根本是兩碼事。

文中提到整機落震試驗,有可能是兩種,一種是實機有人操控,這個可能性不大,另外一個就是模擬整機垂直降落,模擬垂直降落的力度、角度、傾斜度、搖擺度,各種落震的實機吊掛砸下來的試驗。辦法是先拿繩子吊著,然後在幾個模擬的高度解脫,模擬落下來的上面的各種姿態,有控制的往下砸。

所以,飛豹這個班子接手的這個項目,合理、可信。

另外,飛豹團隊裡還有個斯貝的渦扇9班子呢,也是西飛的420廠。

為此,我們原文重述,一個字不落的從全文中找出“亮點”,看看這支飛豹精神繼承者的設計團隊,究竟在設計什麼?

(注意黑體字)

這篇題目是《我們都是追夢人|從“三無”到國內第一——記2018年先進工作者,全機落震試驗負責人楊小斌》文章如下:

楊小斌,男,漢族, 1974年 6月出生,陝西鳳翔縣人,畢業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器設計專業,研究員。1998年 8月至今一直從事起落架強度設計研究工作,先後參加JH7、JH7A、小鷹500、ARJ21、大運等多個型號的研製。現任某飛機起落裝置強度設計專業主任師

2018年12月13日,試驗現場,伴隨著一陣熱烈的掌聲,國內第一個全機落震試驗順利通過驗收這標誌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掌握了全機落震試驗方法的國家,也為國內開展此類飛機載荷研究奠定了基礎,提供了一個新的途徑。作為該項試驗的負責人,楊小斌在那一刻終於鬆了一口氣。回想起之前數百個日日夜夜辛苦攻關的場景,他也忍不住熱淚盈眶。“這是我們應該付出的,是值得的。”在聊起這項試驗時,他如是說

國內之前沒有開展過任何正向研究,沒有經驗、沒有參照、沒有基礎。在接到某飛機起落架強度設計任務時,楊小斌面臨的就是這樣一個“三無”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主任師,他沒有逃避,也沒有抱怨,而是沉下心,帶領著起落架強度設計團隊,先對面臨的挑戰和專業內的技術手段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梳理,讓大家對面臨的挑戰和困難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同時,他也發現按照當時專業內的設計手段,想要實現載荷設計零的突破,那簡直就是異想天開。在那種情況下,他認識到要想在技術上實現突破,首先要在設計手段上有所突破才行。

常規的設計手段,都是基於靜強度設計思想,依據設計規範計算載荷,然後再進行強度分析和試驗,仿真分析在當時僅作為輔助分析和檢查使用。而面對某飛機使用環境的特殊設計要求,楊小斌在認真分析後,決定改變以往的設計思路,以仿真分析作為主要設計手段來尋求突破。

這個決定在開始的時候,大家都認為風險太大,一方面是在整個行業內還沒有人敢於將仿真分析結果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來使用,大家對仿真分析的準確性存在一定的質疑,另一方面當時專業內還沒有人能夠掌握此類飛機仿真分析方法的技術人員,大家認為條件還不成熟。為了打消大家的顧慮,楊小斌給大家細緻地分析了某飛機所面臨的挑戰和開展仿真分析的可行性,他說:“我們應該看到,系統仿真是飛機設計技術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是將來每個技術人員都需要掌握的設計手段。現在某飛機設計給了我們一個提前開展的機遇,這既是一個機遇也是一個挑戰。這個時候,我們除了迎難而上,沒有別的路可選。”於是,在他的帶領下,起落架強度設計專業展開了“設計大練兵”。根據在其他型號上開展仿真分析的經驗和基礎,楊小斌對某飛機的載荷設計環境進行了仔細分析,確定了開展載荷仿真分析的幾個重點方向,方向有了,他便開始帶領大家對某飛機特殊的載荷設計情況進行一遍又一遍的仿真分析。在回憶起那段仿真分析的日子時,楊小斌很有感觸的說:“我們這是摸著石頭過河,一邊摸索,一邊前進。許多時候,大家做著做著發現方向不對,然後又回過頭來重新開始,像這樣不斷反覆的情況,在那個時候,太常見了,但是參與其中的每個人都沒有放棄,沒人言苦,沒人喊累,大家都是憋著一股勁往前努力,直至把這條路趟通。”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經過無數遍的探索之後,楊小斌帶領著他的團隊終於掌握了此類飛機載荷仿真的方法,攻克了某飛機載荷設計的難題,這為後來在詳細設計階段的載荷優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經過他的努力也讓起落架強度設計專業的設計手段得到了大幅提升。這為其他型號的起落架強度設計提供了一個新的可供借鑑的途徑。

在帶領著整個團隊開展仿真分析的同時,楊小斌心裡也在一直規劃著另一件事,那就是如何通過試驗對仿真分析載荷進行驗證的事。雖然說通過仿真的手段可以突破飛機載荷設計的難題,但是沒有具體的數據支撐,由仿真分析得到的數據仍缺乏一定的說服力。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途徑就是進行飛行實測,但是按照我國目前飛機的設計情況,實測是根本不可能的,這樣一來就只有通過試驗來進行驗證。國外的做法是開展全機落震試驗,對這個試驗,全世界也只有美國人開展過,除此之外,還沒有那個國家能夠開展這個試驗。國內能不能開展這個試驗?怎樣開展這個試驗?成了橫在楊小斌面前的又一座大山。

由於國內還沒有開展過全機落震試驗。當時,從上級機關到試驗單位都對實施這個試驗沒有信心,為了打消大家的顧慮,楊小斌提出先開展全機落震摸底試驗再開展全機落震研發試驗的試驗設想,並對兩個試驗的具體實施方案進行了詳細設計,經過向總師系統詳細的彙報之後,他的試驗設想得到了總師系統的支持。

2015年全機落震摸底試驗正式開始,該試驗是利用一架驗證機先對試驗設備、試驗方法以及仿真分析方法進行校驗。2016年全機落震摸底試驗順利完成,這標誌著我國具備開展全機落震試驗的條件了,也讓所有人關心這項試驗的人輕輕鬆了一口氣。但是楊小斌作為整個試驗的技術主管,還來不及鬆口氣,就轉身投入到了全機落震研發試驗的籌備中。

飛豹團隊再立新功!隨著075即將下水,國產垂飛呼之欲出!

經過一年的籌備,2018年全機落震研發試驗機正式進入試驗廠房。試驗機進入廠房,也標誌著試驗機的改造工作正式開始。大量的改裝工作,需要有人從中不斷地進行協調。而且全機落震試驗對試驗機的要求很高,也需要設計在現場進行配合。那時候,設計這邊的仿真分析工作也進入了最後攻關的階段,需要大家集中精力進行最後的衝刺。為了保證兩邊的工作都能夠順利進行,楊小斌毫不猶豫地承擔起試驗機改裝協調和現場配合工作。當時正值夏季,那時候經常會看見他頂著大大的太陽,騎著車子在試驗單位、西飛公司和單位之間來回穿梭協調,等到了試驗廠房,他還得時不時地爬上飛機,配合改裝的工人進行施工。除此之外,仿真分析這邊遇到問題時,他還得趕回來與大家一起進行分析討論,問題解決後,他又馬不停蹄地趕往試驗廠房。整個夏天,他就這樣來回奔波,卻毫無怨言,而正是因為有了他這樣忘我的付出,試驗機的改裝工作和仿真分析工作都得以順利完成,試驗正式進入實施階段。

作為國內首個全機級的動態試驗,試驗參與單位多,外界的關注度也高,

而且試驗必須在詳細設計發圖前完成,試驗節點緊迫。身為試驗主管,楊小斌倍感責任重大,為了確保試驗進行順利,他堅守試驗現場,在每次試驗開始之前,他都會結合仿真分析結果和前面試驗實施的經驗,提前預判試驗方案的利弊,提醒試驗實施人員應該注意的事項。

飛豹團隊再立新功!隨著075即將下水,國產垂飛呼之欲出!

不僅如此,每天的試驗完成之後,他總是留在最後一個走,結合仿真分析結果,覆盤一下今天的試驗數據,然後再與楊衛平副總師和劉成玉副所長安排第二天的試驗進程。正是因為有了他這樣一絲不苟、細緻認真的工作態度和不辭辛苦、以身作則的堅持,該項試驗才在上上下下的關注下,克服種種問題,得以順利完成,

使仿真分析結果得到了有效的驗證,為突破艦載機載荷設計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鮮花和掌聲的背後必定是無數汗水的付出

正是因為有許多像楊小斌這樣無私耕耘在設計戰線的一飛院人

飛機設計才會從技術基礎一片空白

實現技術上的突破和跨越(全文完)

實話實說,這支飛豹設計團隊現在設計的就是中國的F35B,中國的短垂艦載機!

我軍的裝備發展歸根結底都是需求拉動的,這個需求現在已經頂在嗓子眼裡。

一個非常清楚的事實,075兩棲攻擊艦,在明後年下水後,中國海軍兩棲艦隊的戰力,將會發生質變!會立刻讓中國海軍擁有世界第二強大的兩棲力量,僅次於美國海軍的兩棲艦隊。

當代兩棲作戰,已經發展到立體登陸作戰,就是利用直升機將兵力投送到敵人的後方,掐住敵人的咽喉要道,瓦解敵人的縱深防禦體系。

這是一種嶄新的登陸戰法,而過去老式的搶灘登陸,傷亡代價太大,被稱為“紅灘頭”,敵人只要守住當面灘頭就可以給平面登陸的部隊造成巨大的殺傷。

所謂立體登陸,就是利用直升機越過灘頭直接降落在敵人重兵防守的後面,使敵人顧此失彼,頭尾難顧,有利於迅速瓦解死守灘頭的當面之敵。

但是,深入敵後必然遭致敵人的瘋狂反撲,我方的直升機又不能垂直輸送重型裝備和重型彈藥,這樣就會陷入敵人人數眾多、強大火力的威脅之中,這時候就需要兩棲攻擊艦上的垂直起降固定翼戰鬥機為其提供製空權和投送火力(當量和密度),迅速的提高垂直登陸部隊的戰鬥力和生存力。

一支兩棲攻擊艦的艦隊,沒有垂直起降的固定翼戰鬥機做中流砥柱是很難達成戰役目標的,甚至可能迅速導致登陸的失敗。

兩棲攻擊艦可以看成是一種準航母,或者說特殊的航母,它的兩棲戰力才能表現出來,否則必將代價慘重,甚至功敗垂成!

圖 近期傳出的075B在船塢中正在建造的衛星圖

飛豹團隊再立新功!隨著075即將下水,國產垂飛呼之欲出!

飛豹團隊再立新功!隨著075即將下水,國產垂飛呼之欲出!

為什麼要大量建造兩棲攻擊艦?

軍改之後,我軍將有6個海軍陸戰旅加6個陸軍兩棲合成旅,每個旅對應1艘075兩攻+3艘071塢登,怎麼也得12艘075兩攻+36艘071塢登。

071塢登裝備直升機是肯定的。

075兩棲攻擊艦也全裝備直升機就有點不可能了,可以肯定的是,從作戰需求上講,兩棲攻擊艦必須裝備垂直起降的類似F35B的艦載機。

根據報道,我國開展垂直起降艦載機的研製已經進行多年,不斷有報道傳來。

垂直起降戰鬥機有兩大技術難點,第一是適應垂直起降的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第二就是適合垂直起降的起落架了。

上文所說的起落架“落震”試驗,肯定指的是垂直起降的戰鬥機的起落架,雖然很多人第一時間認為是艦載固定翼預警機的起落架,但是艦載固定翼預警機的起落應該與殲15的起落架同屬一類,都是斜距滑降,著艦的姿態不是直著落下,“落震”這個字眼更適合垂直起降戰鬥機。

下圖 世界上第一個做落震試驗的是美國的F35B垂直起降戰鬥機(注意是滿掛載),前文中說中國是第二個掌握了全機落震試驗方法的國家,這個全機就是垂直起降戰鬥機

飛豹團隊再立新功!隨著075即將下水,國產垂飛呼之欲出!

從重量上講,殲15滿載近37噸,而國產固定翼預警機頂多26噸

拿美國艦載機舉例:

E2D艦載預警機 最大起飛/著陸重量 25,850公斤

F35B戰鬥機 最大起飛/著陸重量 27,200公斤

顯而易見,F35B的降落重量還超過E2D預警機。

看見沒?F35B的重量還超過固定翼艦載預警機近2噸。

另外,若論誰更需要安全落震有冗餘度的,顯然是F35B戰鬥機,因為它還要考慮帶彈落震著艦,如果落震性能不可靠,搞不好會將彈藥墜落在甲板上釀成大禍,所以,對起落架的要求肯定更高才是。

下面這段話其實已經說的清清楚楚:

2018年12月13日,試驗現場,伴隨著一陣熱烈的掌聲,國內第一個全機落震試驗順利通過驗收,這標誌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掌握了全機落震試驗方法的國家(第一個是美國的F35B),也為國內開展此類飛機載荷研究奠定了基礎,提供了一個新的途徑。

可以肯定,這說的就是垂直起降戰鬥機。

發動機

國內有關垂直起降戰鬥機發動機的報道大部分是負面的,一般認為類似F35B使用的F135這樣的發動機太先進,中國做不出來。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戰鬥機研製的關鍵在於發動機,美方的F -35B戰鬥機其配裝動力裝置為由普惠公司研製的F135-PW-600 發動機,該發動機由F -22戰鬥機F119-PW-100 發展改進而來。無加力推力為12.7噸,加力推力為19.5噸,垂直起飛時總升力為17.8噸。

既然F35的F135發動機是從F22的發動機發展而來,中國的垂直起降戰鬥機的發動機為什麼不能從殲20的渦扇15發展而來?

2018年11月在珠海航展上,中國的殲20第二次亮相,極其迅猛的機動性給全世界留下深刻印象,殲20強大的發動機發出的獨特的“嗚嗚嗚”聲音已經證實它就是渦扇15。

渦扇發動機增加推力的途徑不外乎提高渦輪前溫度和加大涵道比,美國F35B上的F135-PW-600 發動機也是加大了涵道比的結果,渦扇15當然也可以。

下圖 我國早在很多年前已經著手研製垂直起降戰鬥機,圖上的可“轉彎”的發動機噴管就是一臺原理性的模型,右邊的是F35B的F135發動機,噴管是可以扭轉向下的

飛豹團隊再立新功!隨著075即將下水,國產垂飛呼之欲出!

飛豹團隊再立新功!隨著075即將下水,國產垂飛呼之欲出!

從裝備發展的時間節點上看,075馬上就要下水,作為最重要配套分系統的垂直起降戰鬥機的研發肯定也進入了快車道,而作為垂直起降戰鬥機最重要的分系統的發動機肯定已經解決了。

記住,我們發展的是兩棲攻擊艦不是直升機母艦,一支成龍配套的兩棲攻擊艦艦隊是不可能沒有垂直起降的戰鬥機,這是毋庸置疑的。

戰鬥力

前面說過,兩棲攻擊艦其實就是航母,它具備航母所有的特徵,我們說我們要圓航母夢,腦海裡全是尼米茲和福特以及003這樣的航母,但是,兩棲攻擊艦是航母卻很少被人接受。如果將可以起降固定翼戰機的海上移動機場定義為航母,兩棲攻擊艦難道不是航母嗎?

下圖 感謝軍事CG專家西葛西造艦先生為我們描繪的中國兩棲攻擊艦CG圖

飛豹團隊再立新功!隨著075即將下水,國產垂飛呼之欲出!

下圖 美國級兩棲攻擊艦與F35B艦載機

飛豹團隊再立新功!隨著075即將下水,國產垂飛呼之欲出!

根據尹卓將軍的描述,中國的075兩棲攻擊艦排水量將超過4萬噸,排水量基本與美國最先進的“美國級”兩棲攻擊艦相同,預計搭載的垂直起降的隱身艦載機也與美國級的F35B差不多,都在12到15架上下。

該級艦可攜帶3400噸航空燃油,可有效搭載近38架艦載機,其典型搭載模式為:12架MV-22、4架CH-53K“海上種馬”直升機、8架AH-1W“超眼鏡蛇”武裝直升機、4架MH-60S直升機以及10架F-35B聯合作戰飛機。此外,該級艦還增強了兩棲運輸能力特別是貨物和車輛的運輸能力,艦內貨艙容積達3965立方米,車輛甲板面積為2362平方米,能夠容納先進兩棲突擊車(AAAV)、M1A2主戰坦克等裝甲車輛、1800人的海軍陸戰隊及其裝備。

中國的隱身固定翼垂直起降艦載機裝備075B兩棲攻擊艦後,中國的075B搖身一變成為一艘當今最先進的大型航母(相比較超級航母),075B上的隱身短垂戰鬥機戰鬥力將一下子勝過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航母,那些沒有反隱身能力的航母立刻處於被單向透明的狀態。

另外,近期052D加長版祭出反隱身雷達的發現和引導打擊隱身機的能力,也使中國的航母和兩棲攻擊艦具備了連美國航母戰鬥群也沒有的反隱身能力,不客氣的說,美國航母雖然擁有了F35C\B這樣的隱身戰力,但是在沒有反隱身能力這一點上已經落後於中國航母。

據信,055萬噸大驅也有反隱身的雙模式雷達,中國在航母戰鬥群的隱身和反隱身能力上已經走到新軍事革命海上戰略和戰術的前列。

下圖 先進的055艦載雷達\電子戰綜合射頻系統

飛豹團隊再立新功!隨著075即將下水,國產垂飛呼之欲出!

我軍掌握了載有隱身型垂直起降戰鬥機的兩棲攻擊艦,不但可以用以兩棲攻擊,也可以當做航母使用,無形中等於增加了航母的數量,可謂一舉兩得!

在下一個十年裡,中國海軍將獲得6艘航母和6艘甚至更多的兩棲攻擊艦,等於航母的總數一下子攀升至2位數。如果在下一個十年結束時,艦載機也全部換成隱身戰鬥機,這個戰鬥力將是極為可觀的。

有人說做不到,十年前你能想到今天的人民海軍有這樣的規模和先進程度嗎?

沒有!

再過十年,仍然有你想不到的,這必將是一個燦爛輝煌的壯麗前景!

我們期待著。

厲害了,中國海軍,厲害了,我的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